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两湖地区人口压力下的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对策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6812623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两湖地区人口压力下的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清代两湖地区人口压力下的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清代两湖地区人口压力下的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清代两湖地区人口压力下的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清代两湖地区人口压力下的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代两湖地区人口压力下的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两湖地区人口压力下的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对策(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 清代两湖地区人口压力下的 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对策 龚胜生 近年来 ,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 人类社会活动的加剧 , 生态 环境和社会发展 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 的呼 声也日益高涨 , 如何协调好环境与发 展关系 , 已成为当今世界普 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 其实 , 人类既然依赖于环境生存 , 环境与发 展关系古即有之 , 因此 , 探讨历史时期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演变及 人们所采取的相应对策 , 无疑可以为今 白协调好这种人地关系提 供有益 的借鉴 。 环境与发展关系是一个十分广泛而复杂的范畴 , 这里只就清代两湖地区生态环境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做 些具体

2、探 讨 。 一人 口压 力的发生及其表现 自康熙十八年年清政府与藩将吴三桂的战争结束后 , 两湖地 区开始走向长期的社会安定 。 安定的社会环境给人口的繁 殖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 大概经过 一代人的繁殖 , 到康熙五十 本文为笔者博士学位论文清代两湖农业地理 中的一个小专题 , 文 中一些结论性叙述未注明出处者 , 均见学位论文有关章节 。 一一 年年前后 , 两湖人口开始迅速的增长 , 不仅很快弥补了 清初社会动乱造成的人口损失 , 而且由于耕地增长速度远远落后 于人口增长速度 , 以致在乾隆初年出现了人口压力 。 在康熙雍正 年间 , 两湖耕地也曾作过比较迅速的增长 , 康熙末年 ,

3、大致完成 了明末清初社会动乱造成的抛荒田地的垦复工作 , 到乾隆二十年 代 , 又完成了湖滨洲诸的坑田垦殖 。 然而 , 人口发展却并未因此 停滞 , 相反仍保着高速发展 。 人口和耕地的这种不协调发展导致 了人均耕地的急剧下降 。 在雍正二年年至乾隆十八年间 年 , 两湖人口增加 了倍 , 而耕地增加却不到个百分点 , 人均耕地从亩余下降到不足亩此 后 , 人均耕地继续下降 , 嘉庆以后人均耕地还 不足亩 。 兹从 高估算 , 假使这些耕地每年 全种一茬粮食 , 亩产合石稻 谷 , 则人均占有粮食也不过石 , 仅 能维持基本的口粮需要 , 可见此时人口压力已到十分严重的地步 了 。 参见表

4、表清代两湖人均耕地 年年代代 万历初初顺治治 康熙熙雍正二 二乾隆隆乾隆隆嘉庆庆同治治光绪绪 公元一八八二四 四一八八四九九二五五一九 九 人人口 口 千人 耕耕地地 万顷 人人平 亩亩 卜卜 人 资料来源拙文 清代两湖农业地理第二章塔清代两湖之人口和第三 章 清代两湖之耕地 特刊 。 一一 表雍乾嘉三朝两湖农业雇工案例统计 雍雍雍正时期期乾隆时期期嘉庆时期期三朝合计计 湖湖南省省 湖湖北省省 两两湖湖 十十年平均案例例 资料来源据李文治 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 , 页 有关统计资料改编 , 三联书店 , 年 。 人均耕地的下降 , 是人口压力产生的根本原因 , 而土地兼并 对人口压力的

5、深化也起着推波肋澜的作用 , 因为土地兼并必使一 部分失去耕地所有权而加速人口的剩余 。 在清代初期的顺治康熙 年间 , 两湖人稀地广 , 存在着大量抛荒田地 , 以致将田地 白送也 无人 收纳 , 如湖南湘潭县 “ 康熙初土旷人稀弱者以田契送豪 家 , 犹俱其不纳 。, 但是 , 到乾隆初期这种情形就迥异 了 , 湖南 巡抚杨锡级在乾隆十三年年指出 ,“ 近日田之归于富户者 , 大约十之五六 , 旧时有田之人 , 今俱为佃耕之庄 , 每岁所入难敷 一家口食 , 必须买米接济 ” 。 这里虽说失去土地的人都可以佣耕 , 似乎并没有剩余人口产生 , 其实未必尽然 , 如果真是这样 , 恐怕 地主

