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中外关联 专题1 资本主义在东西方的不同命运,主干串讲,史料分析,高考链接,主干串讲,一、手工工场时代 1.欧洲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发展 (1)出现: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随后在西北欧出现 (2)发展: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意大利相对衰落 ①政府政策:西欧各国普遍推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对外交往: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各国的对外扩张和掠夺,欧美主导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市场 ③思想文化:新兴资产阶级掀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冲破天主教会神权的桎梏,资本主义文化和意识形态开始形成 ④政治环境:经过价格革命,西欧封建势力普遍衰落,工商业阶层崛起,部分国家甚至掌握了政权,比如,荷兰、英国等2.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出现:明中叶即15世纪,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其发展缓慢,直到19世纪鸦片战争前,仍只是稀疏地存在 (2)原因 ①生产力水平低下:明清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主要是量的积累,而不是质的提高 ②国家的干预和影响:一方面,抑商政策、闭关政策、重税政策等严重摧残了工商业,使其难以顺利发展;另一方面,国家采用各种手段扶植小农经济,使这种旧生产方式的内部结构极其牢固,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③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影响:封建土地所有制具有高度的剥削性,造成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一方面,农民失去土地,极度贫困,无力购买所需物品,导致适应广大市场的手工工场无法发展;另一方面,商人经营理念具有高度的落后倾向,一旦富有,往往转变为出租地主或缙绅地主,大量资金消耗于非生产用途,而不是用于扩大再生产④宗法制度的严重阻碍:宗法制度本质上是专制而保守的,与以自由企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是相互矛盾的,它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使工商行会组织也染上浓重的宗法色彩,从而妨碍了商品与劳动力的自由流通在这种环境下,资本主义萌芽是无法持续成长的 二、工业化时代 1.欧美国家工业化的社会环境 (1)资产阶级统治的建立:大部分欧美国家在工业革命前或工业革命中已经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对内,政府积极扶持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对外,不惜使用武力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2)科学技术的进步:欧美工业革命是建立在科学技术进步基础上的,普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大学教育体系,政府执行鼓励科技发展的专利制度3)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欧美各国在工业革命时期,基本上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拥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条件。
(4)资本的积累:欧美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已经经历了四百多年的发展,通过海外贸易、对外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 2.中国工业化的社会环境 (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①近代中国政府多以维护自身的统治为目的,对内,坚持独裁统治,对外,屈膝卖国,使民族资本主义缺乏政府的保护 ②帝国主义对华的侵略,镇压中国进步势力,压缩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空间,迫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技术和资金积累严重不足: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再加上缺乏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严重依赖外国的资本和技术 (3)政局长期动荡不安:帝国主义列强不断侵华,国内政治革命运动不断,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长期处于政局动荡的处境史料分析,一、手工工场时期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 在欧洲历史未入海洋时期以前,西方没有一个国家把提倡海外发展当作政府的大事业西人来中国者多半为个人的好奇心、利禄心所驱使他们的事业与欧洲国家或民族的国计民生都没有关系到葡萄牙人发现好望角的时候,欧洲的局势就不同了这些国家的国王无不以提倡海外发展为政府及民族的大事业那帮在海外掠财夺土的半海盗半官商居然成了民族的英雄文学家又从而赞扬之。
在16、17世纪的欧人眼里,国家的富强得靠海外事业的成败个人冒险而到海外去奋斗的,不但可以发大财,且成为国王的忠臣、民族的志士和上帝的忠实信徒……值得注意的是,当欧洲在赢得对亚洲海上贸易的控制时,中国统治集团正在积极地反对海外事业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前后,欧洲人对海外贸易态度的变化并简析其变化原因解读】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前后欧洲人对于海外贸易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变化”主要体现对外活动主体的变化,从个人行为转化为国家行为; “原因”需要从经济和思想变化的角度思考答案:变化:新航路开辟前,个人行为,没有国家或民族做后盾新航路开辟后,国家提倡海外贸易,鼓励个人到海外冒险奋斗 原因:文艺复兴使欧洲人思想解放,资本主义经济产生,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政府的鼓励,社会舆论的宣传和推动二、欧洲工业革命的社会环境 材料 1750~1914 年的100 多年,是西方文明主导世界历史进程的时代1789 年7月14 日,法国几十万武装市民群众攻陷巴士底狱,摧毁了象征绝对主义王权统治的堡垒,迫使国家政权转移到资产阶级手中……最初发轫于18 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很快传播到了西欧、美国以及其他地区,成为一种世界范围的变革。
