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3738659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76.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赵宏华 (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 1 0 0 0 9 ) 摘 要: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程,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均感到很困 难,这主要由其实践性强,教学内容枯燥、空洞及综合性强所决定的。以往的教学方式均是以课堂教学为 主,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分析了现今土木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改 革措施和实践方案,提高了教学质量,保证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方法;实习基地;多媒体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具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实践性强,表现在土木 工程施工课程本身就

2、是工程施工实践的总结,它来之于实际,用之于实际,课程的主要内容大都是针对工 程的工种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实际操作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次,教学内容枯燥,课堂上理论教 学与实践相脱节,导致理论知识空洞、抽象,从而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施工技术课程 的教学实践中,特别要注意在教学方法、方式和同学学习方法上作认真研究,针对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 学生,因材施教。再次,综合性强,表现在课程所含理论知识涉及了建筑力学、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建筑 结构、地基基础等理论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要学好这门课,就必须学好其前期基础理论课程。 一、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鉴于“

3、建筑施工”实践性强、综合性大、社会性广,工程施工中许多技术问题的解决和管理系统的建 立,均要涉及到有关学科的综合运用。因此,几乎所有的教材都力求拓宽专业面,扩大知识面,以适应市 场经济的需要,满足上木工程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教学要求。但是,在教学中发现,在培养目的和教学方 向上与教学实际存在着诸多的矛盾。 1 教学内容增加却滞后于技术革新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的教材,无论在章节内容方面,还是在知识面的覆盖方 面,与以往的教材相比都有所增加,同时随着新工艺、新技术的出现教学内容也或多或少的有所增加。如 一些新出版的教材在“防水工程”和“装饰工程”中增加了许多新型材料的应用与新的

4、施工方法,在“预应 力混凝土工程”中增加了体外索预应力技术。另外,由于“大土木”专业的形成,国家普通高校专业目录新 设置的土木工程专业将包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方向、交通土建工程方向、基础工程与地下结构方向, “建筑施工”教材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桥梁结构工程”、“道路工程”和“地下结构工程”部分内容。在现有的 教材中,部分工艺、机械在实际工程中已经很少使用,而有些施工工艺已经在全国许多地方使用好几年, 教材中却未能加以选编。例如无黏结顶应力筋的绑扎、张拉及新型锚具的应用等,这样使得教材的内容 远远滞后于技术的革新。L l o 2 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学环境呆板 教学方法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

5、主要侧重于教师的“教法”,而对学生的“学法”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简介:赵宏华( 1 9 7 6 ) ,江苏人,讲师。主要从事建筑施工研究。 2 3 4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因此容易出现“满堂灌”和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教学效果往往会受到影响。另外该课程教学如果只停留 在课堂上,就很难把涉及施工工艺、施工工序及施工关键点等具体问题讲清楚,同学们也难以掌握建筑施 工技术的核心问题。 教学手段方面,以往的做法大致是课堂教学,或者是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次外出后带学生到施工现 场进行参观。课堂教学往往采用板书或多媒体教学,无论是板书还是多媒体教学,所训述的都是静态的 施工过程,学生对

6、理论内容缺乏感性认识,就像纸上谈兵,对学生来说依然是空中楼阁,导致学生一知半 解。而安排一次现场参观也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时间空间上的原因,学生看到只是施工中的某一过程,很 难看到施工的全过程,这种安排导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存在脱节。 教学环境方面,“粉笔+ 黑板”仍是目前许多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这种教学手段相对来说,教学环 境一成不变,教学效果呆板枯燥,课时效率低。由于建筑施工课涉及施工技术专业知识面广,而且量多, 许多技术性的东西,如涉及到施工工艺的流程,施工机械的性能和操作过程,施工器具的构造和工作状 态,施工技术应用的运行过程等实际操作的内容,课程还含有近4 0 0 幅图片,仅靠教师

7、采取“粉笔+ 黑板” 在黑板上画图要占用相当多的时间,且这些图片不能重复利用,在给下届学生上课时又得重新绘制,这 样不但繁琐,而且效率很低。 2 3 教学实习环节走马观花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计划中一般均会安排相应的实习课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工地参观实习, 请工地相关专业工程师现场讲解整个工程概况、工程难点重点及所采取的相应方法技术措施,使学生有 最直观的感性认识,但是由于高校扩招使得学生人数增多,加之现场工地的各种安全隐患比较多,实习经 费又捉襟见肘,实习基地较为紧张,导致老师及实习单位均不愿意让学生到现场参观整个施工过程,特别 是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为此现场参观实习变成走马观花,仅仅在工地

8、外围行走一圈,老师也是大致讲解一 下,学生并没有掌握真正的关键施工技术,形成了老师对参观实习不太重视的局面。 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措施 1 提出问题。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现有的教材大部分都是按照土方工程、桩基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吊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等 内容来编写的,在讲每个章节之前,老师均会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一些生活常识来进行分 析。比如,在介绍“土方工程施工”时,老师先提出一个问题:大家思考一下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哪些土 方工程? 这个问题不需要大家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就可以回答,于是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回答。根据学 生们的回答就可以列举

