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常见害虫防治原理方法汇总.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565005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4.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常见害虫防治原理方法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第六章常见害虫防治原理方法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第六章常见害虫防治原理方法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第六章常见害虫防治原理方法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第六章常见害虫防治原理方法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常见害虫防治原理方法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常见害虫防治原理方法汇总.(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植保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总结人类害虫防治的经验,按其作用原理和应用技术,可分五大类,即: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法、生物防治法、物理机械防治法和化学防治法。,第六章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熟练掌握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的定义与具体途径,了解化学防治的具体内容;正确理解害虫综合治理的定义、特点。 第一节 植物检疫(掌握) 第二节 农业防治(掌握) 第三节 生物防治(掌握) 第四节 物理机械防治(掌握) 第五节 化学防治(了解) 第六节 害虫综合治理(掌握),第一节 植物检疫,一、定义: 每一种农作物的病、虫、杂草都有一定的地理分布范围,但也有远距离传

2、播和扩大分布的可能。其传播途径主要有: 自然传播:自身飞翔,爬行或随风力,流水传播。 人为传播:种子、苗木、植物产品及包装、工具(运输)等的调运传播。 在原产地由于有天敌,发生较轻或易防治,但传到新的地区,无天敌,易造成猖獗为害。,蝗灾,狗尾草,植物检疫: 就是依据国家法规,对调出和调入的植物及其产品等进行检验和处理,以防止人为传播的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扩散的一种带有强制性的防治措施。 是一种保护性、预防性措施。,二、检疫的范围 1、对外检疫: 也称国际检疫,是为了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传入国内或带出国外,由国家在沿海港口,国际机场及国际间交通要道等处,设置植物检疫或商品检查站等机构,对出入

3、口岸及过境的农产品等进行检验和处理。,2、对内检疫: 也称国内检疫,是为了防止国内原有的或新从国外传入的危险性病、虫、杂草在国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由于交换、调运种子、苗木及其它农产品而传播并扩大蔓延。 目的是将其封锁于一定范围内,并加以彻底消灭。,三、植物检疫对象的确定原则,不同国家或地区所规定的检疫对象不同,但原则是一致的。 1、必须是在经济上造成严重损失而防治又是极其困难的危险性病、虫、杂草。 2、必须是主要依靠人为传播的危险性病、虫、杂草。 3、必须是国内或地区内尚未发生或分布不广的危险性病、虫、杂草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对象名单(虫害部分)P122.,四、植物检疫的执行步骤:,

4、1、划定和宣布疫区,保护区。 2、组织力量,进行消灭。 3、检验及处理。 如葡萄根瘤蚜(山东、辽宁、陕西),苹果棉蚜(山东、辽宁、云南),第二节 农业防治法,一、定义: 是根据农田环境,寄主植物与害虫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一系列栽培管理技术,有目的地改变某些因子,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而不利于害虫,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发生和为害,保护农业生产的目的。 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基础措施。,二、农业防治法的具体措施 1、合理的作物布局: 合理布局,一方面利于充分利用土壤肥力,光照和其它环境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另一方面可创造出不利于害虫发生的环境,抑制害虫大发生。 如:桃梨混栽或相邻,有利于梨小食心虫的发

5、生,因1、2代梨小食心虫主要为害桃梢,而3、4代转移为害梨果,混栽可为梨小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2、合理轮作和间作套种: 轮作对单食性或寡食性害虫可以起到恶化营养条件的作用。 如:禾本科作物与大豆轮作,可抑制大豆食心虫的发生; 稻麦轮作可抑制地下害虫; 棉麦间作套种,棉蒜间作可大大减轻棉蚜的为害。 但间作套种不当,会加剧害虫为害。 如:棉花和芝麻间作易造成叶螨大发生。,3、深耕土地与晒土灭虫 主要是改变土壤的生态条件,抑制害虫生存。 可将深层的害虫翻至地表,日光暴晒或冷冻致死; 将表层的害虫翻入深层,使其不能出土而死。 如:棉铃虫蛹栽表层4-6cm处越冬,深翻可破坏其蛹室损伤蛹而大量死亡。,4

6、、调节播种期 昆虫对寄主的发育阶段具有选择性,适当调节播种期可能躲避某些害虫为害。 如在新疆,调节油菜播种期可躲避蓝跳甲的为害,油菜为耐寒性作物,3-5摄氏度就开始发芽,而蓝跳甲的活动需在平均温度11摄氏度以上。因此早播可躲过蓝跳甲为害的危险期子叶期。,5、合理施肥与灌溉 合理施肥可改善农作物营养条件,增强抗逆能力,能加速虫伤的愈合,或改良土壤状况,恶化害虫生活条件,而直接杀死害虫。 如在农田施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会招引金龟子,种蝇产卵,加重为害。,6、加强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各种增产措施的综合运用,对防治害虫特别重要。如: 适时中耕除草,切断害虫营养桥梁,恶化生存环境,可有效防治害虫; 适时

