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文地理综合实习报告范本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4562754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人文地理综合实习报告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京人文地理综合实习报告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京人文地理综合实习报告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京人文地理综合实习报告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京人文地理综合实习报告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人文地理综合实习报告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人文地理综合实习报告范本(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北京人文地理实习报告 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2011级 学号:2011414563 姓名:刘杰 一、实习目的为了加深同学们对课堂上所温室到知识的理解以及认识自然界丰富多彩的地理现象,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安排约一周的野外学习,轻弥补课堂上之不足,使同学们对地理知识掌握的更牢靠,并进一步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野外实习、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能够使学生的野外工作能力得到初步的训练,专业思想进一步巩固,为今后的工作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人文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分为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印证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的基础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人文事

2、项的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运用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收集实习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人文事项的空间特点,探索人地关系规律做准备工作;第三,发现新的问题,激发新的研究视角的兴趣点,培养科学探险精神;第四,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为将来从事中学地理教育、管理以及相关专业研究打下专业基础。二、实习方法1、实地观察法通过对实习对象的观察、记录和资料分析,总结调查区域或对象的地理规律,为提高研究水平奠定基础。2、现场访谈法3、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4、地图法利用已有的地图资料,填注调查区的内容,并进行专业分析。三、实习的相关课程实习课程包括本科期间学习的人文地理学概论、城市地理学

3、、经济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中国经济地理、区域分析与规划、城市规划原理等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不同地区人文景观的差异性与相似性及其形成的原因;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地区间的联系;城市的形成发展、作用及辐射范围;城市地域结构;旅游者空间活动规律;旅游资源调查评价;旅游容量分析;城市旅游的发展;旅游影响分析等。四、实习地点和实习阶段根据地理与旅游学院教学计划,地理专业人文地理野外综合实习、资环专业的区域与城市规划综合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末或第七学期初进行,为期十天左右,其中野外作业阶段为期一周。本次野外实习安排在7月7日至13日。根据实习内容、实习条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

4、,实习地选为北京,主要实习地点如下: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中央商务区(CBD)、故宫、景山、北海、什刹海、西单、大栅栏、王府井、长城、颐和园、中关村等。根据实习内容,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具体实习线路。实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实习准备阶段7月7日之前为实习准备阶段。要求准备实习地区相关图件、资料、确定工作技术路线。计划7月4-6日召开实习动员会,进行实习前室内辅导讲解。野外作业阶段7月7日至13日为野外作业阶段。根据实习路线,考察以下各阶段的人文地理景观:前门-北京城市展览馆-国家博物馆-中央商务区(CBD)天安门-故宫博物馆-景山-北海-什刹海长城新街口-西四-西单-王府井颐

5、和园-中关村实习总结阶段7月13至20日为实习总结阶段。完成图件、文字、影像的集成和梳理;通过小组讨论、调查整理、资料补充、完成实习报告撰写。五、实习内容以八达岭长城为例1、概况八达岭长城,(英文Badaling Great Wall),是万里长城的组成部分,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八达岭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八达岭景区以八达岭长城为主,兴建了八达岭饭店和由江泽民主席亲笔题名的中国长城博物馆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旅游服务设施。八达岭景区以其宏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著称于世。2、地理位置八

6、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在明长城中,独具代表性。该段长城地势险峻,居高临下,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八达岭地理环境优越,自古以来就是通往山西、内蒙、张家口的交通要道。3、气候状况八达岭的年平均气温比北京低3以上,成为夏都延庆的旅游龙头。4、建筑结构八达岭长城其关城为东窄西宽的梯形,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嘉靖、万历年间曾修葺。关城有东西二门东门额题“居庸外镇”,刻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西门额题“北门锁钥”,刻于万历十年(1582年)。两门均为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连接关城城墙,台上四周砌

7、垛口。八达岭长城典型地表现了万里长城雄伟险峻的风貌。作为北京的屏障,这里山峦重叠,形势险要。气势极其磅礴的城墙南北盘旋延伸于群峦峻岭之中,视野所及,不见尽头。依山势向两侧展开的长城雄峙危崖,陡壁悬崖上古人所书的天险二字,确切的概括了八达岭位置的军事重要性。5、交通状况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先生主持修建的中国第一条干线铁路京张铁路就经过此地,并在此处设立车站。现有京郊旅游列车经停八达岭火车站。京张铁路从城门中通过,为通往北京的咽喉。 从北门锁钥城楼左右两侧,延伸出高低起伏、曲折连绵的万里长城。明长城全长8851.8公里,是世界上古老的伟大建筑之一。6、博物馆以万里长城为主题,全面反映长城的历史、政治、

8、军事、经济、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位于八达岭关城外,1994年建成开放。全馆共有9个展厅,展厅面积3 000余平方米。陈列有多个专题,其中“历代长城”展示长城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脉络;“明代长城”、“建置武备”展现明代修筑长城的起因及过程,军镇的设置及分布,长城的建筑结构及布局和武器防御设施的配备;“经济文化交流”再现长城内外各民族长期共同发展、相互交流融合的历史事实;“民族艺术宝库”表现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爱我中华、修我长城”展现国家对长城的关心和保护。展览集中了长城沿线各地出土的文物、标本,辅以翔实的历史文献、照片、模型加以说明,同时还采用了部分高科技技术及声、光、电等

