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大纲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189861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全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全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全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全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大纲(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大纲(征求意见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自2005年国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来,全国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农村居民饮水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城乡供水差距进一步缩小。到2015年底,适应我国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农民需求的农村饮水安全阶段性任务将全面完成。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一项长期任务,且阶段性、动态性、反复性、复杂性、艰巨性特征明显。目前农村饮水工程仍存在供水规模偏小、供水保证率不高、净水设施不齐备、管网漏损率较高、入户率和水质合格率偏低等问题,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十三五”期间,按

2、照中央要求,顺应广大农民需求,亟需实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使广大农村居民喝上更加方便、更加稳定、更加安全的饮用水。为指导地方科学编制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十三五”规划,制订本工作大纲。一、总则(一)工作目标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协调”的工作方式,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状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评价,合理制定农村饮水提质增效规划目标,研究提出全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十三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和全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大纲(以下简称工作大纲)。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按照工作大纲,指导各县编制县级规划。省级在审查县级规划的基础上,汇总形成省级规划。在此基础上,编制全国规划(总体方案)或

3、实施意见。(二)规划任务1、科学评价工程现状。充分利用农村供水工程普查成果及“十二五”规划实施有关资料,全面分析评价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情况,认真总结成效,深入查找薄弱环节、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2、认真搞好需求分析。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从保障供水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出发,对不同区域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建设和管理需求进行深入分析。3、合理制定规划目标。各地要按照国家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充分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村镇发展、新农村建设等要求,合理制定农村饮水提质增效规划目标。4、重点抓好规划布局。按照当地自然地理条件、水资源条件

4、、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村庄布局和人口分布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提质增效工程总体布局、发展规模和重点。5、分类确定建设任务。根据各地情况,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分类确定提质增效建设、管理和改革任务。通过采取新建、扩建、配套、改造、联网以及加强水源保护、水质检测能力建设、水厂信息化试点建设、创新体制机制等措施,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工程和运行管护体系。6、研究提出对策措施。针对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建设的对策措施;针对制约农村供水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出促进农村供水发展的体制机制框架。7、强化保障机制建立。根据农村饮水提质增效的总体目标和任务,从加强组

5、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监督管理等方面制定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三)规划思路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水利工作重要讲话精神,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农村饮水安全的总体要求,顺应农村居民对改善饮水条件的迫切需求,注重轻重缓急、近远结合、量力而行、可以持续的原则,综合采取新建、扩建、配套、改造、联网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集中供水率、供水保证率和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系,进一

6、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2、总体思路“十三五”提质增效工作,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保障民生的目标,总体上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管理、准市场运营”的原则,以县为单元整体推进。逐步形成“高层推动、部门联动、上下齐动、群众互动和社会促动”的工作局面。建立科学的农村供水工程评估指标体系,全面摸底调查和分析评价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状况,查找薄弱环节、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按照国家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充分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村镇发展、新农村建设等要求,做好农村供水工程提质增效需求分析,合理制定农村饮水提质增效规划目标。综合采取新建、扩建、配

7、套、改造、联网以及加强农村水源保护、水质检测能力建设和开展水厂信息化试点等措施,全面开展农村水厂达标建设,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通过提质增效,推进农村供水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即由基本满足农村饮用水需求向全面提供清洁安全饮用水转变,由粗放管理向“从源头到龙头”的工程运行管护体系转变,由工程建设主要依靠财政投入向政府引导、广泛吸引各类社会资金等多形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方式转变。3、编制原则(1)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综合考虑各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县级规划为基础,“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协调”,合理确定全国、省级、县级发展目标,并强化县级规划的建设指导作用。采取“以大带小、以城带乡,

8、以大并小、小小联合”的方式,“能延则延、能并则并、能扩则扩”,科学合理确定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布局与供水规模。(2)着眼长远,标本兼治立足问题导向,充分考虑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农民实际需求,综合采取工程、管理、技术、经济、行政等措施,全面解决目前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巩固发展成果,切实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3)明确事权,两手发力合理划分中央地方事权,中央充分发挥顶层设计、政策完善、标准制订、投资补助、监督考核作用,地方切实履行资金落实、建设管理、运行维护、政策保障责任。协同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制度保障作用,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

