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备考思考化学讲义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7483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127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备考思考化学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高三备考思考化学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高三备考思考化学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高三备考思考化学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高三备考思考化学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备考思考化学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备考思考化学讲义(1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改情境下高三化学备考的 点滴体会 高考题是 课标、考纲、课本共同凝结的 一个综合体和最小缩影。 备考过程是一个全面互动、综合提升的过程 ,是一个科学有机的整体,是一项工程。 总则:与学生产生共鸣,与高考产生共鸣 ,做到实用、高效 一、对新课标情境下高考题的总体感受 (1)所选素材和载体对高中生来说新颖,与化学科技前沿较 紧密的接轨,但解题的知识和理念仍源于教材; (2)充分联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实际,价值取向较高 ; (3)信息呈现方式丰富,用多种方式进行知识块儿重组,重 视对信息的采集、提取、整合、应用的考查; (6)注重对核心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强化计算能力,淡化传 统元素化合物。可能

2、更多地趋向于考查学生能力,考查 学生多元化、多角度思维能力; (5)增加了对分析论述能力的考查强度,注重探究及过程和 方法的考查; (4)关注了热点话题,如绿色化学、循环经济和社会问题等 , 更着意体现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7)课本知识往往是提供解题的工具和手段,提供解题的 方法和规律,考题是对课本知识的延伸、提升和升华 , 高于课本。这就需要学生具备对课本知识的迁移和已 有知识与题中信息综合应用的能力; 二、新课标和旧大纲的差异 旧大纲旧大纲新大纲新大纲 化学科试题旨在测试考生对化学科试题旨在测试考生对 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 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有的能

3、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有的 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 能力和自学能力;能力和自学能力;试题还应试题还应 考查考生初步运用所学化学考查考生初步运用所学化学 知识,观察、分析生活、生知识,观察、分析生活、生 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 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能力。” ”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学习潜能和和 创新精神创新精神的考生,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在测试 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 基础上,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全面检

4、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重视 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 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以促进学生 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关注学科知 识 关注 学生 关注学 习能力 关注自 主学习 考查方式 关注学 习潜能 知识考查 能力考查 观察能力 实验能力 思维能力 自学能力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

5、)化学问题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 学科能力 学习能力 关注学科 关注学习能力和方式 科学研究 必备的能力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 、辨认的能力。 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 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的观察获取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 能力。 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 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对知识的要求 信息呈现形式 信息处理的要求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

6、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和综合、比 较和论证、归纳和演绎等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能够将分析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 、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方法 回答问题的方式 特别关注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一轮复习) 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 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 理的解释。 (二轮复习) 三、对待课改的态度 不怠慢、不迷信、不折腾、不张扬。 不怠慢:有积极的心态,认真地、踏实地来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 不迷信:最关键,不唯专家

7、,不唯上,不唯书,要敢于思索,敢于 走自己的路,摸索制定出适合我们自己学校和学生的一套切实可行 也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和途径;可以去学习但不是照搬,可以借 鉴但不迷信,要有对比、有思考、有消化、有实践、有调整; 不张扬:新课改既然是改,就要变,推陈出新,既然做了充分的 准备,也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成功了,要反思自己,不 是狂热和骄傲;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也不气馁,而是不断改进 、积累,继续前行。 不折腾:不搞形式主义,不大张旗鼓去宣扬,踏踏实实做我们自己 的事情; 虽然都说机遇与挑战共存,但是我们只盯住机遇,一个提高团 队和自我的机遇。只要方向对,只要我们能抓住机遇,新课改带来 的新变化

8、、新理念、新做法就会使我们有最大的收益,因为都是初 尝新课改,也都有迷茫和忐忑,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我们就占先机 。 新课改带给我们的只有契机。 在教学和备考过程中,对学生不批评、不埋怨、不 嫌弃、不抛弃,以人为本,树立先成人,后成才的 理念。 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 在平静、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做学问,就可以激发最大潜能, 发挥最好水平,取得最好成绩,成人成才就能双赢 。 备考中变短板原理为图钉理论。短板理论是要补弱 ,图钉理论是靠尖端力量的集中,是凸显强势。 培养学科追随者,以带动其他科和其他学生。培养尖子生,主 要的方法就是激发其对化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大的牵引力和内动力 。时刻关注其他学生,

9、鼓励他成为学科追随者。 注意力就是事实! 打造高校课堂,提高备考效率 从原来的时间加汗水转化为情感加智慧,而且高效课堂不仅体 现在高考备考中,还体现在平时授课中。高三是全校的高三,从高 一高二就得有高三的意识和状态。 举全校之力,团结协作,共同发展,打造完美团队 。 四、大三轮复习策略 一轮复习:以章节为主线,形成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知识能 力一步到位,滚动复习,不留死角,加强基础训练和条块训练 。 二轮复习:以专题模块为主线,构架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知 识点全覆盖,加强综合训练。 三轮复习:以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为主线,强化知识网络和知 识体系,回归课本,地毯式搜索,查缺补漏,加强模拟性综合