9、现代陈列手段,有别于国内现有的长城专题博物馆的陈列。7、景点景观关隘八达岭原为隘口,后建关城。明隆庆三年(1569年)至万历十年(1582年)在各口修建障塞,并在各口两侧的山上建起边城、梢墙、挡马墙等,后来逐渐增建为长城,并修筑敌楼、墩台。起自川草花顶,经石佛寺口、青龙桥东口、青龙桥西口、王瓜峪口、八达岭口、化木梁口、于家冲口、黑豆谷口至石峡峪,全长约12千米。八达岭长城、关城、城墙、要塞及关沟中部的居庸关构成明代北京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岔道城据延庆州志记载:“岔道有二路,一至怀来卫,榆林、土木、鸡鸣三驿至宣府(今宣化)为西路,一至延庆州、永宁卫、四海治为北路。”故得名“岔道”。根据考古报告,

10、公元1551年(明嘉靖三十年)岔道城开始修筑,历经三十余年终于建成,整个城呈不规则长方形,中间略鼓,两端略缩依山势而建,北部城建在半山之上。整个城东西510米,南北宽185米,为船形。全城总占地面积约8.3万平方米,城墙高8.5米,由石条城砖、石灰、泥土筑成。城上设有马道,外侧宇墙设垛口、望孔、射口,南城墙有烽火台2座。城墙的建造分为两个时期,早期是内夯土,外用石块加白灰砌筑,晚期又在原城墙外用条石和砖砌筑。古炮陈展于八达岭关城内登城入口处的马道旁,共有五尊铁炮,为当时的先进武器之一。其中最大一尊炮筒长2.85米,口径105毫米,射程达千米以上,威力甚大。炮身上刻有敕赐神威大将军字样,为明代崇

11、祯十一年(1638年)制造。该炮是1958年从八达岭东十余里的张堡地方运来的。另外四尊牛腿小炮,为1957年整修长城时的出土文物,同时还发掘出数百枚炮弹,均为明朝制品。据武备志记载:古代以机发石,其机之木架,形如虎蹲。后来使用火炮,炮身短而粗大,以发开花弹者,名虎蹲炮,俗称田鸡炮,由此可见当时武器情况之一般。关城八达岭关城东门外有一座庙,名望京寺,内有石岩凿成的大悲佛像;西门外立有牌坊,横额书“驱胡万里”。弘治十八年(1505年)经略边务大理寺少卿吴一贯修建关城时,庙及牌坊皆拆毁。关城设东、西关门,西城墙下部用10余层花岗岩条石垒砌,上部砌大城砖。墙宽20余米、厚17米、高7.8米;顶部为长方

12、形城台,长19.8米、宽14.15米,面积280.17平方米,四面筑宇墙垛口。城台两侧3040米处,各建敌楼1座,以墙连通,与关城构成犄角之势。西城墙两侧连接有南、北两道城墙,两墙均建于山脊之上,东低西高,成U字形,在东门相遇。城墙厚3.3米、周长2070米、高7.6米。东西门相距63.9米,城内面积约5000平方米。嘉靖十八年(1539年)立东门,门额书“居庸外镇”;万历十年立西门,门额书“北门锁钥”,均保存完好。城墙八达岭长城城墙高69米,平面呈梯形,底宽6.57.5米、顶宽4.55.8米。大部墙顶宽阔平坦,可以“五马并骑、十人并行”;城墙中线偏于外侧,外侧墙高,内侧墙低。敌楼八达岭长城共

13、有敌楼43座,形制相仿又各具特色,其中有巡逻放哨用的墙台,也有上、下两层的敌台,上层周围设垛口和射洞,下层为士兵住宿和存放物资的房舍。台堡的距离根据山势和地形而设。全部为砖石结构,第一层和第二层顶部做成许多拱券,有梯道上下。两层均有射击口、瞭望口和吐水嘴,楼上有垛口,台突出墙外,收墙于台内。已修复南四楼、北四楼及北五楼等16座敌楼。南、北四楼。位于关城南、北两峰上,南、北各有4座敌楼,是最早开放游览的地段。两峰相对高差大、坡度陡,敌楼由低处向高处依次峙立,南北遥相呼应。从关城到南四楼,城墙长6858米,高度上升127米,平均每6米即上升1米。三楼与四楼之间,山势陡峭,城墙逶迤约500米,最险要

14、处坡度达70度。从关城到北四楼,城墙长7675米,高度上升155米,比南峰距离长,但较南峰平缓。过第三楼呈马鞍形,先下到鞍座部再往上登第四楼,此段有100余级台阶。这8座敌楼与敌楼之间的长城于20世纪50年代修复。北峰4座敌楼本为两层,只恢复了3座,第三座的上层未恢复;南峰第一、二座的上层也未恢复,南三楼上原有铺舍,柱基依在,未复原。每座楼原来都有记载修筑经过的题名石碑,已无存,只留碑座。有的敌楼券门的门枢臼和放门杠的孔眼依稀可见。北五楼。券洞最多的敌楼。楼长925米、宽934米,上下两层。从券门进入一层,内有许多券洞,每面4行砖垛,每垛之间都用券顶拱连,共30余个券洞托起第二层的地面。北六楼

15、。面积最大的敌楼。楼长126米、宽85米,底层面积约100平方米。长面7行砖垛,宽面4行,垛顶发券,形成四方廊形券道,中间留空,成为长方形天井。可从天井登梯上到楼顶。北八楼。海拔888米,为八达岭长城海拔最高的敌楼,是俯瞰长城最佳之处,故又名观日台。楼内两层,有梯可上。一层迎敌面有6个箭窗,其数目之多居敌楼之首。关城平台到北八楼长城相距1500余米,相对高度228米。建有铺舍的敌楼。新修复的敌楼中有两座建有铺舍。一是北十楼,一是南六楼。铺舍是建在二层楼上的小屋,硬山顶,雕窗红柱。墩台又称烽火台。八达岭长城外的东、西山上,各有一座墩台。墩台高均五丈,周围建小城,高一丈五尺,上设悬楼垒木,下设壕堑吊桥,外设塌窖陷阱;门道上置水柜,冬日盛冰、夏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