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概论4.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305720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2.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概论4.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康复概论4.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康复概论4.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康复概论4.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康复概论4.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复概论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概论4.(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王家陟,第三章 康复医学基础理论,目录,第二节 神经学基础 一、神经的发育 二、反射 三、运动的发育 四、运动的控制 五、神经系统的损伤 六、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康复 七、周围神经系统病损后的康复,重点难点,掌握 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康复原理 熟悉 常见反射及作用 了解 神经系统的发育和运动的控制,第二节 神经学基础,一、神经的发育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1. 中枢神经的发育机制 (1)神经的诱导 诱导:在胚胎发育中一部分细胞在一定时期对其邻近的另一部分细胞产生影响,决定后者分化方向 神经的诱导包括原发性诱导和次发性诱导。前者是中胚层向外胚层释放神经化因子,使神经组

2、织从其他组织中分化出来;后者是中胚层向外胚层释放中胚层化因子,它的浓度差,决定了脑的区域分化,其结果是中胚层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分别与外胚层作用诱导出前脑、中脑及后脑、脊髓,第二节 神经学基础,一、神经的发育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1. 中枢神经的发育机制 (2)神经细胞的分化 细胞分化:细胞之间逐渐产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本质是由前体细胞逐渐发展成具有不同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化特征的终末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神经细胞的分化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它能促进神经有丝分裂,能对神经元的进一步分化产生影响,还能对神经纤维的生长方向产生影响,第二节 神经

3、学基础,一、神经的发育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1. 中枢神经的发育机制 (3)神经细胞的迁移 神经细胞的迁移是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神经干细胞必须迁移到特定位置,形成正确的网络连接才能正常发挥功能,第二节 神经学基础,一、神经的发育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1. 中枢神经的发育机制 (4)神经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在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贯穿始终 前者是细胞通过分裂而使数量增多,这个过程往往伴随着分化;后者是部分细胞在预定的时期主动死亡,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增殖和凋亡的动态平衡保证了细胞向特定组织和器官的分化,第二节 神经学基础,一、神经的发育 (一)中枢神经系

4、统的发育 1. 中枢神经的发育机制 2. 中枢神经的发育过程 神经系统是人体发育最早、最迅速的系统,它起源于胚胎时期的神经管和位于神经管两侧的神经嵴。神经管分化为中枢神经系统,其头段最终发育成脑,尾端发育成脊髓,第二节 神经学基础,一、神经的发育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1. 中枢神经的发育机制 2. 中枢神经的发育过程 脑:出生时,脑重350g400g,约为成人的75%,8岁左右,大脑增加到1300g ,接近成人的脑重 小脑:在l岁内发育很快,到3岁时小脑已基本与成人同,能够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准确性 脊髓:在出生时已发育得比较成熟,其下端达第3腰椎水平(成人在第1腰椎 水平上),4岁时达第1

5、2腰椎水平,第二节 神经学基础,一、神经的发育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二)周围神经的发育 由胚胎时期的神经嵴演化而成。它联络于中枢神经和其他各系统器官之间,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如按其所支配的周围器官的性质可分为躯体神经系和植物神经 脑神经共有12对,主要支配头面部器官的感觉和运动,多在出生后3个月左右基本完成发育,但神经的髓鞘化仍在继续 脊髓神经共有31对,从胎儿56个月开始形成,2岁左右进入髓鞘形成阶段,4岁时已相当成熟,以后仍缓慢进行直至成年,第二节 神经学基础,二、反射 (一)概念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按反射的形成特点

6、可以将其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 非条件反射:在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对个体生存与种系生存有重要的生理意义,第二节 神经学基础,二、反射 (一)概念 条件反射:在出生后通过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它可以建立也能消退,数量可以不断增加。条件反射的建立扩大了机体的反应范围,当生活环境改变时条件反射也随之改变。因此,条件反射较非条件反射有更大的灵活性,能更好的适应复杂变化的生存环境 运动也是反射,是比较复杂、综合的反射,第二节 神经学基础,二、反射 (一)概念 (二)反射弧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一般反射弧由两个以上的神经元构成。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

