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温度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83450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温度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二章温度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二章温度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二章温度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二章温度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温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温度(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温度温度 第一节第一节 土壤温度土壤温度 第二节第二节 空气温度空气温度 第三节第三节 温度与农业生产温度与农业生产 q要求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 温度日较差、年较差、气温垂直梯度、逆温的概 念 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变化及影响因素 三基点温度、农业界限温度、积温及其在农业生 产中的应用 q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热量交换方式 q难点: 空气绝热变化 返回第二章 第一节第一节 土壤温度土壤温度 一、土壤的增温和冷却 (一)地面热量平衡 地面温度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地面热量收入不平 衡引起的。地面热量的收入与支出之差,称为 地面热量平衡,又称地面热量收支差额。 地面热量平衡方程

2、: R=P+B+LE+QS (2-1) R: 以辐射的方式进行的热交换,即地面净辐射; P: 地面与近地气层之间的热量交换; B: 地面与下层土壤的热量交换; LE: 通过水分的蒸发或凝结而进行的热量交换; QS:地面热量收支差额。 地面热量收支情况见图2-1。 R P L E B R P L E B (白天)(夜间 ) 土壤表层热量平衡方程式: QS=RPBLE (2-2) QS为正值时,表层土壤得热大于失热,地表层 温度上升; QS为负值时,表层土壤得热小于失热,则地表 层温度下降。 地表层热量收支情况见图2-1。 R P L E B R P L E B (白天)(夜间 ) QS QS (

3、二)土壤的热特性 不同性质的土壤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其 温度变化并不相同,主要原因是土壤热学性不同。 土壤的热特性主要有土壤热容量(容积热容量)和 土壤导热率等。 1.热容量 单位容积土壤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需吸 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m3。 当不同的土壤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热容量 大的土壤,升温或降温缓慢,即温度变化小。反之 ,热容量小的土壤温度变化大。 表2-1 土壤各组成成分的热特性 热特性 成份 容积热容量(C ) (Jm) 导 热 率( ) (Jms ) 土 壤 固体(2.062.43106 ) 0.82.8 空气0.00131060.021 水4.19106 0.59 土

4、壤由各固体成分和不定量的水及空气组成。 由表2-1可看出,在土壤组成的物质中,空气的热容 量最小,水的热容量最大,固体成分介于二者之间 。一般土壤各固体成分的热容量差别不大。因此, 影响土壤热容量改变的主要因素是土壤中水分和空 气所占的比例。一般地,土壤热容量随着土壤水分 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土壤空气的增加而减小。潮湿 紧密的土壤热容量大,所以昼夜升温或降温缓慢。 相反,干燥疏松的土壤,空气多水分少,土壤热容 量小,所以昼夜升温或降温剧烈。 2.土壤导热率 导热率:指物体在单位厚度间,保持单位温度差 时,其相对的两个面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 热流量。通常指土层厚度为1cm两端温度相差1, 在

5、1cm2面积上,每秒钟所通过的热量。单位为: J/(ms)或W/(m) 土壤导热率表示土壤内由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 的部分传递热量的能力。导热率大的土壤,昼间土 表受热后,热量容易向深层传递,土表留存的热量 相对较少;而夜间土表冷却时,深层热量也容易往 上传递。因此,导热率大的表层土壤昼夜热能贮存 变化小,深层则相反。 土壤导热率的大小取决于土壤各固体成分和不定量 的水分和空气所占的比例。 由表2-1可知,土壤中固体成分导热率最大,水的导 热率居中,空气最小。通常情况下,土壤固体成分 很少变化,且各固体组成成分的导热率相差也较小 。所以,土壤导热率主要决定于土壤中水分和空气 含量的多少,即土壤