6、们就无利可图 , 也就没有必要进行土地兼并了 , 更何况土地 兼并之后 , 佃耕之人连口粮都匣乏 , 这就不能不说是一种人口过 剩 。 统计资料表明 , 雍正 、 乾隆 、 嘉庆三朝的刑部案件中 , 有关 两湖农业雇工和雇主之间斗争的案例呈逐渐增加之势 。雍 正时间 , 两湖人口压力还不严重 , 所以没有这方面的案件到乾隆年问 , 两 湖人口压力已经开始 , 嘉庆年间更加声重 , 所以这样的案件从每 光绪 湘潭县志卷一一赋役 。 皇清名臣奏议汇编初集卷四 四筹民食疏 十年次增加 了 、 次 , 在湖南从乾隆年问的六十年一次增加 到嘉庆年间的八年一次 , 在湖北则从六年一次增加到一年多一次 。

7、从这里也可以看出 , 乾隆时期湖北的人口压力比湖南严重 , 嘉庆 初年的 白莲教起义发生在湖北境 内 , 大概并非偶然 。 参见表 当然 , 人口压 力并不是 突然 出现的 , 而是逐渐形成的 。 虽然 从人均耕地和土地兼并的情形来看 , 清代两湖的人口压 力主要是 从乾隆年间开始的 , 但在两湖某些地区 , 早在康熙后期就发生了 人口过剩的现象 。 康熙四十七年年闰三月湖广提督俞益 漠谈到湖南中部地区的衡州治今衡阳市 、 永州治今永州市 、 宝庆治今邵阳市三府人 民 “ 数年来携男挚女 , 日不下数百名 口 , 纷纷尽赴四川垦荒 , 盖以本 省人稠无可耕之土也 , 。 五十二 年年十月 ,

8、偏沉巡抚 潘宗洛奏报湖南垦荒五百余顷 , 康 熙帝就表示怀疑 , 说 ,“ 今天下户口甚繁 , 地无弃土 , 湖南安得有 如许未垦之田 ”。 这说明康熙末年两湖确乎已有人口压力问题存 在 了 , 只是这种人口压力的苗头 由于移民和垦荒而成长缓慢而已 但是到雍正末乾隆初 , 不仅四川不能象以前一样接纳大批两湖移 民 , 而且两湖荒地的开垦也已步入艰难境地 , 人口压 力之表现便 较为突出 。 乾隆初湖南巡抚陈宏谋指出湖南已是 “ 生 齿日繁 , 生 计日整 ”,“ 纵尽水滨山涯皆为 民业 , 犹恐有限之地不足以养滋生 之民 , 杨锡级也说湖南 “ 虽数十年以来荒土未尝不加垦辟 , 然 至今而无可

9、垦之荒者多矣 , 。 湖南如此 , 湖北当更如此 。 正是 由于人口压力的严重化 , 乾隆初年 , 两湖米价高涨 , 抢 米风潮时有发生 。 物价反 映的是供需关系 , 米之供者为地 , 米之 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册 , 页 , 年版 。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田赋考 。 培远堂手札节存卷上寄周人骤书并 见前引筹民食疏 。 折档案出版社 寄托庸书 。 需者为人 , 需大于供即人余于地 , 因此米价上涨实际上反映的是 人平耕地的下降 。 人平耕地下降是一个逐渐的过程 , 米价的上涨 亦 然 。 雍正 五年年七 月 , 湖南米价每石高至一两六七钱 , 雍正帝问 以前是否有过 这样高 的米价 , 湖南巡

10、抚布尔泰回答说 , “ 湖南素称产米之乡 , 米价贱于 他 省 , 从前每石不过六七钱 , 贵至 八 九钱而止康熙四十二年年巡抚赵申乔任内始卖至一 两有零 , 又康熙四十六年年每石一两三四钱 总之 , 湖 广数十年以来 绥养生息 , 户口日繁 , 食米者众 ” 导致 了米价 的逐渐上涨 。 乾隆十三年湖南巡抚杨锡级也说 , “ 康熙年间稻谷 登场之时每石不过二三钱 , 雍正年间则需四五钱 , 无复二三钱之 价 , 今则必须五六钱 , 无复三四钱之价 , 盖户口多则需谷亦多 则户口繁滋是以致米价之贵 , 逐渐加增 , 势必然也 , 。 关于清代 两湖米价之变化 , 笔者还要专文论述 , 此不多赘

11、 。 确实 , 两湖米 价是从康熙 以来逐渐增涨的 , 但是在康熙雍正年间 , 并未因米价 上涨发生抢米之事 , 到乾隆初年则不然 , 抢米遏果之事经常发生 , 乾隆七 、 八年一年间、湖南的芷江 、 酸陵 、 巴陵 、 末 阳 、 兴宁 、 衡山 、 衡阳 、 枚 、 祁阳诸县都发生过抢米阻集的事件 。 无独有偶 , 在康熙雍正时期广为流传的 “ 湖广熟天下足 ” 之谚在 乾 隆初年也变得名不符实了 , 乾隆十三年年朱伦翰说 , “ 湖广素称沃壤 , 故有 湖广熟天下足 之谚 , 以今日言之 , 殊不 尽然 今日之楚省 , 非复昔日之楚省也 ”。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 了两湖的人地关系在乾隆初年