9、。(4)完善机制,长效运行明晰工程产权,完善运行管护机制,落实管护经费,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加强专业和关键岗位人员培训,健全基层专业化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工程运行管理方式,推进饮水安全工程专业化、企业化管理,促进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4、技术路线水利部提出全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大纲,指导各地编制规划。各地以县为单元编制县级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十三五”规划。省级审查复核县级规划,并汇总各县规划成果,编制省级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十三五”规划。中央在各省规划基础上,在典型调查和复核评价基础上,研究编制全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十三五”规划或实施意见。各省根据全国规划确定的分区目标

10、和分省建设目标任务,进一步修改完善县级规划和省级规划,并完成县级规划的批复。重点要抓好县级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十三五”规划编制。县级规划应按照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工程和运行管护体系的要求,强化水源可靠性论证,充分利用当地现有蓄水、引水、提水等水利工程,优化配置水资源,合理布局,重点发展集中连片规模化供水工程。净水工艺选择应科学合理,确保供水水质。加强水源保护和卫生防护,保障供水安全。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水厂的水质检测设施配套、水质化验室和区域水质检测中心建设,不同规模的水厂根据有关规范要求配备必要的水质检测设备和消毒设施等;强化工程可持续性论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搞好工程运行维护和经营管理,促进

11、工程的良性运行和长期发挥效益。(四)基本规定1、规划范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县(不含县城城区)以下的乡镇、村庄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等。 2、规划水平年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以2014年数据为基础,预测到2015年),水平年为2020年。 3、基本资料口径现状经济社会指标、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基础数据资料应采用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统计年鉴等),部分缺乏统计资料的数据可进行典型调查,并对所采用的数据进行认真复核分析,保证基本资料的真实、合理。同时应做好与全国农村供水工程普查和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的衔接。(五)规划编制依据本规划编制主要依据以下文件及相关标准、技术规范、规程:(1)

12、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1号)(2)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发20141号)(3)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4)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2010年)(5)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卫生部,2012年6月(6)关于印发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水农2004547号),水利部、卫生部,2004年(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8)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SL687-2014)(9)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规程(SL689-2013)(10)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13、(GB 50013-2006)(1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 338-2007)(1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 433-2008)(1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14)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2013)(1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16)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2013)(17) 其它相关规划及技术规范。二、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评价与预测(一)农村供水工程现状全面总结农村供水工程现状,重点分析评价农村饮水安全实施以来,特别是“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

14、设情况。根据全国农村供水工程普查数据,2012-2014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相关统计数据,以及2015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预测数据,分析预测到“十二五”末农村供水工程状况。(二)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现状全面分析总结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状况,从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两个方面论述。(三)成效与经验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深入分析总结自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取得的主要成效。认真总结“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典型经验与做法。(四)存在的主要问题1、工程设施方面重点分析“十一五”以前建设的工程,从工程规模、水源稳定性、工程设施及管网配套老化状况、净水设施及入户管网配套情况等方面论述。2、水质保障方面

15、从水源保护状况、消毒设施设备配备与使用、水质达标情况和水质检测能力建设等方面论述。3、运行维护方面从工程产权、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水价形成机制、工程维修养护、专业化服务和人员培训等方面论述。(五)实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的必要性从实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以及解决工程长效运行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论述。(六)“十三五”提质增效工程评价标准“十二五”期间,对农村饮水安全状况评价采用的是2004年卫生部、水利部联合制定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指标,目前,该评价体系仍然符合现阶段农村饮水安全实际情况。考虑到“十三五”农村饮水提质增效的主要任务,主要反映在工程建设和管理层面,重点是对农村饮水工程状况和管理状况进行评价,不再单独对农村人口进行评价,因此,在对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适当完善的基础上,结合工程配套状况和工程老化程度,提出“十三五”提质增效工程评价标准。具体指标如下: 1、供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千吨万人以下农村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实行放宽指标(14项)。2、供水水量:满足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SL687-2014)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用水条件的水量要求。采用分散供水的干旱缺水地区每人每天可获得的基本水量不低于20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