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衔接.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3987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衔接.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衔接.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衔接.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衔接.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衔接.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衔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衔接.(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衔接 牡丹江第三高中李思慧 一、初中学生特点分析 1、心理特点 l第一,凭兴趣办事。 l第二,依赖性强。 l第三,叛逆性格与依赖性的冲突。 l第四,注意力不集中。 l第五,抽象能力初见端倪。 l第六,有一定讨论问题的能力。 l第七,个性差异很大。 l第八,有很大的可塑性。 2、习惯特点 l第一,主动性差。 l第二,自主性差。 l第三,缺少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l第四,没建立起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深入理 解的习惯。 二、初、高中知识内容上的几个 落差点 l1、模型工具运用的突然性 l2、矢量问题的量和难度加大 l3、图像法成为重要的思想方法 l4、从静态到动态的变化,是

2、初、高中的一个 跳跃 l5、程序性知识更加理性化、严谨化和系统化 l6、物理思想、物理哲学的“应用”,要远比“理 解”它难度大 三、衔接中要注意的几个原则问题 l1、循序渐进原则。 l2、“保底”为主,“拔高”次之原则。 l3、重能力原则。 l4、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l5、教学方式多样化原则。 初中新课程物理教学、教材介绍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l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l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l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l声速。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 质的温度有关。 l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略) 三、声音的特性

3、: l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l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 20000Hz。 l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l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l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 动时发出的声音。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略) 五、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 量。 第二章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光源分为天 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的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 沿直线传播的。光线。应用及现象:激 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 、小孔成像。 3、光的速度:真空或空气中 c=3108m/s=3105km/s。水中为真空 中的3/

4、4。玻璃中为真空中的2/3。1光年 =9.461012km。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 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 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 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反射的分类: 镜面反射射到平滑的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光反射 后仍然平行。 漫反射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光反 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物大小相等 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物的连 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 像是虚

5、像。(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2、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 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 聚点所成的像 。 四、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规律: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 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 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大于入射角(水、空气、玻璃三种介质相比较,传 播速度较快的介质中的角较大)。 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五、光的色散 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

6、紫。 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3、透明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 透明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六、看不见的光 1、光谱:把红、橙、黄、绿、蓝、靛、紫几 种不同颜色的光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 光谱。 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3、我们能看见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 的光进入了眼睛。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眼睛。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分类: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如:老花镜。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如:近视镜 。 2、名词: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光心: 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7、不改 变。 3、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 对光有发散作用。 4、焦点和焦距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 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 离。 二、生活中的的透镜: 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三、探索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倒正 放缩 虚实 像距 应用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 照相机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fu2f 投影仪、幻灯机 u=f 无像 uu 放大镜 四、眼睛和眼镜 1、眼睛:眼球好像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 于凸透镜

8、,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 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用凸透镜做物镜,用凸透镜做目镜,物镜的焦距很 短。物距大于物镜焦距并小于物镜二倍焦距,来自被观察物体 的光经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该实像相对于目镜来说相 当于一个物体,相对目镜的物距小于目镜的焦距,目镜相当于 一个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2、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用凸透镜做物镜,用凸透镜做目镜 ,物镜的后焦点与目镜的前焦点重合。物距大于物镜二倍焦距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物镜在物镜焦点附近成一个倒立缩小 的实像,该实像相对于目镜来说相当于一个物体,相对目镜的 物距小于

9、目镜的焦距,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实 像放大。 3、视角: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 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物体对眼睛的视角越大, 眼睛看到的物体就会越大。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单位:开(K )。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 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 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实验用温度计、寒

10、暑表、体温计的用途、量 程、分度值、所用液体、特殊构造、使用方法等方面的比较 。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熔化和凝固 1、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熔化吸热。 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不同晶体的熔点一般不 同 4、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 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5、熔化图像:(略)。 6、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固放热。凝 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晶体的凝固 点和熔点相同。 7、凝固图像:(略) l 三、汽化和液化: l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 沸腾。汽化吸

11、热。 l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 化现象。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沸点:液体沸腾 时的温度。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水的沸点是100。沸点与 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 升高。 l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 体的表面积 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 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l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放热。方法: 降低 温度; 压缩体积。 l四、升华和凝华: l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升华吸热,

12、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 樟脑、钨。 l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凝华放热。 l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l 一、电荷 l1、电荷 l带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 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l摩擦起电现象:摩擦过的物体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l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被丝 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 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l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 荷互相吸引。应用:验电器。 l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 库仑(C) l2、原子的结构、原电荷 l原子结构: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

13、电的电子组成,电子围 绕原子核高速运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所有核 外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 l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原电荷。1e=1.610-19C ,任何带电体的带 的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l3、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常见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 地、酸 碱 盐溶液等。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常见绝缘体 :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 l4、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电子从一个 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的物体约束电子的能力不同,在摩 擦起电过程中,约束电子能力弱的物体因为失去电子,有了多余 的正电荷而带上了正电,约束电子能力强的

14、物体因为得到电子, 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两个物体所带电荷是等量异种电荷, 电荷总量没有发生改变。 l 二、电流和电路 l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方向:把正电 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l2、电路的构成: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 起来就组成了电路。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 流。 l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 路图。 l4、三种电路:通路开路短路。 l 三、串联和并联 l1、串联电路: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l2、并联电路: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l3、识别电路的串、并联。 l四、电流的强弱 l1、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I表

15、示,单位 :安培(A)、mA 、A 。1A=1000mA 、 1mA=1000A。 l2、电流表的连接 l 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电流从电流 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被测电流不要 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l3、电流表的读数 l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 和03A。 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 0.6A3A可测量,若被测电流小于0.6A则 换用小的 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确定电流表的分度值。 l五、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l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I I1=I2=I3= l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

16、和 :II1+I2+I3+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电压 电阻 一、电压 l1、电压 l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源的作用就是给 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 l电压用U表示。电压的单位:伏特(V),1kV=1000V,1V=1000mV 。 l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照明电路的电压的220V,安全电路的电压 36V。 l2、怎样连接电压表 l电压的大小用电压表测量。 l电压表的连接:a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b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 流入,“负接线柱”流出;c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测量时 ,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压小于3V则用小的量程,若被测 电流大于3V则用较大的量程。若被测电压大于15V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 表。 l3、怎样在电压表上读数 l确定电压表的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 和015V。 读数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