6、含水量和土壤孔隙度。它随土 壤湿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土壤孔隙度的增加而减小 。干燥疏松的土壤导热率小,昼夜温度变化大;而 潮湿紧密的土壤导热率大,昼夜温度变化小。此外 ,有机质含量增多,可使导热率变小。 二、土壤温度的变化二、土壤温度的变化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到达地 面的太阳辐射及地面和土壤的热量收支 呈现周期性的日、年变化,因而土壤温 度也相应的表现出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温度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特征,可以用最 高值、最低值、较差和位相来描述。 较差 一定周期内,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温度日较差 一日内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之 差。 温度年较差 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温度和最冷 月平均温度之差。 温度绝

7、对年较差 年极端最高气温与极端最 低气温之差。 位相 指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出现的时间差 。 (一)土壤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日变化 年变化 浅层土壤温度在一天中呈连续性 变化,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 土表温度的日较差最大,越向深层越 小,到一定深度后,日较差为零,该 深度为土壤日不变层(或称日恒温层 )深度,一般约为4080cm,平均 60cm。土壤温度位相落后于地面温度 ,土层越深,位相落后越多。一般深 度每增10cm,TM、Tm出现时间落后约 2.53.5h。 土壤温度年变化也随着深度 的增加而减少,直到一定深度时 年较差为零,这个深度为年温不 变层(或称年恒温层)深度,低 纬约为520m

8、,高纬约为25m左 右。各层土壤最热月和最冷月出 现时间也随深度增加而延迟,平 均每深1m约延迟2030d。 (二)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 一天中,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可归纳为四种基本 类型(图2-5) 日射型(受热型) 辐射型(放热型) 上午转变型 傍晚转变型 一年中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可分为放热型(冬季) 、受热型(夏季)与过渡型(春季和秋季)三种。 4月 (三)土壤的冻结与解冻 1.土壤的冻结 当土壤温度降低到0以下时, 土壤中水分与潮湿土粒发生凝固或结冰,使土 壤变得非常坚硬,称土壤冻结。 2.土壤解冻 春季由于太阳辐射增强和土壤深度 的热量向上传递,使冻土融解,称为土壤解冻 。 返回第二章

9、第二节第二节 空气温度空气温度 一、空气的升温和降温 (一)热传递与热交换 流体流动热交换 潜热交换 辐射热交换 分子传导 大气是流体,以流体 运动热交换为主。在平流、 对流、乱流三种形式中,平 流热交换的作用最大,它在 气温变化中扮演着主角,主 宰着季节更替和天气冷暖的 变化;对流热交换作用次之 ,它是对流性降水形成的主 要原因;乱流交换则对一些 低云和雾的生消起着重要的 作用。 地面水分蒸发(升华)时,要 吸收地面一部分热量,当这部 分水汽在空气中凝结(凝华) 时,又把热量释放出来给大气 。大气便间接地从地面获得了 热量。反之当空气中的水汽在 地面凝结(凝华)时,地面获 得了热量。这种热量

10、交换方式 不仅在地面与空气间进行,空 气与空气之间也可以进行。 地面辐射被大气吸收,使空气增 热。而大气辐射使本身冷却。辐 射是地面与大气之间热量交换的 主要方式。 分子传导是依靠分子热运动将热 量从一个分子传递给另一个分子 。它是土壤中热量交换的主要方 式。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所 以地面与空气,空气与空气之间 靠分子传导方式传递的热量很少 。 (二) 绝热变化 空气块在垂直运动过程中与外界不发生热 量交换而引起的温度变化称为绝热变化。气块 在上升过程中,因外界气压减小,气块体积膨 胀,对外做功使其内能消耗,因此气块降温。 这种气块因绝热上升而使温度下降的现象称为 绝热冷却。反之气块在下降过

11、程中,因外界气 压增大,气块体积被压缩,外界对气块做功, 增加气块的内能,因而温度升高。这种因气块 绝热下沉而使温度升高的现象称为绝热增温。 由于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同,空气在作垂直 运动时,其温度变化情况是不同的。 vv 干绝热变化干绝热变化 干绝热过程 干空气或 未饱和的湿空气,与外 界之间无热量交换时的 状态变化过程,称为空 气的干绝热过程。空气 的干绝热过程可引起空 气绝热增温和绝热冷却 (见右图)。 气块 气块 绝热 冷却 P 内能 T 绝热 增温 P 内能 T 干绝热直减率 在大气静 力条件下,干空气和未饱 和的湿空气作干绝热程升 降运动而引起气块的温度 随高度的变化率,称为干 绝热直

