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膜分离1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208762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7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 膜分离1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六章 膜分离1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六章 膜分离1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六章 膜分离1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六章 膜分离1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 膜分离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膜分离1(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膜分离,近20年发展起来的膜分离技术,已广泛用于生物工程、食品、医药、化工等工业生产及水处理等各个领域; 膜分离技术是用半透膜作为选择障碍层,允许某些组分透过而保留混合物中其它组分,从而达到分离目的的技术。 膜分离技术它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无相变、无化学变化、处理效率高和节省能量等优点,已作为一种单元操作日益受到人们极大重视。,膜分离 (membrane separation),6.1 概述 6.2 各种膜分离法及原理 6.3 膜材料及其特性 6.4 膜组件 6.5 膜分离实例,6.1 概述,1960年Loeb和Sourirajan制备出第一张具有高透水性和高脱盐率的不对称反渗透膜

2、,是膜分离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自此以后,不仅在膜材料范围上有了极大扩展,而且在制膜技术、组件结构及设备研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6.1 概述,膜分离的概念:利用膜的选择性(孔径大小),以膜的两侧存在的能量差作为推动力,由于溶液中各组分透过膜的迁移率不同而实现分离的一种技术。,6.1 概述,在一种流体相间有一层薄的凝聚相物质,把流体相分隔开来成为两部分,这一薄层物质称为膜。 膜本身是均一的一相或由两相以上凝聚物构成的复合体 被膜分开的流体相物质是液体或气体 膜的厚度应在0.5mm以下,否则不能称其为膜,膜的概念,膜的分类,按孔径大小:微滤膜、超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 按膜结构:对称性膜、不对

3、称膜、复合膜 按材料分:天然高分子材料膜、合成高分子材料膜、无机材料膜,6.1 概述,6.1 概述,膜分离的特点: 操作在常温下进行; 是物理过程,不需加入化学试剂; 不发生相变化(因而能耗较低); 在很多情况下选择性较高; 浓缩和纯化可在一个步骤内完成; 设备易放大,可以分批或连续操作。 因而在生物产品的处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切向流过滤(Cross-flow Filtration),又称错流过滤、交叉过滤或十字流过滤。 是一种维持恒压下高速过滤的技术。其操作特点是使悬浮液过滤介质表面作切向流动,利用流体的剪切作用将过滤介质表面沉积的固体移走。 当移走固体的速率与固体的沉积速率相等时,过滤速率

4、就近似恒定。,例1:用泵循环使悬浮液流径膜滤器,产生切向流。,浓缩液部分循环,例2:在膜表面加以搅拌造成悬液流动,产生切向流。,切向流过滤的缺点:,(1)切向流所产生的剪切作用有可能使蛋白质产物失活,因而过滤速度受限制。 (2)能耗比一般过滤高,大部分用来使流体快速流动。 (3)固相液体含水量较高,实际上仍为流体,仅起浓缩作用。当浓缩相固相浓度高而使流动性下降时,过滤速率将迅速下降。 (4)不能避免膜的污染和堵塞。,常见膜分离过程: 微滤(Microfiltration,MF) 超滤(Ultrafiltration,UF) 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 纳滤(Nanofilt

5、ration) 电渗析(Electrodialysis,ED) 透析(Dialysis,DS) 渗透气化(Pervaporation,PV),6.2 各种膜分离法及原理,6.2 各种膜分离法及原理,微滤(MF)和超滤(UF)都是利用膜的筛分性质,以压差为传质推动力,只是膜的孔径不同。 在微滤或超滤分离过程中,由于分离的对象是高分子物质,其渗透压可忽略不计,则有 :,6.2 各种膜分离法及原理,6.2 各种膜分离法及原理,微过滤(Micro-filtration, MF) 亦称精密过滤,膜孔0.05-10m,可以除去所有的微生物,在生物工业中主要的应用如下: a. 无菌空气的制备 b. 液体生物

6、产品的澄清、除浊 c. 培养液的无加热灭菌,微过滤的应用:,6.2 各种膜分离法及原理,6.2各种膜分离法及原理,超过滤(Ultra-filtration,UF)用的滤膜孔径大约为5-50nm,可截留分子量500(1000)以上的溶质,在生物工业中的应用有: a. 对溶液进行浓缩,提纯分级,应用的产品包括各种酶、蛋白质、激素、核酸、疫苗、 菌体病毒、抗菌素等。 b. 用作膜反应器。,超过滤的应用:,6.2 各种膜分离法及原理,反渗透原理示意图,1. 渗透:水分子从稀盐一侧向浓盐一侧渗透。,2. 平衡点与渗透压:水分子的渗透达动态平衡。,水,3. 反渗透:当外加一个大于渗透压的压力时,水分子从浓

