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础知识教案 (2)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7175517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基础知识教案 (2)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哲学基础知识教案 (2)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哲学基础知识教案 (2)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哲学基础知识教案 (2)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哲学基础知识教案 (2)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基础知识教案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基础知识教案 (2)(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本节内容、结构介绍共8个自然段,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1)点明哲学基础知识课的性质和宗旨。第二层意思:(25段)介绍哲学的含义、主要内容及发展。第三层意识:(68段)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意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七、本章地位介绍时全书的导学部分,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要求,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向学生讲明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要求、主要内容及重要意义。八、课时安排2课时九、教学方法:讲解、讨论相结合。教材分析:知识体系: 系统化、 科学的理论化 世界观 产生的意义世界观 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习的意义 学习的方法 教学提纲:共讲四个问题。1、哲学基础知识课性质和宗旨。2

2、、哲学的含义及主要内容:(1)世界观的含义 (2)哲学的含义 (3)哲学的基本问题(4)历史观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5)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三个基本形态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一、哲学基础知识介绍学习哲学基础知识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知识和基本观点教育使大家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常见的社会的社会现象。提高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以指导自己的社会实践、人生实践

3、和职业活动。(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哲学哲学这个词在古希腊文中是由“爱”和“智慧”两个词组成的,意思就是爱智慧。在汉语中,“哲”字含有“智慧”“聪明”等通晓事理之意。所以,从字面上讲,哲学就是给人以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仅仅从字面上理解是不够的。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世界观几乎人人都有。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还不能称为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

4、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是物质和意识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对这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就是唯物主义。与此相反,凡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的,精神是第一性,物质是第二性的意识决定物质的观点就是唯心主义。(2)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对这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凡是肯定思维能够反映存在,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就是可知论。绝大多数的哲学家,包括唯心主义哲学家在内,都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但也有少数哲学家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

5、识世界的可能性,就是不可知论。不可知论把思维和存在绝对对立起来抹杀两者的同一性,因而是错误的。(3)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其地位作用不同。其中,第一方面更为根本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为什么在哲学研究的众多问题中,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呢?这是由哲学作为世界观这一特点决定的。第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时人和哲学派别都必须首先回答而不能回避的问题。因为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虽然多种多样,但归结起来,无非是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两大类。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必须首先回答这两大类现象之间的关系问题,才能研究和揭示整个世界的共同本质和普遍规律。第二、对思维和存在和这位第一性问题

6、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同,对世界统一什么,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没有规律性,人的认识有没有真理性等一系列问题的回答也不同。第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说到底无非是做两件事,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无论从事什么实际工作,不管自觉不自觉,都要碰到自己的主观思想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问题,即把存在当作第一性,还是把思维当作第一性的问题。这个问题能否正确解决。直接决定着工作的成败。例如:医生给病人看病,就的处理好病情与处方的关系,病情是第一性的,处方是第二性的。(4)历史观是

7、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内的具体表现。(5)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三个基本形态这个问题同学们作一般了解。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经历三个基本形态古代朴素的辩证法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现代唯物辩证法介绍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经历的三个基本形态主要是让同学们知道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实践与科学的发展而发展,从而为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打下基础。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哲学观点有正确与错误、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只有正确的哲学思想才能使人产生智慧、增长

8、才干。哲学思想源远流长古代和近代一些哲学家的思想不同程度地包含了正确、合理科学的成分,但由于受主观客观条件的限制,其哲学思想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批判地继承以往哲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他对哲学基本问题给予了科学的回答,正确地揭示了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四、意义、方法1、意义:举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美好的人生,而同样生活在世上,为什么有的人生活的有价值?有的人生活的没有意义?人怎样生活才有价值呢?生活总是充满着矛盾,人们怎样认识和处理人生旅途中的困难和问题呢?这就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马

9、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1)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着重理解反对死记硬背,要注意认真看书,积极思考,准确理解基本观点。(2)要着重应用,紧密结合实际包括联系学过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学习生活实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等。本节小结1、要求掌握:哲学、世界观的含义2、了解哲学基础知识课的性质和宗旨3、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含义及内容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六、本节结构本节由三个大问题组成:(一)世界的构成及其本质(二)自然界是客观的(三)人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法:指导阅读、讨论、难点

10、讲授相结合九、教学过程前言(略)第一节世界观是客观的物质世界(板书)本节由事例导入和三个大问题组成事例导入是通过列举形形色色的物质现象,引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这一论点。一、世界的构成及其本质 (共18个自然段分五层意思)(一)自然界(板书)(自然界概念有哪三种层次的涵义?同学们看书)1、作为一切存在物总和的物质的自然2、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自然3、作为人类活动要素的自然劳动过程三个基本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自然界作为人类劳动过程的要素出现了,这里的自然已不是纯自然,而是作为人类活动要素的自然,这一点是为以后讲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奠定基础。(二)人类社会(板书)人类社会是物

11、质运动的最高形式,恩格斯根据19世纪科学所达到的水平,把宇宙间无限多样的运动按照从低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归纳为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它由三部分组成。1、 经济结构(第四章专门讲作简介)人类社会 政治结构(一般了解不展开) 思想文化结构(一般了解不展开)三者之间的关系:(三)人的两种属性(人本身)(板书)这一知识点主要讲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关系(1)人的自然属性及表现(2)人的社会属性及表现(3)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区别与联系二者的区别:(1)层次不同 自然属性是人的较低层次的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的特有属性,是较高层次的属性。(2)产生的条件不同 人的自然属

12、性是自然界的产物,是人的生理遗传因素带来的: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不能把人的自然属性等同于人的社会属性。二者的联系在与人之中。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属性,都是客观存在的。(3)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赖以存在的基础,没有人的自然属性,就没有人的社会属性。(4)人的社会属性制约着人的自然属性,人的自然属性受人的意识的指导,具有强烈的社会色彩。(4)强调社会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这是由于:(1)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是人类特有的属性,(2)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5)精神属性属于社会

13、属性(四)世界的本质(重点)(板书)这一问题是本节重点:为什么呢?(1)从哲学的研究对象看,世界的本质问题是一切哲学派别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对世界本质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从哲学的历史发展看古今中外的哲学派别都是围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是意识进行斗争的。(2)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来看,世界本质问题的解决具有奠定作用。学生只有理解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而不是意识,才有助于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1、基督教的观点(板书)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用七天时间创造出来的。2、主观唯心主主义的观点(板书)认为万事万物都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3、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板书)认为世界就是某种客观精神的产物和表现4、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板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把世界万物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5、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板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把世界万物归为物质结构的一定层次。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板书)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