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学生语文素养评价的实施路向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57119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下学生语文素养评价的实施路向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新课标下学生语文素养评价的实施路向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新课标下学生语文素养评价的实施路向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新课标下学生语文素养评价的实施路向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新课标下学生语文素养评价的实施路向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学生语文素养评价的实施路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下学生语文素养评价的实施路向(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课标下学生语文素养评价的实施路向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语文素养评价,实质上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性评价。课文课程“三维”培养目标是学生语文素质评价目标的导向和依据。对于学生语文素养评价,可形成“点、线、面”的系统格局。关键词:学生 语文 素养评价 路向课程评价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以此观照语文课程评价,在全部基础课程评价的体系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由于学生评价是课程评价的核心,因此科学构建语文课程中学生语文素养

2、评价的体系,对于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核心功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语文课程标准确立的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2发展和谐共进为目的的学生语文素养评价的体系,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一是目标的一致性。语文课程的学生培养目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方向和依据,语文素养评价目标必须根植于语文素养培养目标,从而扭转传统上培养目标与评价目标相悖的倾向。二是目的的提高性。传统上语文学习评价,往往以检查评比为目的。当代语文课程的学生素养发展评价,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实现目标,通过对学生过去和现在语文素养的观察、了解,分析长处短处,提出改进建议,使学生语文素养在原有水平上有提高。三是经历的过程性。语文素养

3、发展性评价强调对学生过去、现在和未来全过程给予不断关注。通过掌握学生各环节的发展推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协调发展,并通过收集学生语文素养发展过程中的状况资料,为学生提供改进语文学习的依据。四是内容的整体性。评价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方面评价。评价领域上,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评价;包括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评价;包括结果和产生结果多因素与动态过程的整体评价。五是方式的多样性。语文素养评价应改变过去单一书面测验和考试检查的片面做法,尽量采取必要考测、访谈、观察、文献研究、范例分析、情景检测、个人经历纪录、档案资料分析等多种评价方法、手

4、段及工具。六是发展的差异性。即依据学生学业成绩、生理特点、动机兴趣、爱好特点、心理行为的差异,为每个学生确定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发展轨迹、发展速度,并实施“因材施评”的标准和要求体系。七是主体的多元性。3改变过去学生一味接受评判的状况,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师生间、生生间、家校间评价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素养评价中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形成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的民主氛围和交互作用的评价运行机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建议和对语文素养评价基本特征的简要分析,我们则提出如下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的“点、线、面”实施路向:一、抓住“三个支点”一是明确一个亮点。为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思

5、想,开发学生语文基本功、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新课程由过去“语文能力” (即“读写听说能力”涵盖面窄的习惯说法) ,改为“语文素养”的新提法。并明确规定“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与语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与习惯,识字写字,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充分说明了语文新课程下的学习评价实质上是涵盖面广的“语文素养评价” 。 为此语文课程的学生评价是围绕“语文素养”这一亮点确立评价目标体系的。二是抓住一个基点。语文课程目标是以“知识与能力” 、 “过程与4方法”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个维度展开的,那么任何一种学生语文素养评价内

6、容的设计都必须围绕这三个维度展开。这是构建具有新课程学生语文素养评价的基点。三是突出一个重点。发展性评价既是新课程评价应突出的重点,也是应突破的难点。新课程评价的功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一由过去的学业成绩(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唯一尺度和标准变为多方面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和进步;二由过去全体千篇一律单一模式的共同发展评价变为既重全体发展,又重个性化、独特性的发展评价;三由过去过份强调刻板的、简单化的量化评价变既不排斥量化评价,更关注质性评价的双向结合性评价;四由过去对学生只以教师作为评价的单元主体变为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主体性评价;五由过去只重终结性评价变为评价过程,将终

7、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通过五个转变,形成真正全面到位的学生语文素养评价体系。二、贯穿“一线联网”三个支点中的基点是学生语文素养评价的核心内容,也是评价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水平状况的主体方向。为此在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形成一个横向展示“三维” 和谐发展,纵向体现分段层次提高的“一线联网”闭合式评价工程,即语文素养总评5价通过“三维”要素的评价,分别实施各学段的具体评价,在实现评价目标的基础上,最后反馈评价信息。从而体现“一线网络” 评价体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如图所示)三、落实全面评价根据课程评价的普遍规律和语文评价的特殊规律,应立足如前所述的基本特征,构建具有学生语文素养

8、全面评价的特色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全面性的语文素养评价目标。即围绕课程提出的十条培养总目标及各学段的培养目标,分别确立相应的语文素养评价总目标和分段评价目标,以保证语文素养全面评价的正确导向。为此,我们不妨设计如下“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状况评价表” 。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状况评价表6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等级标准评价结果7评价建议好(完全达到)中(基本达到)差(基本达不到)8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知识和能力9基础知识素 养对本册基础知识积累扎实,掌握到位,达到相应的认识水平。10拓展知识素 养在深刻领会理解课本知识,注重广度,扩大阅读面,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发展技能素 养对识字与

