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英关文学课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603615 上传时间:2017-10-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专业英关文学课教学的困境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英语专业英关文学课教学的困境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英语专业英关文学课教学的困境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英语专业英关文学课教学的困境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英语专业英关文学课教学的困境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英语专业英关文学课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专业英关文学课教学的困境与对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英语专业英关文学课教学的困境与对策发表时间:2013-09-24【导读】英美文学课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但随着实用类英语课程的兴起,英关文学课越来越被边缘化,面临困境。文章分析了英美文学课面临边缘化困境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边缘化困境英美文学课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在各个英语院系普遍受到重视。“开设英美文学课最早的时间是年,最晚是 1985年。文革期间只有三所大学的英美文学课受到了冲击而停课。这充分表明英美文学课在外语专业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五十多年英美文学的教学实践在中国取得很大的成绩,但不能忽视的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英美文学课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

2、的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困境。其中最严重的困境就是英美文学课的日渐边缘化。1.英美文学课被学生边缘化。英语专业的学生出于就业的考虑,把越来越多的时间专门用于准备专业四级、八级考试,以及各种各样的证书考试,如托业考试、剑桥商务英语证书等,而英美文学课虽然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但是因为其具体教学内容与以上与就业相关的考试内容相关性不大而被英语专业的学生,特别是非师范类别的英语专业学生边缘化。2.英美文学课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被边缘化。随着以市场为导向的实用英语类课程,如商务英语、经贸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等的兴起,以及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增加了商务、经贸、法律等课程,而使英美文学课

3、在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课时减少,重要性降低,课程的边缘化倾向日益明显。3.英美文学课的教师被边缘化。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受欢迎的教师是讲授商务英语、经贸英语等与市场联系密切课程的教师。“文学课的教师正趋于边缘化”。更为令人担忧的是,英美文学的师资来源出现了边缘化危机,“在年以前的研究生考试中,选报英美文学方向的人数总是很多。然而,近几年来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报考语言学、翻译和英美问题的人数超过了报考文学的人数”。而根据笔者了解的情况,越来越多的英语专业的学生出于就业的考虑更愿意报考商务英语、法律英语和法律硕士研究生。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的话,这一趋势必将持续下去,而最终的结果是英

4、美文学的师资队伍将面临断层,英美文学课越发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英美文学课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越来越被边缘化。这将导致高校培养出来的英语专业的学生拥有各类证书,但欠缺英美文学文化知识底蕴,以致缺少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鉴于此,本文将探讨英美文学课走出困境的对策。二、英美文学课走出困境的对策在上述三个边缘化困境中,最需要解决的边缘化困境是第一个,即英美文学课被学生边缘化。如果解决了这一困境,其他两个困境也就会迎刃而解。1.解决为什么教。教学目的是英美文学课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起点。在教学实践中,英美文学课的困境的出现首先是源自教学目的出现了问题。对策一将就为什么而教提出建议。为了解决

5、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重温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为我们指出的方向:“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着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毫无疑问,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教文学课的原则性指导。具体而言,为什么而教的答案由下面几个部分组成:1.2 为了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原着的能力而教。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欣赏,在欣赏中理解英语原着,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愉悦的经历,由此培养出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兴趣和爱好。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会引导

6、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引发对文学作品更深入的思考。这也为教师的进一步教学奠定了基础。1.3 为帮助学生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而教。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增加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的教英语专业文学课教学的困境与对策学内容。但需要明确的是,这不是为了教而教,这是为了在感性阅读英语原着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用理性的、科学的方法进一步欣赏、分析和理解文学作品。1.4 为增强学生对西方的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而教。众所周知,文学是文化的载体,而英美文学是西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方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英美文学,学生可以很好地了解西方文学和西方文化。人文素质是指学生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

7、质。人文素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具备人文知识; 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在人文素质四个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在英语经典文学作品中有很多都体现了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如乔叟的诗作坎特伯雷故事集、莎士比亚的戏剧等等,不一而足。笔者建议的对策一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强调英语经典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而教。只有为了这个目的而教,才能使英美文学课走出被学生边缘化的困境。2.解决教什么。教学内容是英美文学课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基础,而英美文学课的困境的出现还源自教学内容出现的一些问题。对策二将就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对策。以英国文学史教材为例,目前在国

8、内使用较多、影响较广的是陈嘉的英国文学史(四卷本,1986)、刘炳善的英国文学简史(新修订本,1993)。这两部教材可以说是代表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文学史教学和研究在中国发展的代表。陈嘉和刘炳善的英国文学史用编年史方法,旨在让学生对英国文学从最早的起源直至 20世纪整个时期有一个历史的了解。毫无疑问,这两部教材在英国文学方面对培养我国英语专业人才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必须指出的是,面对当前在高校学习的“80 后”英语专业大学生,这两部教材中选取的作家作品内容显然存在着过时陈旧,不适合的问题,并且其中对作品的评析停留于以作者为中心的阶段,没有体现现当代中外评论家对经典作品的解读。因此,有必要在教

