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学复习资料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7565528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营养学复习资料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食品营养学复习资料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食品营养学复习资料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食品营养学复习资料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食品营养学复习资料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营养学复习资料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营养学复习资料资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绪论一、营养:指机体通过摄食事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过程二、营养素: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6大类第二章食物的体内过程一、蛋白质的消化在胃开始,食物蛋白质的消化主要在小肠进行,且氨基酸的吸收主要在小肠上段进行,为主动转运过程二、脂肪的消化是从食物进入口腔后开始的,脂类消化的主要场所在小肠上段。脂类吸收的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下部和空肠的上部。消化和吸收是同时进行的。三、淀粉在口腔内消化很少,淀粉的消化主要在小肠进行。糖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肠的空肠,糖的主要吸收主要在

2、小肠上段完成第三章能量与宏量营养素一、3种产能营养素的生理有效能量值(或称净能量系数)为:碳水化合物,16.8KJ(4Kcal);脂肪,37.6KJ(9Kcal);蛋白质,16.7KJ(4Kcal)二、食物的热效应:也称食物的特殊作用,指人体摄食过程而引起的能量消耗额外增加的现象,即摄食后一系列消化、吸收、合成活动及营养素和营养素代谢产物之间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不同食物食物或营养素的热效应不同三、一般建议成人的碳水化合物占热能的55%65%,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11%15%四、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1.提供和储存能量。碳水化合物是人类最经济、最主要和有效的能量来源。碳水化合物在体

3、内消化后,主要以葡萄糖的形式吸收2.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3.节约蛋白质作用4.抗生酮作用5.解毒作用6.增强肠道功能7其他功能。研究表明,一些来自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多糖具有特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等五、膳食纤维的生理作用:1.改善大肠功能2.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作用3.改善血糖生成作用4.膳食纤维的其他生理作用。除上所诉,膳食纤维还能增加胃部饱腹感,减少食物摄入量,具有预防肥胖症的作用六、功能性低聚糖的生理功能:1.改善肠道功能,预防疾病2.生成并改善营养素的吸收3.热值低,不引起血糖升高4.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癌变发生七、脂类的生理功能(一)脂肪的生理功能1.供给和储存能量2.构成机

4、体组织3.保护机体,滋润肌肤4.脂肪与脂溶性维生素共同存在,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消化吸收5.改善食物风味,刺激人的食欲(二)必需脂肪酸的生理功能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不能合成但又是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而必须依赖食物供给的不饱和脂肪酸。人体必需脂肪酸是亚油酸和亚麻酸1.组成磷脂的重要成分2.对固醇代谢十分重要3.前列腺素、血栓烷、白三烯的原料(亚油酸营养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前列腺的合成量,从而影响到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4.维持正常视觉功能(三)具有特殊功效的脂类胆固醇、磷脂和胆碱是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类脂化合物。胆固醇、磷脂都是脂蛋白和细胞膜的组成成分。胆固醇可增强生物膜的坚韧性。磷脂和胆碱都有防止脂肪在

5、肝脏中积累和预防脂肪肝发生的功能。八、脂类营养价值评价(一)食物脂肪的消化率脂肪的消化率越高,营养价值。食物脂肪的消化率与其熔点有密切关系。熔点又与食物脂肪酸中所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有关。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短碳链脂肪酸越多,其熔点越低,越容易消化。熔点低,消化率高,且吸收速度快的油脂,机体对它们的利用率也越高。一般来说,植物油脂熔点较低,易消化。而动物油脂则相反,通常消化率较低。(二)必需脂肪酸的含量植物油中含有较多的必需脂肪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亚油酸)的主要来源,故其营养价值比动物油脂高。但椰子油例外,亚油酸含量很低,其不饱和酸含量也不少(三)脂溶性维生素含量植物油脂中含有丰富的维生

