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复习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人教版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118693854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唯物辩证法复习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唯物辩证法复习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唯物辩证法复习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唯物辩证法复习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唯物辩证法复习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唯物辩证法复习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唯物辩证法复习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人教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信宜市华侨中学 许天武 唯物辩证法复习之:唯物辩证法复习之: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塞翁失马 从前,住在边塞的一个老头,是养马高手,和马 有深厚的感情。一天他养的马丢了,别人来安慰他, 他说:“你怎么知道这就不是好事呢?”几个月以后 ,这匹马果然带了一匹好马回来了。别人又来祝贺他 ,他说:“你怎么知道这就不是坏事呢?”不久,他 的儿子骑好马把腿摔坏了。别人来安慰他,他说:“ 你怎么知道这就不是好事呢?”果然,不久发生了战 争,他的儿子因为腿坏不能上战场,一家人得以享受 天伦之乐。 想一想: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哲学启示?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 选择题:

2、1.下列体现矛盾观点的有( ) 失败是成功之母 刻舟求剑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居安思危 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A. B. C. D. D 2. (2008广东调研) “人知有所不为,皆赖有 知耻心,如无知耻心,则无事不可为矣, 风俗之美,在养民之耻”。这说明 ( ) A.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B.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 C.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D.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考点一: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3.“万事如意”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 A.世界的物质性 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特殊性 D.运到的绝对性 B 考点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原理】: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

3、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 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一切事物中事物中 ,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始终,即矛盾无,即矛盾无 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是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是客观客观存在的,不以存在的,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 于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 运用运用一分为二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反对片面的观点,坚持两点论,反对片面 性和一点论。性和一点论。 灭 火 考点三:

4、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 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 盾;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 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 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 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 4.(江苏高考题) 右边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A 要善于抓住重点 B 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 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C 忆一忆:忆一忆: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你能说出几个蕴含这一哲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你能说出几个蕴含这一哲 理

5、的成语、俗语吗?理的成语、俗语吗? 看莱吃饭、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量入为出;量力而行;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入乡随俗; 逢山开路,逢水搭桥;量体裁衣 张冠李戴 ; 生吞活剥,生搬硬套; 火上浇油 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 千篇一律,一刀切 ; 东施效颦; 邯郸学步 你还能举出你还能举出违背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成语或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成语或者 俗语吗?俗语吗? 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两条方法论是统一的 ,又有明显的区别。 (1)二者都要求了解实际情况,主观符合客观。从实际

6、出发 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则 是从实际出发的深刻表现。 (2)二者都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统。同时,二者又有 明显区别: 从实际出发属于唯物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属于辩证法 。 从实际出发的原理依据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依据是矛盾特殊性原理。 二者的具体内容不同。从实际出发强调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主观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调矛盾各有其特点, 反对“一刀切”。 5.(文综北京卷)北京农业在借鉴全国农业发 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依靠 大城市辐射,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和休闲农 业,从而走在全国前列。这说明 A.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联系 B

7、.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C.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D.外因通过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B 考点四: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 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 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 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既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正确解 决矛盾.又要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反对割裂二者关系片面强调一方面而 忽视另一方面的形而上学错误。 6.下列关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 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8、.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B.普遍性包括了特殊性 C.没有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 D.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分是相对的 B 美 国 日 本 俄罗斯 法 国德 国 英 国 印 度 澳大利亚 用主次矛盾的原理分析我国外交工作 次次 次 次 次次 次 主 我国与近二百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处理这些关系就是处理矛盾。其中,中 美关系是主要矛盾。因为美国是当今世 界经济超级大国,也是军事超级大国, 而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首先解决好中美之间的矛盾,既有利于 我们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又有利 于我们学习美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 考点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 【原理】 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

9、中包含着许多矛 盾,其中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 ;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 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两者相互联系、 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 转化。 【方法论】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 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 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7.杜甫诗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 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 ) 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要抓主要矛盾 C.承认矛盾客观性,正确对待矛盾 D.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 次要方面 考点六: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

10、系 【原理】 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的矛盾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 地位、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方面,叫矛盾的次 要方面。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既相互排斥, 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事物 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 所规定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 分清主流和支流。 8. 2007年9月24日,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开幕, 本届大会倡导弘扬绿色网络文化,营造和谐健康的 网络环境,共建人人受益的互联网。对计算机网络 的使用,国家要加强规范性管理,趋利避害,青少 年要自觉文明上网,不能因网络的负面影响而否定 网络的先进性。这是因为(

11、) A.矛盾具有斗争性 B.矛盾具有特殊性 C.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D.对待事物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D 问题:如何区分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 要方面? A.从作用看来看: 主要矛盾 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常用在“办事情”,解 决问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怎么找出问题关键 如攻打锦州,处理中美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矛盾主要方面 决定事物性质 常用在“看问题” 上,用于评价利弊,优劣,功过等 如什么是社会主义,人的本质,网络的利弊,一国两 制 B.关键词识别法: 可以用来判断二者区别的一些重点词语:“抓重 点”、“抓中心”、“抓关键”、“突出任务”、“ 核心问题”、“放在首要地位”等

12、说法都可以判 断为抓主要矛盾; “抓主流”、“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 、“判断性质”、“占主体”等词语都可作为矛 盾主要方面的识别依据。 9.社会主义社会的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如 何,关键是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中 。这说明在处理问题时( ) A.抓主要矛盾 B.分清主流和支流 C.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考点七: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原理】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相互联系, 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 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方法论】 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 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 和主流。既要反对离开重点谈两点的

13、均衡论 ,又要反对离开两点谈重点的一点论。 10.“全面展开,突出重点,标本兼治,重在治 本”这是当前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措施。 它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有主次之分,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 的统一 B.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要坚持两点论和重 点论的统一 C.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D.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导 向作用 背景材料: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目前,我国 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 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 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 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

14、阶段性特征,科 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 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 断促进社会和谐。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道理? 参考观点: 1.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看病难、看病贵;收入差距逐渐扩大等),所以 ,我们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 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不断消除不和 谐因素,扩大和谐因素),所以要始终保持清醒的 头脑,居安思危。 3.矛盾具有特殊性(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改革开放处于新的起点和经济社会结构转型 等),所

15、以,必须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应该看到人类社会 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社会主义的基本 矛盾) 两个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 矛盾 事物是变 化发展的 事物是普 遍联系的 发展的观点 联系的观点 物质世界的状态 原因 源泉 动力 根本内容 根本观点 联系 对立双方的联系 矛盾 规律 运动 变化 发展 发展观点 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状态:质变和量变 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内部联系、外部联系 偶然联系、必然联系 现象联系、本质联系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主、次矛盾 矛盾主、次方面 两点论与重点论 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 对立 共性与个性 一般与个别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 事事有矛盾 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事物及其每 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承认、揭露矛 盾,一分为二 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矛盾分析法 地位作用 不平衡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抓重点抓中 心统筹兼顾 矛盾的主要方 面次要方面 分清主流支流 全面地看问题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