10、训练。 一轮复习时间:8月次年1月底 想法:是在整合教材的基础上,将相关知识融为一体,增强知识 的逻辑性和整体性,更大程度的体现学科内的综合,形成大学科知识 体系和网络,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更大程度上体现知识的难度、 广度、厚度、关联度,不一定就是要求快、难、广、厚,而是要把握 好这个度。同时将两本选修内容也穿插其中,有的时候可以拓宽必修 内容的视野,可提升必做题的答题能力,比如有机化学部分,学了选 修5后,必修部分就不足为道了。 同时关注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的顺畅衔接。备考过程中切忌冒进,必 须注重细节,踏实备考,备考无捷径,备考的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可以超越但不能跨越。 “知识能力一步

11、到位”是对学生的要求要达到高考的要求,只是一 个策略,能力可能暂时到不了位,但要求不能放低标准。是在认真 研究教材、考纲和高考题的基础上,对知识点尤其是基础知识的处 理和把控要稳、准、全、熟,不留死角,力争知识点全方位掌控, 使知识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使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框架,形成学 科知识体系和网络,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内涵充分拓展,而外 延慎重把关,同时也在深入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能力。 从“加强基础训练”到“加强综合训练”再到“加强模拟性综合训 练”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是后者的延伸和 发展,后者是前者的总结和综合,三轮复习是一个统一体。 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是有

12、一定区别的, 二者承载的功能不同。 二轮复习 时间:大约两个半月 专题是有明确目的、明确任务、明确内容的专项综合训练, 着重体现“专”字。旨在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总结规律、 归纳方法、体现思维过程,则要求训练中,将难度、高度、 广度、深度提升到极致。 意义和地位: 一轮复习重基础,形成知识网络,兼顾知识的难度、广度 、厚度、关联度,而二轮复习进一步达到“构架知识网络”, 是力争使学生内化知识网络,强化知识体系,是一轮复习的一 个延续和发展,重突破和提升,重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性。二 轮复习是整个复习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轮次,是提升学生综合 能力的关键一步。 二轮复习承载的责任和功能更大。二轮复习的

13、效果可能直 接决定着一个考生高考的成败。 二轮复习在最大程度强化重点,突破难点的同时,如何解决 答题失分点,最大程度的提升能力是高效复习的关键。当然也 要兼顾基本知识点掌握的面、程度和熟练度,但这不是重点了 ,实在不行,就先往前走,缺什么补什么,也即:不是凑齐工 具解决问题,而是先有难题再找工具。 复习中还必须强调的一个原则是抓落实和滚动复习,知识点要 落实,能力要落实,关键是得分要落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勤练 多写,及时总结,不断落实,高考分是写出来的! 形式大专题中穿插小专题,辅以综合练进行 知识滚动落实 意图突破选择题,提升主观题 小专题客观题和主观题中个别知识突破 大专题主观题:必考三道大

14、题和选做题 重点工作:专题的有效设置和完成 专题从哪里来? 二轮复习的专题主要根据复习进程、学生问题的呈现特点、 知识的战略地位和复习目的和需要确定。 考纲的具体要求 历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及分析 高考需要 还要关注: 学生答题暴露出的问题 复习的整体规划 学生需要 明确两个需要,准确切入二轮复习 预设和生成 的统一 重温考纲,有方向 先说小专题采集途径 1、细微变化: 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部分去掉“了解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和“了解上述有机化合物(课本中典型有机物的代表物)发生反 应的类型” 思考: 同分异构体的考查是否已到极限? 13年卷未考,14年卷属于拼凑, 15年卷未涉及 链状、环状;

15、通项公式型;单、多官能团;拆分、组合型均考 过,在现今必修课本对有机知识呈现的局限性,还能怎么考? 能否出现类似于选做38题中的信息形式?或将其作为一个选项 ?因此备考时即使练也应常规和创新兼顾。 将来对于必修部分有机物的考查,是否可能以有机物的性质和 应用、空间构型(C原子的成键特征)和基本有机实验为选择 题的考查切入点。重视边缘知识! 2、对对比2015年和2014年考试说试说 明,题题型示例基本无 变变化,仍然保留2014年相对对于2013年的改变变。 说说明2015年的高考命题题的宗旨和方向应该应该 基本趋趋于稳稳定 。仍将以生活或化学实际问题为命题载体,试题侧重综合 考查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解决问题的能力。 仍将延续续重视视考查查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 力”,这这也是新课标课标 中所着力强调调的,考生要对这类试题对这类试题 给给予充分的重视视。 3、选择题选择题 仍然保留2014年新添大纲纲卷图图像题题,2014年新课标课标 卷又 有所体现现。可否将图图像内容如溶液中离子平衡、能量变变化、化学平衡 设设置为专题为专题 突破? 右图图表示溶液中c(H)和c(OH)的关系,下列判断错误错误 的是 A.两条曲线间线间 任意点均有c(H)c(OH)Kw B.M区域内任意点均有c(H)c(O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