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训练卷(一)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16771185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训练卷(一)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训练卷(一)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训练卷(一)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训练卷(一)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训练卷(一)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训练卷(一)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训练卷(一) (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9-2020学年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训练卷语 文 (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庄子和惠子的濠上之

2、辩,是庄子中最发人深省的故事之一。庄子和惠子在濠梁之上游玩,庄子说:“白鱼从容游动,这鱼真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所说的游鱼之乐,绝不是对游鱼之乐的“知”,从认知的角度看,不存在游鱼之乐,而是对游鱼之乐的体验他体验鱼会如此其实鱼并不如此,但他根本不在乎鱼非如此。惠子所诘难的“知”,是科学认知的“知”,而庄子所说的“知”,则是生命的体验。惠子虽然“泛爱万物”,但他与万物是分离的,物与物之间是孤立的,他所谓联系是以人的知识谱系将万物连接,并非是万物自身所具有的联系。他是“看”世界,人在万物之外,人是世界的观照者;他是

3、分析世界,世界成了人的“理”的对象,世界被“理”所征服。庄子看到了惠子守其孤明而不与万物相通之心,致力于凿通孤立世界之间的界限,是人与物关系的“绝地天通”。庄子以诗意的眼光超越“人”的态度,超越科学、功利的视角,以天心穿透世界。他在桥上看鱼,鱼在桥下优游,在他的感悟中,桥没有了,水没有了,鱼和我的界限没有了,世界即如一大河流,他和鱼都在这河流中优游。鱼非我眼中所见之鱼,而是在我生命中游荡的鱼,我也非故常之我,而是“丧我”之我。在“神遇”而不是“目视”中,会通合一。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如果站在人与天分离的角度看,天是天,物是物,我是我;如果站在诗意的立场看,我与世界的界限打破

4、了,我和世界融为一体,还归于世界的大本。我们通常所说的诗意的眼光,就是从生命的角度看世界。庄子所反复强调的“天地与我并生”“磅礴乎万物以为一”云云,即是说,“人在世界中”,人并不在世界之外。人在世界中,是世界的“在”者,而不是“观”者。人本来就是世界的一分子,人用人的目光看待世界时,似乎从这世界抽离出来,世界是我的“对象”。在“对象化”中,世界丧失了本身的独立意义,世界变成了人的知识、价值的投射,人也在对象化中撕裂和世界密合的整体。庄子所反对的就是人为自然立法的做法。庄子认为,这合于“人”理,并不合“天”理。庄子将会通物我的纯粹体验境界,称为“物化”。“化”于物,我就是物,没有了物我之间的界限

5、。“物化”的概念是由齐物论结尾处一个关于梦化蝴蝶的故事中引出的。“物化”是和“对象化”相对的一个概念,它将人从“对象化”中拯救出来,让生命自在显现。庄子的境界,解除人精神的“套”,因为人在“套”中,就很难真正感受到欢乐。山林之想,云水之乐,其实,并不在山林云水本身,而在人的心态。说心态并不是说庄子哲学强调主体性,相反,他是要放弃这种主体性。心态自由、平和,当下即是云水,庙堂即是山林。正像宗白华先生所说的:“你看一个歌咏自然的人,走到自然中间,看见了一枝花,觉得花能解语,遇着了一只鸟,觉得鸟亦知情,听见了泉声,以为是情调,会着了一丛小草、一片蝴蝶,觉得也能互相了解,悄悄地诉说着他们的情、他们的梦

6、、他们的想望。”元赵子昂有落花游鱼图,后人多有仿作,画的就是庄子之意,画上他题有一诗云:“溶溶绿水浓如染,风送落花春几多。头白归来旧池馆,闲看鱼泳自沤波。”他通过落花游鱼发现了自己久已疏落的世界,那个人真性自在优游的世界。(选自美学概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子所说的“游鱼之乐”是一种对生命的体验,正因为“我”感受到了游鱼从容无拘束的快乐,于是“我”觉得游鱼是快乐的。B惠子所说的“游鱼之乐”是一种客观科学的认知,因为物与“我”是分离的,孤立的,“我”无法判断游鱼是否快乐。C庄子的“游鱼之乐”所体现的是一种会通万物的思维,他承认“理”的存在,并在“忘我”的境界

