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意义浅探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098545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府”意义浅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天府”意义浅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天府”意义浅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天府”意义浅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天府”意义浅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府”意义浅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府”意义浅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府”意义浅探 2 8 1 “天府意义浅探 彭邦本谭广涛 在当代每当提起“天府”或者“天府之国”的时候,人们就会很自然的联想起现今四川 地区的美丽富饶。这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天府”这个词自古以来就是用来形容四川的物产 丰富。但是这个就真的是历史的真实吗? “天府”在历史上有没有指代过其他地区呢? 更进 一步考查,“天府”除了用来说明物产丰富之外,它在历史上还有没有其他的意思呢? 对于 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而本文也就是要在这个意思上对“天府”进行一番 梳理的工作,以就正于方家。由予本人学识有限,难免挂一漏万,敬祈指正。 “天府”这个词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中已经广泛出现,但是

2、在不同时期的文献中 它所指代的意义却是有很大差别的。比如在周礼秋官大司寇中就有“凡邦之大盟 约,莅其盟书,而登之于天府”。这里的“天府”就是一种掌管宗庙宝物重器以及吏治文书 收藏的官职或者机构。而且它的这层意义在后世文献中还可以看到,如“承嗣不习教义,沉 猜好勇,虽外受朝旨,而阴图自固,重加税率,修缮兵甲,计户口之众寡,而老弱事耕稼, 丁壮从征役,故数年之间,其众十万。郡邑官吏,皆自署置,户版不籍于天府,税赋不 入于朝廷,虽日藩臣,实无臣节”。对于这里的“天府”我们便可以理解为专门保管档案 的机构。正是由于“天府”具有为天子保管重要档案文书的机构的性质,所以后来便在这个 意义上衍生出“天子府库

3、”或者“天子之府”的意思。而在后世的文献中“天府”指代官职 的意义已经不多见了,但是其“天子府库”或者“天子之府”的意思却是很常见。如“广 州边海,旧饶,外国舶至,多为刺史所侵,每年舶至不过三数。及劢至,纤毫不犯,岁十余 至。前后刺史皆营私蓄,方物之贡,少登天府。自劢在州,岁中数献,军国所须,相继 后晋 刘晌等旧唐书田承嗣传,中华书局1 9 7 5 年。 笔者在文中并不把“天府”的“天子府库”和“天子之府”这两层意义每次都分开来解释,因为在很多文献中 “天府”用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解释通。在中国古代,天子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国家的代表,因而天子的府库也就可以 理解为国库。而天子的府邸也同样可以理

4、解为“朝廷”。而这个朝廷也就可以理解为国都。当然这种观念是不能用我们现 在的观念来处理的。 巴蜀文化研究( 第三辑) 不绝”。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天府”和最先所谓的保管档案文书的机构的意义是完 全不同的,而它所指代的意义应该是天子的朝廷或者天子的仓库也就是国库。 “天府”从在周礼中负责掌管重要档案文书的机构逐渐演化出后世具有的“天子府 库”或者“天子之府”的意义。而这层意义也一直延续到晚近。如清人孙承泽著天府广 记是一本以明朝北京为主题,介绍明朝大量典章制度以及文献资料的著作,而这本书之所 以被命名为天府广记就是因为当时的北京是“京师”,所以这里的“天府”也就只能是 “天子之府”的意思,即

5、首都的意思固。从上面所举的例子可以看出来这里的“天府”和所 谓的物产丰富是没有关系的,它的意义更多是政治上的,即凡是政治上的中心或者国家的国 库都可以称其为“天府”。但是不是“天府”就只有这么一个意思呢? 像四川被称为“天府 之国”中的“天府”又是什么意思呢? 这里就引出了“天府”的另一层意义:大自然的府 库,也就是物产丰富的地区。 在庄子齐物论中就有“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王先谦在集解中解释“天府” 引“宣云:浑然之中,无所不藏。从中我们可看出这里的“天府”就具有大自然府库的 意思,而这也就是经济意义上的“天府”。相较上文所说的“天府”的政治意义而言,“天 府”所具有的经济上的意义对我们来

