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活味”的数学课堂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57884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生活味”的数学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有“生活味”的数学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有“生活味”的数学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有“生活味”的数学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生活味”的数学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生活味”的数学课堂(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有“生活味”的数学课堂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的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用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为此,教师要找准每一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是诱发

2、学生学习解决现实问题的欲望,从条件,信息中选出需要的条件,信息来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体验问题成功的快乐。所以,我经常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内容。 一、创设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 数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数学家和教材编写者头脑里特有的。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从大千世界中寻觅捕捉具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现实背景,运用录音、多媒体、网络等手段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境,以活泼的图像和生动的文字展现在儿童面前,诱导他们饶有兴趣的2走进数学王国,培养他们敏锐地发现数学问题的

3、能力,使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的周围,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例如,一年级教学 10 以内各数的认识时,先结合生活实际,出示一幅画,让学生初步感知数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有关数几的例子,如:汽车有 4 个轮子,小狗有 4 条腿,长方形有4 条边,4 个角,草地上有 4 只兔子等等,最后抽象出 4。由于这些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实际问题发生在学生身边,充满着生活情趣,学生学起来有亲切感,真实感,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运用生活实例,领悟知识内涵 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数学教学必须强调形象性。数学教学不仅要注意严密的逻辑性,教师还要善于运用生动,鲜明具体的实例

4、,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和感性化材料的辅助来展开数学问题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领悟所学知识的内涵。 如教学重量单位时,为了让学生感受 1 克,1 千克,1 吨的实际重量,教师可先让学生称出 1 克黄豆,数一数有多少粒,把这此黄豆放在手心掂一掂,感受 1 克的实际重量。再称出 1 千克的白糖装在袋子里,让每位学生试一试 1 千克重量在手上的感觉 .教学 1吨的重量单位时,先让学生自报体重, 然后找一位体重是 25 千克的学生, 让其余学生都来背背他, 体验 25 千克的实际重量。接着教师问:“多少个 25 千克合起来是 1000 千克”学生正确回答后,老师告诉大家:1000 千克就是 1 吨,那么

5、 1 吨的实际重量你能体会到吗。3这样,便使学生对这三种重量单位有了感性的认识。由于学生对这些身边的物体比较熟悉,容易辨别,因此,对所学的数学概念就掌握得更加牢固。三、自编生活习题,培养应用意识 现行教材中,往往出现题目老化,数据过时,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遥远的情况,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知识,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式的需要.因此, 我们要开放小教室, 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学习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去调整教材,去重组教材,用更贴近,更熟悉的事例来编制习题,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 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客厅的长和宽

6、,求出面积,再测量一下一块地砖的长和宽及面积,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 12 元,一共需要多少元,通过把课内外知识紧密结合起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开展数学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开展数学活动,是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精心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等过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活动课“逛超市” ,课前教师准备大量的物品(用空食品盒代替),在教室里办一个小超市,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准备一定数额的

7、钱。活动中,几名学生自扮收银员,其余学生自行购买物品。学生4们对”逛超市”活动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大家边选物边算帐,当有的学生发现买东西过多或东西偏贵而自己手里的钱不够用时,能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有的向他人借,有的改买价格便宜的物品。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人民币单位之间进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深深的认识到书本里的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另外,教师也可以结合有关数学知识,提供一些数据,让学生自行设计有关方案。如, “学校开展进公园游览活动,教师 27 人,学生 200 人,门票价格为:1 、成

8、人每位 30 元,学生每位 15 元;2、团体 30 人以上(包括 30 人)每人20 元。按照这种价格,我们怎样购票最省钱。请大家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 ”学生设计后,将不同购票方案公布于众进行比较,选优,让学生从中选出一种都认为最好,最省钱方案。这种数学活动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科学理财的意识,又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活动的组织能力。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