7、中与万物合而为一。D庄子以心灵与世界“神遇”,他致力于凿通人与万物的界限,以纯粹的体验,构建了一个超越科学、名利的美的世界。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庄子强调人是世界的“在”者,从生命的角度看世界,“我”与世界是融为一体的,并不在世界之外。B惠子将物与“我”分开,世界是“我”所观察的“对象”,在“对象化”中,万物自身所具有的联系被撕裂开来。C“通”是庄子所追求的境界,在“通”的境界中人所感受到的真正的快乐不在外物本身,而在人的心态。D庄子提倡人要放弃主体性,解除人精神的枷锁,从世界中抽离出来,与万物会通合一,这样就能获得真正的自由。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

8、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庄子眼里,“我”对世界的“知”是自我生命的体验,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也是这种诗意心灵的体现。B山林之想、云水之乐皆是用诗意的眼光看世界的结果,是心态自由平和的体现。赵子昂的落花游鱼图就表现了这种心态。C从庄子“会通合一”的角度看世界,世界是充满诗意的;从惠子科学认知的角度看世界,世界是充满理性的。D“物化”从主观角度看世界,“对象化”从客观角度看世界,二者互为补充,使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全面、更真实。二、古代诗文阅读(61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9小题,4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

9、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

10、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B技盖至此乎 盖:通“盍”,何,怎样C如土委地 委:卸落D善刀而藏之 善:友善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B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以无厚入有间C依乎天理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D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6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庖丁“进乎技”的一组是(3分)( )所见无非牛者未尝见全牛也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批大郤,导大窾以无厚入有间善刀而藏之A B C D7把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5分)(2)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感二鸟赋韩 愈贞元十一年,五月戊辰,愈东归。癸酉,自潼关出,息于河之阴。时始去京师,有不遇时之叹。见行有笼白乌、白鸜鹆而西者,号于道曰:“某土之守某官,使使者进于天子。”东西行者,皆避路,莫敢正目焉。因窃自悲:幸生天下无事时,承先人之遗业,不职干戈、耒耜、攻守、耕获之勤。读书著文,自七岁至今,凡二十二年,其行己不敢有愧于道,其闲居思念前古当今之故,亦仅志其一二大者焉。选举于有司,与百十人偕进退,曾不得名荐书、齿下士于朝,

12、以仰望天子之光明。今是鸟也,惟以羽毛之异,非有道德智谋,承顾问、赞教化者,乃反得蒙采擢荐进,光耀如此。故为赋以自悼,且明夫遭时者,虽小善必达;不遭时者,累善无所容焉。其辞曰:吾何归乎!吾将既行而后思。诚不足以自存,苟有食其从之。出国门而东骛,触白日之隆景。时返顾以流涕,念西路之羌永。退潼关而坐息,窥黄流之奔猛;感二鸟之无知,方蒙恩而入幸;惟进退之殊异,增余怀之耿耿;彼中心之何嘉,徒外饰焉是逞。余生命之湮阨,曾二鸟之不如;汨东西与南北,恒十年而不居;辱饱食其有数,况策名于荐书;时所好之为贤,庸有谓余之非愚。盖上天之生余,亦有期于下地;盍求配于古人,独怊怅于无位?惟得之而不能,乃鬼神之所戏;幸年岁

13、之未暮,庶无羡于斯类。(原文有删节)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潼关出,息于河之阴 阴:水的北面B不职干戈 职:主管C且明夫遭时者 遭时:遇到好时机D出国门而东骛 骛:奔驰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仰望天子之光明 险以远,则至者少B乃反得蒙采擢荐进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C况策名于荐书 急于星火D惟得之而不能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10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在文中能直接起到讽刺统治者作用的一组是(3分)( )东西行者,皆避路,莫敢正目焉乃反得蒙采擢荐进,光耀如此彼中心之何嘉,徒外饰焉是逞时返顾以流涕,念西路之羌永余生命之湮阨,曾

14、二鸟之不如A B C 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前三句话交代了时间、地点、经历、原委以及此时此际的心境,作者是带着怀才不遇的心情离开长安的。B在文中,作者揭露了一种社会现实:封建统治者搜罗名花异鸟供自己享乐,谗佞的官僚到处掠夺此种珍奇异物进献给朝廷,以求得国君的宠幸。C作者离开长安是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选择,他在京城里连吃饭都成问题,借此表明了他的坎坷遭遇和愤激之情。D“庶无羡于斯类”这句话表明作者并不是真的要和鸟相比,不像鸟那样“蒙恩而入幸”,被人当作玩物。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见行有笼白乌、白鸜鹆而西者,号于道曰:“某土之守某官,使使者进于天子。”(6分)(2)盖上天之生余,亦有期于下地;盍求配于古人,独怊怅于无位?(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11分)江梅引姜夔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