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的发展介绍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117174615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4.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曲的发展介绍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元曲的发展介绍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元曲的发展介绍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元曲的发展介绍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曲的发展介绍范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曲的发展介绍范文 元曲首先在民间流传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以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小编整理了欢迎欣赏与借鉴 元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王小军、白朴等人的成就最高比如关汉鲫的杂剧写态摹世曲尽其妙风格多变小令活泼深切晶莹婉丽套数豪辣灏烂痛快淋漓马致远创作题材宽广意境高远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被誉为元散曲中的第一大家“曲状元”和“秋思之祖”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元年间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

2、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诗坛的主要体裁重要作家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末期: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词藻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总之元曲作为“一代之文学”题材丰富多样创作视野阔大宽广反映生活鲜明生动人物形象丰满感人语言通俗易懂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宝贵遗产 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

3、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 元曲知识 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立的一座艺术丰碑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兴盛于元代的一种诗歌形式有小令和套曲两类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和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进入成熟阶段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品 杂剧的语言包括曲词、说白和科介曲词、说白是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科介是舞台提示是对剧中人物的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简要说明与诗、词相比戏曲的语言通俗多用口语;与其他戏剧种类相比戏曲的语言具有以“曲”为形式的诗剧特点 超现实的想象夸张和借景抒情是戏曲重要的艺术手法前者以奇异的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后者则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注重意境美的传统是一种形象化和富于诗意的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