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程异常案例培训.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7579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程异常案例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制程异常案例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制程异常案例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制程异常案例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制程异常案例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程异常案例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程异常案例培训.(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制程异常案例培训 2008-6-172008-6-17 以下案例选自生产制程质量异常,通 过对既往案例的回顾、分析,使我们的 制程质量监控能力得到提升,处理能力 得到加强,质量水平迈上新台阶。 前 言 2008-6-172008-6-17 避免重复发生同样的错误。 异常问题的及时处理。 查找工作中的不足,起到改善作用。 作为素材,培训新员工。 持续改进制程能力。 培训目的 2008-6-172008-6-17 案例糖浆pH值异常 一、事件描述 1、 GA线在20080430 晚班2:35 测到307#(一级储糖缸)缸,糖浆pH=4.35 BRIX=60.3 。 BX,pH值小于我司控制标准(5

2、.0-8.5).但此时生产已将该缸糖浆(约1000L)送入 309#二级 储糖 缸(此时309#中存有余糖4000L左右).知此情况后,我部当即要求生产停用309#缸 糖浆, 并检测307#缸缸内的工艺水(pH=7.08)和309#缸糖浆(pH=5.60 BRIX=58.9 。BX). 2、此该糖浆经请示领导,并组织品尝无异常后管制使用.在使用该糖浆过程中,每半小时 检测 一次pH值.其后因pH=4.69而停用.最后排掉约900升糖浆. 二、原因分析 1、糖浆pH值推移图: 2、从以上表格可看出糖浆pH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糖浆在此过程是不断被酸化. 在pH 值降至一定时,pH值趋于稳定

3、。 制程异常培训 2008-6-172008-6-17 3、原糖硫化物过多,造成糖浆溶解后酸化,最后导致pH值不合格. 4、因当天是五步CIP结束后开机溶的首缸糖.可能会有酸液残留的可能.残留酸液会 在糖 浆中起催化作用.导致糖浆酸化. 5、因当天是五步CIP,生产会在溶糖过程中配制酸碱,而溶糖回流管与酸缸循环管 为同 一管路,可能存在管路单向阀故障,引致有少量酸液经回流管返流至缸内的可能 性. 三、纠正措施 1、检测到糖浆pH值异常,当即停用该糖浆。 2、向上级汇报此事经过,请示对事件的解决方法。 3、组织生产,提取,品检(晚班品管未到)三方对糖浆进行感观品尝。 4、品检部在生产调配加糖前,

4、先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许加糖。 5、在309#糖浆pH值小于标准时,及时向上级汇报,并停止使用,排放处理。 6、检糖浆样进行相应微检处理。 7、隔离使用了pH值异常糖浆的产品。 制程异常培训 案例糖浆pH值异常 2008-6-172008-6-17 四、预防措施 1、生产在溶糖后,糖浆经品检检测合格后方允许打至二级储糖缸。 2、生产加强对员工操作流程的培训力度。 3、在线各部门间加强相互间的沟通,协调。 4、溶糖系统在溶糖完毕后方许做溶糖系统的三步或五步法。 5、检测异常时,要及时取样复检。并可作物料,仪器,人员等方面的对比 试 验,异常产品按不合格品处理规范操作。 制程异常培训 案例糖浆

5、pH值异常 2008-6-172008-6-17 一、事件描述 *日甲班, 白罐1:用于复测 白罐2:用于测半成品 17:14 取第12缸303复测 第14缸302#半成品首测. 用白罐1取302#的半成品首检 Brix=8.58误认为是303#的检测结果,对303#再次 取样验Brix=8.72,判定303#/302#Brix合格。导致302#整缸糖度偏低。 二、原因分析 我部调配人员交接不清(吃饭时间),取样检测出错(同时取两样,检测不对应) 。 三、纠正措施 因复测时302#缸产品已经灌注结束,故立即对该缸灌注后的产品追踪验证,并进 行隔 离,共1356箱。 案例2 FA线调配302#B

