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神经相关性的肿物

ap****ve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4.01MB
约68页
文档ID:118721058
神经相关性的肿物_第1页
1/68

LOGO 神经相关常见肿物及 其他病变 2012-9-10 2 神经组成 神经纤维 神经束 神经 内膜- 束膜 -外膜 基本解剖 3 神经纤维 髓鞘:由施万细胞的突起卷 绕神经元轴突多层 基本解剖 正常超声表现 双侧迷走神经 正常超声表现 正中神经 正常超声表现 坐骨神经及分支 神经源性肿瘤 v并不常见 v并不总是发生于大的神经干 v当一肿瘤发生于或接近于大的神经干时, 则其为神经源性肿瘤的可能性增加 v最常见的为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 常见肿物 神经鞘瘤 1 孤立性神经纤维瘤 2 神经纤维瘤病 3 恶性神经鞘膜肿瘤 4 神经鞘囊肿 5 跖神经瘤 6 血管球瘤 7 其他病变 1 创伤性改变 创伤性神经瘤 神经外膜血肿 2 感染性改变 3 尺神经异位 神经鞘瘤(schwannoma) v 常见,约占外周神经肿瘤21%,极少恶变 v NF2基因是神经鞘瘤的肿瘤抑制基因,神经鞘瘤的发生与 NF2 基因失活有关 v 发病年龄不确定,30-50岁,多见于成年人,无明显性别 差异 v 部位:多发生于头颈部及肢体的神经主干,其次是四肢的 曲侧,尤其是靠近肘、腕和膝关节处 v 多为单发结节,偏心生长,生长缓慢,常表现为无痛性软 组织肿块,当长大足以压迫神经时,可出现受累神经所供 应区的感觉异常或疼痛,并向该神经的末梢区放放射 神经鞘瘤(schwannoma) v病理解剖特点 起源于神经髓鞘的良性肿瘤,由施万细胞 和周围胶原基质组成,亦称施万细胞瘤或 雪旺细胞瘤 肿瘤质地硬,边界清楚,有包膜 瘤体较大者可有黄色区及囊变区 神经鞘瘤(schwannoma) v分型:实质型,混合型,囊肿型 神经鞘瘤声像图,见“鼠尾征” 神经鞘瘤肿块有完整包 膜,手术可完整剥除 神经鞘瘤(schwannoma) 左臂丛神经鞘瘤左腋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schwannoma) 神经鞘瘤(schwannoma) 两端相连的神经干在接近肿瘤时变粗、回声 减低 (A)神经鞘瘤。

前臂尺神经长轴12-5MHz超声图像显示低回声卵圆形肿块(T),其远 端和近端与神经(↑)连续肿瘤与一个肿大的神经纤维束(实心△)相连,而其它神经 纤维束(空心△)未受累,移位至肿块周围B)神经鞘瘤表浅腓神经长轴12- 5MHz超声图像显示回声不均匀肿块,包含一些代表钙化沉积的点状强回声(↑) 神经鞘瘤(schwannoma) 前臂的神经鞘瘤 大腿的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schwannoma) 腋窝变性的神经鞘瘤 手臂变性的神经鞘瘤 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 v多位于皮内或皮下,单发神经纤维瘤神经 干在肿瘤的中心通过,一般无包膜 v超声表现与神经鞘瘤基本一致 神经鞘瘤与孤立性神经纤维瘤 均起源于周围神经鞘膜细胞 v临床及病理特点 神经鞘瘤 神经纤维瘤 年龄 中年 略低 部位 大神经、曲侧 大、小神经 与神经关系 神经位于一侧 神经穿越瘤体 病理 形态 椭圆、圆形 椭圆 包膜 有 无 囊变及出血 较常见 罕见 血供 较丰富 较少 恶变率 极罕见 2%左右 神经鞘瘤与孤立性神经纤维瘤 v超声表现 椭圆形或梭形、边界清晰光滑 低回声,部分后方回声增强 内部可见血流信号 一端或两端与神经相连—具鉴别意义 神经鞘瘤与孤立性神经纤维瘤 v诊断难点 肿物位于较小神经时 肿物上下两端被骨骼遮挡时 肿瘤较大或位置深,影响观察,难以确定 与周围神经干关系时 v解决方法 注意肿瘤的解剖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神经鞘瘤与孤立性神经纤维瘤 v两者之间的鉴别:困难 肿瘤呈偏心性生长,神经鞘瘤可能性大; 肿瘤包绕神经干生长,与神经干分界较模 糊,神经纤维瘤更有可能(临床上神经纤维瘤患者 还可伴有皮肤色素沉着) 血供丰富,鞘瘤可能性大 有液化时,鞘瘤可能性大 神经鞘瘤与孤立性神经纤维瘤 v鉴别诊断 与其它神经源性肿瘤 损伤性神经瘤:有外伤或手术史 跖神经瘤:发生于足底的跖间隙 恶性神经源性肿瘤:形态不规则 神经鞘瘤与孤立性神经纤维瘤 v鉴别诊断 与非神经源性肿瘤:脂肪瘤、淋巴结、血 管瘤、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