6、说也许更为熟悉。当初刘邦在定鼎中原后决定建都洛 阳,这时齐人娄敬上书以为建都洛阳不如长安,他的理由就是“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 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以立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也”。娄 敬这里的所说的“天府”虽然还不能完全排除政治意义,但是基本上是着眼在经济上的。而 他口中的关中地区,也就是现在陕西省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而人们现在认为的“天府 之国”的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最早也是到东汉时期的事情了。除此之外,在历史上曾经 因为物产丰富,适合人类居住而被称为“天府”有七个,它们是“关中地区、燕冀平原( 现 在北京河北一带) 、巴蜀( 现在的成都平原) 、太原附近、闽中

7、、盛京( 现在的沈阳) ”。 公元前3 3 8 年苏秦在游说秦惠王时说:“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 唐 李延寿:南史梁宗室上吴平侯景传附子萧劢传,中华书局1 9 7 5 年。 不光只有这么一个材料,后世像这样的记载还有很多。比如旧唐书杨志诚传引牛僧孺语:“前时刘总向 化,以土地归阙,朝廷约用钱八十万贯,而未得范阳尺布斗粟上供天府。”这里的“天府”我们可以理解为朝廷或者国库 都成立。但是在北宋汪洙的神童诗中就有“大比因时举,乡书以类升,名题仙桂册,天府快先登。”而这里的“天 府”就明显应该是天子之府也就是朝廷了。 在李渊起兵之初薛大鼎曾建议:“请勿攻河东,从龙门直渡,据永丰仓。

8、传檄远近,则足食足兵。既总天府,据 百二之所,颠亦拊北扼喉之计。”对此李渊很赞同,“深然之”。( 旧唐书薛大鼎传) 而唐高宗在首次巡幸洛阳的时候 曾下幸东都诏:“咸京天府,地隘人繁,百役所归,五方胥萃,虽获登秋之积,犹亏荐岁之资。”这里的“天府”应该 都是“天子之府”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首都的意思。 汉 班固:汉书娄敬传,中华书局1 9 6 5 年。而资治通鉴卷十一胡三省对这条史料注释为:“府,聚 也;万物所聚谓之天府。”“府者,物所聚也。天物所聚,不假人力,故日天府。” 王双怀:天府之国最早指关中地区,原载四川统一战线2 0 0 3 年第2 期。 “天府”意义浅探 2 8 3 南有巴蜀,北有

9、代马,此天府也。”苏秦在后来游历到燕国时,对燕文王曾说:“燕东有朝 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 万,车七百乘,骑六千皮,粟支十年。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 作,枣栗之实,足实于民矣。此所谓天府也。”苏秦的说辞虽然有战国纵横家的夸张事实 的可能性存在,但是史记燕召公世家在昭王二十八年底下就记有“燕国殷富”。司马 迁在这里说燕国殷富,是指燕国在经过了昭王的励精图治之后恢复了因齐国入侵而残破的经 济,由此可见苏秦的话还是有很大的可信性的。 巴蜀地区在被秦灭以前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开发。以成都平原为核心的四川盆地,上 古为蜀国之

10、地。近些年的考古发掘证明,这里是中国最早的区域文明之一蜀文化的孕育之 地,诞生了以三星堆遗址为代表的灿烂的青铜文明。蜀王本纪、华阳国志等汉晋史籍 记载,上古时期,蜀地经历了蚕丛氏、鱼凫氏、柏灌氏、杜宇氏和开明氏五朝的相继统治, 这就为以后巴蜀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灭巴蜀后,曾“移秦民万家实之”, 秦始皇时期“克定六国,辄徙其豪侠于蜀,资我丰土”。这虽非单纯性经济移民,但却为四 川社会经济的开发奠定了人力基础。并且当秦国巩固在蜀国的统治以后,任命杰出的水利专 家李冰为蜀守。李冰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据史记河渠书记载:“于蜀, 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

