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 第1讲大气运动与气候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8752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2 第1讲大气运动与气候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专题2 第1讲大气运动与气候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专题2 第1讲大气运动与气候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专题2 第1讲大气运动与气候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专题2 第1讲大气运动与气候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2 第1讲大气运动与气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2 第1讲大气运动与气候(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向高考 地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新课标版 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自然地理事物的运动规律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专题二 自然地理事物的运动规律 专题二 自然地理事物的运动规律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考 点 统 计 专题二 自然地理事物的运动规律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考 点 分 布 时 间 大气受热 过程 气压 带 与 风 带 天气 系 统 与 气 候 水循环洋流 地壳 物 质 循 环 内外力作 用 自然 地 理 环 境 的 整 体 性 自然 地 理 环 境 的 差 异 性 2014 年 山东文综 (8) 天津文综 (34)

2、重庆文综 13(3、 4) 四川文综 (56) 四川 文 综 (78) 北京 文 综 (78) 山东 文 综 (9) 江苏 地 理 (12) 新课标 (67) 北京文综 36(1、2) 新课标 (36) 四川文综 (1112) 安徽 文 综 (25 2 6 ) 江苏 地 理 (13 1 4 ) 北京 文 综 ( 6 ) 北京文综 (7) 重庆文综 (8 9) 山东文综 (11 12) 浙 江文 综(7 8) 江苏地理 (7 8) 新课 标 (7 8) 全国 大 纲 ( 4 5 ) 专题二 自然地理事物的运动规律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考 点 分 布 时 间 大气 受 热 过

3、程 气压带 与风 带 天气系 统 与 气 候 水循环洋流 地壳 物 质 循 环 内外力 作 用 自然 地 理 环 境 的 整 体 性 自然地 理 环 境 的 差 异 性 2013 年 浙江 文 综 ( 1 ) 北 京 文 综 ( 5 ) 新课标 (1011) 福建文 综(6 8) 重庆文 综(1) 浙江文 综 40 (2、3) 新课 标 (9 11) 安徽 文综 34( 1) 北 京 文综 (67) 安徽文 综 (21) 四川文 综 (5) 江苏 地理 (9 10) 重庆文 综 13(1) 浙江文 综(4) 江苏地 理 (1718) 新课标 (9) 江苏 地 理 ( 8 ) 北京 文综 (89

4、) 福建 文综 (9 10) 天津 文综 (67) 浙江 文综 (5) 江苏 地理(7) 安徽 文 综 ( 3 2 3 3 ) 新课 标 (36) 新课标 (6) 新课标 (8) 山东 文综 (34) 北京 文综 40( 2) 专题二 自然地理事物的运动规律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考 点 分 布 时 间 大气 受 热 过 程 气压带 与风 带 天气系 统与 气候 水循环洋流 地壳 物 质 循 环 内外力 作用 自然地 理环 境的 整体 性 自然地 理环 境的 差异 性 2012 年 重 庆 文 综 ( 7 ) 浙江 文综(2) 天津文 综(8 9) 北京文 综(6 7) 全国

5、 大纲 (10 11) 江苏地 理(5 6) 山东 文综 (4) 新课 标 (45) 江苏 地理 (78) 福建 文综 (89) 北京 文 综 ( 3 ) 浙江 文 综 ( 4 ) 四川 文综(1) 江苏 地理 (910) 北京 文综 36( 2) 山东文 综 (3) 广东文 综 (2、4) 安徽文 综 (26 27) 江苏地 理(1 2) 专题二 自然地理事物的运动规律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专题二 第一讲 大气运动与气候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专题二 第一讲 考 纲 展 示1 备 考 策 略2 核 心 整 合3 考 例 透 析4 课后强化作业5 走向高考

6、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专题二 第一讲 考 纲 展 示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专题二 第一讲 1大气受热过程。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4气候类型分布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专题二 第一讲 备 考 策 略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专题二 第一讲 本专题从考查形式上看,多以等压线分布图、等温线分布图、气压带和风带图等为切入点,侧重考查全球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及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海陆分布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和季风气候的形成;天气系统的判断和特点;

