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 syphilis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116879134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梅毒 syphilis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梅毒 syphilis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梅毒 syphilis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梅毒 syphilis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梅毒 syphilis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梅毒 syphili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毒 syphilis(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lt;p&gt;&amp;lt;p&amp;gt;l目的和要求 l1、掌握梅毒的病因、传染途径、临床表 现、诊断和治疗。 l2、了解梅毒的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查及 其意义。 梅毒 syphilis l一、概述: l定义:是由梅毒螺旋体主要通过性交或 从母体通过胎盘传入,侵犯多系统多器官 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二、梅毒病因及传播途径 l 1、病原体:苍白螺旋体 treponema pallidum l 特性: l 长约520um、平均810um,直径 l 0.2um, 有612个螺旋。 l 一般染色不易着色。 l 在干燥条件下不易生存。肥皂水和一般

2、消 l 毒剂以及加温42以上均极易将其杀灭。 l 但在-78 以下可保持活性甚久。 l 繁殖方式:横断分裂繁殖。 l2、传播途径: l 直接接触传染 l 性交及其它性行为(男性同性恋) l 非性接触:普通接吻、握手、妇检、 哺乳、产道分娩 l 间接感染 l 输血传染 l 胎传 l三、梅毒分类和分期: l根据传播途径分类: l 后天梅毒(获得性) l 先天梅毒(胎传) l依据感染时间2年为界分期: l 早期梅毒 l 晚期梅毒 分类 临床 分期 后天梅毒 先天梅毒 早 期 一期 硬下疳 二期 早发梅毒 复发梅毒 早期潜伏期梅毒 特点 病期2年,传染性强 无一期梅毒疹 直接发生相当于二期梅毒的损 害

3、 早期潜伏期梅毒 特点 年龄2岁, 传染性强 晚 期 三期 晚期皮肤、粘膜、骨 、 眼梅毒等。 心血管梅毒 神经梅毒 晚期潜伏期梅毒 特点 病期2年 传染性弱或无传染性 晚期先天梅毒同后天梅毒三期 先天晚期潜伏期梅毒 特点 病期2年 传染性弱或无传染性 l四、临床表现: l 获得性梅毒(后天梅毒) l 1、一期梅毒(primary syphilis): l 在螺旋体侵入处出现初疮,称硬下疳 (chancre)。 l 1)潜伏期:平均3周(1周2月) l l2)皮疹特点: l 多单发、质地较硬 、园形、浅溃疡,基 底平坦、肉红色、表 面 少许渗液。 l 3)主观症状: l 不痛不痒。 l4)好发

4、部位:90% 发生于生殖器 l5)其它症状:近卫淋巴结肿大( “横痃”) l 6)实验室:暗视野显微镜 l 梅毒血清反应(下疳发生后 12周) l 7)转归: l 早期确诊,正确治疗,可完全治愈。 l 未治疗经 3-8w 自行消退 l 再经3-4w二期 2.二期梅毒(scecondary syphilis) l 潜伏期:下疳后34周 l1)全身症状:菌血症引起。 l2)皮肤损害:二期梅毒疹多种多样 l 斑疹: 玫瑰疹占7080% 。 斑丘疹 丘疹:丘疹: 占二期疹占二期疹40%40% 扁平湿疣 掌跖梅毒疹 丘脓疱 疹、脓疱 疹:占 10%,少见 。 l3)粘膜损害:见于口腔、舌、喉或生殖 器

5、l 红斑糜烂性梅毒疹 l 粘膜斑和乳白斑 l 梅毒性舌炎 l 梅毒性咽峡炎 l粘膜斑 l4)除皮肤、粘膜疹外,其他表现 l 梅毒性脱发 l 全身淋巴结肿大 l 梅毒性骨膜炎、关节炎、虹膜炎、二期内 脏梅毒、神经损害等. l5)实验室检查: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l l6)二期复发梅毒(recurrent secondary syphilis) : 数少,疹大,形态奇异,分布不对称,破坏 性大。 l 7)二期梅毒疹特点: l 皮疹广泛对称(但复发二期除外); l 不痛不痒 ; l 全身淋巴结肿大; l 梅毒血清反应100%阳性; l 传染性大、破坏性小、可自行消退,不留 疤痕。 l3、三期梅毒(晚期梅

6、毒)tertiary or late syphilis l 1)皮疹: l 结节性梅毒疹 l 树胶样肿 l 2)粘膜损害:主要见于口腔、鼻、舌、唇等部位 l 3)心血管梅毒: l 4)神经梅毒: l5)三期梅毒特点: l 病程缓慢 l 皮疹数目少、不对称 l 传染性小、破坏性大、愈后留疤 l 心血管、骨骼、神经系统受累 l 梅毒血清反应阳性率低。 l4、潜伏梅毒(latent syphilis): l 早期潜伏期梅毒(2年以内) l 晚期潜伏期梅毒(2年以上) l 两者共同特点 l -血清反应阳性; l -临床无症状 或症状已消; l -无阳性体征。 l 先天性梅毒(胎传梅毒):congeni

