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读《春江花月夜》有感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107754899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又读《春江花月夜》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又读《春江花月夜》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又读《春江花月夜》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又读《春江花月夜》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又读《春江花月夜》有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又读春江花月夜有感砖头哥春江花月夜在中国诗歌史上出现,可能是一种偶然。倘若没有明代的胡应麟拭去历史的尘埃,慧眼识诗,将其从不计其数的古代诗作中挑出来选进诗薮,或许春江花月夜至今也掩埋在腐朽了无生机的一堆陈纸当中。幸得有胡应麟这位伯乐,千里马张若虚及其作品才能在文学殿堂绽放异彩。有时候,瞬间的绽放,也需要永恒的等待,张若虚一等,就是上千年。春江花月夜在中国诗歌史上出现,也绝非仅仅是一种偶然。偶然的背后,往往是不可抵挡的必然。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压全唐,主要是其艺术成就。清王尧衢,王闿运,近代学者闻一多先生等等,对春江花月夜赞誉有加。春江花月夜本为乐府旧题,旧题多为宫体之作,张若虚将本为五言的旧题

2、上升为七言,将格调靡靡的宫体视野转向更为高远的哲学方向,突破了宫体诗作的束缚,转向更为高雅的艺术创作。虽然春江花月夜有乐府旧题宫体的痕迹,但在当时诗歌创作上艺术的突破是毋庸置疑的。之于春江花月夜的艺术成就,前人多有论述,此处亦不复赘言。之前讲授春江花月夜,思维仍然脱离不了春、江、花、月、夜五字的拘囿,笼统讲授此文写了五种景象。今日再观之,蓦然惊觉自身受限于固有思维。虽说比诗内容写及春、江、花、月、夜五种景物,实则是要突出月这一意象重心。换句话说,春江花月夜一诗,是以月为核心的。读此诗,重心应该关注在月上。为何此诗解读的重心在月上?清朝王尧衢概括总结此诗的一个特点是:春字四见,江字十二见,花字只

3、二见,月字十五见,夜字亦只二见。从王尧衢的点评中,直接指出月这个意象在诗中所占的分量。当然,王尧衢指出字面上与月有关的共十五处。这似乎从数字上说明了与月有关的内容在直观数字上的优势,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是,除了字面上直接体现写月的内容外,还有好些文句是侧面来写月亮的。例如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两句,按一般生活常识,流霜白沙应该会反射月光,而此处有流霜而不觉飞,有白沙而看不见,是侧面写月光。月光实在是太亮了,以致眼中所见只有月光。又如江天一色无纤尘句,江天如何才能成一色,如何才能有如此空灵洁净的视觉效果?只能在皎洁的月光之下,万事万物笼罩在月色之下,才能表现出这样充满美与想象的视觉效果。因

4、此,这句诗歌还是在暗示写月亮。诸如此类的诗句,诗歌中还有不少。因此,我们可以概括地说,这首春江花月夜的核心内容在于月,解读这首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也是月.既然这首诗歌的核心是月,那么春、江、花、夜的出现又有何作用?我们可以把其余四个意象作为月的陪衬。例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水的出现就是为了引出共潮生的月亮。换个角度出发,春、江、花、夜都是月亮出现的背景,都是为彰显月服务的。张若虚集中笔力突出月的地位,到底为何?通过梳理文本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两个作用。一是借月说理,把江月的丰富内涵上升到哲学高度。最能体现其朴素的哲学思想的诗句莫过于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从人类的变与江月的

5、不变形成对比,思考了人生与自然的关系。这种思维方式不仅仅是打破了乐府旧题宫体诗的内容限制,也极大提升了古人思考的维度,从简单的即景抒情转向思考天人关系的哲学高度。二是借月抒情,以月亮为载体,表达相思之情。借月抒情,难脱借景抒情的窠臼,但是张若虚的借月抒情,却也有其独特之处。以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等句为分析范式,会发现张若虚的借月抒情,写月总有独特之处。月亮本有引起他人相思之意,而且此时月亮照在离人的妆镜台上,犹如人于伤心时又闻伤心曲一般让人情难自禁,肝肠寸断。月光于帘中卷不去,将月光视为有形之物,也算是化无形为有型之技巧。捣衣容易引发人的联想,李白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捣衣一词,往往容易引发人的相思之情。而拂还来,更言寄予思念之月光挥之不去。挥之不去的,是月光,更是无尽的思念之情。较之借月抒情,借月说理的艺术高度似乎更高一些。毕竟,写作的视野及技巧已经开始剥离了乐府旧题宫体的桎梏,开始走向有深读的抒情与反思。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唐诗里没有说理之类,而是强调张若虚勇于打破写作模式的束缚,进而开始进行革新与突破,这一点似乎比诗歌内容本身更为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