9、学内容上增加现当代评论家对经典作品的解读,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以上两本英美文学课教材共同的不足之处是厚古薄今,即对现当代作家的重视不够。以刘炳善的英国文学简史为例,在此书中,对两位有影响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叶芝和艾略特的介绍加在一起只有七页篇幅。而对 198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康内蒂,1983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戈尔丁甚至连一句话都没有提及。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感受是,当代大学生对英美现当代作家更感兴趣。例如,笔者在一次留作业时要求 2006级的学生写一篇小论文,内容是关于学生自已感兴趣的英国作家作品,一位学生对笔者说,她感兴趣的是戈尔丁的蝇王,想以此为题

10、,问可不可以,学生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戈尔丁并未在我们所用的教材上出现。一叶知秋,由此可见一部分“8O 后”的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兴趣已经超越了课本的限制。换句话说,英国文学史教材在作家作品内容上已经落后于时代,落后于学生的兴趣了。蒋虹也认为:“与国外同期英国文学简史相比,其作家作品评析方面仍有相当距离,对近年来主要的研究热点和成果反映不明显。”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教学内容上增加现当代英美作家作品内容,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全球化的时代,在其他学科逐步加大中英双语教学力度,引入国外英文原版教材的时代,英语学科的专业建设,英美文学课程的建设,再不顺应时代进行改革,引进英文原版教材,借鉴英

11、美国家同类教材的话,英语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必然逐渐变弱,最终受害的是英语学科的整体。因此,笔者建议,现在是应该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以新时代的大学生的兴趣为中心,认真进行教学内容改革,编写真正适合 2l世纪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美文学课的教材。只有这样,才能使英美文学课走出被学生边缘化的困境。3 .解决怎样教。任何情况下,“教什么,怎样教”是每一门课程都必须面临的问题。英美文学课也不例外。对策二就英美文学课“教什么”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对策三提出的是“怎样教”方面的建议。根据笔者所知,大多数高校的英美文学课的教学方法受现有教材的制约,多数采用的是文学史加选读的教

12、学模式。文学史知识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文学作品选读的教学中,多数教师把时间用在了篇章、句子和单词意思的解释上面。学生因为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这些知识,无法建构自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和认识。长此以往,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浅尝辄止,虽然上了一年的英美文学课,却没有读过一部完整的小说或一个完整的剧本,没能学会如何欣赏和分析文学原着。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而且这种讲授方法如果长期持续下去,甚至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导致学生视野狭窄,思辨能力弱。这样的教学方法不改革,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文学修养和人文精神。鉴于此,笔者建议在对策一、对策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英美文学课教学的中心任务不是教知识

13、,而是传授方法、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笔者建议在英美文学课上,采用以文学批评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教给学生如何欣赏文学作品,使学生学会运用文学批评理论,站在更高层面上科学地阅读、分析和欣赏作品。笔者认为这一教学模式可以采用的文学批评方法包括社会历史研究法、精神分析研究法和接受美学研究法。社会历史研究法。社会历史研究法的一位重要代表泰纳认为:“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他把这种时代的精神和风俗集中概括为种族、环境和时代三种力量。泰纳认为文学根本上决定于这三种力量。种族是内部主源,环境是外部

14、压力,时代是后天动力。社会历史研究法历史悠久,流派众多,泰纳的三元素论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代表。社会历史研究法各流派的共同特征是透过作品本身去发现它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并凭借这种背景而最终解释作品本身。社会历史研究法包括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作品:一是从作品所由产生的种族、环境、时代、宗教、风俗等一般文化状况研究作品。二是从作品所由产生的社会结构(以生产力、经济基础为根本)研究作品。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教学的困境与对策三是从作品所包含的道德意义研究作品。社会历史研究法对学生理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理解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精神分析研究法。精神分析研究法

15、的理论基础是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在此基础上,弗洛伊德创立了他的精神分析文学批评理论。运用这一理论,弗洛伊德对一系列经典作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后来对文艺批评产生深远影响的“俄狄浦斯情结”这一重要概念。另一着名精神分析文学评论家琼斯运用精神分析法和“俄狄浦斯情结”对哈姆雷特为何不断拖延,不愿立即向他的叔叔报杀父之仇,进行了有说服力的心理分析解释。这一解释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对哈姆雷特的重新认识和理解。通过精神分析法的讲授,并以对哈姆雷特复仇延宕的精神分析法角度的解释为例,相信学生会以此为起点,加深对人物的理解,提升对英美文学的兴趣。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把这一研究法应用于其他的

16、文学作品,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读作品的能力。接受美学研究法。接受美学研究法确立了读者中心地位。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不是一个与读者无关的自足客体。作品总是为读者而创作的,文学的唯一对象是读者。未被阅读的作品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读者是居于整个文学活动的中心,是文学审美价值实现的不可或缺的因素。读者是千差万别的。每个读者在接受活动中,总是从自己的生活和对文学的期待出发,去看待作品。作品的意义等于作者所赋予的意义和读者接受时所赋予的意义的总和。甚至,读者所赋予作品的意义能溢出原来的意义框架,使作品出现作者所意想不到的意义来。接受美学研究法在英美文学课中的意义在于,英美文学课的经典作品能够给学生读者非常大的解读空间,完全能够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经历,性格、气质和审美趣味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出发去阅读和解读作品,从而创造性地参与到文学意义的理解和建构活动中去。当教师以接受美学为指导,以学生为接受美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