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鸣湖湿地保护区导游词敦化雁鸣湖自然保护区,是敦化市政府1991年成立的(县)市级保护区,2002年12月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隶属于敦化市林业局保护区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东北部,总面积53940公顷,核心区面积19649公顷地处牡丹江谷地,三面环水,属于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是长白山区中唯一的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生长地,特别是许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地、迁徙地、越冬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鸟类的乐园”雁鸣湖自然保护区内有野生植物种类1517种,野生动物种类284种,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黑鹳、金雕等四种,其中黑鹳在我国的野生种群只有250-500只,在这每年春、秋季节都能看到10-20只的迁徙群,这里是我国东北地区唯一的黑鹳夏季游荡区域另外,本区停留迁徙的丹顶鹤与吉林省向海、莫莫格保护区内迁经的丹顶鹤不同,该区丹顶鹤是由辽宁、鸭绿江口、朝鲜半岛迁来,飞抵黑龙江兴凯湖、三江平原以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种群。
雁鸣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拥有许多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山岳、河湖、森林、田园风光、岛屿均有分布,景色秀美,独具特色由于牡丹江及其支流自镇内穿过,水域面积大,以雁鸣湖、塔拉湖为主的大小水域就有80余处,盛产稻米和各种野生淡水鱼及莲藕,有北方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区内山、水、林组合极佳,“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气息极浓,景区内山林重迭,湖泊交错,丹江澄碧,村落相望,古迹繁多,是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的不可多得的风景胜地,是休闲、避暑、度假的旅游佳地 一进雁鸣湖镇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莲花泡,泡内生有大量的野生莲花莲花也叫荷花、芙蓉、或菡萏春夏之季,清晨,荷蕾浴珠,含苞欲放秀气可人正午,荷花怒放,争奇斗艳清风吹来,荷海激荡,迎风招展,真是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在我国自少有三千年的历史自古以来,荷花被我国人民作为洁身自爱,品格高尚的象征 荷花的花瓣统称花被有的品种只有一层花被,称为单瓣种;有的品种有几层花被,称为重瓣种地下的茎叫藕藕折断时,常有丝相连,俗话说,藕断而丝连莲的种子,生于膨大起来的花把中,合称为莲蓬莲子受硬壳保护,可以埋在土下几百年不坏藕和种子都可以吃藕粉是高级营养品。
镇的东头牡丹江边有一个古渡口,古渡口少说也有几百年的历史宽阔的牡丹江呈“S”形在古渡边流过江边有13颗古榆树,树龄有200年以上,历尽沧桑,至今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这里水面宽阔,每年春、夏、秋三季,江边的人家靠小船摆渡、打鱼为生 1938年的初秋,陈翰章将军率领抗联部队路过此古渡口渡江其中一部分战士夜宿于此,抗联战士军纪严明,秋毫不犯,传为佳话古渡边的古榆树,是当年抗联活动历史见证物在古渡口乘船沿牡丹江逆流而上,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游鱼倒影,水天一色,群山犹如天上立,白云恰在水中行,简直就是一幅绘画大师笔下的山水画卷!