6、素E,特别以谷类种子的胚油含量突出(四)油脂的稳定性植物油脂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它是天然抗氧剂,使油脂不易氧化变质,有助于提高植物油脂的稳定性九、蛋白质的生理功能:(一)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二)构成体内各种重要物质(三)供给热能十、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营养学上主要从食物蛋白质的含量、消化吸收的程度和人体利用程度三方面全面地进行评价)(一)食物蛋白质的含量(二)蛋白质的消化率:是指蛋白质受消化酶水解后吸收的程度,即吸收氮与消化氮的比值(三)蛋白质利用率1.生物价蛋白质生物价是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生物价越高,表明其被机体利用程度越高,最大值为1002.蛋白质净利用率蛋

7、白质净利用率(NPU)是反应食物中蛋白质被利用的程度。蛋白质净利用率把食物蛋白质的消化和利用两个方面都包括了,因此更为全面3.蛋白质功效比值4.相对蛋白质值5.氨基酸评分和经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评分十一、蛋白质能量缺乏症蛋白质缺乏在成人和儿童中都有发生,特别对处于生长阶段的儿童更为敏感。它是人体多种营养不良症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营养性疾病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有两种。水肿型,指热能摄入量基本满足而蛋白质严重不足的儿童营养性疾病。消瘦型,指蛋白质和热能摄入量均严重不足的儿童营养性疾病蛋白质缺乏的原因大致有:1.膳食中蛋白质和热能供给不足,合成蛋白质需要的各种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数量不足且比例不当2.

8、消化吸收不良3.蛋白质合成障碍4.蛋白质损失过多,分解过甚第四章维生素一、 维生素的特点:1.维生素或其前体在天然食品中存在,但没有一种食品含有 人体所需的全部维生素。2.体内不提供能量,也不是机体的组成成分,主要构成酶或辅酶3.参与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需要量极少,但是绝对不可缺少。4.大部分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少,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食物供给。第五章矿物质和水一、矿物质的特点:1.矿物质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和饮水中摄取2.矿物质在体内分布极不均匀 3.矿物质相互之间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 4.某些微量元素在体内虽需要量很少,但因其生理剂量与中毒剂量范围较窄,摄入过多易产生毒性作用。

9、二、矿物质的生理功能:1.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2.调节细胞间溶液的渗透压和机体的酸碱平衡3.维持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4.机体重要生物活性物质的组成成分5.参与体内的多种物质代谢和生理生化活动三、钙钙的缺乏与过量:(一)钙缺乏症是较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的病变,即儿童时期的佝偻病、成人的骨质疏松症。1.佝偻病。婴儿钙:磷以(1.61.8):1为宜2.骨质疏松症。关键预防措施是提高奶制品的摄入量3.钙不足至血钙低于1.75mmol/L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升高,可出现抽搐等症状(二)过量摄入钙也会引起不良作用,如增加患肾结石、奶碱综合症的危险性。另外,膳食钙过量还会影响其他一些营养素的生物

10、利用率,如抑制铁的吸收、降低锌的生物利用率、潜在影响铁的吸收、减少磷的吸收等四、铁(一)铁中毒铁中毒包括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常见于过量服用铁剂,儿童中尤其多见。临床上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症状,死亡率很高。慢性中毒(亦称铁负荷过多)可发生于消化道吸收铁过多和肠外输入过多的铁。其中,消化道吸收的铁过多是由于以下原因:一是长期过量服用铁剂;二是长期过量摄入含铁异常高的特殊食品;三是慢性酒精中毒和肝硬化,因两者均可使铁的吸收增加;四是原发性血色病,因遗传缺陷而使小肠吸收过多的铁。肠外输入过多的铁,通常是由多次大量输血而引起。正常情况下,即使膳食铁含量很丰富,也不致于达到引起慢性中毒的水平(二)铁

11、广泛存在各种食品中,但不同来源的食物其吸收率不同。一般动物性食物铁含量和吸收率较高,因此,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畜禽肉类、鱼类等均是膳食中铁良好来源。蔬菜、牛奶及奶制品中含铁量不高,铁的利用率也不高。(三)促进铁吸收因素: 1.某些生理病理状态(生长发育、月经、妊娠);机体铁充足时,血清铁可经运铁蛋白和受体结合进入肠粘膜细胞,而抑制肠粘膜对铁的吸收;当机体缺铁时,无铁从血清转移至肠粘膜,促进铁吸收。2.某些可以与铁形成小分子络合物的物质;3.胱氨酸、半胱氨酸、赖氨酸、组氨酸、葡萄糖、脂肪酸、肌苷等等4.维生素C螯合、还原5.动物肉类不利因素:1.与铁形成不溶性铁盐的物质(磷酸、鞣酸 、草酸、植酸

