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发展规律剖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86721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3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发展规律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历史发展规律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历史发展规律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历史发展规律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历史发展规律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发展规律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发展规律剖析(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什么是规律 首先来思考我们平常所说的规律 都有哪几种含义? 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这种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种必然 的趋势,是任何个人意志都不能改变的。 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关系及其发展必 须遵循的轨道或道路 对规律的双层探索 底层是:自然科学的进展,既是 前线又是基础。 上层是:哲学及社会科学发展 一、规律的定义及种类 v规律: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 ,具有普遍性的形式 v经验规律:对事物运动变化的“不变秩序 ”所作的单纯的经验性归纳,不包含“因 果必然性的链条”; v科学规律:包含着对事物运动变化的“因 果必然性链条”的“不变秩序”的全称判断 ,属于“因

2、果必然性规律”或严格意义上 的“科学规律”。 规律的内涵 v经验归纳性规律:在“经验科学”阶段 ,人们所揭示的规律是从事实中归纳 出来的相同特性的确定性原则、不可 改变的规律。 v如:A天鹅白色 B天鹅白色 C天鹅白色 v故:一切天鹅白色。 (2)概率性规律 到20世纪,人类发现微观世界的物质运动不 可能按经典力学定律作出精确测定,只能作 出统计概率性的描述。由此,概率统计性的 规律观否定了经验归纳性规律观。 如:1天鹅白色 2天鹅白色 N99天鹅白色 故:99%的天鹅白色 (3)因果必然性规律: 任何物质实体,由于自身内在特性决 定,在受到不同的外部因素制约的条 件下,必然出现相应的不同反应

3、,从 而必然产生出相应的不同结果。 如:因为ABC原因天鹅白色 故:现有条件ABC天鹅白色 现有条件BCD天鹅非白色 就内容而言:可分为自然规律、社会 规律和思维规律。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物质 世界的规律,但它们的表现形式有所 不同:自然规律是在自然界各种不自 觉的、盲目的动力相互作用中表现出 来的;社会规律则必须通过人们的自 觉活动表现出来。思维规律是人的主 观的思维形式对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 的反映。 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放之四海而皆 准的一般规律,还是只适用于特定历 史条件的特殊规律 试列举你认为的经验规律和因果必然 性规律 : 二、历史发展规律 (一)定义:历史规律也是客观实在

4、, 是指历史发展过程中多次出现的、具 有表象相似性或本质共同性的历史现 象及其内部和外部的本质联系。 (二)历史规律特性: 第一、重复性:这是其最基本的属性 ,也是同于自然规律的一种属性,由 此也表明了历史规律的客观性。人们 正是对历史现象的多次重复进行探索 ,抓住其内在联系,证明它是历史规 律;一旦如此,它就在一定范围内具 有了 第二、预见性:如果没有一定程 度上的预见性,就不成其为历史规 律(如唐太宗等总结出的“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的规律,不仅适用于他 以后的封建社会,也适用于现当代 社会),这样,发现规律才有价值 。 第三、层次性 :基于以上,某些历史规律适用于几种 社会形态或整个人类

5、社会,而更多的则只适用于特 定的历史时期和地区,即所谓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 。如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由低向高不断演进等 ,都是适用于一切时间和空间(历史时期)的普遍 规律,是最高层次的历史规律。相对它们而言,其 他具有规律性的现象、事物都是特殊规律,都具有 偶然的因素;而在它们各自的层次上,又都是必然 的规律。 第四、不确定性或开放性:由于人的主观限定,即使 是被揭示出来的历史规律,也要经由长期历史发展 进程的检验,看它是否确是历史规律,尤其是看它 究竟在什么层次上,或在什么范围内是历史规律。 也正因此,因为历史认识的特点,历史规律的被认 识有可能被修正、被限定范围,甚至被否定;同样 ,还有可

