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环境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讲解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830436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X 页数:20 大小:13.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布式环境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分布式环境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分布式环境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分布式环境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分布式环境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布式环境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布式环境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讲解(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布式环境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 Design of Distributed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Monitoring System CONTENTS 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2 系统的总体思路及选型 3 组态王软件的应用 4 系统的运行测试结果 1.设计背景及意义 1.温度和湿度对工作的影响 2.应用地点:工业生产、农业、气象、医院、商场等 3.预期监测30个点位,分布控制集中管理 2.系统的总体思路及选型 MODBUS RTU通信规约 (1 1)设计总体思路)设计总体思路 (2)选型 RS485温湿度传感器/变送器开关电源 485选型依据 1

2、.较长的通信距离 2.支持较多的点位,最多支持32个节点 选型 485总线 选型 传感器的选型 温湿度传感器/变送器:RS-WS-N01-8 供电电电电 源温度测测量范 围围 温度精度湿度测测量范 围围 湿度精度环环境温度输输出信号 1030VDC-40800.50100%RH3%RH-4080RS-485 开关电源 选型依据: 1.体积小、重量轻 2.功耗小、效率高 3.可将220V的交流电转换为 10V30V的直流电 选型 电源的选择 3.组态王软件的应用 分布式环境温湿度监测系统 登 录 界 面 监 测 主 界 面 工 位 画 面 实 时 趋 势 曲 线 历 史 趋 势 曲 线 报 警

3、界 面 报 表 (1 1)新建工程,设备配置新建工程,设备配置 (2 2)画面的构图和数据词典的建立)画面的构图和数据词典的建立 (寄存器寻址,轮寻,口令内存) (场地管道仪器) (3 3)用户及登录界面)用户及登录界面 (4 4)监测主界面)监测主界面 监测主界面主要包括了实 时曲线,历史曲线,报表 ,报警记录,系统结构图 的菜单切换选项。还有时 间和各个工位的温湿度数 据显示。同时点击相对应 的工位名称,即可进入对 应的工位画面。 实时趋势曲线历史趋势曲线 报警界面 (5 5)报表)报表 实现保存的命令语言: string filename; Filename=InfoAppDir()+“

4、Report0“; filename=filename+本站点$日期 +StrFromInt(本站点$时,10)+“时 “+StrFromInt(本站点$分,10)+“分 “+StrFromInt(本站点$秒,10)+“秒.rtl“; ReportSaveAs(“Report0“,filename); 实现刷新的命令语言: string file; file=InfoAppDir()+“Report0*.rtl“; listClear(“List“); listLoadFileName(“List“,file); 实现本地导入的命令语言: string ReportName; ReportNa

5、me=InfoAppDir()+“Report0“+报 表查询; ReportLoad(“Report0“,ReportName); 4.系统的运行测试结果 将30个温湿度传感器放置在 不同地点,安装USB/485驱动 后进行测试。 (1 1)实物接线图)实物接线图 (2 2)运行测试结果)运行测试结果 实验地点:本部第二实验楼一楼 试验时间:6月1号中午12点 测试结果: 温度为25.926 湿度值为53.4%RH54.5%RH。 (3 3)测试结果分析)测试结果分析 真实数据根据网上气象台数据查 询如右图所示,温度为26摄氏度 ,湿度为47%RH。 温度()湿度(%RH ) 测试值25.92653.454.5 真实值2647 误差分析:1.温湿度传感器误差 2.地点 3.轮寻 (4 4)灵敏度测试)灵敏度测试 人为改变温湿度 总结 本次设计通过连接温湿度传感器/变送器,开关电源, UPS电源和PC机等硬件设备,利用RS485总线结构和 MODBUS RTU通信规约,在组态王软件中搭建了一 个分布式环境温湿度监测系统。从测试结果来看,测 试值与实际值较为接近,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所以 可以说明本次设计达到了不同地点的温湿度监测要求 ,为较大范围、较远距离、分布控制集中管理模式提 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