9、写字、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表现突出,有特殊的智能和发展前途。12学习能力素 养学习习惯良好,能熟练运用学习工具书,安排学习计划合理,有良好的记忆、观察、想象、思维能力,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发挥优良,自学能力强。13过程与方法自主思考素 养14正确运用语文知识和方法分析、思考问题,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作出判断,思维活跃,能主动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合作交流素 养15能主动与同学、老师合作、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在解决问题活动的过程中提高水平,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积极反思,不断进步。探究发现素 养16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和提出语文问题,探索语文的有效学法和解决语文问题的方法,并试图

10、发现创新学习方法。情感17态度价值观学习情感素养能在积累中发展语感,提高文化品位,发展审美情趣,有浓厚的语文好奇心、求知欲和读写情感,不懂之处敢于质疑,敢于求异18学习态度素 养听讲用心,发言踊跃,笔记及时,作业认真,有克服语文学习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和自制力,能按计划要求如期完成学习任务。19价值观念素 养“我要学好语文”价值观强烈。能努力内化语文作品,使它们成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和人格内涵。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明确,能提出有20价值的语文问题,在学习探索语文知识、能力、方法的过程中,获得对文明历史、光荣传统、现实生活和人生价值取向的启示21说明:在使用本评价表时,应根据不同年级特点,对“等级标准”

11、的文字表达进行适度调整,低、中年级力求通俗化、简洁化些,并对低年级学生不要求所有内容都实施自评。2.全面性的语文素养评价原则。根据语文素养评价的特征,在实施全面性评价中,宏观上主要掌握三项评价原则:一是针对性原则。即针对语文课程的分段实施,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实际,学校开展评价的条件实际,确立切合实际的学生语文素养评价体系,以增强语文素养评价的针对性。二是统整性原则。将语文素养评价当作一个相对独立的评价系统,全面设计语文素养的各个评价要素,这主要包括语文素养评价的系统管理、系统内容、系统形式、系统方法、系统程序、系统工具、系统机制、系统措施等。并将这些系统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比较规范、科学、稳定的

12、语文素养评价的实施整体。三是保障性原则。学生语文素养评价是比之其他课程素养评价更复杂、更广泛、更可变性的评价工程。因此,要根据学校实际,建立有效可为的评价组织保障机制,评价激励保障机制,评价监控保障机制,评价财力投入保障机制,以确保全面评价的顺利进行,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评价的实效性。223.全面性的语文素养评价操作。根据语文素养评价“三维性”目标,全力改变传统评价上的形式枯燥化、工具简单化、程序机械化、内容单一化的操作体系。全新实施结合型、灵活性、开放化的评价操作体系。主要环节包括:一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即重过程、重平时的形成性评价,淡化终结性考试。平时考查包括学生课堂情感、课内

13、外作业完成情况、写字、单元自测、听说读写等项目。对终结的考试成绩评定,应实行等级制,淡化分数制,甚至不设总分而多设评定,绝不按成绩排队和公布学生成绩。二是评价方法与形式全面结合。在语文课程“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五大内容评价中,评价形式可采取学生自测、互测、教师检测相结合;课内检测与课外检测相结合;一般性检测与开放性检测相结合进行。在评价手段上可采取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听试与看试相结合;成果展示与操作演示相结合;探究性评价与实践性评价相结合进行。在对学生实施“过程与方法” 、 “情感与价值”的评价中,可用自我反思小结与相互点评指正相结合;观察发现与情景检测相结合;正体系

14、与反体系评价相结合;激励性评价与建议性评价相结合;访谈调查与现象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进行。无论任何内容的评价都应做到定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更重视定性评价。特别是要大力推行档案式的“学生成长记录袋”这一语文素养评价新方法。 “学生成长记录袋”可分“过程型成长记录袋” 、 “目标型成长记录袋” 、 “展示型成长记录袋” 、 “评价型成长记录袋” 、 “理想型成长记录袋”等类型。语文课程的“学生成长袋”23能真实反映学生在语文素养这一特定发展领域的努力与进步过程,反映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过程的个性差异。成长袋评价的意义,对教师而言,就是学生某项语文学习活动,其最初终的成品如作文、读书报告、问题设计或

15、解决方案等,能提供他们的语文学习情况。从而提高对学生语文素养评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学生而言,在于为他们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判断自己语文素养的进步。因此这一评价方法应大力推行。此外为发挥语文素养的终结性评价功能和作用,每学期末应将评价结果记入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状况评价表与学生与家长见面,并收集其建议和意见,以利实现家校共促学生的持续发展。总之,新课程下的学生语文素养评价是语文课程评价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所述评价的评价路向,主要是立于宏观与中观下的一孔之见。以期抛砖引玉,引发广大教育者,尤其是语文教师对新课程下学生语文素养的评价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深入探索。参考文献241.王长青等编 新课程教育校本教研 974976 新华出版社 2003 年 9 月第一版。2.巢宗祺主编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111125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年 5 月第一版。3.马彦平主编 新课程校长手册中 787344 新华出版社 2003 年 8 月第一版。4.李连宁主编 走进新课程 151161 北京师大出版社 2002年 4 月第一版。5.顾明远主编 素质教育的督导与评估 142147 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2 年 4 月第一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