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对比讲座.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68382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7.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方文化对比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中西方文化对比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中西方文化对比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中西方文化对比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中西方文化对比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方文化对比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文化对比讲座.(1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文化比较 w 绪论 w 一、中西文化的起源 w 二、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 w 三、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w 四、中西宗教文化比较 w 五、中西社会规范体系比较 w 六、中西艺术比较 绪论 1、如何理解文化 1 文化的内涵 2 文化的特性 3 文化的特征 4 文化的分类 文化 文化=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民族 现象 历史 进程 生活 方式 社会 现象 w 文化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w 是一种历史进程,反映人类的文明程度; 如:娱乐文化形式的变化 w 是一种社会现象,反映社会的发展情况; 如:迎娶新娘的形式的变化 w 是一种生活方式,规范着人们的行为; 如:表达敬意的方式

2、w 是一种民族现象,反映民族的独特风格。 如:民俗、建筑 隐性的 unobservable 价值观念、交际模 式、行为准则、社 会关系、人生态度 等 显性的 observable 服装、语言、音乐 、食品、活动、文 学、建筑等 文化特性 (Like an iceberg ) 文化的特征 w民族性 生存环境、生存方式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 民族文化 w稳定性 在积淀中形成,发展变化缓慢、文化内核 不变 w继承性 在社会发展中发展,源远流长 文化的分类 知识文化 不直接影响准确传 递信息的文化背景 知识,如政治、历 史、伦理、宗教等 方面的文化因素 交际文化 蕴含在语言系统中 反映一个民族的价 值观念

3、、社会习俗 、心理状态、思维 方式等的文化因素 从文化对语言 运用的影响看 形态 语言的方言化、经 济体制、信息传播 方式等 (变化) 本体 (内核) 文化传统 心理定势 (不变) 从文化自身看 w 从文化的内部结构看 主流文化 实质性的相似、相通:思维模式、价值观观念 亚文化 “和而不同”:形成一定的种族、民族、地域、 经济或社会群体的行为模式特征 文化的内涵 w 表层文化:有形的物质文化 (tangible) 服饰、饮食、建筑、戏曲等 w 中层文化:社会关系/制度 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 w 深层文化:精神/观念文化 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心理等 2、如何理解跨文化交流 w 不同文化背景的

4、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正式的、直接的 国际交流、商贸谈判、社会交往 非正式的、间接的 阅读外国小说、欣赏他国艺术、观看外国电影 、电视节目、国外观光等 广义看,学习外语的过程,就是接触和了 解他族文化的过程 跨文化交流与媒体的同步快速发展 AA BB C C 多媒体的发展:电子视觉文化 DD 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超越了时空界限 交流媒体/工具 的发展加速了 跨文化交流 文字、印刷媒体的使用:书面文化 语言媒体的产生:口传文化 第一讲 人类文明的曙光中西 文化寻根 w 第一节 河的赐予与海的磨砺 w 一、中华文化的自然基础 w 1、幅员辽阔、腹地纵深 w 公元前1000年(周代)-“东渐于海、西被

5、于流沙,朔南暨声教 ,讫于四海”尚书禹贡-庞大帝国 w 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580条)-超过1万平方公 里的河流(79条)-完全自足的生存条件-雄厚的发展潜能- 自我调节与更新-进退裕如-文化的延续与完整 w 2、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 w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崇山峻岭-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 世界屋脊高原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占整个疆域的五分之一- 塞外的荒漠-北部的草原-中西部沟壕纵深的黄土高原-广阔 无边的东部平原-四面环山的大盆地-1.8万公里的海岸线-西 高东低走势 w 3、温暖湿润的气候 w 东亚大气环流系统-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复杂而多样的气候- 囊括世界上大多

