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农村高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57094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农村高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农村高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农村高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农村高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农村高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农村高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农村高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农村高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一、新课标中的口语交际 在 2003 年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中,把必修课的课程目标分成两个部分:“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 ,其中的“交流” ,就是指的“口语交际” 。在新课标中,分别在七个不同的地方提到口语交际,其重要性可见一般。 由于新课标没有集中对口语交际进行阐述,下面,根据新课标的内容,把其中口语交际的部分抽取出来,解读对口语交际要求。 首先,关于口语交际的定义: 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 其次:关于口语交际的目标: 口语交际的目标,在新课标中分为必修课的口语

2、交际目标和选修课的口语交际目标。 必修课的口语交际目标是在两个地方分说的,在新课标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对“表达与交流”提出了九个目标,其中有关“交流”的,也就是有关“口语交际”的有三点要求: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 .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 2.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朗读文学作品,能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

3、有一定的感染力。 口语交际的训练方式,新课标中提到了两个方面:在课内方面,“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而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在课外方面, “还应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在新课标的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提出“口语交际教学应注重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有自信心、独立见解、相互尊重和理解、谈吐文雅等” 。 选修课的课程目标中,把口语交际的目标放在了“语言文字应用”的目标中,要求“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口头应用的能力,能根据交际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场合,提出话

4、题,敏捷应对,注意表达效果。参加演讲与辩论,学习主持集会、演出等活动” 。 农村高中由于自身的原因,考虑更多的是学校每年高考上多少个一本线或者是二本线,为此能招收到多少个新生。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往往被忽视,考试中也很少涉及。这样,使学生受到训练较少,导致一些学生很怕在公共场合发言,不是声音颤抖、目光低垂,就是结结巴巴,辞不达意,几乎得了“恐说症” 。 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 3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口头表达能力却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象说的话是不是简明、连贯,怎样说话才得体,怎样才能把话说得有理有据等,都是人与人交往中所遇到和应考虑的问题。针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锻炼少和在日常生活中口头表达

5、能力很重要的情况,我认为在语文课上加强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可以锻炼、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朗读。朗读可使得口语得到严格的训练,是说话训练的较好方法之一。在语文课上,安排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可以提出朗读的要求,讲授朗读常识,要求学生读得响亮、清楚,努力做到准确、流畅、传情。形式上可采用个别朗读、集体朗读、领读、跟读、男女对读、分小组朗读、分角色朗读等等。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潜移默化地把一些优美语汇和句式,变为自己口语语库中的储备,丰富自己的口语表现力,也可使学生的口齿、声带得到锻炼,从中学到许多说话技巧。 2.每节语文课前花三五分钟时间,指名一两个学生用普通话讲一则寓言,一个小故

6、事;或者让学生轮流到讲台前就国内外重要形势、重大事件进行“新闻发布” ,要求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晰,内容简明扼要。还可以开展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在进行演讲活动时,先教给学生一些演讲的有关知识,然后规定演讲内容,须是学生们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演讲顺序按学号,每节课一人等。这样,一是锻炼学生在公共场所讲话的胆量;其二是能活跃语文课堂气氛和增加对语文的兴趣。 43.经常练习口头作文。口头作文能促使学生快速思考,充分调动想象能力和日常积累的素材,是锻炼学生思维和口头表达的好方法。做口头作文,教师可选择学生特别熟悉、容易思考和组织的题材,让学生先思考几分钟,列好提纲,打好腹稿,然后当众口头作文,接着

7、大家评议,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这是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即席说话能力的好办法,也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4.进行复述训练。口头复述是一种讲述性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复述经过理解、加工和储存的过程,把视觉或听觉感知的语言信息集中起来,然后根据一定的要求,将记忆的信息内容转换为通俗生动的口头语言表达出来。复述练习,能使人的言语视觉、言语听觉,言语动觉都调动起来,从而得到锻炼。 高中课本中有小说单元,戏剧单元等,里面的课文是情节性较强,是复述的很好的材料,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这些课文进行复述,既能增加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5.定期开辩论会。采用辩论的形式,结合学生实际拟定专题

