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学教程期末复习纲要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9636657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播学教程期末复习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播学教程期末复习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播学教程期末复习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播学教程期末复习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播学教程期末复习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播学教程期末复习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播学教程期末复习纲要(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播学教程 期末考试复习纲要 齐齐哈尔大学 广电 081 李雨佳 1传播学教程期末考试复习广电 081 李雨佳 传播学教程期末复习纲要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1.传播的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P5 2社会传播的五种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P8 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1哈特把传播媒介分为三类: (1)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主要指人类的口语,包括表情、动作、 眼神等非语言符号,他们是由人体的感官或者器官本身来执行功能的媒介系统。 ()再现的媒介系统。包括绘画、文字、印刷和摄影等等。在这一类

2、系统中,对信息的生产 和传播者来说需要使用物质工具或者机器,但对信息接收者来说则不需要。 ()机器媒介系统。包括电信、电话、唱片等等,这些媒介不但传播一方需要使用机器,接 受一方也必须使用机器。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1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P42 2 信号与象征符:P44 信号具有以下特点: (1)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十五之间具有自然的因果性,从这个意义上 来说,一切自然符号都是信号。 (2)信号与其表示的失误之间通常具有一对一的固定对应 关系。 象征符的特点: (1)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

3、的创造物。 (2)象征符不仅能够 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 (3)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 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 (4)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创造的,这就是说象征符在与其指 代的对象事物之间不需要有必然的联系,他们的关系具有随意性。 3 人类使用的符号可以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P45 非语言符号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语言符号的伴生符,也称为副语言。副语言不仅 仅对语言起着辅助作用,其本身也具有自己的意义。 (2)体态符号。由于它们能像语言那 样传递信息有人也称之为体态语言。 (3)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 (4)物体语言(5) 时空语言 此题为论述此

4、题为论述此题为论述此题为论述 传播学教程 期末考试复习纲要 齐齐哈尔大学 广电 081 李雨佳 2传播学教程期末考试复习广电 081 李雨佳 4 符号的三方面功能:A 表述和理解功能 B 传达功能 C 思考功能 P46 A 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目的是交流意义,即交流精神内容。但是精神内容本身是无形的, 传播者只有借助于某种可感知的物质形式,借助于符号才能表现出来, 而传播对戏那个 也只有凭借这些符号才能理解意义。因此, 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彪西哪位符号化 和符号解读的过程。所谓符号化,即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传化成语言、 音 声、 文字或者其他符号的活动; 符号解读择时传播对象对接收到

5、的符号加以阐释和理解, 读取其意义的活动。不仅如此,传播对象对传来的信息做出反应,反馈的过程也伴随着 在符号解读基础上的再次符号化活动。 B符号的第二项基本功能是传达功能,也就是说, 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如果不能转换为具 有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是不可能在时间和空间中得到传播和保存的。 C符号的第三项功能是思考,即引发思维活动。 思考是人脑中与外部信息相联系的内在意 识活动,是内在的信息处理过程。人在思考之际,首先要有思考的对象和关于对象事物 的知识,而这些都是以形象、表象或概念等符号形式存在与人脑之中的。因此,思考本 身也就是一个操作符号、在各种符号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概念是反映事物的内涵和外

6、 延的思维形式,它并不能独立存在,而是作为符号与语言相并存。思维离不开语言, 也 就离不开符号。 5 共通的意义空间有两层含义: 一是对传播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等符号的含义的共同的理解。 二是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第一节 传播的基本过程 1 研究传播过程最常见的两种视角:历时性考察,共时性考察。P57 2 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以下要素构成的:P59 A 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 的人。 B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同时可以反馈活动 来影响传播者。 受传者和传

7、播者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角色,在一般的传播过程中, 两者能够发生角色的转 换或交替。 C讯息。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D 媒介。又称为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者工具。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 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E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者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获得 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讯息时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 反馈是体现社 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其中包括正反馈与负反馈(时间) ,并时反馈与 延时反馈(作用) 3 模式的双重性质 P59 (1)模式与现实事物具有对应关系,但

8、又不是对现实事物的单纯描述,而具有某种程度的 抽象化和定理化性质。 (2)模式与一定的理论相对应,但又不等于理论本身,而是对理论的一种解释和素描 传播学教程 期末考试复习纲要 齐齐哈尔大学 广电 081 李雨佳 3传播学教程期末考试复习广电 081 李雨佳 4 模式: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 5 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P59-P63 (一)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 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 拉斯韦尔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 , “五 W”模式, “拉斯韦尔程式”的过程模 式。首次提出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Who,says

