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与思考(i)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785719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与思考(i)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与思考(i)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与思考(i)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与思考(i)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与思考(i)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与思考(i)》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与思考(i)(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与思考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姆讲过这样一句话: 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成的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具体反映,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也就是说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设,是我们教育的培养方向。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恰当,教学过程中目标达成的程度如何,将直接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可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打的设计却成了部分老师轻视的内容。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找到合理对策,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一教学目标的现状:1 思想认识不到位。请看

2、课例: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研讨课中一位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和我进行修改后的对比:初稿修改稿修改原因知识与技能结合现实实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结合实例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初步了解轴对称图形;关于对称图形的学习分布在两个学段中,教学时要把握好不同学段的预设目标层次。小学阶段主要是学习轴对称现象,学段目标是“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对称轴”这个名词本学段中只是让学生直观认识和通过操作活动积累感性经验,在第二学段还要学习,第二学段的要求才是“探索并理解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轴”。因此,上述目标中“认识特点、探索对称轴”,这些目标制定的就

3、过高了。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培养审美情趣从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修改前的目标课堂教学中使用性不大。(笼统:结合现实实例,怎样的实例;实际操作,具体些咋操作等)我们在平常的备课中,有些老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目标只是教案设计中的一种形式,可有可无,备课时热衷于教学过程和各环节的设计,而没有认真考虑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制定,导致目标设计粗糙。就算制定,也是从教参照抄到教案,没有仔细研究本课应落实的目标

4、。有的教师虽然也考虑目标,但教学目标制定不合理,把握不够(超出要求:认识轴对称图形与感知轴对称现象具体要求不同),就如上面对比中的例子一样。2目标在课堂中落实不到位。我们也遇到过这样的现象:教学目标尽管制定了,但在教学中并没有将制定的目标落实到位,教学过程与目标成了两层皮。如: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正确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2.在具体情境中,会比较简单的分数的大小。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觉学习的精神,从而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片段:认识二分之一)案例一案例二分析比较导入师:同学们,我们每一个

5、人在成长过程中,身体时刻都在发生着奇妙的变化,你知道是什么变化么?请看情境图生:读情境图,找信息,提问题,交流各自想法。师:同学们老师知道我班同学个个聪明下面我们来一个比赛:比谁的手势快。(1)6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块?(2)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块?(3)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块?(手势乱让生表述,表述不清教师引导)1、案例一运用课本上的情景图虽然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但学生不很熟悉;案例二教师在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在复习平均分的基础上从每份是整数过渡到不是整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因为分数对学生是全新的。认识二分之一师:引导理解二分之一,把胎儿时期整个身长平均分

6、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生:思考、同桌交流生:一般正好是2份中的1份,可以用12来表示,也就是头占身长的12。师:12就是把胎儿时期整个身长平均分成了2份,头占一半。师:看书,不清楚地提出1.师:把一块月饼平均分也就是分的两块大小相等,像这样一半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表示了,也就是刚才手势不能表示的原因,我们用一种新的数表示,谁知道?生:二分之一师:指导生书写122.进一步认识12(1)在圆形纸上用阴影涂出(2用长方形纸折出12案例一虽然在目标中提到在动手操作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没能体现,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在这一点上案例二相比之下做得较好。再如:拓展平台编码这一内容的教学,标准中指出,“要让

7、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所以,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就成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特征。因此,教学目标就制定为: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寻找生活中的有用信息,在相互交流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请看下面两个教学片段的比较,谁将该目标落实得到位了:教师A教师B师:请各小组同学先交流课前调查的有关身份证号码的知识,说一说从身份证号码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讨论,教师巡视,然后学生汇报。)生:我知道身份证号码的前两位表示生省,第三和第四位表示市,第五、第六位表示区。生:我知道身份

8、证号码的第七至第十四位表示出生年月日,最后一位是校验码。生:第十五至第十七位是顺序码,还表示性别。师:同学们调查的真清楚老师对身份证号码的编排规律也进行了查询,知道了十八位身份证号码是这样编排的( 师讲解身份证号码每一位数字的意义,生静静地听)师:同学们,课前你们都调查了自己家人的身份证号码,了解了一下关于身份证编码的知识,快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吧!(学生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的收获)师:看来数字里面还真隐藏着不少秘密,让我们来一起解开这下秘密吧。生:我知道身份证号码的第七至第十四位表示出生年月日。生:我还知道身份证号码的前两位代表生省。(生纷纷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身份证编码的相关知识,师适时点拨)师:

9、在你了解这些秘密的同时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生:(用急切的眼神看着老师,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老师我有个问题,为什么省(区、市)要用两位数字表示,用一位不行么?生:老师我也有问题我姥姥的身份证号码原来是15位的,现在是18位了,这是为什么呢?(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从中不难看出,教师A的课堂里看不到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听不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编码的知识除了一小部分使学生调查到的,其余都是教师讲授的,学生只要仔细听就可以了。教师B注重学生的观察思考,给学生提供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空间和机会,将“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寻找生活中的有用信息,在相互交流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

10、到培养”目标落到了实处。显然,在上面教学案例一和教师A的教学中,教学目标已成为摆设。我们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也和所举的例子一样,这样一来书写教学目标环节在很大程度成了例行公事,至于教学目标落实与否、效果如何缺乏反思。久而久之,整体目标的落实就会大打折扣。 3三维一体的关系考虑地不到位。 知识是三维目标达成的基础,是我们实现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的知识载体;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指导是三维目标的关键。然而在一些教师的教学中仍然表现出只追求知识技能单一目标的倾向,看其教学设计难见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与情感态度方面的表述,观其课堂教学基本沿袭传统模式中落后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听讲或简单的师生问答

11、去接受知识,一节课下来,学生除了被动接受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其他方面难有收获。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研讨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可见,这样的目标设定主要是放在学生能计算,一堂课下来,要求学生达成的目标无非是会做一些计算题。这样进行设定是不能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的,是不够全面的。我们可以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来设计: ()经历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和估算的过程,通过自主尝试、合作探究,感悟出口算和估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如:学生在探索602= 2406=时除了运用到

12、了课本上分析的方法外(6个十平均分成2份;因为302=60所以602=30;240看作24个十)还想到用捂零法(其实与前面的道理相同,在这里只是简单一提,到下册学习时我给学生提升了一下54060)()在探索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运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进行简单的估算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渗透转化、建模等数学思想。如893思考时先看把89 90再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 ,得出估算结果在于每天做30只相比较,从而问题得到解决。()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4个体差

13、异考虑地不到位。标准中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学生在该阶段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底线。我们教学实践中,应当遵照标准要求,在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的同时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即以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为依据制定课时教学目标。但教学中常常出现下面问题:(1.)教学目标的确定没有考虑本班学生具体情况。如:在平行与相交垂线、平行线的学习中,新授课的教学目标一般是:. 理解两条直线平行、相交及互相垂直的基础上,掌握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能用三角尺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平行线及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平行线。.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的过程,形成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位置关系的表象,初步的画图能力增强。.

1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探索图形位置关系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的教学中,画垂线和平行线,不是知道画法就能画得出来的,有一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达到目标。因此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应考虑到学情,将第一条改为“理解两条直线平行、相交及互相垂直的基础上,掌握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中游学生能独立画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下游学生经过教师点拨后能画出过直线外一点作平行线。” 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尽量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全体学生均能达到的目标;掌握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第二层次是中等学生必须达到、后进生跳一跳也能实现的;中游学生能独立画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15、和平行线,下游学生经过教师点拨后能画出过直线外一点作平行线。” 第三层次是优秀生能发挥余力的(目标要贴近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现实中的最短距离问题的解决)(2.)有的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千篇一律,缺少针对性 。教师制定课堂教学目标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新课程标准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对某一学段的要求,而同一个知识在不同学段要求是不同的。如:三上 对称四下对称、平移、旋转比较知识目标学段目标: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单元目标:结合大量现实事例,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确定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用给定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学段目标:探索并理解平移、旋转、轴对称;单元目标:结合实例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够用折纸的方法确定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另一半。感受;探索并理解、认识对称现象;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学会确定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用折纸的方法确定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掌握);会(理解)情感目标在现实生活中了解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初步审美素养。欣赏生活中的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