注意观察 上下两端有无神经相连 注意超声诊断假阳性 病变与较薄肌肉紧邻,似相连 病变为静脉瘤伴血栓形成 病变挤压周围神经 ※对可疑神经加大扫查范围,横断扫查,超声引导下穿刺活 检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v并不都与大神经干相联系,亦可起于很小 的无髓纤维 v病理:无包膜,但界限清楚,瘤体主要由 神经膜细胞和神经鞘细胞组成,并可见很 多增生的神经轴索和丰富的小血管 v分累及外周神经系统的I型(NF1)及累及 中枢神经系统的II型(NF2)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v神经纤维瘤病I型 较常见的神经皮肤综合征(发病率:1/2000-5000) 常显,部分散发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符合下列两条或两条以上者即 可诊断) ① 6个或6个以上直径大于5mm的皮肤牛奶咖啡斑 ② 2个或2个以上任何类型的神经纤维瘤或一个丛型神经纤维瘤 ③ 腋窝或腹股沟区雀斑 ④ 视神经胶质瘤或其它脑实质瘤 ⑤ 2个或2个以上虹膜错构瘤(Lisch结节) ⑥ 特征性的骨性病变,包括蝶骨发育不良,假关节或长骨骨皮质变薄 ⑦ 直系一级亲属中有神经纤维瘤病I型家族史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v病理分型 结节型:与孤立性神经纤维瘤基本一致, 数目多,可任何部位 丛型:沿神经及分支走行的大量梭形膨大 结节 弥漫型:神经组织在皮肤及皮下组织沿结 缔组织间隔弥漫性生长,常见大量扩张的 血管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1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二头肌沟横切12- 5MHz超声图像显示从正中神经(…)和尺神 经(﹍)神经纤维束发生的多发神经纤维瘤。

在最大的病变内可见“靶环征”由大的高回声中 心(1)被薄的低回声晕(2)包绕而成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丛型神经纤维瘤 常见于神经纤维瘤病患者 常累及神经干的大段范围并蔓延至其分支 :“串珠样”,末梢部位可形成巨大低回声 团块,边界不清,血供较丰富 超声特点: 多发低回声结节 结节间或周围有增粗神经相连—诊断重要依据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丛型神经纤维瘤 臂丛处的多发性神经纤维瘤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丛型神经纤维瘤 多发低回声结节(M)呈簇状排布,结节间及周 围可见粗细不等的带状低回声与结节相连( 箭头所示)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丛型神经纤维瘤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弥漫型神经纤维瘤 常见于神经纤维瘤病患者,主要累及皮肤 及皮下组织 超声表现: 皮肤及皮下脂肪层明显增厚,边界不清 回声增强伴条带状或结节状低回声 伴或不伴血流信号增多 鉴别诊断:血管瘤,脂肪瘤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v弥漫型神经纤维瘤 图1 神经纤维瘤累及皮肤 及皮下脂肪层声像图 病变 组织呈“羽毛状”排列 图2 神经纤维瘤累及脂肪 层深面的软组织声像图 大 量结节状或者团块状弱回声 密集 图3 神经纤维瘤病变内可 见正常肌腱(箭) 图4 神经纤维瘤病变内可 见丰富的点条状血流信号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v弥漫型神经纤维瘤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v弥漫型神经纤维瘤 女性,72岁 下腹壁及会阴部 肿胀、皮肤色素 沉着伴轻微烧灼 感6月余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肿瘤 (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 ) 起源于Schwann细胞,多由神经纤维瘤或神经纤维瘤病 恶变而来,但神经鞘瘤恶变较少见,临床往往难以区分 原发或恶变 v好发年龄:中年,神经纤维瘤病ǀ型者较早 v好发部位:四肢、头颈部及腹膜后,约占神经源性肿瘤 的2-12%;较大神经干,受放射治疗的浅表部位 v病理:体积大,边界不规则,常见坏死、出血、钙化 v临床:生长较快包块、伴疼痛,存在多年的包快突然长 大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肿瘤 (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 ) v超声表现: 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不均匀低回声包 快 可伴有囊变、出血或钙化 瘤体内血供丰富 (如呈梭形位于血管神经束走行区可与其它 恶性软组织肿块相鉴别)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肿瘤 (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 ) 神经鞘囊肿(neurilemma cyst ) v源于神经外膜的良性肿瘤,最常见于膝部大神经 干,尤其是腓骨头水平腓神经 v原发于神经外膜内,或胫腓关节囊肿深入神经外 膜与神经纤维束之间。

