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7144520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4.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语文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二语文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二语文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二语文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二语文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语文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语文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杜甫诗三首 杜甫 望岳、春望 石壕吏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 。世称“诗圣”,其诗是“诗 史”。因曾居长安城南的少陵 以西,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 杜少陵。官致参谋、检校工部 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代表作品春望、“三吏” (新安吏、石壕吏、 潼关吏)、“三别”( 新婚别 、 垂老别 、 无家别等 。 更多资源 远望 泰山秀美(虚写 ) 近望 泰山高大(实写 ) 泰山之景 细望 心情激荡、眼界开阔 想象中登泰山顶所望之景 诗人的感受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

2、书至, 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作品简介 石壕吏选自杜工部集。758年,为平息安 史之乱,唐将郭子仪、李光粥等九位节度使,率兵 二十万围攻安庆绪所占的邺郡。胜利在望。但在第 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后军内部矛 盾重重,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敌人两面夹击之 下,唐军全线崩渍。郭子仪等退守河阳(现河南省 孟县西),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 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渲关等地,根据自 己目睹的事实,写了一组诗三吏三

3、别,石壕 吏就是其中的一篇。这首诗,叙述差变乘夜捉人 ,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对安史之乱中人 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开头四句写故事发生。四句各 写一人,各自身份、举动和彼此 关系,交代分明。“有吏夜捉人“ ,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写故事的展开。在差役怒 呼、老妇苦啼声中,一个饱受 战祸的家庭的种种不幸,一步 步展示出来。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 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从老妇自叙家事可知 一家三男全部被征,说明 兵役之苛酷;三男已死二 男,可见战争之惨烈。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活着的人苟且偷

4、生,死去 的人就永远地去了。可见战争 使百姓民不聊生。老妇希望以 自家处境来博得差吏的同情, 高抬贵手。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 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差吏并不理会老妇人的哭诉 ,仍然逼老妇家出差役。老妇人 只得回答,家里没有男人了(隐 去老翁),只有吃奶的孙子和喂 奶的母亲,寡媳衣不蔽体,贫困 可知,也可见战争破坏之严重。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差吏仍是追问不放。老妇 自请赴役,仍从掩护老翁出 发。力虽衰而请赴役,并请 即刻动身,故作恳切,凄苦 之情溢于言表。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骚乱终于停息,在死寂一般 的深夜,仍听到抽泣之声,也许 是寡媳在哭泣,也许是更多的人 在哭泣。诗人第二天天明上路时 ,只跟老翁告别。一夜之间,经 此巨变,凄苦、悲愤,尽在不言 中。 小结 诗人的心,是与受苦受难的劳 动大众息息相通的。诗人抨 击石壕吏的凶暴气焰和冷酷 无情,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 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 更多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