7、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就导致出现功能障碍,第二节 神经学基础,二、反射 (一)概念 (二)反射弧 (三)感受器 1.本体感受器 本体感受器是接受身体本体活动刺激的末梢器官,主要分布在骨骼肌、肌腱、关节、内耳迷路、上位颈椎等处,分为骨骼肌内感受器、关节感受器、皮肤感受器、前庭器官和颈感受器,第二节 神经学基础,二、反射 (一)概念 (二)反射弧 (三)感受器 1. 本体感受器 康复中常用的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就是利用正确的感觉输入来刺激本体感受器,引发反射,以调整

8、肌张力,进而提高肌肉的随意控制能力,第二节 神经学基础,二、反射 (一)概念 (二)反射弧 (三)感受器 2. 痛觉和温度觉感受器 可以分为三类 机械型:分布于皮肤,用尖端直径为2mm的小棒,施加10g 100g的压力才能引起痛觉 机械温度型:分布于皮肤,对于4050的温度刺激和机械刺激 引起的痛觉和温度觉有反应 多型:分布于皮肤、骨骼肌、关节和内脏器官,对机械、温度和化 学至痛物质的刺激反应敏感,第二节 神经学基础,二、反射 (一)概念 (二)反射弧 (三)感受器 2. 痛觉和温度觉感受器 康复常用的感觉刺激疗法就是对患者施加各种感觉刺激,诱导运动的出现。如利用冷敷或热敷的温度刺激,利用刷子

9、、毛巾擦刷皮肤的机械刺激等。改变刺激的种类、频率、强度、时间等要素,可起到兴奋或抑制冲动的作用,第二节 神经学基础,二、反射 (四)常见反射及应用 1. 脊髓水平的反射 脊髓反射主要作用是抵抗重力,维持身体姿势,逃避伤害性刺激 (1)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 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引起受牵扯的肌肉收缩的反射,包括肌紧张和腱反射。牵张反射见于所有的骨骼肌,其意义在于维持骨骼肌的张力,对直立姿势的维持至关重要,第二节 神经学基础,二、反射 (四)常见反射及应用 1. 脊髓水平的反射 (1)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 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引起受牵扯的肌

10、肉收缩的反射,包括肌紧张和腱反射。牵张反射见于所有的骨骼肌,其意义在于维持骨骼肌的张力,对直立姿势的维持至关重要,第二节 神经学基础,二、反射 (四)常见反射及应用 1. 脊髓水平的反射 (1)牵张反射 肌紧张 肌肉受到缓慢而持续的牵拉力的作用,引起的肌肉静态紧张性牵张。如当人站立时,由于受到重力作用,下肢伸肌受到缓慢而持续的牵拉,引起该肌肉的收缩,而保持身体的静态平衡。肌紧张是姿势反射的基础,第二节 神经学基础,二、反射 (四)常见反射及应用 1. 脊髓水平的反射 (1)牵张反射 腱反射 快速牵拉肌腱,引起肌肉的动态性牵张。如用叩击肌腱的方法引发的膝跳反射、跟腱反射等,第二节 神经学基础,二

11、、反射 (四)常见反射及应用 1. 脊髓水平的反射 (1)牵张反射 临床上常用让肢体负重、进行关节挤压等方法来刺激本体感受器,诱发牵张反射,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维持正常肌张力,提高患者对运动的控制能力,第二节 神经学基础,二、反射 (四)常见反射及应用 1. 脊髓水平的反射 (2)屈肌反射(flexor reflex) 远端肢体皮肤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可以引起屈肌收缩、伸肌松弛,引发关节的屈曲运动,称为屈肌反射,它有避免伤害性刺激的保护作用,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同时使对侧肢体伸直,引出对侧伸肌反射(crossed extension reflex),这是一种姿势反射。这时,人的一