8、。诸如中学生能否穿名牌服装 、 讲文明,树新风,我该怎么办等,由课代表和班干部轮流主持,学生分正方、反方,表明看法,阐述观点,论辩中摆事实,讲道理,找重点,抓关键,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统一思想、统一认识。这种练习费时少,收益大,既运用了语文知识又锻炼了口才,学生兴趣盎然,乐此不疲。以说促进了听、读、写能力的提高。开辨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清晰、明确的语言,有条理地论证自己观点的能力和一边听对5方的论断,一边形成个人的见解,并能迅速组织简洁、有针对性的语言进行快速反驳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意见的胆量和战胜对手的信心。 6.开展推荐文章或书报活动,要求每人都要向

9、全班同学口头推荐一篇好文章、一本好杂志或一本好书,并向大家做必要的介绍。如故事梗概、思想意义、作家生平,阅读感受等。内容在一百字左右,即所谓的“百字荐书” 。这样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可得到数次训练,收益是显而易见的。 7.课堂讨论。利用一定的教学时机,适当地组织学生讨论,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读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倡学生主动探讨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大力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由于学生是讨论的参加者而不是接受者,就容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就乐于主动地思考问题,发表意见。这种课堂讨论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带有辩论性的全班讨论,二是富有探讨性的小组讨论

10、先说全班性的讨论。以学生学习祝福为例,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以后,可以讨论 1.小说三次描写祥林嫂的肖像,特别是多次写她的眼睛,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对祥林嫂被迫再嫁时的表现应该怎样理解?为什么说祥林嫂的形象具有典型意义? 学生针对讨论的问题,再次认真地独立阅读课文,准备好讨论提纲,参加课堂讨论。这样学生就必须认真地从对比中注意三次肖像描写的区别和多次描写眼睛的特征,从而由人物的外部描绘去探索6人物的内心世界,以便从分析归纳中明确自己的看法。 在讨论祥林嫂被迫再嫁的表现时,有的学生认为这是祥林嫂对封建礼教的一种反抗行动。有的学生则不同意这样的看法,认为“祥林嫂被迫再嫁的表现实质上是烈女不嫁二夫的

11、封建礼教思想在她身上的反映。她是为了维护贞洁才又哭又嚎又撞香案角的。这正是封建礼教毒害祥林嫂的表现。它有力地说明了祥林嫂受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也深刻的说明了封建礼教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 。 当讨论到“究竟是谁杀死了祥林嫂”的时候,意见也有分歧。有的学生认为是鲁四老爷。有的说是四婶。因为他们是直接迫害祥林嫂的主要人物。也有的学生认为:“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流毒反映在当时的社会各个方面,造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舆论,形成了一种可怕的习惯势力。当时不仅在统治阶级内部有它的维护者,而且在被统治阶级中也有很深的影响。例如祥林嫂的婆婆、柳妈、小叔子、大伯,虽然和鲁四老爷不同,他们也是被人吃的,但却都参预

12、了迫害祥林嫂的活动。这说明虽然直接迫害祥林嫂的主要人物是鲁四老爷和四婶,但究其本质,杀死祥林嫂的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是吃人的封建制度。 ” 这些七嘴八舌的讨论,伴随着紧张的思维活动,闪耀着学生的智慧火花,大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关于祥林嫂的形象的典型意义,意见分歧不大。经过讨论,大家同意这样的看法:祥林嫂勤劳的品德,善良的性格,不幸的遭遇,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旧中7国像祥林嫂这样被压迫、被摧残的劳动妇女是很多的。作者把她们的悲惨遭遇和性格特征集中表现在祥林嫂身上,因而祥林嫂这个人物既有独特的个性,又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旧中国千千万万受压迫的劳动妇女的代表形象。这就使得祥林嫂这个形象所反映的

13、社会生活更强烈、更集中、更带有普遍性。祥林嫂的形象也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说小组讨论。这种形式的讨论有时是随机应变的临时讨论;有时是有计划有准备的讨论。每次作文评讲,发现学生拿到批改的作文以后,只是看看分数就往书包里一塞,至于文章哪些地方修改了,怎样修改的,学生却不重视。这一事实说明教师的精心批改在一定条件下是无效劳动。怎样把无效劳动变为有效劳动,并通过实践提高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呢?为了寻求途径,把学生组成了评改小组。每次作文以后,学生先在小组交换阅读作文,然后大家讨论评改,并把集体评改的意见写在作文后面,最后交给老师批阅。 总之,采用以上方法,持之以恒,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为在语文课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