6、rix异常 制程异常培训 1 2 2008-6-172008-6-17 四、预防措施 1、提高品检岗位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进行综合考核,各级管理人员加强督导 和巡 查; 2、提高交接班的质量(现场交接、当面交接、书面交接,落实到人),避免出现交 接不 到位的情况; 3、取样白罐标示清楚,如复测、半成品、糖浆等,专罐专用,且每次只许取1个样, 专人 负责,警示提醒; 4、检测设备定时校正调零,尤在检测糖浆后,条件允许做检测对比; 5、新进人员操作时,老员工要对其从取样到检测的每个细节进行全程监督,随时纠 偏, 现场考核,决定是否可以上岗操作; 6、新进人员或不熟练检测员在吃饭等异常时间段不可

7、单人操作一条线或两条线,领 班 要及时掌握相关情况,合理安排人手; 7、检测异常时,要及时取样复检,必要时对两条线取样检测。异常产品按不合格品 处 理规范操作。 案例2 FA线调配302#Brix异常 制程异常培训 2008-6-172008-6-17 一、事件描述 客户投诉质量问题描述:饮料口味略苦,其它正常。生产日期及批号:20070811 FA (有 3 个未开启样品)。 客诉时间: 2007年9月14日,客诉市场:福建泉州。 二、原因分析 1、根据客诉的生产时间确定出为调配的第缸 2、品管部对所送回的饮料样品进行全面检测:其理化指标检测以及气味均正常,滋味 与正常产品相比略有差异,饮料

8、入口后略有苦味;经分析造成产品口味偏苦的原因 应是生产调配中所使用的原茶汁(即草本原料)出现异常而导致的。 3、对进行保温的留样品组织各相关部门进行再次感官鉴定,确定该缸半成品确实存在 口味略苦现象,因提取是6-8小时对缓冲缸排空一次,追溯后面三缸产品,部分感官 评价员发现口味存在较轻微的发苦现象。 案例3 茶汁偏苦投诉 制程异常培训 2008-6-172008-6-17 三、纠正措施 1、调查后集团决定对以上4缸产品5160箱启动招回程序,因该生产批号的 异常品 大部分销售完毕,只从市场招回约1272箱的产品进行报废; 2、生产、品检、品管规范品尝方法; 四、预防措施 1、配料部、提取部加强

9、草本原料的进厂验收、配比控制以及使用时进行严 格的 外观检查和原汁感官鉴定; 2、品检部、生产部加强原茶汁及半成品调配过程的感官品评监控,科学规 范感 官评定的方法;(培训、责任) 3、品管部加强成品感官质量的控制,优化成品感官品评的方法; 4、集团品管组织成立感官鉴评小组,加强感官品评; 5、集团品管、厂务发文,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对感官品评责任。 案例3 茶汁偏苦投诉 制程异常培训 2008-6-172008-6-17 一、案例内容: 1、时间:2006年05月24日 2、地点:SC线调配岗 3、事件经过:20060524下午13:30左右,调配品检员正常取样复测SC线第8缸 210缸 半成品

10、茶汁时,测得糖度为8.71%,相对比于初测糖度8.82%低,该品检员 即对此 缸半成品茶汁进行复测,复测结果8.49%,品检员即报告领班,领班即去现 场查 看调配缸,此时调配缸里已没有料液,之后即对灌注后的半成品进行复测 ,复测 结果为8.36%。 二、原因分析 210缸进料阀及CIP阀门由于偶然的原因,关闭不严,慢慢漏水造成 。 三、预防措施 增加每月定期对前处理(溶糖、CIP、调配工序)的所有阀门进行检查,发现 异常 品,及时排除。 制程异常培训 案例4 200060524SC线调配半成品糖度下降 2008-6-172008-6-17 一、案例内容: 1、时间:2007年01月21日 2、

