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5 人民版必修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439953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5 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5 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5 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5 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5 人民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5 人民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5 人民版必修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1某些历史学家认为,1950年中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不仅仅是因为中朝两国是唇齿相依的邻邦,而且也包含苏联方面的因素,即争取苏联方面对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和建设的支持。下列史实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B)A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之建交B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中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D赢得战争可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材料中的时间限定是“1950年”。A项发生在1949年,B项发生在1950年

2、,C项发生在1953年,D项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均可排除。答案为B项。2(2016上海师大附中调研)虞和平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历程中指出:从中美双方关系发展的过程看,与其说是中共领导人宣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赶跑了美国,不如说是美国的全球战略和敌视中国革命的胜利,迫使中国在外交上“一边倒”。下列各项对中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评述,符合史实的是(C)A“一边倒”完全是美国扼制新中国的产物B表明中国在外交问题上完全按意识形态划线C“一边倒”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D使新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处于敌对状态【解析】A项错误,“一边倒”的提出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B项说法太绝对。D项说法不

3、符合史实。故选C项。31949年2月初,毛泽东在同苏联领导人米高扬谈话时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做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对这段话正确的理解是(C)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外交关系B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为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D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解析】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中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主权,在此基础上再与一些国家发展外

4、交关系。A项反映的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B项与题干无关,D项反映的外交方针是“一边倒”。4戴高乐认为:“不应该单单从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制度的对抗这个角度处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下列新中国外交方针政策可支持这一论断的是(D)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不应该单单从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制度的对抗这个角度来处理”说明不能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唯一原则和标准,据此可以判定应该符合D。A、B、C三项都是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故排除。 5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其依据在于这次会议(C

5、)A号召亚非国家团结起来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C超越了意识形态,并加强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D使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打开了外交新局面【解析】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排除A项;菲律宾没有参加日内瓦会议,排除B项;打开外交新局面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事,排除D项。根据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在万隆会议上菲律宾和中国从敌人变成朋友,故答案为C。6(2017临川一中模拟)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说道:我相信,我们的会议一定能够克服各种破坏和阻挠,并对于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友好和合作,对于维护亚非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做出有价值的贡献。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万隆会议的贡献的是(

6、B)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B确立了中国在亚非地区的领导地位C推动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D促进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觉醒【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C、D三项都是万隆会议的贡献;B项说法错误,万隆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但不是确立了其“在亚非地区的领导地位”。故选B项。7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新中国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C)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ABC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外交上不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所以选C项。8

7、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取得了突出成就。其具体表现是(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恢复与苏联的友好交往AB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的有关情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提出的,恢复与苏联的友好交往是在20世纪80年代,排除含有的选项。故答案为C。9“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A)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C中日邦交正常化D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解析】注意题干中材料的关键词“联合国”。与联合国

8、有关的事件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选A。10(2017海南海口模拟)新华社曾发表评论说: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在这股大潮的推动下,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材料表明中国重返联合国(C)A改变了某大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B增强了第三世界反殖民主义力量C得益于亚非独立国家的大力推动D使联合国成为了伸张正义的舞台【解析】材料主旨是“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亚非国家的支持。A项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C项反映

9、出亚非国家的推动,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正确;D项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111972年尼克松总统的访华被称为“破冰之旅”,对“破冰”的理解最确切的是(A)A美国改变对华敌对态度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C促进中美经济贸易合作D相互认可意识形态【解析】“冰”是指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破冰”是指美国改变对华敌视政策,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12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20世纪70年代接见时代周刊记者时说:“如果我有生之年有什么事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这段话的实质是(C)A尼克松敬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B尼克松渴望到中国旅游观光C美国希

10、望改善与中国的外交关系D美国人愿意把孩子送往中国【解析】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与苏联的对抗中处于劣势。当时在中、苏、美三国关系中,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希望改善中美关系,借此来遏制苏联。13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主题与材料对应正确的是(D)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整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D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解析】A项中“标志”,B项中“建交”,C项中“成立”,与后面所列史实皆不符合,所以除A、B、C三项。14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

11、时说:“我知道,1954年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身受侮辱。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C)A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意味着美国彻底放弃了遏制中国政策B省略部分应是万隆会议C中美关系对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D尼克松否定了福斯特杜勒斯的对华态度【解析】A项表述不符合历史史实,排除;B项中的万隆会议于1955年召开,1954年周恩来参加的是日内瓦国际会议,排除;D项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选C项。15我国在中美关系上一贯主张:“中美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

12、益,在一些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都是客观事实。中国对解决中美分歧的态度是真诚的、积极的,但也是讲原则的。任何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主权和尊严的做法,我们都是不接受的。”这段话主要强调(C)A中国不谋求霸权,也不与任何国家结盟B中美两国之间没有利害冲突C我国政府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中美关系D我国主张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解析】此材料主要反映我国希望改善和发展同美国关系,但决不允许美国干涉内政,故C项符合,B项不符史实,A、D两项与材料无关,故选C。16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这离不开正确的外交思想的指导。下列外交活动与外交方针政策不成对应关系的是(C

13、)A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一边倒”方针B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的政策C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结盟”政策D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取得重大成果“求同存异”原则【解析】不结盟政策是新时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所以选C项。17观察下列同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的图片,这些图片表明(C)A中国政府始终贯彻同美苏和平共处的政策B“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战略上都需要中国C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D中国政府始终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解析】中美关系经历了由敌对走向正常,中苏关系则由友好到破裂再到和好,体现出了中国依据国际形势调整外交政策。1

14、8(2017成都龙泉实验中学月考)1978年5月2日到6月6日,在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的带领下,一个由包括6个部级干部在内的20名成员组成的考察团出访了瑞士、联邦德国、丹麦和比利时等欧洲国家,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派出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对这次出访理解正确的是(B)A中国外交开始打破意识形态限制B出访有利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C出访否定了“两个凡是”错误方针D中国同欧盟国家建立了良好关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基本史实的再认和再现能力。A项错误,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打破意识形态的限制了;C项错误,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是在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项错误,欧盟是1

15、993年才成立的;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派出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有利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故选B。19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提出了“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对此解读错误的是(C)A针对的是两极格局逐渐解体的国际环境变化B符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韬光养晦”指专注国内发展、少参与国际事物D“有所作为”主要表现为推动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解析】韬光养晦,主要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的意思。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这个成语被邓小平拿来,阐述中国在当时情况下的外交战略方针。这一思想,是建立在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和世界局势的全面把握基础之上的。其根本点是要寻找有利时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