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音乐下册第3课《荫中鸟》教案 人音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941728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3课《荫中鸟》教案 人音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3课《荫中鸟》教案 人音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3课《荫中鸟》教案 人音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3课《荫中鸟》教案 人音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音乐下册第3课《荫中鸟》教案 人音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荫中鸟教学目标:1、在聆听荫中鸟和表现音乐的过程中,感受笛子表现之丰富多彩,民族音乐之绚丽多姿,并爱上民族音乐。2、通过对比欣赏,知道不同地域、不同种类的笛子有不同的音色和节奏特点。3、学习用线条、色彩和动作表现自己听到的音乐。4、通过聆听、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教学重点:1、学习给乐曲分段;2、了解曲笛、梆笛的不同特点教学难点:1、能用动作表现音乐。2、能用线条表现音乐。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人手四支水笔(红黄蓝绿)和一张白纸教学过程:(一) 谈话引题:(二) 播放课件,初听荫中鸟1、闭眼静听:师:“轻轻地闭上你的眼睛,静静的聆听”(1)乐曲的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2)

2、在不断变化的速度和音高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2、组织讨论。(1)师简介笛子的产生(课件展示):公元前168年,笛子就已经在我们国家出现了。到了宋代,笛子在民间已流行很广,有南宋杨万里的安乐坊牧童为证:前儿骑牛渡溪水,后儿骑牛会问事,一儿吹笛莅簪头,一牛载儿行引子。明、清、现代笛子分成风格迥异的南北两派,它们有何不同?等下揭晓答案。(2)师:“笛子虽小,表现力却很强,此曲用笛声表现了什么?”生思考后回答,肯定有自己聆听理解的回答。(3)师:“笛声表现的是一群怎样的鸟呢?”(三)复听全曲,分段:1、过渡语:“让我们带上无形的神奇画笔,跟随悠扬缭绕的笛声,再次步入茂密树荫,与百鸟相会

3、吧!”2、提示:“乐曲在不断变化的速度中行进,那它的速度是怎么变化的呢?”3、请沿着线条的描述,根据速度的变化给乐曲分段。4、组织讨论,生答,师小结板书:介绍带再现的三部曲式ABA(四)聆听第二部分:1、过渡语:“乐曲中有一个部分,笛子在固定而轻快的旋律衬托下自由地模仿各种鸟叫声,惟妙惟肖的呈现了绿树成荫中百鸟争鸣的情景!你听出来了吗?是第几部分?”(生:第二部分)2、师:“既是百鸟争鸣,我很想知道刘管乐老先生到底用笛子模仿了几种鸟鸣声?都是哪些鸟呢?你想知道吗?”(1)播放音乐,师示范画线条;要求:选择你认为最适合这首乐曲的颜色,可用线条、点等形式,画出对音乐的感觉即可。(2)生边听边画,师巡回指导;(3)抽生展示,画画你所听到的鸟鸣声,并按自己的图示用声音模仿一下;(五)课堂小结:1、师:“在我们一起度过的这快乐的四十分钟音乐之旅中,你们了解了什么?“2、结束语:“在流行音乐充斥你的生活中时,请让你的心灵留下一块清净之地,留给我们灿烂的民族音乐吧!比如这首荫中鸟!”3、在荫中鸟音乐声中结束教学。儿童心理发展是有顺序的,这是由遗传决定的,不会因为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或者学习、训练的作用而发生改变,出现心理发展的超越或逆转。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既是个体自身发展成熟的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