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书法发展过程).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68212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1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发展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发展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发展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发展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发展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发展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书法发展过程).(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猜一猜: 一 汉字的起源 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 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 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 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 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汉字的起源 仓颉 (cng ji) 黄帝 蚩尤(Ch yu) 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 结绳记事 汉字演化的过程 汉字的鼻祖甲骨文的发现 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个叫王懿荣的人,是 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有一次他看 见一味中药叫龙骨,

2、觉得奇怪,就翻看药渣, 没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 于是他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 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他确信这是一种文 字,而且比较完善,应该是殷商时期的。后来 ,人们找到了龙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阳小 屯村,又出土了一大批龙骨。因为这些龙骨主 要是龟类兽类的甲骨,是以将它们命名为 “甲骨 文”。 甲骨文就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龟 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象形程度比 较高,因为是刻在兽骨上,所以笔画 比较细,直笔比较多。 甲骨文 毛公鼎及铭文 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 人们把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这就形成了金文,(因为青 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 器以钟为代表。钟和鼎是青 铜器的代名词

3、,所以又叫钟 鼎文)。与甲骨文相比,金 文的象形程度更高,而且有 了线条化,平直化的趋势: 金文的笔道肥粗,弯笔多。 与甲骨文相比金文填实的写 法,更形象生动逼真。 金文 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上的 金文很具有代表性,其铭文共32行, 497字,是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最长者。 在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公元 前475-前221年),大小诸侯国见于经 传者有一百七十多国,但其中会盟、 征伐事迹之彰彰可考者,不外齐、鲁 、楚、秦、晋、宋、卫、燕、陈、曹 、蔡、郑、吴、越等十数国。在春秋 战国中期,先后参与争雄的著名诸侯 国有七个,即齐、楚、秦、赵、燕、 韩、魏,史称战国七雄。各国的 文字差异很大,就像古老

4、的密码,很 难破译。 刻有楚国文字的铜节 金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汉字也进行了统一。从此奠定了中华 民族文化统一的基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秦代的统一文字:小篆, 使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得到定型,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 小篆 秦始皇 特点: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 大致比例为3:2左右。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 平行,所有笔 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 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

5、弧形笔画 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 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 以耸起。 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法, (四)隶书 到了汉代,隶书发 展到了成熟阶段, 汉字的易读性和书 写速度都大大提高 。隶书把小篆弯曲 的线条改为平直的 笔画字体进一步简 化书写变的简便但 同时使古汉字的象 形程度大为降低.形 体扁方而规整。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 书 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 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在书体演变过程中,由隶书向草书、楷书、行书 同时演变,大概在魏晋时期均已出现了。 汉字的一

6、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 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 、狂草之分。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吴皇 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代表作 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现于唐代, 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 艺术创作,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章草、今草、狂草的书 法作品。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张旭肚痛等帖和怀素自叙 帖,都是现存的珍品。 草书 毛泽东草书忆秦娥 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 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楷书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

7、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 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楷书的名家很多, 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 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盂附)等。 九成宫醴泉铭 玄秘塔碑 n行书是介于草书与楷体之间的一种书 体。自汉代以来一直风行于世。 n 行书的用笔有以下几个特点: 1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 2以欤侧代替平整; 3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 4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画的呼应; 5以圆转代替方折; 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 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 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

8、 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成 为宋体。 宋体 汉字演化的总趋势 n1、图画描绘性记录方式改为符号性记录方 式。 n2、同字异形减少,字的写法和结构趋简。 n 3、肥笔改为瘦笔,弧形线条改为直线。 汉字三大类型 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 表形文字:描绘物体形象的文字。也叫“象行文字”.。它用表示事务特征的 简单符号性图型来记写语言中的词,有固定的读音。象形文字是从图形文字 发展出来的,已经是一种书写符号体系,但他仍然只能表示具体的事物,无 法表示抽象概念。 表意文字:又称形意文字,一种用象征性书写符号记录词或词素的文字体 系,不直接或不单纯表示语音。 表音文字:一种

9、使用少量的字母记录语言中的语音,从而记录语言的文字 。又名:字母表文字,拼音文字。 王羲之(303-361),山东临沂人。代表作黄庭经 、乐毅论、兰亭序、东方朔画赞快雪时 晴帖、丧乱帖。其中以兰亭序为最,世人称“ 天下第一行书” 。 王献之(344- 386),字子敬。 代表作洛神赋十 三行、中秋帖 、保田砖志 、援衣帖等。 晋朝 3、南北 朝 南北朝楷书成就主要 表现在碑刻方面。共同特 点:笔画方,有隶意,转 角和方笔都直折成角,结 构讲究借让,书风粗狂豪 放。代表性碑刻楷书作品 有龙门二十品、石 门铭、刁遵墓志等 。但这些作品均不落书人 姓名,书家生平不详。 龙门二十品 隋唐时期 1、隋代

