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关系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661258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关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关系汉师1412 邵悦佳 14200301213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断促进着校园文化的发展,它对校园文化的渗透是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以独特的魅力存在于文化之林的同时,也深深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它不断反哺着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而面对校园文化和传统文化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也应积极寻找合理的解决途径,使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互沟通和发展。一、 传统文化对校园文化的渗透如果说传统文化是大海,那么校园文化就是大海中的微生物。微生物吸取大海中养分的同时,自己也深深地投入大海的怀抱里,而这个过程也是大海不断渗透微生物的过程。校园文化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

2、资源,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具体表现为戏曲、书法、汉服、古筝等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播和渗透。戏曲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戏曲艺术走进大学课堂,已经成为了解、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趋势。戏曲艺术因其文化育人的作用,陶冶了大学生的高尚情操,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鲍开恺老师开设的“中国古典戏曲艺术”将戏曲带入学生课堂,让大学生关注戏曲,体验戏曲,从而帮助大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受课堂戏曲文化的熏陶,我和同学也做了以戏曲“苏州派”为研究对象的科研立项。与此同时,学校还经常组织关于戏曲的讲座和演出,这些讲

3、座和演出提高大学生欣赏戏曲的兴趣,并使感知戏曲艺术逐渐成为我校大学生的一种文化习惯。通过这些方式,校园文化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濡染与熏陶,提升了校园文化的修养水平与格调。戏曲这门艺术以其独有的形式渗透进了我们的校园文化,丰富了我们现有的校园文化,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同时,增进了大学生的文学修养,陶冶情操,起到了宣扬传统美德,教化观众的作用。除戏曲文化以外,无论是汉服礼仪活动,还是古琴社的古琴演奏活动,都以具有传统文化精髓的内显方式,充实了校园文化的内里,展示了传统文化对校园文化的思想与精神引领。这些都是传统文化对校园文化潜移默化渗透的表现。二、校园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反哺

4、首先校园文化建设是传统文化向前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 规范的道德和理想的追求等传统文化的精神因素,都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出来并获得弘扬。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弘扬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将会让广大师生身临其境,乐在其中,亲自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从中受到教育。通过学校教育来传承本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历来是各个国家、民族所采取的主要途径。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文化传播和创新的重要载体自然成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其次,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但实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也增强了传统文化的社会广泛传

5、承性。我校举办的“博翼青协雷锋月活动”、“福利院送爱心活动”等都使校园文化走出校园,使得社会中的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认知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这是校园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意义上的一种升华,使之向社会扩展,形成文化上的社会影响。三、 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价值观的变异,功利主义现象普遍。在今天的大学里,人生价值目标已经出现了世俗化、功利化的倾向。因此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在实践中容易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把传统文化仅仅停留在外部环境的装饰和一些零散活动的开展。而学生更是囫囵吞枣,认为背背诗歌,穿穿汉服就是学习传统文化。这样的做法没有将传统文化

6、的学习上升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层面。对此,我认为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建设不能流于形式,而应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运用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看待今日之人和事,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深邃的哲学思想、质朴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其次是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重视。文化具有传播性,传播方向往往是从高到低形成 “文化迁移”,西方文化处于强势地位并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强大影响,一些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意识淡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嗤之以鼻,知之甚少,反而对西方文化、时尚潮流文化多加追捧,奉为珍宝。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可以将地方传统文化精华与校园精神相融合,依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建立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地方

7、文化古迹,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直观的了解,从而更透彻地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除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不重视,学校也没有为传统文化的建设提供完善的条件。大学课程设置不合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课程占所有课程的比例过小、课程种类偏少、课时偏少,导致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在校园课外文化活动制度上,也没有形成纵向领导和横向联动相结合的学校各部门整体合作机制,缺乏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这不利于传统文化融入校文化建设中高校人力资源的充分发掘利用。我想学校可以开设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必修课与选修课,让学生参与社会优秀传统文化的宣讲,在活动体验中感受教育,收获成长。并且只有学校各部门同心协力、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师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热情。我们应认清中国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努力使优秀的传统文化进驻校园。新时期弘之下以优秀传统文化开启学子人文智慧、提升学子人文素质的不同特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广播而深远的意义,两者互相融合,有助于高校和当代社会素质教育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