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自然疗法与健康美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386812 上传时间:2017-10-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医自然疗法与健康美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中医自然疗法与健康美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中医自然疗法与健康美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中医自然疗法与健康美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中医自然疗法与健康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医自然疗法与健康美(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中医自然疗法与健康美本学期选修了中医自然疗法与健康美之后,对中医的针灸有了点了解,也学到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知识。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法灸法及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普遍为人们所接受。中国是针灸医学的发祥地,针灸的发展可以用三本书来进行概括与总结,黄帝内经是其第一次大总结,针灸甲乙经是其第二次大总结,此书也是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针灸大成是其第三次大总结。经过三次大总结,这些文献汇编了历代诸家学术观点、实践经验,现如今针灸学日益完善,近年来国外也兴起了针

2、灸热。虽然是校选课,但我们也得认真学习,勤于实践,熟悉一些关于针灸的知识。老师首先给我们讲的是经络系统的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筋经,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等。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十二经脉左右对称的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其属络表里关系与脏腑器官联络也是很重要的一块知识点,对于这部分的掌握有助于后面分经学习的理解。 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还循胃口喉咙。 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入下齿中、夹口、鼻。 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起于鼻入上齿,还口夹唇,循喉咙。 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流注心中挟

3、咽,连舌本,散舌下 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上肺挟咽,系目 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抵胃循咽,至目内外眦,入耳中,抵鼻 足太阳膀胱经 属膀胱,络肾起于目内眦,至耳上角,入络脑 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上贯肝循喉咙,挟舌本入肺中,络心 手厥阴心包经属心包,络三焦 手少阳三焦经属三焦,络心包系耳后,出耳上角,入耳,至目锐眦 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起于目锐眦,下耳后,入耳中,出耳前 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挟胃,注肺过阴器,连目系,环唇内 除此之外,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也有一定规律,其循行走向总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其交接规律是:相表里的阴经与阳

4、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 奇经八脉,也是比较重要的经脉,它指别道奇行的经脉,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共八条,故称奇经八脉。奇经八脉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也无表里配偶关系,但与奇恒之腑联系密切。奇经八脉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其二,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筋经、十二皮部这几部分的内容较少,在了解了这些基本框架知识内容之后,还理解了其作用及临床运用。经络的主要作用有联络

5、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抗御病邪、保卫机体。临床应用主要体现在说明病理变化、指导辨证归经、指导针灸治疗这三方面。 腧穴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程最主要也最重要的部分,主要包括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其主治特点主要表现在近治、远治、和特殊作用三方面,腧穴的主治有分经主治和分部主治两大规律,大体上,四肢部经穴以分经主治为主,头身部经穴以分部主治为主。 另外得特别强调一部分内容就是特定穴,包括分布在四肢肘膝以下的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分布在胸腹、背腰部的背俞穴、募穴;分布在四肢躯干部的八会穴、经脉交会穴等十类穴。在各论部分的学习中得注意其特殊治疗效果其中还进行了实践课。初

6、次接触针灸,感觉很陌生,也不敢刺下去。但后来也有了点兴趣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法灸法及针灸治疗。针灸疗法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普遍为人们所接受,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医疗手段的组成部分,不仅这些,针灸也比较容易学习,便于推广。以前一直认为,针灸就仅仅是针刺,后来学习了针灸学这门学科,才发现针灸不仅仅是针刺,还包括艾灸。艾灸就是将艾叶制成艾绒,艾条,艾柱后,将其点燃,来熏烤身体一定部位,即腧穴,产生温热的刺激,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这是以前所未接触过的。针灸

7、学的发展史也是十分漫长的。单从针具的材质来说便有从石针,骨针,竹针,陶针,铜针,铁针,银针,金针,合金针到不锈钢针这么多演变,这也是其发展阶段的一个小的浓缩。针灸学的发展经历了理论体系开始,建立,发展以及学术的低谷,繁荣等时期。在这其中,它经历了三次大总结,分别是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魏晋时期的针灸甲乙经,明代的针灸大成。随着针灸学术的不断发展,针灸腧穴也相应有了改变。由魏晋时期针灸甲乙经中的 349 个穴,宋代铜人腧穴针灸图的 354 个,明代针灸大成的359 个,到清代针灸逢源的 361 个穴,这都体现了人们对于针灸研究的深入与重视。到了现代,针灸理论学术也逐渐地走向世界,进行对外交流。由此

8、我认为,针灸是科学的。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即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又有自身独特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内容十分丰富,因此,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针灸学的理论部分包括经络和腧穴,概念比较抽象。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经脉以上下纵行为主,系经络的主体部分;络脉从经脉中分出侧行,系经络的细小部分。经络系统是由经脉与络脉相互联系,彼此衔接而构成的体系。经络系统中有经络的活动。经络学说是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理论体系,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

9、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等。十二经脉左右对称的分布在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阴阳配对,就形成了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根据十二经脉在身体中的走向,又与脏腑器官有了相应的联系。对于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和交接规律,则是我们在学习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其循行走向总规律是:手三阴从胸走手,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阴从足走腹。其循行交接规律是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是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从肺经开始,至肝经而终,再由肝经复传于肺经。而对于奇经八

10、脉,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在这之中,对于“一源三岐”也是应熟知的。而对于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也是了解了一番。在学习针灸的过程中,我也了解了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的概念。在临床运用中,经络也是十分有用的。它可以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抗御病邪,保卫机体,在临床中可以说明病理变化,指导辨证归经,指导针灸治疗,牢牢地掌握住这些知识对于平时的生活也很有用。学习了经络腧穴各论,才感觉自己才初步掌握了一些关于针灸方面的知识。对于学习有了一些条理,对于临床上的针灸才感觉到与其有了一些相关。在治疗各论中,则详细地学习到了治疗各种相关疾病的方法。 除了这些理论知识,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针刺,艾灸,拔罐等临床操作手法。在这部分,得气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针下得气了,治疗才能有效。得气与否以及气至的迟速,不仅关系到针刺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借此判断疾病的预后。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求我们必须要有指力,这是基本功。然后再配合各种针刺手法,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在练习中,起先我感觉有点怕,这就需要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只有勇于在自己身上联系,才能切身体会到医者和患者两方面的感受,这是与临床密切相关的。总之,虽然中医自然疗法与健康美是一门选修课,但对我们以后的生活是很有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