12、减率,用d表示。 即: d = 1/hm 湿绝热变化湿绝热变化 气块 气块 绝热 冷却 P 内能 T 绝热 增温 P 内能 T vv 湿绝热变化湿绝热变化 湿绝热过程:饱和湿空气 与外界之间无热量交换时的 状态变化过程,称为空气的 湿绝热过程。 湿绝热直减率:湿绝热过 程中的温度变化率,称为 湿绝热直减率,用m表示。 m不是常数,是气压和 温度的函数。受气压变化 和水汽凝结、蒸发两种过 程相互作用的影响,饱和 湿空气升降时其温度变化 比未饱和湿空气要缓慢( m 冬季;凸 地平地;沙土、 深色土、干松土黏土、浅色土 、潮湿土;晴天阴天、大风天 。 大陆性气候区和季风性 气候区,一年中最热月和最

13、冷月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 海洋气候区分别出现在8月和 2月。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子有 纬度、距海远近、地形及天 气状况等。气温年较差随的 上升而上升,距海近年较差 小,越向大陆中心年较差越 大;凸地平地 ;晴天阴天;无风天有风 天。 气温在空气大规模的冷 暖平流影响下会产生非周期 变化。这种变化的幅度和时 间没有一定的周期,视气流 的冷暖性质和运动状况而不 同。例如,春季正是气温回 升的季节,若有北方冷气团 南下,会使气温大幅度下降 ,发生“倒春寒”现象;秋季 ,若有南方暖空气北上,则 会出现气温骤升的现象,形 成“秋老虎”天气。 (二)气温的垂直分布 1. 气温垂直梯度 气温垂直梯度(气温

14、直减率): 是指高度每变化100m,气温的变化数值。 常用表示。 据观测可知,对流层内气温直减率平均为 0.65100m。但是,这个数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随季节、天气以及距离地面的高度而定。 2. 对流层中的逆温现象 逆温:在一定条件下,气 温随高度的增高而增高,气 温直减率为负值的这种现象 称为逆温。 发生逆温的气层称逆温层 。当发生逆温时,冷而重的 空气在下,暖而轻的空气在 上,不易形成对流运动。 逆温种类 辐射逆温 湍流逆温 平流逆温 下沉逆温 地形逆温 锋面逆温 融雪逆温 返回第二章 农业生产对逆 温的利用:寒冷 季节晒晾农副产 品、熏烟防霜、 喷洒农药、山区 农业综合规划等 。

15、 第三节第三节 温度与农业生产温度与农业生产 一、三基点温度 v 三基点温度 生物的生命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 内进行,不论是一般的生命活动还是生长、 发育,都有三个温度基本点,即维持生长发 育的生物学下限温度、最适温度和生物学上 限温度,这三者合称为三基点温度。 v 五基点温度 在三基点温度之外,还存在最低、最高 致死温度,合称五基点温度。 不同生物的三基点温度是不同的。 同一生物不同品种的三基点温度有差异。如 茶树生长的最低温度有的品种在10以上,有 的则低于10;最适温度在1928范围内, 最高温度为30左右。 同一种生物不同生物阶段三基点温度不同。 如水稻秧苗生长要求至少1315的水温,但 到灌浆期则要求到20以上。 同一作物、同一生长发育期内不同的生理 过程中,三基点温度不同。如光合作用的 最低温度为05,最适温度为2025 ,最高温度为4050;而呼吸作用分别 为-10、3640和50。 作物种类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 小麦 玉米 水稻 烟草 豆 34.5 810 1012 1314 12 2022 3032 3032 28 30 3032 4044 3638 35 35 表2-2 几种作物生长的三基点温度 三基点温度都不是一个具体的温度数值,而 是有一定的变化范围。 无论是生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