12、侧肢体屈曲,对侧肢体伸直以支持体重,是行走、跑步等运动的基础,第二节 神经学基础,二、反射 (四)常见反射及应用 1. 脊髓水平的反射 (3)节间反射(intersegmental reflex) 通过脊髓临近节段神经元之间存在的突触联系,使上下节段之间神经元的活动协同的反射。表现为人的肢体活动有一定程度的协调性,如牵拉近端关节屈肌可以引起同侧肢体的反射性屈曲等,当快走、跑步时节间反射更加明显。偏瘫患者出现的共同运动、联合反应就与失去高位中枢控制后,节间反射异常加强有关,第二节 神经学基础,二、反射 (四)常见反射及应用 2. 延髓脑桥水平的反射 (1)阳性支持反应(positive supp

13、orting reaction) 当足底及跖趾关节接触地面时,会立即引起该侧下肢强直,以试图承重,因此,在偏瘫患者早期的体位摆放问题上,不能采用足踏踏板的做法,否则会导致其下肢伸肌痉挛,第二节 神经学基础,二、反射 (四)常见反射及应用 2. 延髓脑桥水平的反射 (2)颈紧张性反射(tonic neck reflex) 其主要作用是调整四肢、躯干肌张力,维持身体各种姿势,是一类姿势反射。有以下两种,偏瘫患者等可见 对称性颈紧张反射(symmetric tonic neck reflex) 被动后屈头部,上肢伸展下肢屈曲;被动前屈头部,上肢屈曲下肢伸展 非对称性颈紧张反射(asymmetric

14、tonic neck reflex) 被动将头转向一侧,出现面侧上下肢伸展,头后侧上下肢屈曲,第二节 神经学基础,二、反射 (四)常见反射及应用 2. 延髓脑桥水平的反射 (4)抓握反射(grasp reflex) 刺激手掌可引起手指屈曲内收活动,呈抓握状态,称为抓握反射 因此,偏瘫患者早期手握毛巾的做法是错误的,可导致手部肌张力严重升高,不能实现正常活动,第二节 神经学基础,二、反射 (四)常见反射及应用 2. 延髓脑桥水平的反射 (3)紧张性迷路反射(tonic labyrinthine reflex) 头部位置的改变会引起内耳传入冲动的变化,使肌肉紧张性发生改变,表现为仰卧位时全身伸肌紧

15、张性增高,俯卧位时屈肌紧张性增高,因此,偏瘫患者早期不提倡仰卧位,第二节 神经学基础,二、反射 (四)常见反射及应用 3. 中脑水平的反射 主要是翻正反射(righting reflex),即指维持和恢复头在空间的正常位置,以及头与躯干、肢体位置关系的一种自动平衡运动性反射,第二节 神经学基础,二、反射 (四)常见反射及应用 3. 中脑水平的反射 (1)迷路翻正反射 通过迷路诱发的保持头部正常姿势的反射。它与躯干位置无关,只要迷路正常,头部位置就能保持正常。此反射保持终生 (2)颈翻正反射 头向任何方向运动时,颈部本体感受器都会受到刺激,并会由此引发一系列躯干的反射性运动称为颈翻正反射,第二节

16、 神经学基础,二、反射 (四)常见反射及应用 3. 中脑水平的反射 (3)躯干翻正反射 仰卧位时,头转向一侧,肩也转向同侧,随后是骨盆,使三者恢复正常位置;侧卧位时,皮肤受到压力刺激后引起的非对称性反射,表现为头抬起转向直立位,受压侧肢体、甚至未受压侧肢体和躯干屈曲。无论哪种情况,都是试图在头部位置不正常时,通过调节躯干重新恢复躯体的相对位置,第二节 神经学基础,二、反射 (四)常见反射及应用 3. 中脑水平的反射 (4)视觉翻正反射 通过视觉保持头部正常位置的反射。如在双侧迷路破坏、视觉正常的情况下,动物的头部依然能保持正常位置,若同时遮住双眼头部正常位置就难以保持,第二节 神经学基础,二、反射 (四)常见反射及应用 3. 中脑水平的反射 翻正反射不是孤立起作用的,在动物试验中可以看到,当动物被推倒或翻转后,头部位置不正常,视觉与前庭迷路感受器受到刺激,反射性地引起头部位置首先复正。头部复正造成颈肌扭转,颈肌内的感受器发生兴奋,导致躯干翻转,使动物恢复直立 康复中,可以借助翻正反射来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