11、地点:SC线调配岗 3、事件经过: 2007年元月21日晚班SC线进完第27缸(210#缸)茶汁后,品检员感 官品 评茶汁口感时,感觉有甜味。后经过调查确认:第27缸(210#缸)进茶前还存有 210# 缸上一循环第24缸的500L半成品。 二、原因分析 操作工观察、判断、操作失误。当时第26缸209#缸调配好后报警,操作工随意观 察显 示面板,误以为是第24缸210#缸抽完报警,马上拆下转换板上与210#缸相连的接 头, 导致第24缸还有500L半成品留在第27缸最早进入的茶汁中。 三、预防措施 调配岗一些人为的操作,必须一人操作、一人监督。完毕后,及时作好相关记录 ,组 长确认。 制程异常

12、培训 案例5 20070121第27缸半成品未抽完进茶汁的事故 2008-6-172008-6-17 一、案例内容: 1、时间:2007年12月16日 2、地点:SA线灌注岗 3、事件经过:2007年12月16日,SC线因包装机熔胶炉故障, 15日22:50至16日5:45工 程部 抢修结束。5:30时,SC线领班为考虑提高生产效率,决定利用正在生产的SA线料液 对SC 线热交换器管道进行顶水,未征求品检同意即进行操作,后因操作失误导致回流的 半成 品进入SA线灌注;品检员发现后及时采取措施,但SA线已生产出糖度偏低的产品约 119 箱。事后已按品检部门要求,进行转次品处理。 二、原因分析:(

13、这是一起违章操作的质量事故) 1、SC线领班在生产过程中,未按规定知会相关部门;是一种违章操作、武断行为。 2、SC线领班在事件中,未及时与各部门领班或管理人员沟通,在不知会SA线当班负责 人的 情况下强行换管道,违背了公司管理规定。 3、SC线调配组长在得到上级不合理的生产指令后,未进行分析评估,愚昧服从;SA线 调配 组长虽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未坚持规范操作或向直属上级汇报,属管理失职。 三、纠正及预防建议措施: 1、所有生产人员禁止违反生产操作工艺,严格按作业指导书操作。 2、生产领班明确职责,跨线作业时,及时与相关部门及人员沟通、协调。 3、生产管理人员正确对待下属意见,禁止独断专行。

14、制程异常培训 案例6 违章操作导致糖度降低 2008-6-172008-6-17 一、案例内容: 1、时间:2007年12月16日 地点:生产车间灌注岗 事件经过:生产部灌注岗操作工在20071216产品生产结束时,在灌注机的水沟里发现 半截黑色密封圈。立即检查灌注机各个灌注头的密封圈,发现40#、43#灌 注头气芯密封圈严重磨损,其中43#灌注头气芯密封圈只有一半。 二、原因分析 1、灌注头气芯密封圈严重磨损,CIP时被水冲落下来。 三、纠正措施 1、工程部及时更换40#、43#灌注头气芯密封圈。 2、检查其它50个灌注头气芯密封圈使用状况,如有磨损,及时更换。 四、预防措施 1、每日生产结

15、束CIP时需检查每一个灌注头密封圈的使用状况,如需更换,及时更换。 2、生产过程中生产部应关注灌注头有无漏料现象,如有漏料应及时停机检查,以防密封 圈掉落到产品中去。 案例7 灌注岗发现异常物质 制程异常培训 2008-6-172008-6-17 一、事件经过: 20071022FA线晚班,第二天开机生产前,热封样罐卷封很不稳定,多次调机。07:36开机 生产第二天产品,在线QC检测外观和内部尺寸,6#OL%不够,复检合格。此时底盖喷码出 现不良,领班处理底盖喷码,待现场跟进处理完毕后,时间已经到了07:58,后进行工作 交接。 早班接班后08:15才做灌注量检测,检测结果为净含量平均值低于控制下限。 二、原因分析 1、开机时间较晚、检测项目多、后段喷码异常,还要做日常5S,人力紧张; 2、开机后未进行首检项,没有和接班人员交接清楚; 三、预防措施 1、正式开机后必须尽快对所有检测项目全检,做到质量状况心中有数 ,不存在质量的不确 定性; 2、夜班开机后到下班前的日常卫生清理要在检测完毕后再去完成; 3、异常时段人力不足时可以抽调临线或调配人员配合检测,也可寻求其他部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