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176341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剖析(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少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森林的结构和功能不会破坏。,草原上适量放养牲畜,草原不至于破坏。,适度捕捞海洋中的生物,也不会导致种群严重减小,更不会灭绝。,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但对于一个相对成熟的生态系统来说,系统中的各种变化只要不超出一定限度,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就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表现,(1)结构的相对稳定,(2)功能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的相对稳定和种间关系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达到平衡,

2、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类型,达到和保持,远离,1、为什么洗衣的污水排放到平塘河后,它还能保持清澈?,2、少量地钓鱼后,平塘河中生物的数量还能保持相对稳定吗?(以平塘河中“水草鱼”这条食物链为例分析),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负反馈调节,讨论:,鱼数量减少水草数量增加鱼数量随之增多,通过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干扰,维持原状,3.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内容,1、既然平塘河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为什么还会被污染呢?这说明了什么?,思考:,资料1:污染后的平塘河,动植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

3、生态系统的抵抗干扰的能力是有限的。,资料2:治理后的平塘河,动植物虽然所剩无几,但可用的资源 和空间更充裕,动植物数量逐渐增多,水质改善。,2、治理后,平塘河的变化是否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 调节能力?,破坏后,通过自我调节能力,恢复原状,其他生态系统也具有抵抗力和恢复力稳定性吗?,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维持原状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3.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内容,森林遭遇持续的干旱气候时,树木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的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一场火灾过后,森林中的种群密度降低,但是由于光照更加充足

4、、土壤中无机养料增多,许多种子萌发后,迅速长成新植株。,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草原遭受蝗虫的采食后,草原植物就会增强其再生能力,尽可能减缓种群数量的下降。,草原大火过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温带森林,温带草原,根据温带森林和温带草原的食物网分析,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复杂程度有何关系?,思考:,二、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思考: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高吗?,二、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

5、物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地衣生活。假如地衣受到大面积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二、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大,恢复,保持原状,恢复原状,复杂,高,保持,小,简单,高,相反,差,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y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弱 x越大,恢复力稳定性越弱,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可以森林、草原、海洋、农田等生态系统为例),思考与讨论:,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适量

6、砍伐,合理放牧,适度捕捞,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度干扰,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防护林,施肥锄草,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适时投入,抵抗干扰,维持原状,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本节小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原因,表现,遭到破坏,恢复原状,自我调节能力,基础,负反馈调节,提高,中度干扰,适时投入,生态系统,功能,结构,概念及范围,本章小结,1.在图中,小方格代表不同的环境因子(空间、温度等),4个不规则的图形代表了、4个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因子的情况。如果资源是有限的,最有可能被排除的生物是( ) A. B.

7、C. D. ,A,2.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4种生物,它们可以形成下面几种营养结构,如图所示,其中最稳定的是( ),甲,乙,丙,丁,甲,乙,丙,丁,甲,乙,丙,丁,甲,丁,乙,丙,A,B,C,D,B,3.下列哪种措施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 A减少寄生生物和捕食者的数量 B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 C增加物种的数目 D对生态演替进行限制,C,4.2002年底“食人鱼”的报道随处可见,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不当,会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 A使入侵地食物链破坏 B会破坏入侵地的非生物因素 C未认识其价值所以人为干扰少 D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生态平衡更稳定,A,5(多选题)

8、“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北美,最早于1935年作为观赏值物引进,上世纪80年代扩散蔓延到河滩、路边。它的根系极为发达易连接成片,一棵“一枝黄花”能结两万多粒种子,极易和其他作物争光、争肥,形成强大的生长优势,对绿化灌林乃至棉化、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产生严重影响,并能改变道路、宅旁、荒地的景观。下列有关“一枝黄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枝黄花”属于外来物种,进入我国后可以增加我国生物多样性 B“一枝黄花”成灾最可能的原因是本地缺乏其天敌 C为控制“一枝黄花”可以再从原产地引进其天敌 D为控制“一枝黄花”应从本地寻找其天敌,BD,6、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某草原进行了

9、几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下两图。其中:甲图表示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乙图表示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图中的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小,原因是 。 (2)甲图中,最可能表示因种内斗争而限制鼠群数量增长的曲线段是 。,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CD,合理确定载牧量,防止过度放牧。 发展季节性放牧。提倡划区轮牧。,(3)适宜的放牧量控制在乙图的b点和c点之间,为什么? (4)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量长期在乙图中c点以上,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5)请举两项

10、合理利用草原生态系统的措施。,既能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能获得较高的畜牧产量,草原退化,严重时会导致草场的沙漠化,7、如图是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中一个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在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该生态系统 _ 比森林生态系统要强。 (2)已知各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通过食物链平均分配至后一营养级的话,如蛇增加44.2kg体重,则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共需增加 _ kg质量。 (3)猫头鹰和蛇的关系属于_。该生态系统成分中未表示的成分有 。,恢复力稳定性,48000,捕食、竞争,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分解者,8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

11、岸潮间带特有的植被,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广东是我国红树林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其中雷州半岛和深圳湾的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也被列为广东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八大工程之一。 材料二 2004年12月,印度洋地震引起的海啸导致死亡十多万人,几百万人无家可归。但因为有茂密的红树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一个渔村里的172户人家在这次海啸中幸免遇难。,(1)红树林属于 生态系统。 (2)红树林的 稳定性较强而 稳定性较弱,原因是红树林 。,湿地,抵抗力,恢复力,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3)海啸过后,灾区沿海的多种生态系统遭到了毁灭性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这一事实说明任何生态系统的 都是有限的。 (4)在海啸中被海水浸泡过的农田为什么不宜直接种植农作物?请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其原因。,自动调节能力,被海水浸泡过的土壤,无机盐浓度过高,使农作物无法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