6、数的气候类型。 w 中国气候有以下主要特点: w 一是光、热资源丰富。中国大部分领土属温带,亚热 带区域也不小,最南部伸入热带,最北部伸入亚热带 ,全国各地的太阳幅射和热量都可满足各种农作物生 长发育的需要。 w 二是水分分布不均。中国东南部受夏季风的强烈影响 ,一般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区受大陆气 团控制,降水量一般在400毫米以下,这是东南部为 农耕区,西北部为畜牧区的自然基础。 w 三是山地气候居多。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广大山 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业来说有有利的方面,即有多种垂 直气候带,气候类型多样,利于发展多尺度、多层次 的立体农业,发展林、牧、果、药等多种经营。 w 4、

7、半封闭的边缘地形 w 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太平洋的浩渺无际-望洋兴 叹-无法像地中海那样成为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文 化交往与沟通的艰难-“丝绸之路”未能成为繁荣兴盛 的大道-隔离机制-自成一体的延续性-保守意识- 自诩世界中心-盲目自尊的大国心态 w 二、西方文化的自然基础 w 1、独特的地理位置海的磨砺 w 西、南、北三面环海,东接亚洲- 古希腊人所居的 巴尔干半岛及其附近岛屿,古罗马人所居的亚平宁半 岛及其附近大陆,都濒临地中海- 海岸线(3.8 万公 里)- 整个欧洲距海较近(距海最远为500 公里)- 海陆交错,港湾林里- 半岛和岛屿占总面积的34%- 世界之冠 w 2、海的赐予黑格尔

8、预言 w “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的渺渺无限的观 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底无限的时候, 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 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们 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 把人类束缚在土壤里,把他卷入到无穷的依赖性里边 ,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为的有限 的圈子。” 第二节 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 w 一、华夏土地上的农耕文明 w 春播秋收、精耕细作-“父母在,不远游”-聚族而 居,代代相传-中国文人城市里住很久,是“客居”- 迟早要还乡-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与航海家的海洋 文明和马背上的游牧文明全然不同-后

9、二者强调冒险 、进取,前者则主张防守、和平。(乡情文明) w 万里长城用来防守游牧文明的进攻的-杜甫写过“杀 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是典型的农耕文明的思维方 式-雄才大略如秦始皇、汉武帝,没有想过远征希腊 和埃及-没有世界地理知识-其他文明的君王也没有 世界地理知识-只要听到远方有财富有强权就骑上了 马背-到很远的地方去征战。(保守文明) w 二、古代希腊罗马的工商业文明 w 1、历史地理基础 w 公元前3000年,克里特岛和基克拉迪群岛的新石器 时代向金属(青铜)时代的过渡-航海技术兴起-地 域有限多山-人口增加,农业无法满足需求-畜牧业 、渔业、海外迁移谋生存 w 2、生产发展基础 w

10、良好的气候-丰富的商品(橄榄油、葡萄酒、毛 织品、木材、陶器、青铜刀剑、金刚砂)-埃及沿岸 、亚细亚、腓尼基、塞浦路斯(象牙、玻璃珠、紫石 英、石瓶、圆筒形印章) w 3、契约意识基础 w 希腊克里特-迈锡尼人和意大利半岛的工商业者发 展培育了西方人的契约意识(账目、收支报表)-使 得后来西方人都是以商品贸易经济来体现人际关系- 因为了弄清楚各自的商品归属需要出现契约-所有西 方人之间的关系演变成了契约关系-家庭也是建立在 契约之上的亲情关系-婚姻也是以契约体现在教堂的 婚礼中 第三节 家国与城邦 w一、以血缘家庭为纽带的中国传统社会 w 集血缘承继、婚姻结合、生产经营、财政消费、社会教化、礼