7、世界主 要气候类型的判断、分布、特点、成因。复习时,应着重提高运用背景材料、气候资料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专题二 第一讲 核 心 整 合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专题二 第一讲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受热机理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如下图所示: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专题二 第一讲 2机理应用 (1)利用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既能防止土壤水分 蒸发又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

8、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专题二 第一讲 (3)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专题二 第一讲 3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1)气温水平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 等温线特征气温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 全球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无论 7月还是1月,气温都是 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纬度因素) 北半球 等温线较曲折。1月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 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 正好相反 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 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 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 异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专题二 第一讲 等温线特征

9、气温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 南半球 等温线较平直同一纬度,气温差别小 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广阔) 同纬度地 带 气温低,则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高原、山地的气温较 低;寒流经过气温降低 地形(地势高低)、洋流 气温高,则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平原的气温较高;暖流经过气温升高地形、洋流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专题二 第一讲 等温线特征气温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 我 国 冬季等温线密集,1月 0 等温线大 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温 度越低 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冬季风(大 气环流) 夏季等温线稀疏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太阳辐射(北方白昼时间长)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10、 新课标版 地理 专题二 第一讲 (2)气温时间分布规律 日变化: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的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日较差:一般规律,大陆性气候大于海洋性气候;凹地大于高地;低纬度大于高纬度;晴天大于阴天。 年变化:大陆上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 (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北半球),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 (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北半球)。 气温年较差:大陆性气候大于海洋性气候;高纬度大于低纬度。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专题二 第一讲 (3)气温垂直分布规律 在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垂直递减率为6/千米。若出现对流层

11、局部气温的实际垂直递减率低于 理论垂直递减率,即某一高度气温高于正常值,称为逆温。逆温的成因有辐射逆温(多出现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形逆温( 常发生于盆地和谷地中)、平流逆温和锋面逆温等。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专题二 第一讲 二、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及气压分布规律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一种环流形式,结合等压面,利用示意图对其形成过程分析如下: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专题二 第一讲 2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因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其特点为:高压区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区向下凹;近 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高低

12、名称相反,等压面呈轴对称分布,如下图所示(单位:Pha):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专题二 第一讲 方法点拨判读等压面关键把握以下几点: (1)温压关系:近地面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气温高的地 方气压低;高空气压的高低状况与近地面相反。 (2)风压关系:同一水平面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3)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4)确定空气流向要注意高空与近地面风向与受力的差异 。 (5)气压高低是针对相同高度不同位置相对而言的,因此 在热力环流系统中“高气压”数值不一定大于“低气压”,气流并 不总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专题二 第一

13、讲 特别提醒垂直方向上,气压的高低取决于大气的密度, 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海拔越低,气压越高;热力 环流中,垂直方向上的大气运动取决于近地面的受热状况,受 热地区空气膨胀上升,受冷地区空气收缩下沉。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专题二 第一讲 三、锋面气旋的判读 1锋面位置。锋面只能存在于低压槽上,不可能在高压脊上。 2锋面两侧冷暖气团。以锋面为界,高纬一侧为冷气团,低纬一侧为暖气团。 3雨带的位置。冷锋雨带主要位于锋后,暖锋雨带主要位于锋前,即均位于冷气团一侧,冷锋雨区较窄,暖锋雨 区较宽。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专题二 第一讲 4南、北半球的锋面气旋

14、 若我们把气旋分为东西两部分的话,西边为冷锋,东边为暖锋。在锋面气旋中,北半球锋面按逆时针方向移动,南 半球锋面按顺时针方向移动,如下图: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专题二 第一讲 四、降水的形成、分布与天气系统和天气变化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专题二 第一讲 五、气候的形成与分布 1气候的影响因素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专题二 第一讲 2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专题二 第一讲 注意以下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与形成原因: (1)四处特殊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

15、东北部。因处于 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再加上地形的抬升作用而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2)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处赤道,但因地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 热带草原气候。 (3)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这里东西距海均较近,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但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这是因为该处位于安第斯山山脉东侧,西风的背风坡,降水稀少。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专题二 第一讲 方法技巧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 (1)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依据纬度位置 判断温度带,依据海陆位置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2)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 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型。例如 ,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