6、能不断揭示出新的历史规律,并在更长期 的历史发展中加以验证。 三、19世纪机械决定论规律 一、宏观物体遵循经典力学规律 二、经验观察和逻辑归纳可以概括出规律 (1)人类社会运动变化遵循人性、理性或 绝对精神决定的规律 例如:“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2)通过经验观察和归纳,探寻社会的“状 态”及其发展的“共存规律”和“相继规律” 孔德、密尔的“共存规律”和“相继规律” v“共存规律”指的是社会中的 各个有机组成部分通过 “相互 作用”促使一个社会处于各组 成部分均衡共存的静止状态的 “规律” 。 v“相继规律”指的是“社会状 态”按一定的顺序演进的“规 律”,“把这些连续出现的状 态中

7、的每一个状态看作是前一 个状态的必然结果,并按照 现在孕育着未来的莱布尼茨 定理,视为后一个状态的不可 替代的促成者”。 J.S.密尔(John Stuart Mill , 18061873),旧 译穆勒。英国哲 学家、社会学家 、政治经济学家 和逻辑学家 。 19世纪西方史学的发展 形成对史料、史事的科学考证方法。 图书馆。对李维罗马史批判。蒙 森罗马史 总体上乐观 孔德、密尔(穆勒)提出“共存规律” 和“相继规律” 密尔五法。 四、20世纪概率统计性规律 微观世界物质运动只能作出统计规律 性描述,“波粒二象性”和“测不准原理 ” 哲学解释对客观物体本身对“不确定性 ”。 20世纪的历史学

8、历史相对论、反绝对论、反历史连续 性 (二)波普尔、亨普耳和钱学森对规律的认识 1、波普尔对规律的认识 v波普尔以严密的数理逻辑推导证明 ,单靠经验观察归纳出来的经验描 述性“规律”,其有效性必将随着 观察次数趋向于无穷大而趋近于0。 v波普尔在剖析归纳逻辑的局限性的 同时,几乎全盘否定了根据经验观 察到的事实归纳出来的经验性规律 的科学价值;把一切形式的“决定 论”和“因果决定论”都当作“形 而上学”一起加以排斥。 科学发现 的逻辑, 科学出版社 ,1986年 2、亨普耳对规律的认识 v亨普耳把规律和规律性解释 区分为两个类别 : A 普遍形式的规律与概率形式的 规律 a 普遍形式的规律,基

9、本上是 这样一种陈述:在所有的场合 ,只要实现了F类的条件,则G 类条件也同样实现。 亨普耳(Carl Gustav Hempel ,1905 )美籍 哲学家。自 然科学的哲学 ( Philosophy of Natural Science.1966) 张华夏译 ,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 表示一组“普遍形式的规律”, 表示一组 与“普遍形式的规律”相应的“特定事件”,也就是他所说的F,即引 起事件E的原因,E就是他所说的G v亨普耳把规律和规律性解释区分为两个类别 : A 普遍形式的规律与概率形式的规律 b 概率形式的规律基本上断言在某些构成随机 实验R的演示的条件下,某种结果将会

10、以一定 的百分比出现。 p(O,R)逼近于1 I是R的一个事例 = 使之具有很高的概率 I是O的一个事例 与麻疹接触的人,得病的概率很高。 吉姆接触麻疹。 = 使之具有很高的概率 吉姆得麻疹病。 2、亨普耳对规律的认识 B 演绎-定律论解释和概率性解释 前者(的被解释项)通过演绎得以包含在普 遍形式的规律内,后者(的被解释项)通过 归纳得以包含在概率形式的规律内。 v亨普耳只是着重从“它们所作断言的逻辑性 质的形式”去对两类“规律性解释”的差异 作出区分,未能对他所说的两类规律本身的 根本特性作出明确界定。实际上,那两类规 律的根本区别在于,一类是包含着“因果链 条”的“不变秩序”的陈述,另一

11、类是不包 含“因果链条”而只限于从实践观察到的事 实归纳出来的“不变秩序”的陈述。 3、钱学森对规律的认识 v钱学森的规律观:认为科学研究是从“经验学 问”上升到“唯象学问”(即我们所说的“经 验规律”),再进而探求因果必然性规律的过 程。 “什么叫唯象科学?就是知其当然,不知 其所以然。一旦从整个现代科学体系的大道理 知其所以然,就上升到现代科学了,但唯象科 学是第一步,必不可少的一步”。 钱学森:建立唯象气功学是当前气 功科学研究的首要任务,载新体育1986 年第4期。 3、波普尔对归纳规律和不确定关 系的批判 1、经验观察归纳的经验描述性规律随 着观察次数趋向于无穷而趋向于零 2、不确定