11、法管 制-多功能统一体的社会单元-宗法制的社会结构-世代相续盘根错节 的家族集团-个人的家族地位,依照关系网络中的位置而定 w 家族同一地区,世代繁衍-血缘与地缘关系相互扭结(张家花园、 梁家巷)-议事兼祭祀祖先的公共祠堂、会馆、家塾-“邻保”、“里甲” 村舍行政机构-中国的家族是“微型的邦国” w1、“家天下”的宗主统治 w“天下为家”的父系王位继承 w“以为天下厉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我以天下之 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渐焉,久尔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 子孙,享受无穷”(黄宗奚:明夷待访录原君 w“父有天下,传归于子,子有天下,尊归于父”(汉书高帝集) w2、“事君如事

12、父”的忠孝原则 w 孝道伦理关系-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俗语说:“ 百善孝为先”。-“君尊于上,臣恭于下,尊卑大小,截然不范”-专制 主义-重社稷,轻科学,政治统帅一切-官本位体制-“人治为中心, 政治伦理化” w3、大一统的专制政体 w 国家政治体制体现为“国君”、“皇上”为“万民之父”-“君临天下”- 行政、立法、军事指挥、司法、监察、考试录用官员、文化道德倡导裁 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程氏遗书 卷五) w 二、地缘政治为基础的希腊城市国家 w 1、城邦的建立 w 城邦制的独立自治-近代欧洲政治制度的楷模- 克里特岛辉煌的城市和宫殿-雅典卫城

13、和城堡-不同 姓氏的居民向城市聚集-独立的城市为中心,向周围 的乡村辐射-城邦经济以工商业为重点(斯巴达、雅 典)-城邦的规模为十万-强制性的海外移民-移民 城邦-文化的传播 w 2、民主政治体制 w 城邦的权力-贵族会议、贵族选出的执政官-公 民会议无足轻重-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和平民力量 崛起-向世袭贵族挑战-政治民主改革(雅典的“梭 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世纪,雅典 民主制的全盛 w 雅典的民主制和罗马的共和制都不是真正意义上 的民主制(享有充分民主权利的是男子,妇女、外乡 人、奴隶、被释放奴隶不能享有公民权) 三、中西思维方式的比较 w “天人合一”与“二元对立” w

14、 直觉形象与逻辑推理 w 实践理性与抽象理性 人类任何自觉的行为,都是以认知为基础的。所以说,思 维方式是文化的基础,也是文化的核心内容。 “天人合一”与“二元对立” w 中国的“天人合一” 重和谐 w 西方的“二元对立” 重对立 “天人合一” w 认识论 w 自然观(道) w 社会观 (儒) w 宗教观 中国人的观念,明知物 我、人我之间的种种矛 盾,但力求避免强化对 立,希望相融和合一, 追求对称、平衡、和谐 。 中国文化的三种平衡: 人与自然界的平衡(天 人平衡)、社会内部人 与人的平衡(人伦平衡 )、人心内部的平衡( 身心平衡)。 w “天人合”成为中国哲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命题,它构 造

15、了一个阴阳、天人、形神、理物、道器、内外等重大范畴 统一的宇宙;它培育起“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的广土大众的文化;它向往大同社会,四海为家 ,中央集权,一统天下;它崇尚秩序,追求和谐,反对战争 ,痛恶分裂,也不尚竞争;它倡导“知行合一”的实践原则 ,要求理论的实际效用,要求言行一致,为人师表;它反对 空谈玄想,憎恶口是心非,也造成了对纯理论和纯思辨的轻 视。它铸成“礼之用,和为贵”的大众行为模式,它包含对 家人的关怀和责任,对乡土的眷恋与归依,也有老道圆滑的 一团和气和息事宁人的柔顺。它也是“文以载道”,情景交 融,文质彬彬的艺术追求和人的精神与九天的同流贯通。 w “天”是指认识对象、客体,“人 ”指认识主体。天人合一:主客体 合一。 w 把天地人我、人身人心、万事万物 都处处在一个系统统之中,肯定各子系 统统合要素的内外依存,密切联联系。 w 如以“道”、“一”、“太和”表 明整体,以阴阳为为两面,认为认为 阴中 有阳,阳中有阴,互相渗透,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