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教学版.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565765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9.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讲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教学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第五讲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教学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第五讲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教学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第五讲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教学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第五讲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教学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讲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教学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讲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教学版.(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服饰文化,郑小娟,衣人相映 包蕴文化,服饰的变化是传承发展的 要与身份、地位、年龄相协调 体现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原始社会 服饰起源,原始人的衣服 材料:兽皮 装饰:兽齿、鱼骨、 石珠、海贝,旧石器时代,采用兽皮、植物等天然材料, 发明了原始的缝纫工具骨针,新石器时代:创造了纺纱织布的工具,利用植物纤维编织成衣料,为制作成型的服装创造了条件。,夏商周,夏商周是奴隶社会的兴起、发展并走向鼎盛的相对完整阶段。随着这三个朝代生产力不断的发展,服饰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这个时期夏商通过穿着冠、冕、芾(黻,fi音费)来变现礼仪之制,而在周朝这种服饰制度日趋完善。夏代已用丝绸、麻布作衣料,并用朱砂

2、染色 。,男子服饰,商代妇女服装,目前资料不多,从下一两个朝代推断此时女子服装的形制大致与男子相同,只是发式上有明显区别 。,周代服饰,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的服制,只是略有变化 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宽松。 衣袖有大小两式 领子通用矩领 腰间系带。当时的腰带主要有两种:一种以丝织物制成,叫“大带”或叫“绅带”;另一种腰带以皮革制成,叫“革带”。,周代男子服饰,矩领,腰间系带,服饰用品,在奴隶社会各种服饰用品包括发饰、耳饰、冠饰等等有了尽一步发展,出现了骨、角、玉、蚌、金、铜等制品,而当中玉最为突出,考古人员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的玉器就有1200多件。,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间不全遵周之制度。当

3、时兴起的百家争鸣之风,在服饰上也各显风采,呈多元化。 服装款式: (1)袍:交领、右衽、直裾式,上衣与下裳连为一体 (2)禅衣,交领右衽、直裾,上衣与下裳相连,双 袖呈胡状 。,春秋战国服饰的创新深衣,深衣开创了 衣裳连属制 为中国服饰 基本形制的 确立奠定了 基础。,交领、右衽、直裾式,上衣与下裳连为一体,春秋战国时期的素纱锦衣,秦汉妇女礼服以深衣为尚 深衣分曲裾和直裾两种 襦裙是秦汉妇女的日常服饰 秦汉饰物也很讲究华丽,多为玉制品,考究的秦汉妇女服饰,直裾深衣,曲裾深衣,颈饰,耳饰,指环,臂饰,带钩,汉代男子服饰,衣袖大小式、直裾式、右衽、上衣与下衣一体,魏晋南北朝,特点为:对襟,束腰,衣

4、袖宽大,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一块帛带系扎。当时妇女的下裳,除间色裙外,还有其它裙式。本图为宽袖对襟女衫、长裙穿戴展示图及穿对襟子衫、花纹长裙的妇女(北朝陶俑),素雅的魏晋妇女服饰,褒衣博带、大袖翩翩,呈现飘逸洒脱的美感。,女子披肩,开放的隋唐妇女服饰,隋唐时期的女子服饰,是中国服饰演变史中 最为精彩的篇章,可谓是封建社会中一朵昂首怒放、 光彩无比的瑰丽之花。 隋唐女子服饰形象主要分为:襦裙服、胡服和男装,盛唐时期流行袒领,亦即袒露装,妇女身穿锦绣长裙,裙子用锦带系于胸部,宽大的下 摆托在地上,上身不穿厚厚的内衣,而代之以一件薄 薄的透明纱衣。脖子、胸、手

5、臂大部分都露在外面, 风流百态,以女性特有的妩媚打破传统的封闭。,唐代龙凤配饰挂件,唐代连珠纹金皮镶嵌松石配饰,唐代男子袍衫,亦称圆领袍衫,是隋唐时期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着的服式,当为常服。从大量唐代遗存画迹来观察,圆领袍衫明显受到北方民族的影响,整体各部位变化不大,一般为圆领、右衽,领、窄袖及襟处有缘边。,幞头,是这一时期男于最为普遍的首服 幞头两脚,初似带子,自然垂下,至颈或过肩 。,幞头袍衫是唐朝男子的主要装束,至天宝年间,妇女也模仿穿着。,女装男性化是唐代社会开放的表现之一, 妇女穿着男装是当时一种时尚。,唐代妇女的面妆 唐代妇女好面妆,奇特华贵,变幻无穷。如面部施粉,唇涂胭脂,见元稹

