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力学1-3.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7677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158 大小:17.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力学1-3._第1页
第1页 / 共158页
静力学1-3._第2页
第2页 / 共158页
静力学1-3._第3页
第3页 / 共158页
静力学1-3._第4页
第4页 / 共158页
静力学1-3._第5页
第5页 / 共1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静力学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力学1-3.(1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讲人:马维伟 工程力学工程力学 单 位: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水保系 一 、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三、选用教材 四、 内容简介 工程力学工程力学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学时:56学时 学分:3.5学分 预修课程:普通物理学;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 工程力学工程力学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工程力学工程力学 性质:水保与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地位和任务:为水力学、结构力学、水土 保持工程学、园林工程、测量学等后续课 程得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今后专业工程 设计提供必要的力学基本知识。 三、 选用教材 工程力学工程力学 四 、内容简介 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的机械

2、运动以及构件 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科学。包括理论力 学和材料力学两门课程内容。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位置随时间的改变 内容简介内容简介 (1)理论力学: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的科 学;理论力学通常分为三个部分: 1. 静力学:分析物体的受力、研究各种力系的 简化及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 2.运动学:从几何观点研究物体运动; 3.动力学:研究物体运动与受力间的关系。 平衡:物体相对与地面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 直线运动。 内容简介内容简介 (2)材料力学:研究构件的强度、刚度、稳 定性的科学。 构件:承受载荷的梁、架; 强度:构件承受载荷后,抵抗破坏的能力; 刚度:构件承受载荷后,抵抗变形

3、的能力 稳定性:构件承受载荷后,保持原有平衡的 能力 内容简介内容简介 课程安排 理论课时56学时。 分数=课堂纪律作业 考评: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 绩(考勤15作业15) 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 受力图 第二章 平面汇交力系 第三章 力矩 力偶系 第四章 平面一般力系 第五章 摩擦 第六章 空间力系、重心 第一篇第一篇 静力学静力学 静力学主要研究: 物体的受力分析; 力系的简化; 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引 言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平衡规律的科学。 11 静力学基本概念 12 静力学公理 13 约束与约束反力 14 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 受力图 第

4、一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 受力图 1-1 静力学基本概念 一、力的概念 二、刚体的概念 4.力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牛顿(N) (Kg m/s2) 千牛顿(kN) 一、力的概念 1定义: 2. 力的效应: 3.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AF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 运动效应(外效应) :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变形效应(内效应):物体发生变形。 力的作用线:通过力的作用点的直线,称力的作用线。 5.力系: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 6.等效力系:两个力系的作用效果完全相同。 7.力系的简化:用一个简单力系等效代替一个复 杂力系。 8.合力:如果一个力与一个力系等效,则称这个 力为力系的合力。

5、 9.平衡力系: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我们 称这个力系为平衡力系。 F1 AB C F2 F3 1-1 静力学基本概念 是指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的状态。 二.刚体 就是在力的作用下,大小和形状都不变的物体。(或 者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发生变形的物体) 二.平衡 静力学中研究物体只限于刚体,静力学又称刚体静力学。 1-2 静力学基本公理 是人类经过长期实践和经验而得到的结论,它被反复的实 践所验证,是无须证明而为人们所公认的结论。 公理1 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 这两个力大小相等 | F1 | = | F2 | 方向相反 F

6、1 = F2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作用于同一个物体上。 刚体 F1 F2 公理: 说明:对刚体来说,上面的条件是充要的。 二力杆:只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的构件叫二力杆。 对变形体(或多体中)来说,上面的条件只是必要条件。 二力杆 二力构件 二力构件 二力构件的约束力 沿连杆两端铰链的 连线,指向不定, 通常假设受拉。 翻斗车 二力构件 在作用于刚体上的任何一个力系,加上或减去任何一个 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到同一刚体内的任 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因此,对刚体来说,力作用三要素为:大小,方向,作用线 。 公理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7、 推论1:力的可传性原理 公理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合成一个合力,此合力 也作用于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以原两力矢为邻边所构 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力的三角形法则力的三角形法则 FRFR 刚体受不平行的三力作用而平衡 则三力作用线必汇交于一点且位于同 一平面内。(必共面,在特殊情况下 ,力在无穷远处汇交平行力)。 推论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三力 必汇交,且共面。 证 为平衡力系, 力可传性原理,可以移到o点 也为平衡力系。 又 二力平衡必等值、反向、共线, FR 公理4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总是等值、反向、共线 、异体、且同时存

8、在。 例 吊灯 二力平衡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区别与联系 二力平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两个力作用同一个物 体上 两个力作用两个物体 上 等值、反向、共线是 有条件的(静止、或匀 速直线运动)平衡 等值、反向、共线是 无条件的(不管平衡 与否) 公理5 刚化原理 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如将 此变形体变成刚体(刚化为刚体),则平衡状 态保持不变。 公理5告诉我们:处 于平衡状态的变形体 ,可用刚体静力学的 平衡理论。 1-3 约束与约束反力 一、概念 位移不受限制的物体叫自由体。自由体: 位移受限制的物体叫非自由体。非自由体: 大小常常是未知的; 方向总是与约束限制的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反; 作用