12、关系的论证是用因果解释来 证明什么不可能进行因果解释 3、拒绝对研究的可能性设置限制对禁 律 4、波普尔的局限及因果必然性规 律的提出 (1)波普尔全盘否定了经验归纳的规 律,把一切决定论和因果必然性都加 以抛弃。 我们一直在使用归纳性规律。例如: 吸烟有害健康。 医学研究上常常指出“相关性的高低” 而不是“因果性”吸烟导致减寿的因果 性是大量研究归纳所得出的。 密尔和孔德所说“共存”和“相继”规律 在社会学上也有应用。 附注:历史研究的归纳方法 归纳方法始自培根 演绎方法始自迪卡尔 历史研究的归纳方法 搜集时间要长,史料要原始,结论要 谨慎,证据要足够多,孤立不证,反 证不立。 两个例子 1

13、840年以后当选美国总统的皆死于任内: 哈里林:1840当选 林肯:1860 加菲尔德:1880 麦金利:1900 哈定:1920 罗斯福;1940 肯尼迪:1960 里根:1980年,1981年遇刺? 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子 也。其次则张苍,秦御史。叔孙通,秦 待诏博士。次则萧何,沛主吏椽(官府 属员)。曹参,狱掾(监狱管理官)。 任敖,狱吏(监狱管理史)。周苛,泗 水卒史。傅宽,魏骑将。中屠嘉,材官 (武卒)。其馀陈平、王陵、陆贾、郦 商、郦食其、夏侯婴等皆白徒。樊哙则 屠狗过生日,周勃则织薄曲吹萧给丧事 者。灌婴则贩缯者。娄敬则挽车者。一 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

14、有也。 2、包含着“因果必然性链条”的不变规 则的全称判断,才是“因果规律: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最初是归纳性 规律,但有了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作 解释,就成了因果性规律。 (三)因果必然性的普遍规律 v“因果必然性的普遍规律”的内涵: 任何物质实体,由于自身内在特性 决定,在受到不同的外部因素制约的存 在条件下,必然出现相应的不同反应, 从而必然产生出相应的不同结果。 (三)因果必然性的普遍规律 v“因果必然性的普遍规律”抽象表述形式 M,C (表示“任何物质实体M,由于自身内在特性C 决定”) , , 。 (表示“在受到不同的外部 因素制约的条件下”) - (表示“必然出现相应的不同反 应)

15、 ,。 (表示“从而必然产生出相应 的不同结果”) 见教材P133 (三)因果必然性的普遍规律 v“因果必然性的普遍规律”的意义 A 揭示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都是由 运动变化的实体在影响它的多种多样的外 部因素作用下必然出现不同反应的结果。 B 是一种“一元多因多果论”的规律 观。“一元”,就是作为“终极事实”和 “终极原因”的物质实体及其特性。避免 了多元折衷论和非决定论。 (3)规律有两个类别:一经验式归纳得 到的概率式规律。二是因果必然性规律 自然定律有两种基本形式:1如果某定律 在迄今所知的某些条件中是普适的,则 在与其它某些条件相联系时该定定律也 是普适的。(因果必然性全称判断) 2一条定律如果它所论断的只是在给定条 件下出现的平均百分数,在另一个特定 条件下也不变,那它就是概率性的,两 种情况下,定律都是正确的,虽然它只 是在特定环境内得到的,或者只是作为 一种方便近似。(实验性归纳) (3)如何区分普遍形式和概率形 式规律 享普尔认为演绎定律论的被解释 项通过演绎被包含在普遍形式的规律 内。 概率性规律的被解释项通过归纳被包 含在概率形式的规律内。 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因果链条”的有 无。 三、什么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 (一)马克思在不同论著中对社会历史阶段 所作的不同归纳的含义 (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