7、间苗、定苗、拔除虫苗、整枝打杈、摘除虫果及带虫老叶,可以防治棉蚜、棉铃虫、白粉虱及食心虫类害虫。 清洁田园,及时将枯枝、落叶、落果等清除并集中处理,可消灭许多潜伏的害虫。,7、选育抗虫品种: 同种害虫对同种作物不同品种的为害程度并不一致。在同种环境条件下,有些品种受害严重,有些受害轻或不受害,这是由于品种间的抗虫性差异所致。所以选育抗虫品种是防治害虫的一个重要途径。 如:基因工程的研究,科学家已成功地将bt毒素蛋白基因,蛋白酶抑制基因导入棉花、玉米、水稻、烟草、番茄等各种作物中,培育出抗虫棉、烟草等品种,表现出良好的收效。,三、农业防治法的优缺点,一、优点 1、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绝大多数情

8、况下是结合必要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而进行的,不需要增加额外的人力、物力、财力。 2、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 对其它生物和环境的破坏作用小,基本不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3、对害虫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符合植保工作方针 大多是从预防的角度出发,措施多样化,能从多方面对害虫的发生起到抑制作用。 4、易于被群众所接受,防治规模大 一旦证明某种措施有效且结合农业生产过程进行,往往较易被群众接受并大面积推广。,二、缺点: 1、有些防治措施与丰产要求有矛盾或与耕作制度有矛盾; 2、一些措施地域性、季节性比较强,限制其大面积推广,且防治效果缓慢,在害虫大发生时,往往不能及时解决问题。,第三节 生物防治法,一、定义:

9、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害虫的方法; 目前,生防不仅利用传统的有益昆虫,病原微生物和其它有益动物,而且包括辐射不育,人工合成激素及基因工程等新方法。,二、害虫生物防治的途径: 1、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昆虫和有益动物: 自然界中,各种害虫的自然天敌昆虫和捕食动物种类很多; 天敌昆虫:捕食性天敌昆虫蜻蜓、螳螂、猎蝽、草蛉、瓢虫、 食蚜蝇等。 寄生性天敌昆虫寄生蜂类、寄生蝇类。 捕食动物:鸟类、蜘蛛及捕食螨类、青蛙、蟾蜍等。,采取各种保护措施促进天敌种群的增长,对农业害虫的自然控制力会大大增强。如: 选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防治害虫。 麦棉套种(间作),用选择性农药防治小麦上的害虫,以利于小麦上的天

10、敌增殖和向棉田转移。 棉田种植油菜诱集天敌带。 果园种植一些寄生性天敌的蜜源植物。 用巢箱招引大山雀、灰喜雀等栖息,来啄食林木害虫等。,2、人工繁殖与田间释放天敌 当本地天敌自然控制力量不足时,尤其是在害虫发生前期,可在室内人工大量繁殖和田间释放天敌,控制害虫的为害。 如: 玉米或果园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或苹果卷叶蛾等; 在温室内释放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 在棉花仓库内释放金小蜂防治越冬期棉红铃虫; 在果园中释放草蛉防治蚜虫等;,释放赤眼蜂 防治玉米螟,释放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3、天敌的引种驯化 有些害虫在当地缺少有效天敌,可从外地或外国引种,引进后通过人工培养繁殖,进行防治害虫的试验、示

11、范和推广,往往有一个驯化适应的过程。如: 澳洲瓢虫是1888年美国从澳大利亚引进,成功地控制柑橘吹棉蚧,此后,前苏联、新西兰、中国等40多个国家相继引进,都获成功。 1926-1930年苏联由意大利引进苹果绵蚜小蜂,抑制了国内苹果绵蚜的猖獗发生。 1947年美国从中国引进岭南金小蜂,防治橘红园蚧取得很大成功。 我国湖北1953年从浙江引进大红瓢虫防治柑橘吹棉介壳虫取得成功,后又被四川、福建、广西省地相继成功引进。,4、昆虫病原微生物的利用 引起昆虫病原的微生物有真菌、细菌、病毒、原生动物及线虫等多种类蜂,许多已在生产上广泛应用。如: (1)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球形芽孢杆菌(Bs)、蝗虫微孢子虫