它是一场生产力的全面革命,19 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大大提升了英国的国际地位,塑造了1800 年后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1870 年以后,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越来越紧密,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开始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19 世纪的自由主义一方面反对维也纳会议的封建逆流,另一方面更是为了适应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它已成为对政府决策和经济发展的一种导向性理论……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发展,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资本和生产也迅速集中起来,这样金融资本财团操纵政府,左右国家政治生活在工业化发展最快的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改变得最早和最为彻底在欧洲的工业中心地区,这些变革波及了人们生活的核心部分:家庭、工作和村社 ——王晋新《欧洲霸权时代(1750-1914)》,【问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霸权时代欧洲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解读】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欧洲社会的转型霸权时代”实际上指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其社会转型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启蒙化等,这些变化本质上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答案:特征: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由专制政治向以代议制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转变;民主革命与民族运动相结合;资产阶级民主平等、自由主义思想传播;工业化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发生根本性变化。
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 材料 上海是近代唯一的以大半个中国为辐射空间的中心市场,其中枢作用的发挥是通过“级差市场结构”实现的,严格地说,上海“同一化”市场的经济边界在长江三角洲,此范围之外,上海的市场辐射表现为市场的层层传递,其“媒体”为各级中心市场在上海市场网络中,汉口、天津等各大区域集散市场和九江、重庆、西安等中级地区集散市场,虽然受到上海商品供求和市场价格等方面的传导和制约,但其市场运作、经营方式则是各有惯例,各行其是上海中心市场的底部基础——州县市场,向农村一面保持着传统化的市场关系,向都市一面适应中心市场的要求进行一定的变革一些内地“州县市场”或“城镇市场”在民国时期可能已有不少“现代文明”的“挂件”,但内芯依然是传统旧式的 ——《近代中国口岸中心市场与统一市场》,【问题】 根据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国内市场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 原因解读】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特点”的解答需要根据材料归纳,答案需紧紧围绕“市场”这一关键词,从市场的大小、市场的结构和市场的作用归纳原因”则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政治局势、经济结构和市场运作等角度分析答案:特点:未形成统一市场;出现区域性商业中心;以上海为中心的级差市场结构;底层市场具有双重性。
原因:政局不稳;地区发展不平衡;近代工业发展不充分;小农经济的影响;市场运作、经营方式不统一高考链接,角度一 西方工商业阶层的崛起 1.(2017·全国Ⅱ卷,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解析:A 13世纪的佛罗伦萨位于欧洲传统商路的中心位置,是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城市共和国)随着工场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市民的公民意识、公民精神大为提高,所以政府扩建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故A项正确人文主义广泛传播是在文艺复兴之后,故B项错误; 随着王权不断加强,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教会权威受到削弱, 故C项错误;新教理论初步形成是在宗教改革时期,故D项错误角度二 英国海外贸易的发展 2.(2015·全国Ⅱ卷,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
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解析:D 茶叶的普及属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体现不出等级观念淡化这一结论,A项错误;中英两国文化差异较大,对东方生活方式向往不会成为英国社会的普遍认识,不是对材料中茶叶逐渐普及现象的合理解释,故B项错误;随着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贫富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日益拉大,故C项错误;由于英国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加大了对东方的贸易,使茶叶大量流入英国,导致茶叶价格下降,成为普通民众也可消费的产品,故出现材料变化,故D项正确角度三 政府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举措 3.(2017·全国Ⅰ卷,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解析:A 开平煤矿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代表之一,开平煤矿所产之煤所缴纳的出口税大大降低,降低了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提高了洋务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A项正确。
降低关税的仅仅局限于开平煤矿,民间土煤不在其列,开平煤矿的市场竞争压力减轻,加强企业管理的动力减弱,也不利于中国整个煤矿业的发展,B、D两项错误开平煤矿投产起到了分洋利的目的,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但“摆脱了”的表述错误,排除C项角度四 晚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 4.(2017·全国Ⅲ卷,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解析:D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1895年以来邮政、银行、铁路等事业的发展进步,这是实业发展的结果,这是甲午战争后为支付巨额赔款,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影响,故答案为D项A项是在1898年;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是在19世纪70年代,90年代趋向衰落,B项错误;C项与历史阶段特征矛盾,甲午战争后西方国家加大了对华资本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