雁鸣湖镇的牡丹江段因山水秀丽,景色宜人,素有“小漓江”之称逆行约7、8里,有一陡峭的石崖立于江东岸,高有20余米,奇秀无比,似鬼斧刀削一般,令人叹为观止,此崖因而得名奇秀崖每当盛夏季节的清晨,泛舟奇秀崖下,雾气缭绕,秀崖兀起,江水如镜崖脚下,青草含露,野花含珠这时,有一群野鸭飞过,惊动晨雾散起,打破了丹江河谷的幽静,亦梦亦真,亦幻亦变,仿佛进入人间仙境在古渡口乘船沿牡丹江沿牡丹江而下,经鲶鱼港、半拉汀,一撮毛等深湾急流,行程大约2-30里,就到达湿地的核心地带了放眼望去,满目碧绿,湿地中纵横排列,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棵棵体态婀娜的绿色柽柳。
盛夏,雨季来临,湿地变成了一片白茫茫“水乡泽国”水国里,只有少数高大一些的绿色柽柳露出树冠,远远看去,星星点点,宛如一个个绿色的小岛,微风吹过,绿色的柳树包,摇摇摆摆,仿佛一叶叶小舟,在水中漂荡 给人以“淡装浓抹总相宜”的自然美景的享受是时,或乘车而行,或乘舟而往,看着茫茫的碧水和点点秀岛,极目水天一色,湖边鸳鸯戏水,你若是游客,一定会感到不虚此行雁鸣湖镇的山很有灵气雁鸣湖镇因山而美丽,因山而传奇一)青龙山传说在很久以前,黑龙江一带生活着一条巨大而美丽的青龙话说有一年的春天,青龙携妻子白龙一起,应东海龙王的邀请,沿牡丹江逆流而上,到“东海”和长白山“天池”游玩,一玩数日,带着龙王赠送它的无数珍珠宝石尽兴而归途中,来到山川秀美的雁鸣湖镇境内,青龙被雁鸣湖镇的秀丽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青龙携全家流连忘返由于在此贻误了时间,镜泊湖一带发生火山喷发,堵塞了河道,青龙和白龙无法正常返回黑龙江如果返回,需要腾云驾雾;但此时白龙已经身怀六甲,无法承受路途的辛苦青龙需要很好的休息,因为白龙分娩时,青龙必须发功护驾,因此,青龙和白龙被迫留于雁鸣湖镇境内有一天,上午还是风和日丽,刚到中午,突然,乌云翻滚,狂风大作,紧接着是狂风暴雨,人们知道,这是青龙发功护驾来掩护小龙的降生。
不久,青龙和白龙的一双小儿女,便幸运地降生在雁鸣湖镇的牡丹江里今天,青龙山就是大青龙的化身,东莲花泡、西莲花泡是青龙的“双眼”,南河、干沟河是青龙的两根“龙须”青龙山下的牡丹江水面渐宽,沟汊萦ying 洄,湖泡相连,水草丰美,颇具江南风味江南岸,山势因修江桥,横辟青龙山通车,至此终断山上怪石突兀,形同龙首,终断处恰似龙咀,因而俗称“龙咀子”江岸峭壁矗(chu)立,壁下波涌流急,水流铿锵作晌,似为“龙吟”特别是春暖开江季节,巨冰排顺流而下,互相撞击,轰隆作响,声震数里,更是怒龙狂啸,颇为壮观,因名此景为“丹江龙吟”青龙山往前走不多远就是白龙山,这是大白龙的化身它的附近就是“一对小儿女”小青龙山和小白龙山二)白虎山传说白虎山又称卧虎山,相传白虎是奉上天玉皇大帝之命来雁鸣湖镇镇守这方“宝地”是雁鸣湖的名副其实的“父母官”和“守护神”俗话说,一山不容二主白虎岂能甘心青龙带一家在此安居乐业于是一场龙争虎斗拉开了序幕,战斗不分白天黑夜,不分春夏秋冬这场战争严重地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许多人被迫背井离乡,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当时的天空,经常是乌云翻滚,暴雨连天;当时的大地,经常是狂风大作,沉沙四起青龙和白虎斗的是筋疲力竭。
这场旷日持久的大战,持续了整整365个日日夜夜人间一年,天宫一天于是当地“土地爷”把情况反映给上天的王母娘娘,王母娘娘闻讯十分着急,马上禀告玉皇大帝,遵旨携左右侍女,腾云驾雾,迅速到雁鸣湖来调停这场“龙虎斗”通过王母娘娘的软硬兼施,终于说服了争斗的双方,双方最后握手言合在王母娘娘的主持下,双方约定:以牡丹江的江心为界,大江以东归青龙管辖,大江以西归白虎管辖,双方不得擅自越江界一步青龙和白虎谨遵王母娘娘的命令,以后相安无事,再也没有发生争斗,就这样长期生活在雁鸣湖镇青龙和白虎的身体演化成了今天的青龙山和白虎山所以说我们雁鸣湖镇是“虎踞龙盘”之地三)龟山的传说话说,王母娘娘下凡,来到雁鸣湖境内,特地为调节旷日持久的“龙虎斗”,临行时特意携带自己宠爱的动物小灵龟,眼见协调成功,平息了一场“龙争虎斗”,大功已经告成心情非常高兴,可是仔细一想,又担心以后争端再起,祸及百姓,于是决定留下自己的宠物——小灵龟,在此做“调停信使”,监督双方是否有违背天宫“调停命令”的行为灵龟至此在这里长期生活下去,它的身体演化为一座小龟山,就是今天美丽的湖心岛小灵龟的母亲,想念儿子,也来到雁鸣湖这就是今天的大龟山雁鸣湖镇的水很有生气。