12、是一个转折点 。 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册 , 页 , 折 , 江苏古籍 出版 社年版 。 见前引筹民食疏 。 康雍乾时期城乡人 民反抗斗争资料上册 , 页一 , , 下 册页 , 书华书局年版 皇朝经世文编卷三九截留嘈粮以充积贮札子 。 关于两湖人口压力的表现还可以举出些 , 但这些无疑已足 说明清代两湖的人口压力主要发生在乾隆以后 。 然而 , 也不是说 , 到 了乾隆初年两湖处处都面临着人口压力 , 实际上 , 两湖的人口 压力主要发生在开发历史悠久的腹地 , 而边鄙山区其时尚是地广 人稀 , 以后便成为接受腹地剩余人口的缓冲区 。 二人 口 压力发生区和缓冲区 根据 自然 、 历史和社

13、会经济各方 面的差异 , 两湖大致可以分 为以下三大区域 湖河滩地区 该区位于两湖中部 , 是两湖地势最低的地区 。 在宏观上属于 泥沙淤积为主的区域 , 范围最小 , 仅包括洞庭湖和江汉之间的低 洼易涝地方 。 在行政建置上 , 则包括湖北 省属荆州 、 安陆 、 汉 阳 和湖南省属岳州 、 澄州 、 常德 、 长沙诸府州的部分州县 。 该区虽 居于两湖腹地 , 但由于其土地经常的淤涨 , 在清初一个 比较短暂 的时期 , 却是一个接受剩余人 口压力缓冲区 。 该区土壤肥沃 , 土 地开发以坑田形式出现 。 平原丘陵低山区 该区位于河湖滩地区的外圈 , 地势较高 , 但多在一米 之间 。 在

14、 宏观上属于 泥沙搬运为主的区域 , 包括的范围最为广阔 , 约占整个两湖面积的三分之二 。 该区开发历史 悠久 , 人口和耕地 集中 , 其经济水平代表着整个两湖 , 是人口压力的发生区 。 该区 土壤亦较肥沃 , 主要以水田为主 , 耕地多精耕细作 。 表 请代两湖人 口压力发生区与缓冲区的 人口耕地情况比较 区区 域域 人口压力发生区区人口压力缓冲区区 面面积积 项项目目人口数数 人白密度度人口比重重人口数数人口密度度人口比重重 口 人 口 人 , 康康熙五 乾乾隆四九九 嘉嘉庆二五五 项项目目耕地数数垦殖指数数耕地比重重耕地数数垦殖指数数 耕地比重重 顷肠顷环 万万历原额额 乾乾隆四九

15、九 嘉嘉庆二五五 资料来源康熙五年人 口数系据人丁数乘以隆庆六年口丁比 万历原额 田亩系据康熙湖广通志 , 余见乾隆 、 嘉庆 大清一统志 说明人口压力发生区包括湖北省的武昌 、 黄州 、 德安 、 荆门 、 襄 扁 阳 、 安陆 、 荆州 、 汉阳诸府州 , 湖南省的长沙 、 衡州 、 永州 、 宝庆 、 桂阳州 、 岳州 、 常德 、 澄州诸府州 。 人口压力缓冲区 包括湖北省的郧阳 、 宜昌 、 施南诸府及湖南省的永顺 、 辰州 、 玩州 、 郴州 、 靖州 、 晃州 、 乾州 、 凤凰 、 永绥诸府州厅 。 山地区 该区位于平原丘陵区的外围 , 地 势较高 。 在宏观上属 于泥沙 侵蚀

16、为主的区域 , 包括的范围约占两湖面积的三之分一 , 以湘鄂 一一 西山区为主体 。 该区有的开发历史最晚 , 有的在明末清初人口损 失殆 尽 , 总之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区 , 乾隆以后成为主要的人口 压力缓冲区 。 该区土 地清薄 , 肥 力 易 于 流失 , 以早地为主 , 多 “ 刀耕火种 ”。 大致是在乾隆初年 , 湖河滩地区丈由于坑田的开发达到基 本饱和而失去缓冲人口压 力的作用 , 并逐渐转变为人口压力发生 区 , 因此 , 到 了乾隆中期以后 , 两湖在宏观上实际只存在一个人 口压 力发生区 和一个 人口压 力缓冲区了 。 粗略统计 , 清代两湖人口压力发生区的土地 面积约占两湖总面积的 , 人口约 占两湖总人口的左右 , 在人口压 力发生之前的康熙五 十年年 , 该区人口所占比重更高达 , 只是后来人 口压力缓冲区的人口大量机械增长 接受人口压力发生区的大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