7、tal syphilis l 1、早期胎传梅毒: l 2、晚期胎传梅毒: l 实质性角膜炎 l 标记性损害 神经性耳聋 l 哈钦森牙 l 3、胎传潜伏梅毒: l 4、胎传梅毒特点: l 胚胎期血行感染; l 无一期梅毒疹,直接进入二期阶段; l 心血管受累少,感官系统(眼、耳、鼻)及骨 l 骼受累多见; l 影响发育。 l五、诊断及鉴别: l 诊断: l 1、病史 l 2、临床表现 l 3、实验室 lUSR. RPR.(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lTPHA(TPPA)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l 鉴别诊断 l一期要与下列疾病鉴别: l 1、生殖器疱疹 l 2、软下疳 l 3、固定性药疹

8、l 4、下疳样脓皮病 l二期要与下列疾病鉴别 l 1、玫瑰糠疹 5、扁平苔藓 l 2、药物疹 6、尖锐湿疣 l 3、多形红斑 7、脓疱疮 l 4、银屑病 8、脂溢性皮炎 l 9、瘤型麻风 l三期与下列疾病鉴别: l 1、慢性小腿溃疡 l 2、瘰疬性皮肤结核 l 3、孢子丝菌病 l 4、基底细胞癌 l六、梅毒治疗:首选青霉素 l 1、原则: l 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l 必须早期足量、正规、按计划完成疗程,并 进行疗后追踪。 l 血中有效浓度达到0.03u/ml,时间维持78 天 以上(青霉素)。 l 同时检查、治疗其性伴侣。 2、94年卫生部编性病治疗手册方案: l1)早期梅毒 l 苄星青霉素

9、 120万u两侧臀各i.m.一支 l 共240万u qw&amp;amp;#215;23次 l 普鲁卡因青霉素 80万u i.m. q.d 1015天 l青霉素过敏者用: l 四环素或红霉素 0.5 q.i.d &amp;amp;#215;15天 总量30g。 l 孕妇、儿童、肝肾功障碍不用四环素。 l2)晚期梅毒 l 苄星青霉素 240万u i.m. q.w&amp;amp;#215;3 次 l 普鲁卡因青霉素 80万u i.m. q.d&amp;amp;#215;20天 l 青霉素过敏:四环素或红霉素 0.5 q.d&amp;amp;#215;30天

10、 l (注意事项同前) l3)心血管梅毒: l 不用苄星青霉素 l 只用普鲁卡因青霉素 80万u i. m. q.d&amp;amp;#215;15天, l 共2个疗程(疗程间停药2周) l 过敏者服四环素或红霉素0.5 q.d&amp;amp;#215;30天 l4)神经梅毒: l 水剂青霉素200400万u i.v.drip. q4h&amp;amp;#215;10天 l 后继用苄星240万u/周 i.m.&amp;amp;#215;3次 l普鲁卡因青霉素 60万u i.m. 4次/日&amp;amp;#215;1014天 l 继用苄星青霉素240万

11、u/周 i.m. q.w&amp;amp;#215;3 l5)妊娠梅毒 l 青霉素用量:80万u i.m. q.d&amp;amp;#215;10天,妊娠初 l 3个月及末3个月各一疗程。 l6)先天梅毒: l 脑脊液阳性者: l 水剂青霉素G 5万u/kg/d 分2次静滴,共1014天 ,早期、晚期相同。如过敏只能服红霉素。 l 大龄儿童用量不超过成人同期患者用量。 l 普鲁卡因青霉素 5万u/kg/日 肌注&amp;amp;#215;10天 l 苄星青霉素 5万u/kg 肌注,一次。 l l3、吉海反应(Jarisch Herxheimer) 七、疗后观察及治愈标准

12、 l(一)疗后观察 l 1、观察时间: 第一年每三个月 l 第二年每半年复查1次 l 第三年末最后复查1次 l 观察内容: l -临床方面要详细检查,包括神经系统及心脏透视。 l -血清试验注意滴度变化。 l处理方案 l 三年观察,如一切正常则停止观察。 l 如有复发,加倍剂量进行复治。 l 如血清反应固定,但临床无复发者, l 应做脑脊液检查,排除无症状神经梅 l 毒,早期梅毒发现血清固定应再做一 l 次驱梅治疗。 l2、心血管梅毒及神经梅毒,应由专科医师终 l 身随访。 l3、妊娠梅毒治疗后,在分娩前应每月检查一 l 次梅毒血清反应,分娩后按一般梅毒病例 l 进行随访。 l4、经充分治疗的梅毒孕妇所生的婴儿,要观 l 察到梅毒血清转阴为止,一旦发现症状, l 立即治疗。 l5、未经治疗的梅毒孕妇所生的婴儿,应考虑 l 进 行检查治疗。 l(二)梅毒的治愈标准有: 临床治愈: 一三期梅毒损害愈合,症状消失。 血清学治愈: 治疗后2年以内梅毒血清学反应由阳性转为阴性 。 &amp;lt;/p&amp;gt;&lt;/p&g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