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世界林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施昆山.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7398312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世纪世界林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施昆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1世纪世界林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施昆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1世纪世界林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施昆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1世纪世界林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施昆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1世纪世界林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施昆山.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世纪世界林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施昆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世纪世界林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施昆山.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世纪世界林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施昆山 1997 世界林业研究 No.3 WORLDFORESTRYRESEARCH 综合述评 21世纪世界林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 施昆山关百钧魏宝麟 (中国林科院科信所,北京100091) 摘要本文就世界各种林业经营理论、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对其21世纪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关键词林业发展战略经营模式世界 1概述 21世纪世界林业将采用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是各国林业工作者极为关注的问题。现在距迈入21世纪只有3年时间了,探讨这个问题既急迫,又重要。 预测,21世纪世界林业经营理论将不断深化,森林可持续发展理论将在林业生产中起主导作用

2、,随之林业发展战略要转移,即发达国家林业将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中国家也将向可持续发展战略转移,同时将不断完善乡村林业;林业经营模式将向多样化发展,即森林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一体化经营、森林主导利用经营和森林多效益综合经营三大模式仍将并存,在森林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三大经营模式将不断完善和发展。 21世纪,我国林业应根据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社会经济条件发育程度不一的特点,以国家发展战略为指导,制定一个以森林生态为基础,以森林持续发展为原则,森林多效益综合经营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各地区在森林多效益综合经营发展战略的指导下,研制具有各自特点的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从而形

3、成一个多种林业经营模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林业发展战略。 2林业经营理论在深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林业经营理论在不断深化,归纳起来,世界各国所采用的林业经营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03-10。 2WORLDFORESTRYRESEARCH 2.1森林永续利用理论 森林永续利用理论始于17世纪中叶,德国是“森林永续利用理论”的鼻祖,它是当时各国传统林业的理论基础。德国林学家G.L.哈尔蒂希在18世纪就提出了“木材培育论”,其中心思想是追求纯经济利益,实行以获得木材为目的森林永续经营。该理论在18世纪德国造林工作中起着主导的作用。19世纪初,J.C.洪德斯哈根创立了“法正林”学说,被誉为经典的“森

4、林效益永续经营理论”。1905年,恩特雷斯又提出了森林多效益问题,进一步发展了森林效益永续经营理论,在二次大战前对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指导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但现在基本上被森林可持续经营等理论所代替。 2.2森林多效益理论 20世纪50年代,美国以立法形式把森林的多种效益作为国有林的经营准则。进入70年代,美国林业经济学家M.克劳森和R.塞乔博士等人提出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的经营指导思想,向森林永续经营理论提出新的挑战。他们认为,“永续收获”思想是发挥森林最佳经济效益的枷锁,大大限制了森林生物学的潜力。R.塞乔等人对未来世界森林经营格局的看法,与欧洲一些林学家大相径庭。他们认为,全球森林是朝着各种功

5、能不同的专用森林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方向发展,而不是走向森林三大效益一体化。如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南非等国家,在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的经营体制下,一端是提供环境和游憩的自然保护森林;一端是集约经营的工业人工林,但该理论又被“新林业”理论所代替。 2.3“新林业”理论 1985年以后,美国J.F.福兰克林提出了一种“新林业”理论。该理论主要是以森林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为基础,并吸收森林永续经营理论中的合理部分,以实现森林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相互统一为经营目标,建成不但能永续生产木材和其它林产品,而且也能持续发挥保护生物多样性及改善生态环境等多种效益的林业。该理论与林业分工论大相径庭

6、,却与我国林业专家、学者所提出的生态林业颇为相似。该理论提出后曾震撼美国林业界、新闻界和政界,认为它避免了传统林业生产和纯粹自然保护者之间的矛盾,找到了一条发展林业的合理道路。 2.4“接近自然的林业”理论 早在1898年,德国林学家K.盖耶尔就提出了“接近自然的林业”理论,近100年来,由于人工林的不断发展,“接近自然的林业”理论一直在进行研究。近年来,该理论在升温。所谓“接近自然的林业”理论,即在经营中使地区群落的主要本源树种得到明显表现,它不是回归到天然的森林类型,而是尽可能使林分建立、抚育、采伐的方式同潜在的天然森林植被的自然关系相接近;要使林分能够接近生态的自然发生,达到森林群落的动

7、态平衡,并在人工辅助下使天然物质得到复苏。该理论认为,人工林具有多样性低,稳定性差,虽然速生但地力消耗大的弱点;人工林与天然林相比,主要是抗性差,而“接近自然的林业”可避免这些弱点。这个理论已引起许多国家林业专家的关注。德国西部有些州已采用这个理论,制定了相应的林业政策。瑞士、匈牙利、波兰、挪威、奥地利、法国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这个理论。但现在,有些林学家对此理论提出了疑义。 2.5森林可持续发展理论 80年代,由于经济无限制的发展,导致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引起各国的关注。联合,2511 21世纪世界林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3 对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取得了共识。可持续发展已