12、等);2.酚类化合物;3.胃酸缺乏;4.膳食纤维;5.钙、其他膳食微量元素。第七章各类食物饿营养价值一、食物营养价值的相对性食物的营养价值:食物中所含的能量和营养素能够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以及在膳食整体中对促进人体健康状态的贡献。食物营养价值的相对性:食物的营养价值不能以一种或两种营养素的含量来决定,而必须看它在膳食整体中对营养平衡的贡献不同的食物中热能和营养素的含量不同,但同一种食物的不同品种、不同部位、不同产地、不同成熟程度、不同栽培方式之间也有相当大的差别。 食物的营养价值也受储存、加工和烹调的影响。 有些食物中存在一些天然抗营养因素或有毒物质。 食品的安全性是首要的问题。食物除了满足人的

13、营养需要之外,尚有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方面的意义。 二、食物营养质量指数1.营养素密度:即食物中某营养素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与其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程度之比值。也可以表述为食物中相应于1000Kcal热能含量的某营养素含量。其计算公式: 营养素密度=(一定数量某食物中的某营养素含量同量该食物中的含能量)1000 2.食物营养指数是指食物中的某一种营养素满足一日所需程度与能量满足一日所需程度的比值。其比值较大,表明增加该食物的摄入有利于在日常膳食中充分提供这种营养素,而不至于过多增加膳食能量食物营养指数=(100g某种食物中营养素的含量/某营养素的日推荐摄入量)/(100g该食物中所含能量/能量的

14、日推荐摄入量)三、营养素的生物利用率:食品中所含的营养素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真正在人体代谢中利用的程度。 影响营养素生物利用率的主要因素: (1)食品的消化率 (2)食物中营养素的存在形式如何 (3)食物中营养素与其他食物成分共存的状态如何,是否有干扰或促进吸收的因素 (4)人体的需要状况与营养素的供应充足程度 四、食品营养价值的评定:1.营养素的种类及含量2.营养素质量3.营养素在加工烹调过程中的变化五、谷类种子的营养价值 1.碳水化合物:谷类种子是碳水化合物的丰富来源,其中淀粉含量达70以上。谷类种子中尚含有少量葡萄糖、糊精和戊聚糖。 2.脂肪:含量低,一般仅有23,主要集中干外层的胚、糊粉层

15、和谷皮部分,为非淀粉脂类。不饱和脂肪酸、磷酸、谷固醇、维生素E丰富。胚乳中脂肪含量低,与淀粉结合为淀粉脂类,难分离。3.蛋白质:含量在7-16之间。 醇溶蛋白(也称麦胶蛋白)和谷蛋白的含量高,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少。 醇溶蛋白中缺乏赖氨酸(谷类的第一限制氨基酸),色氨酸和苏氨酸的含量也偏低,使得谷类蛋白质的生物价值较低。一般在5060之间,只有莜麦、大麦和荞麦达70以上。燕麦和荞麦的蛋白质中赖氨酸十分丰富,生物价值较高。 大米含醇溶蛋白少,谷蛋白多(80%以上),谷类粮食中大米蛋白质质量最好。(谷类中以燕麦的蛋白质含量最高,可达15%-17%。在谷类中,以玉米和小米的蛋白质最为缺乏赖氨酸,而燕麦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最高。多数谷类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赖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往往是色氨酸或苏氨酸。) (1)玉米: 含醇溶蛋白,其中缺少赖氨酸和色氨酸。 高赖氨酸玉米0-2和F-2品种中醇溶蛋白含量降低,球蛋白、谷蛋白含量增加,使玉米氨基酸模式改变。 (2)小麦:小麦胚乳中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几乎相等(约占 808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