10、 智永(王羲之七世孙)浙江绍兴人。代表 作真草千字文等。 2、唐朝 唐朝是中国书法发展中的鼎盛时期。 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 稷,后以颜真卿、柳公权为最。出现了众多书 法艺术流派。 (707-785)山 东临沂人。中唐 书坛革新领袖,其楷书端 正雄伟、劲力内含、气魄 宏大,行书遒劲刚健、奇 伟秀拔,代表作多宝塔 碑、勤礼碑等, 祭侄文被人称为“天下 第二行书”。 颜真卿 (778-865)陕西耀县 人。其书点画瘦劲, 方圆并妙,结构严谨 ,以骨取胜。后人一 直把“颜筋柳骨”奉 为书法美的典范。代 表作玄秘塔碑、 金刚经神策军 碑等。 柳公权 (生卒年不详 )江苏苏州人 。狂草大师

11、。 代表作古诗 四首等。 张旭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书法艺术创作的必备工具。笔、墨、 纸、砚(又称文房四宝),除此还有镇纸 、笔架、笔洗、笔毡等辅助工具。 笔、墨、纸、砚(YAN)文房四宝就 是独特的书写工具,直接参与和促成 了书法家的艺术创作。 二、古代书法大家及其书法精品 (一)王羲之 王羲之书法刚柔相济,虚实相生 ,动静结合。其字奇而正,雄而 逸,健而美,为书法创立了至高 的准则。 传世的王羲之的字,现存的楷书有 乐毅注、黄庭经、东方朔画 赞等; 行书有兰亭序摹本、刻本。 兰亭序是王的行书代表作,是其一生中的顶峰 之作。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

12、继承家法,书风 似其父,但更有逸气,英俊豪迈,进一步扭 转了当时的古拙书风,称为“破体” 。 他工草、隶,兼精诸体,尤以行草为长 。 王献之 中秋帖 (二)唐初四大家 褚遂良、欧阳询、 虞世南、薛稷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立新 的楷书规范。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褚遂良楷书代表作。 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 欧阳询九成宫 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三)张旭和怀素 二人为草书“二绝”,世人谓: 张旭为颠 怀素为狂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杜甫 饮中八仙歌 草书欣赏 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 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

13、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 张旭的草书:笔走龙蛇、纵逸不羁,其 狂放之姿常常令人骇目惊心。后世对他们 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 肚痛帖是张旭书法代表作,其字 用笔顿挫使转,刚柔变化,神采奕奕 。 怀素的狂草,用笔圆劲 有力,使转如环,奔放 流畅,一气呵成。 怀素的草书,较张旭笔 法变化丰富。 代表作自叙帖,其真迹龙飞凤舞,舒缓飘 逸,从容不迫,不同凡响。 怀素 狂草 (四)颜真卿 不仅完成了楷书变法,而 且还倡导了行草变化。 苏轼评赞颜真卿:“诗至 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 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 而尽天下之变,天下之能 事毕矣”。 颜字遒劲开朗,人称“颜体”。 其书迹多宝塔碑、麻姑仙

14、坛记、李元靖碑、颜家 庙碑、争座位帖、自书 告身等流传后世。 祭侄稿(局部) 祭侄季明文稿(简称祭侄帖), 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五)柳公权 柳氏书法以楷体擅名。 他学颜字,但能自创新意,避开了 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画写得大体均 匀而瘦硬。世称“颜筋柳骨”。 其代表作有金刚经、 神策军碑、玄秘塔等 。后二种尤享盛名。 柳公权神策军碑 笔画敦厚,沉着稳健 柳公权玄秘塔 结体遒劲,字字严谨,一丝不苟 (六)苏轼 擅长行书、楷书,取法 于前代书法名家,而能自 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 天真烂漫之趣。 宋元尚意书风的代表。 其黄州寒食诗帖被世人称誉为 “天下第三行书”。 寒食诗帖 苏轼 前赤壁赋 当代评家曾将“天下三行书”作了对 比 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 祭侄帖是贤哲圣达的风格; 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并称为“宋四家”。 黄庭坚书法米芾书法 蔡襄书法 (七)赵孟頫 (FU) 元代书法家以赵孟頫为 第一,擅长篆、隶、楷、行 、草各体。于楷书、行书、 小楷皆精。 颜、柳、 欧、赵 并称“楷书四大家” 赵孟頫 洛神赋 清代 郑板桥 其书法“隶篆参合行楷,非古非今, 非隶非楷,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