电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复习资料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18911076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电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电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电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电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复习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一、名词解释:1、 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两大方面。前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工具、原材料、燃料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后者是人们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 2、消费者是为了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居民(或个体社会成员)。 3、消费者权益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及该权利受到保护时给消费者带来的应得的利益,其核心是消费者法定的权利,并在广义上包含了消费者的上述权利受法律保护时应得的利益。 4、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指国家为了调整在保护消费者权益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而制订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我国经济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的消法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消

2、费者权益保护法,广义的消法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外,还应包括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中有关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规范。 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1962年3月15日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在美国国会发表了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咨文,文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费者的四项权利,即消费安全权、取得消费咨讯权、自主选择商品权以及合法申诉权。这一般被认为是现代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立法先驱。后来为了在世界范围内促进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每年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1、安全权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保障其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这是消费者最重要

3、和基本的权利,包括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两方面。 2、知情权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有权对商品和服务的有关真实情况进行全面和充分的了解。知情权是消费者决定是否购买的某商品和服务的前提,也是达到公平交易、防止上当受骗和真正做到自主选择的保证。 3、自主选择权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利。包括:1、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者;2、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服务方式;3、自主决定购买或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4、在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时享有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的权利。 4、公平交易权指消费者和经营者的法律地位平等,双方都享有公平交易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

4、面:1、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2、消费者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5、求偿权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时,依法享有的要求获得赔偿的权利。 1、经营者指向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它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并与消费者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 2、三包指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按照国家规定或与消费者的约定,承担保修、包换、包退的责任,是经营者对商品或服务承担质量保证的一种方式。 3、消费欺诈指经营者采用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的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5、的行为。 4、购货凭证指消费者向经营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后从经营者那里所获得的发票或其他购货单据、书面凭证等,其中商业发票是其基本形式。 5、消费者组织指依法成立的,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 1、消费争议指在消费者领域中发生的,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过程中,因经营者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义务致使消费者权益受损,而引起的矛盾纠纷。 2、消费欺诈指经营者采用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的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3、消费争议仲裁指消费争议的双方当事人在争议发生之前或者争议发生之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由第三方(仲裁机构)作出裁决,以解

6、决争议的法律制度。 4、不合格商品指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强制性标准的商品,如商品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不具备商品应当具有的使用性能;不符合在商品或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等情形。 二、填空: 1、广义的消法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外,还应包括 产品质量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中有关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规范。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称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而直接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 3、20世纪50、60年代,西方国家爆发了“ 消费者权利运动 ”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发展起了很

7、大的推动作用。 4、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交易自愿平等、公平和 诚实信用 原则。 5、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 农业生产 的生产资料,参照适用消法。 6、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鼓励、支持一切组织和 个人 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社会监督。大众传播媒介 应当做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宣传,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7、消法主要调整两方面的社会关系:一是消费者和 经营者 之间因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而发生的社会关系;二是 消费者 和 国家 之间围绕保障消费权益而发生的社会关系。 8、19世纪中叶,旨在维护自身权利的消费者运动在英国开始出现,后来迅

8、速波及到工业化程度较高的西欧和美国。 1、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商品品种或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的权利。 2、消费者的安全权包括 人身安全 不受损害和 财产安全 不受损害两方面内容。 3、消费者的范围包括 直接购买使用商品 的消费者和 直接接受服务 的消费者或者是因为商品质量而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 第三人 ,这些人都可以要求获得赔偿。 4、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一般民事侵权求偿的最大不同就是与经营者之间没有 合同 关系的消费者也具有求偿权;且并不需要以 经营者

9、有过错 为前提。 5、知情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情况要真实,不得做 虚假表示 ,不得做 令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 6、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有 人格尊严 、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7、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 质量保证 、价格合理、 计量正确 、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 强制交易 行为。 8、消费者组织不得从事商品经营和营利服务,不得 以盈利为目的 向社会推荐商品和服务。 9、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 消费 和 消费者 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消费者应当 所需商品或者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正确使用商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1、经营者是一个广泛的定义,包括各种所有制性

10、质的 商品的生产者 、 销售者 、 和 服务的提供者 。 2、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应当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其义务。 3、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 人身财产安全 的要求。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 真实的说明 和 明确的警示 ,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 4、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 虚假宣传 。 5、租赁他人柜台或者场地的经营者,应当标明其 真实名称 和 标记 。 6、经营者以 广告 、 产品说明 、 实物样品 或者其他

11、方式表明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状况的,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实际质量与表明的质量状况相符。 7、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按照国家规定或者与消费者的约定,承担 包修 、 包换 、包退或者其他责任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或者约定履行,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 8、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 侮辱 、 诽谤 ,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 人身自由 。 9、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商业惯例向消费者出具 购货凭证 或者 服务单据 ;消费者索要的,经营者必须出具。 1、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 销售者 要求赔偿。 2、消费者或者

12、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 销售者 要求赔偿,也可以向 经营者 要求赔偿。 3、国家制定有关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时,应听取 消费者 的意见和要求。 4、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因原企业分立、合并的,可以向 变更后企业 要求赔偿。 5、使用他人营业执照的违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消费者可以向其要求赔偿,也可以向 营业执照的合法持有人 要求赔偿。 6、消费者在展销会、租赁柜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 销售者 或者 服务者 要求赔偿。展销会结束或者柜台租赁期满后,也可以向展销会的 举办者

13、 、柜台的 出租者 要求赔偿。 7、经营者侵害消费者的人格尊严或者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的,应当 停止侵害 、恢复名誉、 赔礼道歉 、 消除影响 ,并 赔偿损失 。 8、各级人民政府 工商行政管理 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采取措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9、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 欺诈行为 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 1倍 。 10、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2年 ,自当事人 知 道 或者 应当知道 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

14、的请求权,在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最初消费者满 10年 丧失;但是,尚未超过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三、选择题1、国家保护消费者利益的一般形式是( ABD ) A、立法保护 B、行政保护 C、社会监督保护 D、司法保护 2、经营者对部分商品实行“三包”义务,其“三包”具体是( ABC ) A、包修 B、包换 C、包退 D、包服务 3、购货凭证和服务单据通常表现为( ACD ) A、发票 B、支票 C、收据 D、保修单 4、消费者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有( ABD ) A、交易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 B、国家保护原则 C、消费者自我约束原则 D、全社会保护原则 5、消费者受教育权的内容主要包

15、括( ABCD ) A、消费知识 B、结社知识 C、监督知识 D、消费者保护方面的知识 1、消费者享有的最重要的权利是( A )。 A、安全权 B、公平交易权C、自主选择权D、人格尊严权 2、我国消费者依法成立的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是(A) A、中国消费者协会B、消费者委员会C、消费者联盟D、消费者同盟 3、下列属于消费者协会的职能的是( B ) A、组织和决定对商品和服务的监督和检查。 B、投诉事项涉及质量问题的,可以提请鉴定部门鉴定。 C、受理投诉,进行调查,调解或仲裁。 D、代表受害者提起诉讼。 4、根据消法规定,消协不得(ABD) A从事商品经营 B从事营利服务 C从事咨询服务 D以牟利为目的向社会推荐商品或服务。 5、自主选择权包括( ABCD ) A、自主选择经营者 B、自主选择商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