7、盐一侧向稀盐一侧渗透。,反渗透原理示意图,6.2 各种膜分离法及原理,反渗透用的滤膜孔径为 0.1-1.0nm,可截留小分子的无机物,截留分子量为30-50。目前主要用于海水淡化、水软化、制造超纯水和污水处理,在生物工业中的主要应用有: a. 生物碱、激素、疫苗、抗生素等的分离浓缩。 b. 某些发酵饮料的脱盐。 c. 白酒除浊与净化。 d. 啤酒不加热浓缩等。,反渗透的应用:,6.2 各种膜分离法及原理,4. 纳滤(Nano- Filtration, NF),纳滤是间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一种膜过滤,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发,当时称之为低压反渗透。 与反渗透比较,由于纳滤对无机盐的截留率很低,在

8、过滤过程中,保留液(浓缩液)的渗透压不会明显提高,因而操作压力较低(大多为0.51.5MPa )。 与超过滤比较,纳滤对低分子有机物有较高的截留率,过滤过程中保留液(浓缩液)的渗透压有一定提高,因而操作压力比超滤要高。,4. 纳滤(Nano- Filtration, NF),纳滤能截留分子量为2001000之间的有机物质及高价无机离子。由于许多生物产品的分子量(如抗菌素、多糖、维生素、多肽、柠檬酸等)都在此范围,因而纳滤在生物工业中比超滤(主要用于生物大分子)和反渗透(主要是脱盐)有着更广泛的用途。,6.2 各种膜分离法及原理,发酵培养液主要成分尺寸与分子量,6.2 各种膜分离法及原理,5.

9、电渗析: 是利用分子的荷电性质和分子大小的差别进行分离的膜分离法。可用于小分子电解后(例如氨基酸、有机酸)的分离和溶液的脱盐。 电渗析操作所用的膜材料为离子交换膜,即在膜表面和孔内共价健含有离子交换基团,如磺酸基(-SO3)等酸性阳离子交换基团和季铵基(-NR3OH)等碱性阴离子交换基团。键合阳离子交换基团的膜称为阳离子交换膜,键合阴离子交换基团的膜称为阴离子交换膜,在电场的作用下,前者选择性透过阳离子。,6.2 各种膜分离法及原理,电渗析分离原理示意图,电渗透析分离原理,6.2 各种膜分离法及原理,电渗析的应用: a.电渗析在工业上常用于海水淡化以及废水处理。 b.在生物分离方面,主要用于氨

10、基酸和有机酸等生物小分子的分离纯化。 c.在生物反应分离耦合的应用研究是电渗析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6. 透析,6.2 各种膜分离法及原理,利用具有一定孔径大小、高分子溶质不能透过的亲水膜,将含有高分子溶质和其它小分子溶质的溶液与水溶液、或缓冲液分隔;由于膜两侧的溶质浓度不同,在浓差的作用下,左侧高分子溶液中的小分子溶质(如无机盐)透向右侧,右侧的水透向左侧,这就是透析。 右侧纯水或缓冲溶液称为透析液; 所用的亲水膜称为透析膜; 透析过程中透析膜内无流体流动,溶质以扩散的形式移动。,6.2 各种膜分离法及原理,透析原理图,透析(Dialysis),从大分子溶液中透析除去中小分子、无机盐,透析过

11、程中,混合液中的大分子物质被截留在膜内,小分子经分子扩散作用不断透出膜 外,同时水分子(或其他溶剂)也不断扩散至膜内,直到膜内外达到平衡。,6.2 各种膜分离法及原理,透析法在临床上常用于肾衰竭患者的血液透析。 在生物分离方面,主要用于大分子溶液的脱盐。 由于透析过程以浓差为传质推动力,膜的透过量很小,不适于大规模生物分离过程,但在实验室中应用较多。,透析法的应用:,6.2 各种膜分离法及原理,7. 渗透气化,渗透气化原理: 它是利用被分离有机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溶解度不同(有选择性地优先吸附溶液某一组分)及各组分在膜中扩散速度不同,来达到分离的目的。因此它不存在蒸馏法中的共沸点的限制,可连续分离、浓缩,直至得到纯有机物。,渗透气化,6.2 各种膜分离法及原理,分离过程是用一张渗透蒸发膜,将进料液相和透过气相分隔开,并在气相侧抽真空或通以惰性气流,把渗透组分的蒸气压控制到接近零,膜两侧分压差和浓度差作为传质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渗透气化原理示意图,6.2 各种膜分离法及原理,6.2 各种膜分离法及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