8、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指导思想。大会强调指出,森林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是环境保护的主导,森林是各部门经济发展和维持所有生物必不可少的资源。森林和林地应采用可持续方式进行经营管理,以满足当代和子孙后代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精神方面的需要。现在,各国林学家都在从不同角度研究森林可持续发展理论。该理论已初步形成,正在逐步完善。虽然各国林学家对其内涵和定义还莫衷一是,但对其内涵的认识基本达到了共识。森林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物种、遗传多样性及再生能力的持续发展,以保证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与健康的环境,满足当代和子孙后代的需要。现在,世界许多国家都在按照这个新的

9、理论来研究和制定各国的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我国于1995年也采用了这个新理论,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从世界总的发展趋势看,可持续发展理论已是世界各国制定21世纪林业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3 3林业发展战略在转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调整,世界各国林业发展战略也在转移,发达国家将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发展中国家也将向可持续发展战略转移,同时将不断完善乡村林业(社会林业)。 3.1发达国家林业发展战略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发达国家林业发展均大致经历了从农业破坏森林资源发展到工业破坏森林资源;又从恢复和发展森林资源到工农业支援林业和退耕还林,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次大战

10、后,各发达国家,随着森林资源消长和经济的发展,制定了各时期的林业发展战略。在战争期间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的一些国家,如德国、日本、前苏联等国,先是采取恢复森林资源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后逐步转为开发利用森林多效益的林业发展战略;而森林资源未受严重破坏的国家,如美国、瑞典、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制定了保护和合理开发森林资源的林业发展战略,到7080年代,则逐步向森林多效益发展战略转移。近20多年来,发达国家林业的总发展趋势是从单效益林业向多效益林业方向发展;现在将实行可持续林业发展战略。 二次大战后,尽管发达国家都实行森林多效益林业发展战略,但各国林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和经营方式各有不同。如德

11、国根据战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方针,首先采取了恢复森林资源的林业发展战略,50年代随着工业和经济的起飞,实行了工业支援林业的政策,以森林永续经营为指导思想,制定了森林为木材生产和社会效益的双重目标的林业发展战略,60年代以后,德国开始推行森林多功能理论,实行森林多效益林业发展战略,即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原则,木材生产要服务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协同化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后发展为三大效益一体化的林业发展战略。近年来,德国林学家又在研究“接近自然的林业”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日本根据各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以永续利用和增加,由 4WORLDFORESTRYRESEARCH 恢复和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战略转移为

12、以积极经营为主,开发和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森林生产力,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森林多效益综合经营发展战略等。现在又积极研究和制定森林可持续发展战略1,5。 3.2发展中国家林业发展战略 发展中国家当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口众多,增长速度快;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农村能源严重短缺;轮垦盛行,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恶化,乡村居民生活日趋贫困。实践表明,发展林业是发展中国家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因此,近十几年来,国际组织和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研究和制定符合各国国情的林业发展战略,促进林业的持续发展。 联合国粮农组织1978年召开的第八届世界林业大会,就发展中国家林业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

13、讨,号召世界人民为保护森林、发展林业和改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并提出了“森林为人民”的林业指导思想;1980年进一步提出了“林业为乡村发展,为消除农村贫困服务”的乡村林业(社会林业)发展战略。1985年第九届世界林业大会又提出了林业综合发展战略,即以全社会对林业共同负责和共同参与为基础的新型林业发展战略。它的基本方针是,林业应成为社会综合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乡村居民的“参与”在林业综合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发展林业要为人民而发展,要依靠人民来发展,把林业列为整个农村发展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发展中国家解决林业问题的最好办法。发展中国家林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基本是:(1)保护和扩大森林资

14、源,提高经营水平,满足国民经济和人民对木材及林产品的需要;(2)保持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3)发展乡村林业(社会林业或参与性林业),摆脱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如印度、印度尼西亚、尼泊尔、菲律宾、泰国、越南等均制定了乡村林业(社会林业或参与性林业)发展战略。该发展战略的重点是发展农用林业(Agroforestry),它是解决毁林、增加粮食和薪材的综合措施1,4。 印度随着林产品供需矛盾日趋尖锐,生态环境恶化,80年代发展林业的指导思想转变为保护森林,发展林业,把维持生态平衡放在首位,经济效益必须服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973年印度正式提出了社会林业发展战略,其核心是:通过林业与其它土地利

15、用相结合的综合经营方式,组织广大群众植树造林和集约经营,以便既美化环境、保护农田、防止水土流失,又能向农民提供木材、薪材、饲料和手工业原料。这种林业发展模式,受到许多亚洲发展中国家的青睐,如尼泊尔等也制定了类似这种林业发展战略。 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家80年代以后,纷纷实行了乡村(社会或参与性)林业发展战略,对林业发展和加强国际合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乡村林业发展战略的主要指导思想是:(1)摆脱传统林业那种同乡村发展相脱离的经营模式;(2)发展林业必须建立在农民积极和自愿参与的基础上;(3)发展林业的目的是生产林产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和科技文化的发展。这种林业发展战略的特点是:(1)发展林业与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2)发展林业与脱贫致富紧密结合;(3)采取优惠政策调动农民参与林业活动的积极性;(4)因地制宜积极推广不同模式的乡村林业和农用林业6。4林业经营模式向多样化发展 21世纪世界林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5 林业经营模式对林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各国林业专家都在不断地研究这个问题,各种林业经营模式在不断完善。现在,世界各国的国有林是实行多种形式的林业经营模式。 4.1森林经济、社会和生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