分为两类,一类来自上胫 腓关节,有“蒂”与之相连;另一类无“蒂”,很可 能是腓总神经支持组织或结缔组织黏蛋白样变性 所致 v发病可能与外伤有关,具体机制不明囊肿压迫 腓总神经使远端神经纤维变性、轴索损伤,可导 致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 神经鞘囊肿(neurilemma cyst ) v超声特点: 椭圆形或分叶样囊性结节 内为无回声或少许回声,可有分隔 神经与之相连并被压向瘤体一侧或呈束状 分散于瘤体表面 v鉴别诊断:腱鞘囊肿、神经鞘瘤液化 神经鞘囊肿声像图 A.膝下外侧纵切显示腓总神经长轴,近端增粗,回声减低 ,神经纤维束间见少量液性暗区,其远端逐渐延续为囊肿(箭);B.横切面示 腓总神经绕过腓骨颈处囊肿(箭) 神经鞘囊肿(neurilemma cyst ) 神经鞘囊肿(neurilemma cyst ) 膝关节后外侧横切17-5MHz图像(A)和相应的脂肪抑制T2加权MRI(B )显示腓神经神经鞘囊肿 神经鞘囊肿(neurilemma cyst ) 右肘管综合征: 肘关节下4 cm尺神经鞘膜下梭形囊肿和尺侧腕屈肌内腱鞘囊肿压迫 尺神经, 尺神经向尺侧移位,神经干变细水肿 跖神经瘤(Morton disease) v为跖神经的趾间分支发生限局性退行性变 伴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所致 v常见于中老年女性,3、4跖间隙 v超声特点: 椭圆形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血流信号 增多 近跖骨头处,长轴与跖骨平行 >10MHz探头,常可见肿物与跖间神经相连 跖神经瘤(Morton disease) 莫顿神经瘤,3-4跖间隙低回声团块 纵 切面,横切面 跖神经瘤(Morton disease) 莫顿神经瘤,跖间隙低回声团块,滑液囊 积液 横切面;纵切面;加压后纵切面 跖神经瘤(Morton disease) 双侧第3-4跖间隙 的莫顿神经瘤 左侧莫顿神经瘤纵切面伴 滑液囊少量积液 右侧莫顿神经瘤 跖神经瘤(Morton disease) 大的莫顿神经瘤,双侧跖间隙低回声团块 右 侧 左 侧 血管球瘤(glomus tumor) v血管球瘤又称血管神经瘤(神经血管肌瘤),起源 于皮肤真皮层内的神经血管肌球小体 v见于全身皮肤各处,但以手足部尤甲下多见,单 发多见 v多仅米粒大小,色蓝紫,表现为甲下特异性疼痛, 呈间歇性刺痛或烧灼样剧痛,并有强烈压痛可向 患侧放射,遇冷加重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