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复习课件 语文版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0762874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5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复习课件 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复习课件 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复习课件 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复习课件 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复习课件 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复习课件 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复习课件 语文版(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目 录,第1课时 说明文对象、语言、顺序及整体感知 聚焦“PM2.5” 考点1 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考点2 信息提取与概括 考点3 辨析说明顺序 考点4 拓展探究,常考考点分课时突破,目 录,第2课时 整体感知与拓展探究 “超速高铁”比飞机还快 考点1 把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考点2 品析说明文语言 考点3 分析段落的作用,第1课时 说明文对象、语言、顺序及方法,考点1 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1. 结合文章第段给“PM2.5”下定义。(2分),【思路归纳】首先,确定答题区域。根据文章标题即可明确知道本文的说明对象就是“PM2.5”。而题干要求“结合文

2、章第段”,所以可将答题范围锁定在第段。其次,阅读文段,找出相关句子。由文章第段句首“什么是PM2.5”可知文章主要介绍PM2.5的相关知识,由“颗粒物是按直径大小分类的”和“粒径小于2.5微米的称为PM2.5,即可,入肺颗粒物”可知,回答这个问题的重点句子即是这两句话。最后,提炼总结,归纳答案。把找出的句子进行提炼概括即可。注意语言要简洁、凝练。,【答案及评分】PM2.5是指粒径小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粒径小于2.5微米”1分,“可入肺颗粒物”1分,共2分),【其他提问方式】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具有什么特点? 2. 结合全文,说说XX有什么特点。,题型1 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

3、(1)看题目。有的标题直接表明说明对象,如课文苏州园林,这些都是事物说明文,标题就直接表明了文中要说明的事物,即说明对象;再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是事理说明文,题目就表明了要说明的事理“花儿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 (2)观首段。题目没有表明说明对象时,往往在首段结尾处揭示说明对象。,方,法,指,导,(3)找结尾段。有时文章标题与首段找不出来,作者会在文章的结尾处点出说明对象。 (4)抓关键句。如用中心句或总结句来点明说明对象。 (5)归纳总结。若以上方法都不行,可认真研读,逐段分析,归纳总结,从而确定说明对象。,题型2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1)抓首括句和中心句,找段落中心句或关键句(说明文往

4、往运用这些句子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及特征)。 (2)结合段落中的说明特征或几方面的说明内容进行概括。,(3)结合标点,尤其注意有分层作用的分号、问号,归纳层意,并进行综合概括。 (4)对语段中已有的关键词、句,摘要组合,并简要地表达。 (5)对重要的信息筛选整合,也可以从事物“定义”入手。,【针对训练】见本书精练版P27红树林鲜为人知的生态功能1题,P29移动支付新方式1题,P30声音对食欲的影响1题。,考点2 信息提取与概括 2. “PM2.5”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3分) 【思路归纳】首先,阅读题干,锁定答题区域。题干要求概括“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阅读全文,第段段首“PM2.5含

5、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据此确定答题区域为第段。其次,筛选提取有效信息。由“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从而引发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即可概括出第一个危害: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由“PM2.5还会与身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等严重的心脏疾病”即可概括出第二个危害:引起心脏疾病。由“PM2.5中的某些成分从而诱发癌症”即可概括出第三个危害:诱发癌症。最后,将以上概括出来的信息整合,并参照赋分,看有没有漏掉信息。 【答案及评分】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引起心脏疾病;使人体产生病变,诱发癌症。(3分,每点1分),【其他提问方式】1. 从选文来看,XX危害人体的原因有哪些? 2. 文章

6、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XX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的?,【针对训练】见本书精练版P26微环境污染1题, P28飞机“不喝油”也能飞1题,、P30声音对食 欲的影响2题,P31睡眠与肥胖症2题。,题型1 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 (1)看题目。有的标题直接表明说明对象,如课文苏州园林,这些都是事物说明文,标题就直接表明了文中要说明的事物,即说明对象;再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是事理说明文,题目就表明了要说明的事理“花儿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2)观首段。题目没有表明说明对象时,往往在首段结尾处揭示说明对象。 (3)找结尾段。有时文章标题与首段找不出来,作者会在文章的结尾处点出说明对象。 (4)抓关键句。如用中心句

7、或总结句来点明说明对象。 (5)归纳总结。若以上方法都不行,可认真研读,逐段分析,归纳总结,从而确定说明对象。,题型2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1)抓首括句和中心句,找段落中心句或关键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些句子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及特征)。 (2)结合段落中的说明特征或几方面的说明内容进行概括。,(3)结合标点,尤其注意有分层作用的分号、问号,归纳层意,并进行综合概括。 (4)对语段中已有的关键词、句,摘要组合,并简要地表达。 (5)对重要的信息筛选整合,也可以从事物“定义”入手。,考点3 辨析说明顺序 3. 本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PM2.5”?(2分) 【思路归纳】题干要求判断文章使用什

8、么说明顺序来介绍“PM2.5”的,结合文章标题即可确定本文的说明对象是“PM2.5”。阅读文章可知,文中没有明显的语言标志,因此要从分析文段内容角度来确定说明顺序。文章第段通过古诗词中的雾引出说明对象,第段具体说明PM2.5的定义、来源以及对人身体健康的危害,第段介绍应对雾霾天气的方法。由此可看出文中对PM2.5的介绍是由总到分,层层递进的。,即可知文章是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先后逻辑顺序进行写作的,即用逻辑顺序来介绍“PM2.5”。 【答案及评分】逻辑顺序。(2分),【针对训练】见本书精练版P26海洋垃圾2题, P30声音对食欲的影响1题。,辨析说明顺序可采用如下方法: 1. 从说明对象入手,判