雁鸣湖镇因水而秀美,因湖而传名一)雁鸣湖雁鸣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因雁鸣湖而得名雁鸣湖又因雁鸣晓春而响誉省内外每当春季,鸿雁归来,鹭鹚会集,各种水鸟或鸣或呼,或翔或停,凭添无限春色尤以晨景为美,晨曦微露,东天泛白,弯月挂西,烟笼岸边柳影绰绰,鱼跃湖中银波点点瞬时,红日喷薄,朝霞满天,星隐月随,柳岸花明鸿雁披霞光腾空长鸣,鱼舟沐辰光江河流金桃源”乎,“仙境”乎,任你想象确实是田园诗般的秀美风光全国著名作家张笑天先生,曾在此体验生活、欣赏美境并以此地为素材,创作了他的处女作《雁鸣湖畔》二)塔拉湖镇之东北,有绵延十余里之塔拉湖,为天然渔场盛产50多个淡水鱼品种渔民喜欢用班网打鱼用三根长木杆支成一个三脚架,班网系于三脚架下,有木杆作桩,用木板搭成一个浮桥,从湖边一直搭到三脚架旁搭好之后,便一网一网班了起来西阳即将落山,晚霞映照着云天,也映照了湖光山色满面群山苍茫夕阳落山之际,夕阳和夕照下的彩霞,由霞光满天,变成金光满天瞬时,湖光也和天空一样,金光灿灿只见,太阳似炉火一般纯青趟入湖中仿佛大地与天空都变成了金灿灿的世界是的,渔民那三脚架下,鱼网班出的不是鱼,而是金灿灿的黄金鱼是欢蹦乱跳的黄金鱼那网也是黄金织成的网,那三脚架,那浮桥,那湖水都变成了黄色的贵重无比的赤金。
这时,渔家女儿,用水瓢打上了一瓢水,金光闪闪,一喝而尽,把幸福喝入心田这夕照,这湖光,这山色,这渔民和班网-----,使人步入了叶剑英元帅的佳作,“老夫喜作黄昏颂,满面青山夕照明”的诗情画意之中渔歌晚唱,却是渔家儿女的丰收曲渔歌晚唱,却是小镇父老的畅想曲湖光水影、相映成趣;柳阴罡网渔舟,更饶有情味,游人既可持竿垂钩;亦可荡舟采菱1986年市里在这儿建立度假村,这里境幽物静,远离城市烦嚣xiao,在这里度假,可乘船欣赏一路湖光山色,去镜泊山庄畅游,也可沿江下网垂钩,或上山采蕨采薇由度假村西行数里,便是“丹江山庄”所在的是又一处度假游憩胜地这里有舞厅,游乐等设施附近还有朝鲜族民俗村——大沟村,民风朴厚,能歌善舞、尤其好客,善办狗肉宴席不妨光临体验一番少数民族风情保护区内的雁鸣湖镇历史悠久,镇内历史遗迹颇多,最著名的要数腰甸“二十四块石”遗迹腰甸“二十四块石”是继江东、官地、海清房三处“二十四块石”遗址敦化至宁安这条道上在敦化境内的最后一处,现仅存础石22块,中列与南列各缺一块二十四块石”是奇怪的古建筑遗址,因它们的上部建筑已完全毁掉,地表只存三行大石块,每行八块,故当地老百姓称之为“二十四块石”。
关于它为何种建筑物,史料并无记载,近年来学术界众说纷纭其中以五种观点为主:一种说法为渤海国在外地的王室贵族死亡后,回归祖坟运灵柩途中临时停灵的建筑物;第二种说法为渤海国王室纪念性建筑物;第三种说法为殷商时期军队行军作战的指路标识;第四种说法为渤海国迁都上京(今宁安)时所留的历史遗迹;第五种说法为渤海国早期的驿站建筑物当然要确切弄清该遗址的真正用途和历史原貌,破解这历史疑谜,尚待考古工作者进一步调查研究才能结论目前,腰甸“二十四块石”已初步被史学家认证为渤海历史遗存,它演绎着渤海古国的盛衰疑谜,随着敦化六顶山旅游区古墓群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申报,腰甸“二十四块石”做为渤海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将成为研究东北民族历史文化的热点,将为研究渤海时期的交通和建筑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雁鸣湖镇位于长白山—敦化正觉寺—镜泊湖旅游热线的结节点上,是201国道旅游热线上的重要休息站、观光区,具有极强的旅游区位优势目前,雁鸣湖镇旅游初具规模,雁鸣湖黄金水岸休闲娱乐港、横道河漂流、丹江山庄、映山湖度假村、已具有一定的接待能力,形成了吃、住、娱为一体的服务体系,开发建成了小山鱼文化生态村和大山生态农业村,区域内形成了三大生态旅游功能区:1、镇郊生态旅游功能区,主要景点有塔拉湖、牡丹江、青龙山、龟山、江心岛、西山古榆公园、莲花泡等。
2、丹江休闲度假旅游功能区,主要景点有横道河漂流、丹江山庄、映山湖、大沟水库等3、雁鸣湖鱼村风光旅游功能区,主要景点有雁鸣湖、雁鸣湖鱼村在这三大功能分区的基础上,雁鸣湖镇旅游规划已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