9、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向谁说,有什么效果。 这个模式第一次将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 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后来大众传播的五大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 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就是沿着拉斯韦尔模式的思路形成的。 属于单向直线模式,没有提供反馈渠道,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香农韦弗模式/传播过程的数学模式: 传播的数学理论 信源、讯息、发射器、信号、造源、接收到的信号、接收器、讯息、信宿。 描述电子通信过程。 信源发出讯息,

10、再由发射器将讯息转为可以传送的信号,经过传输,由接收器把接收 到的信号还原为讯息,将之传递给信宿。这个过程中,讯息可能受到噪音的干扰,产生某 些衰减或失真。 导入了噪音的概念,表明了传播不是在封闭的真空中进行的,过程内外的各种障碍因 素会形成对讯息的干扰。对一些技术和设备环节的分析,提高了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 播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为以文理结合的方法考察传播过程打下了基础。 描述的是电子通信过程,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环节。 直线模式的缺陷: 1、容易把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关系和作用固定化。 2、缺乏反馈的要素或环节,不能体现人类传播的互动性质。 (二)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奥斯古德

11、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施拉姆传播是怎样运行的 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1、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传播双方都作为传播行为的主体。 2、模式重点不在于分析传播渠道中的各种环节,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参加传播过程 的每一方在不同阶段都依次扮演着译码者 (执行接收和符号解读功能) 、解释者(执行解释意 义功能)和编码者(执行符号化和传达功能)的角色,并相互交替着这些角色。强调了社会传 播的互动性,把传播双方都看作是传播行为的主体。 缺陷: 1、把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对等或平等的关系中,与现实情况不符。 2、能够体现人际传播特别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

12、,却不能适用于大众传播的过程。 传播学教程 期末考试复习纲要 齐齐哈尔大学 广电 081 李雨佳 4传播学教程期末考试复习广电 081 李雨佳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 构成传播过程的双方分别是大众传媒与受众,两者之间存在着传达与反馈的关系。作为传 播者的大众传媒与一定的信源相连接,又通过大量复制的讯息与作为传播对象的受众相联系。 受众是个人的集合体,这些个人又分属于各自的社会群体;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都保 持着特定的传播关系。 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相互连结性和交织性,初步具有了系统模式的特点。 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在香农韦弗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克服了前者单向直线的 缺点,明

13、确补充了反馈的要素、环节和渠道,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拓展了 噪音的概念,认为噪音不仅对讯息而且对传达和反馈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要素都会发生影 响。 这个模式也没有超出从过程本身或从过程内部来说明过程的范畴。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一节 人内传播 1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P78 自我可以分解为两方面。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 ,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 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 另一方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 ,它是 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人的自我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又是这种 互动关系的体现。主我是形式,客我是

14、内容。互动的介质时信息“有意义的象征符” 2 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P79 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把自身作为认识的对象,与自己进行沟通或传播,并对自己采取 行动。 第二节 人际传播 1 人际传播大致分为两种:面对面的传播和借助某种有形的物质媒介的传播。P83 2 人际传播的特点:P83 (1) 、人际传播传递和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2) 、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多种渠道和手段的配合,会形成特殊的传播 情境,产生新的意义。 (3) 、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率高。是一种高质量的传播活动,尤其在说服 和沟通感情方面效果好。 (4) 、 和大众传播相比, 人际传

15、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传播关系的成立上具有自发性、 自主性和非强制性,人际传播主要是建立在自愿和合意基础上的活动。是一种相对自由和平等 的传播活动。 3 社会化:一个人出生后由一个“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从个人角度说,指个 人学习语言、知识、技能、行为准则等以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从社会角度而言,指社会成员 形成大体一致的观念、价值和社会规范体系,从而使社会秩序维持、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得到保 证的过程。个人观念社会化包括自我观念的形成和社会观念的形成。 4 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 A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人际传播的核心媒体是语言。声音语言、 书写语言。体态、表情、眼神

16、、身体接触以及服装、发型等都是自我表达的重要媒体。 B 姿态的传播功能: 1、强调语言 2、补充语言 3 代替语言 4、 控制语言 5 表达超语言的意义 传播学教程 期末考试复习纲要 齐齐哈尔大学 广电 081 李雨佳 5传播学教程期末考试复习广电 081 李雨佳 C 外观形象是自我表达的重要手段,它所传达的信息形成人际传播中的第一印象。 D.自我表达与社会价值规范: 自我表达是以他人为对象和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里进行的,不顾及他人和社会价 值与规范会招致误解和被社会孤立。自我表达与他人和一定的社会价值或行为规范相联系,应 该符合一个社会普遍认可的真善美尺度。 论述题:论述题:论述题:论述题: 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 人际传播在本质上来说是个人之间相互交换精神内容及意义的活动,精神内容交换的质量 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符号载体。在这里,媒体也可以理解为任何能够传递信息的手 段和渠道。 人际传播的核心媒体无疑是语言。语言又分为声音语言和书写语言。声音语言是人际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