11、皆可行舟,有余则溉浸,百姓飨其利。 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正是由于都江堰的修建 使得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膏腴之地。到了西晋时候人们在论说巴蜀的富饶的时候就认识 到了都江堰的重要作用“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 则杜塞水门。故记日: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从这里 我们可以看出来巴蜀地区之所以能被称为“天府”是和都江堰的修建有很重要的关系的。 但是为什么同样是说巴蜀地区的物产丰盈并且都重点提到了都江堰的重要意义,在史 记河渠书中巴蜀还没有被称为“天府”而在华阳国志蜀志中却被称为了“天府”? 这是因为在司

12、马迁那个时代,虽然成都已经与洛阳、邯郸、临淄和宛并称天下五大都会,而 且成都还是排在首位,但是当时巴蜀地区的经济发展得还不是很充分,尤其是和当时的政治 的、经济上的全国中心长安比较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而当时的长安就是号称为天下沃野 的“天府之国”,而长安能成为“天府”也是和水利灌溉分不开的。当初张良在建议刘邦建 都长安的时候就说:“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 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 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张良论关中虽然是着眼于军事,但是 他指出了“沃野千里”和“河、渭漕挽天下”

13、这两点,资治通鉴在这一条底下注释到: “沃者,灌溉也;言其土地皆有灌溉之利,故日沃野。汉漕关东之时,自河入渭,自渭而上 输长安。”关中当时水利事业发达,灌溉与水运都居全国前列,在加上当时的北方地区整体 汉 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中华书局1 9 6 2 年。这条史料的索引引郑玄注曰:“府,物所藏,言天尊,此 所藏若天府然。”而在战国策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中就提到关中地区是“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积蓄 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府”的意思是“财物所聚”,也就是说这个地区是天下的粮仓。 汉 刘向:战国策燕策一苏秦将为从北说燕,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8 年。 晋 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巴蜀书

14、社1 9 8 4 年。 汉 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中华书局1 9 6 2 年。 2 8 4 巴蜀文化研究( 第三辑) 上的气候也都比较好,而黄河流域在经过长期的开发后,整体经济也很发达,在这一系列因 素的作用下,长安在当时仍然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关中地区虽然早在战国时期就被称为 “天府”,但是从西汉以后,它就逐渐失去了这种经济意义上的美称。这个过程是在很多因素 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其中主要的是与自汉朝开始形成的巨大的人口压力极大的破坏了关中 地区的生态平衡有很重要的关系。当时关中的人口已经超过了百万,这远远超出了关中平原 的承载能力。人们为了生存,长期大规模开发土地资源,以致水土流失、地力下

15、降,以及中 国北方整体气候逐渐干燥再加上魏晋南北朝以及唐末五代战乱频繁,终致残破,不能恢复。 而北方地区的其他的几个“天府”也都因为气候恶化、人口压力过大和长期的战乱而导致他 们失去了“天府”的美称。 相对于其他的几个“天府”而言,巴蜀地区较少战乱的破坏,再加上本身的自然条件比 较优厚,而且自秦汉以降,巴蜀地区不仅是历朝政府开发的重点,而且还是人们战乱时期的 避难良所,这样就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在这样的情况下巴蜀地区的经济发 展自然就会比较好,在班固两都赋中就已经说关中为“郊野之富,号为近蜀”,从这里 我们就可以看出当时巴蜀地区的发展程度已经超过了张良口中的“天府”关中地区。而

16、到了东汉末年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的对刘备说巴蜀就已经是“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 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而这个也是我们现在知道的巴蜀被称为“天府”的最早的记 录。而巴蜀之所以成为“天府”是和北方经济的残破以及中国经济重心南迁分不开的。后来 的人们就逐渐的把“天府之国”这个美称固定在巴蜀也就是现在的四川地区。 但是这个固定也不是绝对的。因为历史的记忆是不会很快在人们的脑海中消失的。所以 即使到了唐朝,当长安重新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的时候,虽然它没有恢复昔日在中国经济上 的重要地位。但是它的“天府”的美称在人们的心目中还留有深刻的印象。像郭子仪便称 “臣闻雍州之地,古称天府”。更有甚者,这种历史的记忆一直延续到晚清,1 8 9 5 年5 月, 康有为于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之时,联合1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