9、出大家平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最熟悉的一些事例,比如我们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高 速公路一般都要比地面高很多,这主要就是由于路基是用土方填筑起来的,那么路基的施工就涉及到土 方工程的回填施工。然后根据这些土方工程的事例老师就进一步提出土方施工包括哪些内容,从而将话 题逐渐引到土方工程施工,然后根据同学们的各种回答,就可以把本节课要讲解的内容进行展开。 在讲解主次梁楼板混凝土浇筑需要留设施工缝时,先讲解施工缝留设的一般原则是留设在剪力较小 且施工方便的位置,接着老师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主次梁楼板的施工缝应该如何留设? 因为学生在学习 建筑施工这门课时已经学过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工程等相

10、关的专业基础课,于是 可以就要求学生简单回忆一下,次梁在计算承载力配筋时所采用的计算简图,确定次梁承受的荷载是楼 板所传递过来的均布荷载,然后将次梁的剪力图在给学生复习一下,结合次梁的剪力图讲解施工缝的留 设,学生就非常容易理鳃接受,同时能够举一反三,不仅使同学们知道结果而且知道原因,从而可以让学 生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这种方法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既有感性认识又有 理论依据,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较好。 赵宏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2 3 5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实教材 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近年来,工程施工中

11、新技术、新 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国家、地方的标准、规范也在不断做修改。现有的教材内容仍然比较陈旧,有些知 识内容已经跟不上工程实际施工的需要,如何让学生能够在学校里掌握这些日新月异的新技术,使学生 参加工作以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的需要,显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应当认真研究,寻找较好的措施改 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方式及教学内容就显得非常迫切了。这也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理论和实践 相结合,不拘泥于教材,把一些新的实用的施工技术、施工方法充实到教学中去。如在讲解“构造柱模板 施工”时,先讲解传统构造柱模板支设加固构造以后,指出传统施工方法的一些缺陷:由于柱子模板与墙 体拼装以后,它们之间孔隙比

12、较大,导致构造柱混凝土浇筑后会产生大量的漏浆,最终使得构造柱马牙搓 外观质量比较差,同时给墙体的粉刷施工也带来很大的困难和麻烦,针对这些问题我在上课时介绍了在 实际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为了得鲁班奖而采取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同时将施工现场拍摄的 措施图片播放给大家看,让学生们具有直接的感性认识,这样就会使同学们加深印象,学生们在以后的工 作中假如碰到类似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再如,在介绍“土层锚杆施工技术”的时候,结合建设部推广的 十大建筑新技术的相关资料,将书本知识进行了扩充。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既了解了传统的施工方 法的同时,也了解了比较新的、实用的施工工艺方法,为将来能够很快的适应

13、工作需要打下了基础。 3 注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研究 多年来,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基本上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虽有它 的优点。但师生相互交流机会少,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呆滞,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 造性的发挥,因此需要加强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研究。 在教学方法上。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作业为主线”的原则,把多个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以 启发式为主,配合案例教学,并将建筑工程的规范、标准等渗透到教学内容中,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 认识,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清晰化,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o 2 J 在学法上,指导

14、学生采取:预习、听课、小结巩固、完成作业的学习方法。通过预习,找出问题;通过听 课,解决疑问;通过小结巩固、完成作业,使其对所学内容进一步加深理解,明确其重点,消化和理解难点。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 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3 1 4 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具有教学信息量大,播放速度快,形象直观,学生可以身I I 缶其境,现场感强,效率高,效果 好等优点,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利用老师自己制作的 课件以及平时在网络上下载的f l a s h 动画演示结合摄像机和

15、照相机拍摄的工程录像和图片,对所收集的 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剪辑制作成图片、录像短片,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观看,再由教师进行讲 解,不仅会活跃课堂气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给 学生提供了自由想像和发挥的空闯,很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在讲解沉管灌注桩的施工技术时,对于复 打法、反插法等内容,教材文字描述施工过程既烦琐又不明了。教师讲解起来感到很困难,不容易把施工 工艺讲解透彻;学生们学习也比较困难,普遍反映看书很难看懂,因为学生从来没有看见过打桩的过程, 特别是复打法,学生感觉很难掌握,学完以后也是似懂非懂。针对这些教和学的问题,我充分利用发挥

16、互 联网的作用,在网络上下载了相关的内容及F L A S H 动画,在课堂讲解时结合动画,将枯燥、静止的施工 过程变成动态的、感性的施工过程,学生一看就明白整个打桩过程。也就自然而然的掌握了整个施工 技术。 又如,轻型井点降水知识的特点是课堂板书量大,需要的图形和图片数量较多,并且抽象不易懂。过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去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进行教学,既费力而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要给学生们讲解真空泵和离 心泵以及附属设备的工作原理,虽然在教材上也有图示,但是学生还是不容易理解。于是在讲述这部分 内容时将系统的工作原理用一个f l a s h 动画来演示,使降水的过程动起来,学生看了以后就理解了地下水 位是如何降到所设计的水位下,学生基本上能掌握井点降水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的内容。这样不但把 内容讲清楚了,还比较省力,与此同时,通过这种知识传达方式,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升了学生在课堂教 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同时也把同学们的精力集中起来。更加关键的是 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学好这门课的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