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67217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7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变换是数学的重要工具,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 代数的变换,在数学4的第一章也学习过同角三角 函数式的变换,在此基础上,本章将学习包含两个 角的三角函数式的变换。三角变换是“只变其形不 变其质”的,它可以揭示某些外形不同但实质相同 的三角函数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我们简化三角 函数式,从而使研究更加方便、有效。 三角变换包括变换的对象、变换的目标以及 变换的依据和方法等要素。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 弦和正切公式就是三角变换的基本依据。通过对这 些公式的探求,以及利用这些公式进行三角变换, 我们将在怎样预测变

2、换目标,怎样选择变换公式, 怎样设计变换途径等方面作出思考,这些都将帮助 我们进一步提高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 余弦公式 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 余弦和正切公式 第一课时 在本章开头,给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某城市的电视发射塔建在市郊的一座小山上。如 图所示,小山高BC约为30米,在地平面上有一点A ,测得A,C两点间的距离约为67米,从A观测电视 发射塔的视角(CAD)约为450。求这座电视发射 塔的高度。 设电视发射塔高CD=x米, 则 在RtABD中, 于是 如果能由 求得 的值,那么就会 A D B C 450 30 x 67 得到一个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此解得电视发射塔

3、的高 就十分容易了。 能不能由 求得 的值呢?或者说 能不能用 把 表示出来呢? 更一般地说,对于任意角 ,能不能用 的 三角函数值把 或 的三角函数值表示 出来呢? 下面我们来研究如何胜任意角 的正弦余来 表示 的问题。 大家可以猜想,是不是等于 呢? (一)导导入:我们们在初中时时就知道 , 由此我们们能否得到 根据我们们在第一章所学的知识识可知 我们们的猜想是错误错误 的! 下面我们们就一起探讨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 探究1 试分别计算 发现 建构数学 cos(7515)=cos75cos15 + sin75sin15 一般地, cos(-)=coscos +sinsin 是否也成立呢

4、建构数学 v由于这里涉及三角函数的问题,是这个角的余弦问题,所 以可以考虑联系单位圆上的三角函数线或向量的知识. v我们先对简单的情况进行讨论 .如图,设角,为锐角,且 .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 为P1, v过点P作PM垂直于x轴,垂足为M, 那么OM就是角 的余弦线.这里 就是要用角 ,的正弦线,余弦 线来表示OM. v过点P作PA垂直于OP1,垂足为A,过点A作 AB垂直于轴,垂足为B,过点P作PC垂直于 AB,垂足为C.那么 y x o P1 P MB A 并且 于是OM=OB+BM =OB+CP =OAcos+APsin =coscos+sinsin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结果是在、 -都是

5、锐角,且的情况下得到的。 要说明此结果是否对任意角、都成立, 还要做不少工作。 下面我们运用向量的知识进行探究。 y x o P1 P2 P 在直角坐标系中xOy中,以x轴为始边 分别作角 则 设向量 又 建构数学 则 建构数学 依据向量数量积的概念,角 必须符合条件 , 即在此条件下,以上推导才是正确的 由于 都是任意角, 也是任意角,因此就要研 究当 是任意角时,以上推导是否正确的问题 当 是任意角时,由诱导公式,总可以找到一 个角 ,使 若 ,则 若 ,则 ,且 于是,对于任意角,都有 建构数学 cos(-)=coscos +sinsin 简记为C(-)=cc+ss 注意:() 为任意角

6、; (2)知道cos,cos ,sin,sin的值, 就可以求得cos(-)的值. (3)右端是的同名三角函数积的和,左端为 两角差的余弦 cos(+)=coscos - sinsin cos(-)=coscos +sinsin 简记为C(-)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那用- 替换,我们可以得到 ? 简记为C(+) 建构数学 特征:()函数名 ()符号异号 建构数学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例1 利用差角的余弦公式求cos15, cos75 的值 解法:cos15=cos(4530) =cos45cos30+sin45sin30 解法:cos15=cos(6045) =cos60cos45+sin

7、60sin45 数学运用 例 数学运用 数学运用 例3 分析 由公式cos(+)=coscos sinsin 可知, 欲求cos(+),应先计算cos,sin 的值。 解 由 ,得 又由 ,得 由余弦的和角公式得 cos(+)=coscos sinsin 1 利用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证明: ; ; BACK 2 利用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化简: (1) cos78cos33+ sin78sin33; (2) cos 780sin570 + sin780sin330; (3) cos (600+)+cos (600 - ). BACK 数学运用 (3)cos 3 (1)已知 ,求 的 值。 B

8、ACK (2).在ABC中,若sinAsinB=cosAcosB,则ABC是 ( ). (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不确定. 4 化简: (1)cos58sin37+sin122sin53; (2) cos () cos (+) sin ( ) sin (+) . BACK 5 已知 ,求 的值。 BACK 6 已知 ,求 的值。 BACK cos(+)= coscos - sinsin 简记为C(+) cos(-)= coscos + sinsin 简记为C(-) 作业:P150 A组 1(1)、(3); 3; 4. 小结 同学们再见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

9、y内,作单位圆,并作 、 和角,使角的始边为Ox,交圆O于P1, 终边交圆O于P2;角的始边为OP2,终边交圆O于 P3; 角的始边为OP1,终边交圆O于P4; 此时,P1.P2.P3.P4的坐标分别为P1(1,0) , P2(cos,sin), P3(cos(+),sin(+) ), P4(cos(), sin(). 由P1P3 = P2P4及两点间距离公式, 得: cos(+)1+sin(+)=cos()cos+sin()sin . 整理得: cos(+)=coscossinsin. 证明:如图所示 cos(+)=coscossinsin cos(+)=coscossinsin 公式的结构特征: 左边是复角+ 的余弦,右边是单角、 的余弦积与正弦积的差. 将 替换为 cos()=coscos+sinsin 简记: cos()=coscos+sinsin 公式的结构特征: 左边是复角+的余弦,右边是单角、 的余弦积与 正弦积的和. 简记: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