9、断顺序。一般来说,说明建筑物、景点等通常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事物各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时,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介绍抽象事理时,则往往需要采用逻辑顺序来说明。 2. 从语言标志入手,找出顺序。(1)以时间为序的说明语段一般在文中会出现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词语,如“古代、现代、21世纪”等。,(2)以空间为序的语言标志是“东南西北”“上中下”“左右”“远近”等方位词。(3)以逻辑为序的语段常会出现“首先”“其次”“再次”等表示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的词,还有的逻辑顺序为由内到外、由表及里、从整体到部分等。 3. 从文段大意入手,分析顺序。有的采用逻辑顺序的文章不能明显地运用以上两种方法分析,我们就需

10、要概括归纳文意,理清写作思路后,才能把握文章顺序。,4. 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请提出两种治理“PM2.5”的具体方法。(2分) 【思路归纳】题干要求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出治理方法,因此先要理解文章意思。文章第段主要讲了PM2.5的来源,详细介绍了一些人为来源,如“直接排放的PM2.5,主要来自燃烧过程”和“其气体污染物主要有氨气等”,因此谈做法时只要能围绕减少这些污染来源提方法即可。注意,方法要切实可行,有操作性。,考点4 拓展探究,【答案及评分】示例:少开汽车,坐公交出行;植树种草;控制工业废气排放;垃圾分类处理;不随意焚烧物品等等。(2分,任写2点合理方法即给满分) 【其他提问方式】

11、1.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平时的哪些活动会造成XX(后果)?(任举两例)现在你有了怎样的认识? 2. XX(某人)喜欢做某事,请你结合本文中相关知识对他进行劝说。,【针对训练】见本书精练版P26海洋垃圾4题, P27红树林鲜为人知的生态功能4题,P28飞机 “不喝油”也能飞4题。,拓展探究属于开放类试题,没有统一答案,可以各抒己见,但并不是无章可循,针对不同的提问方向,选择不同的答题技巧。 1. 献策类(提建议、措施、做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紧扣文章(或者链接材料)和题干要求,充分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解决之道;(2)建议、措施、做法要合理且易于操作;(3)简单陈述所给建议、措施等的理

12、由,有理有据;(4)分条陈述,做到条理分明。,2. 举例类。做此类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紧扣题干要求;(2)联系生活实际;(3)举例与文章内容相关,且不重复;(4)分条组织、陈述答案,条理分明。 3. 观点类(看法)。做此类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表明观点或态度;(2)联系原文或实际,阐述持有某种态度的原因,支撑观点。,4. 启示类。应注意以下几点:(1)审清题。把握题干中关键词或短语,理解题意。(2)看原文。把握文章内容主旨。(3)精表述。结合原文和材料的内容、中心写出探究结果。语言表述要准确、简洁、明了。,第2课时 整体感知与拓展探究,考点1 把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选文第段中

13、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这种列车是比飞机还快两倍、能耗不到民航客机110、噪音和废气污染及事故率接近于零的新型交通工具。,【思路归纳】题干要求判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可从句子中关键词入手分析,然后依据说明方法的一般作用分析其在句中的作用。由“比”句式,即可判断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由数字“两倍”“110”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然后结合列数字和作比较的作用分析,句中将“超速高铁”和飞机作比较,以具体数据作为说明凭证,突出表现“超速高铁”速度快、低耗能等特点,使说明具有信服力。,【答案及评分】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超速高铁”有速

14、度快、能耗低、噪音和废气污染及事故率接近于零的优点。(3分,说明方法1分,分析2分),【其他提问方式】本文采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试选择一种分析其作用。,1. 辨识说明方法如下:,不同的说明方法常用不同的关键词,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辨别标志如下:,注如何区分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平实说明多采用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等说明方法;生动说明一般借助记叙、描写,生动形象地介绍事物特征,使说明对象更清楚、更形象。所以生动说明大多采用打比方、摹状貌、作比较等说明方法。,2. 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实战链接】见本书精练版P26海洋垃圾1题,P26微环境污染2题,P27红树林鲜为人知的生态功能2题

15、,P28飞机“不喝油”也能飞2题,P28“新视野”号揭起冥王星神秘面纱3题,P29移动支付新方式3题,P30声音对食欲的影响3题,P31睡眠与肥胖症1题。,考点2 品析说明文语言,2. 选文第段中画线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几乎”能否删除?为什么?(3分) 整台梭子处于一个几乎没有摩擦力的环境中,以某种弹射装置发射出去,无间断地驶往目的地。,【思路归纳】解答此题时,首先,做出判断。不能删除。其次,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 “几乎”表示“十分接近、差不多”,含有不确定的因素,用在句子中说“梭子”处在一个摩擦力很小的环境下运行,并未否认摩擦力的存在。然后分析比较删掉这,个词语后与删掉以前的区别,

16、如果删去“几乎”,则表示梭子完全处于一个没有摩擦力的环境下,与事实不符合。最后,做总结。用“几乎”一词比较准确,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答案及评分】不能删除。“几乎”在这里表示摩擦力微乎其微,但并非没有摩擦力,如果去掉,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3分,判断1分,分析2分),【其他提问方式】1. 请从语言准确度的角度赏析第X段画线句中加点词YY的妙处。2. 第X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YY可否替换为“ZZ”?为什么?,解答品析说明文语言类试题,可采用如下方法:,题型1 画线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答题模式】做判断(能删还是不能删)。解释词语。分析。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词表估计;“可能”“大概”等词表推测;“常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