9、点在约束与被约束物体相接触的那一点。 反力特 点: G 约束反力:约束对物体的作用力称为约束反力,简称反力。 约束:阻碍非自由体运动的限制条件称为非自由体约束。 (这里,约束是名词,而不是动词的约束。) F G FN1 FN2 二、约束类型和确定约束反力方向的方法: 1. 柔索:由柔软的绳索、链条或皮带构成的约束 绳索类绳索类只能受拉只能受拉, 约束反力约束反力作用在接触点作用在接触点, 方向方向沿绳索中心线,背离物体沿绳索中心线,背离物体。 T F F1 1 F F2 2 约束力方向与所能限制的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柔索对物体的约束力沿着柔索背离被约束物体 胶带对轮的约束力沿轮缘的切线方向,为

10、拉力 A 约束力方向与所能限制的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F F1 1 F F2 2 柔绳约束 胶带构成的约束 柔索约束 柔绳约束 链条构成的约束 约束力方向与所能限制的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绳索、链条、皮带 柔 索 约束力方向与所能限制的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约束反力作用在接触点处,方向沿公法线且指向受力物体 2 光滑支承面约束 P N N P NA NB N N 凸轮顶杆机构 光滑铰链约束:是一种常见约束,其 构造是在构件上钻上圆孔,再用圆柱 型销子串连起来,是构件只能绕销子 的轴线转动。工程上有多种。 3 光滑铰链约束 1、光滑圆柱铰链约束 圆柱铰链 A A XA YA A FN FN FN Fx

11、 Fy 约束反力过铰链中心,用XA、YA表示 简化表示: 约束力表示: 固定铰支座:物体与固定在地基或机架上的支座 有相同直径的孔,用一圆柱形销钉联结起来,这 种构造称为固定铰支座。 中间铰:如果两个有孔物体用销钉连接 轴承: 3 光滑圆柱铰链约束 固定铰支座 上摆上摆 销钉销钉 下摆下摆 固定铰支座 铰 固定铰支座 固定铰支座 中间铰 铰 光滑圆柱铰链(中间铰) 约束特点:由两个各穿孔的构件及圆柱销钉组成,如 剪刀 销钉 中间铰 4 活动铰支座(辊轴支座) 在固定铰链支座的底部安装一排滚轮,可 使支座沿固定支承面滚动。 上摆上摆 销钉销钉 底板底板 滚轮滚轮 活动铰支座 活动铰支座 其它表示

12、 FA A FBFC B C A FA B FB C FC 活动铰支座 光滑圆柱铰链约束实例 固定铰链支座 活动铰链支座 A 空间 5 5 光滑球铰链光滑球铰链 反力是过球铰中心的反力是过球铰中心的F F A Ax x 、F F A Ay y 、F FAz Az三个分力。 三个分力。 F F AzAz F F A Ay y F F A Ax x 5、球铰链 约束特点:通过球与球壳将构件连接,构件可以 绕球心任意转动,但构件与球心不能有任何移动 约束力:当忽略摩擦时,球与球座亦是光滑约 束问题 约束力通过接触点,并指向球心,是一个不能预 先确定的空间力.可用三个正交分力表示 6、轴承约束 (1)

13、 径向轴承(向心轴承) 约束特点: 轴在轴承孔内,轴为非自由体、轴承孔 为约束 约束力: 当不计摩擦时,轴与孔在接触为光滑接触 约束法向约束力 约束力作用在接触处,沿径向指向轴心 当外界载荷不同时,接触点会变,则约束力的大小与方 向均有改变 可用二个通过轴心的正交分力 表示 (2)止推轴承 约束特点: 止推轴承比径向轴承多一个轴 向的位移限制 约束力:比径向轴承多一个轴向的约束力,亦有三个 正交分力 8、其它约束 约束反力垂直于滑道、导轨,指向亦待定。 滑道滑道、导轨导轨: F FN N F FN N (1)柔索约束张力 (5)球铰链空间三正交分力 (4)滚动支座 光滑面 (3)光滑铰链 (2

14、)光滑面约束法向约束力 (6)止推轴承空间三正交分力 (7)向心推力轴承 解决力学问题时,首先要选定需要进行研究的物体选定需要进行研究的物体,即 选择研究对象;然后根据已知条件,约束类型并结合基本概 念和公理分析它的受力情况,这个过程称为物体的受力分析 ,得到的图形叫受力图。 1-4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有:一类是主动力: 如重力,风力,气体压力等。 二类是被动力:即约束反力。 一、受力分析 补:解除约束原理 当受约束的物体在某些主动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若将其部 分或全部的约束除去,代之以相应的约束反力,则物体的平 衡不受影响。 意义:在解决实际物体的平衡问题时,可以将该物体所受的 各种约束解除,而用相应的约束反力去代替它们对于物体的 作用。这时,物体在所有主动力和约束力作用下,仍然保持 平衡,但物体已经被抽象成为一个不受任何约束作用的自由 体了,因而就可利用静力学所得出的关于自由刚体的平衡条 件来解决受有各种不同约束的物体的平衡问题。 例1-1 解:取碾子作为研究 对象,画出简图 画出主动力画出约束力 碾子重为 ,拉力为 , 、 处光滑接触,画出碾子的受力图 1.4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图 1、画受力图步骤 (3)、按约束性质画出所有约束(被动)力.明确研究对象所 受周围的约束,进一步明确约束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