6、:“敷粉贵重重,施朱怜冉冉。”各种眉式流行周期很短,据说唐玄宗曾命画工画十眉图,有鸳鸯、小山、三峰、垂珠、月棱、分梢、洆烟、拂云、倒晕、五岳。 眉宇之间,以金、银、羽翠制成的彩花子“花钿”是面妆中必不可少的。 另有流行一时的梅花妆,传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行于含章殿下,额上误落梅花而拂之不能去,引起宫女喜爱与效仿,因而,亦被称为寿阳妆。,从左往右:太宗时期 武周时期 开元时期 天宝时期,拘谨的的宋代妇女服饰,妇女日常服饰上身穿袄、襦衫、背子、半臂、 背心等,下身着裙、裤。,宋代妇女服饰式样不多,色彩也不如 以前鲜艳,给人以洁净、质朴和自然之感,宋代妇女比较讲究戴花冠与佩饰,襦衫,背子,半臂,背心

7、,辽金元妇女服饰,辽以契丹族为主,金以女真族为主,元以蒙古族为主。 其服饰虽然保存了部分汉制,但更多地体现了少数民族的特点,带有浓烈的异族风情。,辽 契丹族服装,契丹族服装一般为长袍左衽,圆领窄袖,下穿裤,裤放靴筒之内。女子在袍内着裙,亦穿长简皮靴。因为辽地寒冷,袍料大多为兽皮,如貂、羊、狐等,其中以银貂裘衣最贵,多为辽贵族所服。,契丹妇女服饰,契丹妇女服饰以长袍为主, 在袍内着裙,穿长筒皮靴,女真族妇女服饰,金人服饰虽仍以皮毛为主,但已开始使用布帛,元代是由蒙古人统治,所以元代的服饰也比较特别。蒙古人多把额上的头发弄成一小绺,像个桃子,其他的就编成两条辫子,再绕成两个大环垂在耳朵后面,头上戴

8、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质孙服是较短的长袍,比较紧、比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这种衣服很方便上马下马。 元代的贵族妇女,常戴着一顶高高长长,看起来很奇怪的帽子,这种帽子叫做罟罟冠。她们穿的袍子,宽大而且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常常要两个婢女在后面帮她们拉着袍角,一般的平民妇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蒙古诸妇女服饰,姑姑冠,明代妇女服饰,明代官方对妇女服饰做了严格的限制,尤其是将贵族命妇与平民女子之间的界限确定得十分清楚。,命妇着装分为礼服和常服两类。礼服是在重大场合穿用的由凤冠霞帔和背子、大袖衫等组成。,水田衣是明代平民女子的典型服饰,也称其为“百家衣”。,明孝端皇后大衫霞帔像,命妇的霞帔在用色

9、和图案纹饰上都有规定。品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纹饰上 一、二品命妇霞帔为蹙金绣云霞翟纹 三、四品为金绣云霞孔雀纹,五品绣云霞鸳鸯纹; 六、七品绣云霞练鹊纹; 八、九品绣缠校花纹。,水田衣是一种由各种碎布料拼合缝制成的服装 因整件服装织料色彩互相交错形如水田而得名,独具特色的清代妇女服饰,满族妇女的服装,以袍服为主,由于实行八旗制度,凡编入旗籍者都为“旗人”。旗人所穿之袍就叫做“旗袍”,满族旗头,满族女子梳旗头所插发饰,满族妇女的高底旗鞋,清代汉族妇女服饰,清代女子造型,髮 式,清朝時期規定,軍民要穿滿族服裝,強令漢人男子按滿族習俗改變髮式,剃去前額髮,把頭髮編成辮子。當時統治者對漢人就有留頭不留髮

10、,留髮不留頭的頒令。,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国推翻清朝,服装为之一变,这不仅取决于朝代更换,也是受西方文化冲击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20世纪20年代末,民国政府重新颁布服制条例,其内容主要为礼服和公服;30年代时,妇女装饰之风日盛,服饰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男子长袍与西服,男子服装主要为长袍、马褂、中山装及西装等,虽然取消封建社会的服饰禁例,但各阶层人士的装束仍有明显不同。,长 袍 、 马 褂 、 小帽,西服 、革履 、礼帽,学生装,中山装 、 遮阳帽 、 文明棍,长袍、西裤、礼帽、皮鞋,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和40年代时较为时兴的一种装束,也是中西结合非常成功的一套服饰,是这时期很有代表性的男子服饰形象 军警服:北洋军阀时期,直、皖、奉三系服英军式装束,长袍、西裤、礼帽、皮鞋,穿军服的将官,女子袄裙与旗袍,袄裙:民国初年,由于留日学生较多,国人服装样式受到很大影响,如多穿窄而修长的高领衫袄和黑色长裙,不施纹样,不戴簪钗、手镯、耳环、戒指等饰物,以区别于20年代以前的清代服饰而被称之为“文明新装”。 旗袍:旗袍本意为旗女之袍,实际上未入八旗的普通人家女子也穿这种长而直的袍子,故可理解为满族女子的长袍。,穿短袄套裙的妇女,彩绣高领长袄、马面裙,低领、彩绣、圆角下摆短袄,旗袍的发展,近代穿旗袍的妇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