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罗爱珍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5393985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罗爱珍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罗爱珍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罗爱珍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罗爱珍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罗爱珍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罗爱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罗爱珍(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 西城中心小学 科目: 语 文 年级: 二年级 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姓名: 罗爱珍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西城中心小学 罗爱珍教材分析: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学情分析:我们身处农村,教学对象是农村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社会教育氛围不浓,学生教育还处在基本语文知识传授与接收阶段,学生语文素养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差距较大。受家庭教育影响,一部分学生能顺利读通课文,能初步知晓课文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但有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读文,对

2、于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葫芦的果实与叶子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就会有一定的困难了。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已有的拼音基础,进行朗读教学,使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并通过设置教学情境,以朗读为导向,让学生在朗读中不断感受、了解植物的叶子与它的果实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 1、在反复的指认和书写中,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6个生字,并会写8个字; 2、在反复的朗读与领悟中,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故事寓意: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了解叶子和果实之间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策略:

3、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主要采用朗读法、观察法、自主探究法等方法进行教学,着眼于提高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在反复的指认和书写中,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6个生字; 2、在反复的朗读与领悟中,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故事寓意: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葫芦图片,大家见过这种植物么?它叫什么呢? 2、谁知道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呢?(师用自制小卡片展示葫芦生长过程: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

4、葫芦。)在演示的同时,教师口述葫芦生长过程。 3、有一个人,他和我们一样很喜欢葫芦,可他种的小葫芦还没有长大,就全部掉了。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4、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14课(师板书:14 我要的是葫芦)生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 1、真不错,老师还没有教呢,大家就都认得“葫芦”了,看样子,大家一定预习得很好了,老师相信其他的生字,大家也一定会认会读了。 2、出示生字卡片“葫”“芦”“藤”“哇”“盯”“邻”生试读。 3、师教读生字,并标注拼音,生跟读。 4、生再读生字(齐读)。 5、师擦去生字拼音,学生再试读。 6、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三、朗读感悟 1、在学习生字的基础上,生

5、齐声朗读课文。 2、师范读课文,生思考:这个人在干什么呢?他所做的事有成果么? (这个人在在种葫芦,他的葫芦全部都掉了) 3、是啊,这个种葫芦的人种葫芦全部都掉了,可刚开始,小葫芦长出来了么? (长出来了) 4、你是从哪里知道葫芦长出来了的呢?长出来的葫芦又是什么样子呢?(请在课文中找出你的答案)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5、生朗读这几句话,师指导朗读。 (要读出小葫芦长出来带给人们的喜悦心情,以及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6、从刚才我们所读的这几句话中,你能找出来小葫芦生长的过程么? (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

6、花结小葫芦。) 7、经过了“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这样的生长过程,小葫芦应该越长越好,变成大葫芦啊,是不是这个种葫芦的人丰收了,收获了很多的葫芦呢? (没有。) 8、为什么呢?课文里告诉我们了么? (“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9、指导朗读。 (要读出小葫芦掉落了,人们的伤心、失望和可惜。) 10、开始小葫芦不是长的得很好么?可现在.全落了。这是为什么呢?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几个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11、指导朗读,并体会

7、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的区别。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带有“?”和“!”的句子更能突现出种葫芦的人对蚜虫满不在乎的态度。) 12、分角色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13、真可惜,小葫芦都落了!这是不是种葫芦的人的错误所导致的呢?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这个故事,看完以后,请大家告诉老师,这个种葫芦的人错了么?错在哪里呢? (种葫芦的人错了,他错在:他没有听邻居的劝告;他不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14、叶子都落了,小葫芦也没了,种葫芦的人看见这个景象,会想什么呢? (生可自由发言。) 五、小结 种葫芦的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可惜小葫芦这时小葫芦已经没有了。他的

8、错误是:他没有听邻居的劝告;他不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同学们,你们想做这样的人么?(不想。)那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应该考虑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多多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六、作业布置 连线: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带疑问的语气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十分肯定的语气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平静的语气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通过教师教学,学生学会写8个字,并且正确掌握这8个字的读音、用这8个字组词。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生齐读课文,并回忆上节课所学习到的道理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应该考虑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多多虚心地听取别人

9、的意见。 二、学写生字 1、生读生字,正确掌握8个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言”,你能用加一加、去一去、换一换的方法对这个生字进行加工吗? (可用加一加,言字加上单人旁组成信。) 3、师在田字格里范写“言”。 4、生开火车组词。 (例:写信、送信、相信。) 5、出示“治”,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换一换,“治”字换成提手旁组成“抬”,组词:抬水、抬头。) (换一换:“治”字换成女子旁组成“始”,组词:开始、始终。) (去一去,“治”字去掉三点水就是“台”,组词:台湾、台灯。) 6、出示“挂”,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挂”字换成三点水是“洼”,山洼。) (“挂”字换成单人旁是“佳”,佳品。

10、) 7、出示“每”,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每”字加上三点水组成“海”,大海。) (加一加:“每”字加上竖心旁组成“悔”,后悔。) (去一去:“每”字去掉卧人旁,就是母亲的“母”。 8、出示“棵”,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换一换,“棵”字换成言字旁,组成“课”,上课。) (换一换,“棵”字换成页字旁,组成“颗”,一颗星。) 9、出示“哇”,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10、出示“怪”,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去一去,“怪”字去掉竖心旁,就是“圣”,神圣。) 11、出示“慢”,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换一换,“慢”字换成三点水,就是“漫”,漫游。) (换一换,“慢”字换成草子头,就是“蔓”

11、,藤蔓。) 三、学生随堂练习书写生字。 四、师巡视学生书写生字,并加以个别指导。 三、作业布置 组词: 慢( ) 怪( ) 哇( )洼( )娃( ) 漫( ) 圣( ) 挂( )佳( )蛙( )板书设计:14 我要的是葫芦藤 叶 花 小葫芦一些蚜虫 变黄蚜虫更多了 都落了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把读有所悟,以悟促读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在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

12、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分组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1教学反馈及应变能力有待于提高。在教学中,随时都有学生当堂的生成,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肯定,及时地促进学生,我觉得做得还不够好。这一点,我想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磨练,另外,在听课时多多学习其他老师好的做法。2教学语言的再精炼。我觉得在教学时,语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确些;语言的目标性应更明了些。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勉励自己不断地钻研“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