12、等,已通过工厂大量生产成粉剂、液剂、乳剂等,和使用化学农药一样在田间使用(真菌)。 (2)我国已建成4座棉铃虫病毒杀虫剂工厂。(病毒) (3)科学家成功地将Bt毒素蛋白基因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转入植物中,培育出抗虫品种。 (4)昆虫病原线虫也能够工厂批量生产,并在桃小食心虫,木蠹蛾等害虫防治中取得了很大成功。,5、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 是害虫生物防治的一种新途径。 国外对多种昆虫激素进行分析并人工合成,对农林害虫进行防治试验,取得了不少成果。利用较多的有保幼激素和性外激素。,(1)保幼激素的应用 其活性很高,制成杀虫剂后,很少量就可达到良好防效。 如:2R-777防治菜缢管蚜、麦长管蚜、棉蚜、

13、落叶松球蚜; 2R-515防治麦蚜; Ro-3108对梨园蚧、橘臀纹粉蚧、柑橘盾蚧、棕色卷蛾、舞毒蛾 等均表现出良好的防效。,(2)性外激素的应用 又称性信息素,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通常叫性诱剂。其应用可分害虫监测和害虫控制两大类: 害虫监测: 性激素诱集能力强,诱高度专化性,可有效监测特定害虫出现时间和数量,而进一步了解害虫扩散、分布,发生趋势和确定防治适期。,害虫控制: 利用性诱剂直接杀虫,防治害虫。 如:a、设置性外激素诱捕器来诱杀田间害虫,常见诱杀大量雄虫,来降低雌虫交配率来控制害虫。 b、此外,利用性激素来干扰雌雄间交配。在田间大量放置性诱剂,雄虫就会丧失寻找雌虫的定向能力,进而降低交

14、配率。 我国利用金纹细蛾性诱剂控制金纹细蛾、棉铃虫性诱剂控制棉铃虫等,取得了一定成效。 此外,在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苹小卷叶蛾等30多种性信息素在虫情测报上推广运用。,6 、昆虫不育原理及应用,原理:利用辐射源或化学不育剂处理害虫,破坏害虫的生殖腺,杀伤生殖细胞,或者杂交方法改变害虫遗传的性质等造成害虫不育。大量释放这种不育性个体,使之与野外的自然个体进行交配,从而使后代不育,经过累代释放,使害虫种群数量逐渐减少,最后导致种群绝灭。 应用:国外20世纪50年代采用辐射技术释放不育性螺旋蝇成功地防治了螺旋蝇之后,又在防治地中海实蝇和苹果蠹蛾方面获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三、生物防治法的优点及局

15、限性,1、优点: 对人畜及农作物安全、不杀伤天敌及其他有益生物、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往往能收到较长期的控制效果。天敌资源丰富,一般费用较低。 2、局限性: 杀虫范围较窄、作用较缓慢,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一般不易批量生产、贮存运输也受限制。,第四节 物理机械防治法,一、定义: 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 或机械防止害虫的方法。如:捕杀、诱杀、趋性利用、温湿度利用、阻隔分离及激光照射等新技术。 优点: 简便易行、成本较低、不污染环境 。即可用于预防害虫,也能在害虫发生时作为应急措施,利于与其他方法协调进行。,二、具体方法: (一)诱集灭虫: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化性和其他一些习性进行诱杀。 1、利用黑光

16、灯诱杀夜蛾、螟蛾、金龟甲等成虫,特别是利用高压荧光灯诱杀棉铃虫,降低田间落卵量。 2、利用蚜虫对银色的负趋性,在田间设银灰色薄膜带驱蚜。 3、利用蚜虫、白粉虱对黄色的趋向,田间设置黄皿或黄板,进行预报或防治。,4、用半萎焉的杨树枝诱集棉铃虫成虫。 5、在诱蛾器皿内置糖、醋、酒液或加以适量的杀虫剂以诱杀多种夜蛾科成虫。 6、性诱剂诱杀成虫害虫。 7、用马粪诱集蝼蛄。 8、用谷草把诱集粘虫产卵。 9、树杆缚草等诱集一些林果害虫越冬等。,(二)阻隔分离 根据害虫活动习性,人为设置障碍,阻止其扩散蔓延和为害。 1、果实套带,防止果树食心虫产卵和幼虫蛀害。 2、 树杆涂胶、刷途白剂、可防止一些害虫产卵和为害。 3、在瓜秧的根茎周围铺砂或废纸,防止黄守瓜产卵。 4、在粮食表面覆盖草木灰、糠壳,可阻止蛀粮害虫的侵入。 5、利用虫体与谷粒体积和比重不同,过筛或风扇使粮、虫分离。,(三) 低温或高温灭虫 1、低温冷冻。冬季打开粮仓窗口降温,杀死害虫。 2、日光暴晒。禾谷类粮食入仓前暴晒,夏季温度可达50度,杀蛀粮害虫。 3、开水浸烫豌豆或蚕豆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