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成因: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2、表现:①夏季(7月份),大陆出现热低压中心,将大陆上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在海洋上保留下来,并由带状分布变为高压中心;②冬季(1月份),大陆出现冷高压中心,将大陆上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在海洋上保留下来,并由带状分布变为低压中心3、北半球冬、夏季高低压中心名称: 陆地(冷高压):蒙古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北美高压;1月 海洋(热低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 陆地(热低压):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北美低压;7月 海洋(冷高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温馨提示:根据特殊地点名词记忆高低压中心4、影响:形成季风现象东亚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洲大陆东部,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其他地区变化显著,所以,盛行风向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季风气候比较明显此外,南亚的季风现象也较显著,具体差别请见下列表格:项目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冬季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蒙古—西伯利亚风向西北风东北风性质寒冷干燥低温干燥夏季风源地副热带太平洋赤道附近的印度洋风向东南风西南风性质温暖湿润温暖湿润分布地区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中国西南部地区形成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注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因。
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季节移动等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例如:7月份,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的西南季风,就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并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而成;5、总结:整体来说,一月份,风向由陆地吹向海洋的偏北风;七月份,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结合书本P38图2.15理解记忆)技巧掌握:1)海陆气压高低的判断①看等压线的闭合情况: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偏低,为低压中心;中心气压偏高,为高压中心②根据季节判断: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海洋上形成低压关键是看气温高低)③根据风向判断: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时,陆地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时,海洋上是高压,陆地上是低压结合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理解记忆) 典型例题:1、根据季风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下列有关南亚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南亚季风的原因之一B 南亚夏季风主要受亚洲高压影响C 受南亚夏季风影响时,印度西南部温和少雨D 受青藏高原阻挡,我国不受南亚季风影响(2)当南亚盛行西南季风时( )A 珠江正值枯水期B 黄河出现冰情C 长江正值汛期D 澳大利亚正值一年最热时期点拨:(1)南亚的冬季风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共同作用。
受南亚季风影响时,印度西南部高温多雨;虽然有青藏高原阻挡,南亚季风仍能影响我国2)当南亚盛行西南季风时,北半球为夏季,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故长江正值汛期答案:AC名词解释——汛期汛期指河流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水、融冰、化雪,引起定时性水位上涨的时期汛期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大、最集中的时期,虽带来丰富的水资源,但容易引起洪涝灾害世界各地汛期的起止时间都不一样,主要由当地的气候和降水情况决定通常低纬度地区进入汛期时间较早,结束时间较晚;反之高纬度地区进入汛期时间较迟,结束时间较早2、读“亚洲某月风向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表示的是 (1或7)月季风图,E为( )季风,F为( )季风2)A、B、C三地中,气压最低的是( )AB(3)E季风的成因是( );EF季风的成因是( )CF点拨:本题主要是对季风的综合考查1)从图中可以看出,风由海洋吹向陆地,说明陆地是低压,海洋是高压,应该是夏季(7月份),此时,东亚吹东南风,南亚吹西南风2)图中的B处为印度低压。
3)东亚季风的成因只有一个,即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南亚季风的成因有两个,即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参考答案:(1):7;东南;西南(2):B;(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名词解释:知识在于积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东亚:东亚位于亚洲东部,主要包括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5个国家 东亚是世界上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南亚:南亚是亚洲的一个亚区,泛指喜玛拉雅山脉以南的地域,有时亦包括东西部邻近的部份周边国家,总面积达4,480,000平方公里南亚区域内的国家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和马尔代夫东南亚:东南亚是指亚洲东南部地区,又称南洋该地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共有11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东南亚连接亚洲和大洋洲,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热带气候,高温多雨温馨提示:其余西亚、中亚等地理区域名词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查找补充完成,学会自己制作地理地点名词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影响机理:就全球来看,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2、几种主要气候类型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①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全年处于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高温多雨,全年皆夏,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且全年分配比较均匀,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②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之间,终年湿润;气温年变化比较小,冬不冷夏不热,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形成地中海气候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总结归纳:1、形成气候的因素影响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太阳辐射(纬度)是影响地表气温的最基本因素纬度不同,获得太阳辐射的热量不同大气环流调节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影响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如高压、信风和极地东风控制时,一般少雨;低压、西风控制时,一般多雨。
地面状况海陆分布距海近,降水多,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较小;距海远,降水少,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相对较大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地势高,气温低;地势低,气温高山地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地面物质组成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地表获得热量不同如雪地因反射率强而气温低;水面和植被繁茂的地方因水面蒸发和叶面蒸腾而显温和湿润植被覆盖状况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成分和地面状况,进而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等有利于增加区域降水;2、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和气候特点气候带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成因气候特点热带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温在26℃左右;年降雨量大都在2000mm以上,且全年分配比较均匀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之间;如非洲中部的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以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最为明显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侧沿岸;如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炎热干燥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30°附近的大陆东岸;如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等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等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温带季风气候亚洲东部、秦岭淮河以北;如我国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中高纬度的大陆内部;如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的内部深居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夏温差大全年降水少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如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降水均匀亚寒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南北极圈附近的大陆北部;如欧洲、亚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终年受极地气团控制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寒带苔原气候北半球极地附近沿海;如亚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和极地高压影响全年严寒冰原气候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大陆;如南极大陆和格林兰岛内陆地区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全年酷寒高原山地气候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地;如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等地势高全年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技巧掌握:1、气候类型的判读气候的两个基本组成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因此,抓住气温和降水这两个要素的数值特征和季节分配特点,就能对各种气候类型作出准确的判断。
气候类型的判断可分为下列三中情况:一、根据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提供的气温和降水的数据,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1)根据气温曲线的弯曲方向确定南北半球:气温曲线七月份温度高为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气温曲线一月份温度低为南半球的气候类型;2)根据最热月和最冷月的气温值确定所在热量带: 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所属热量带20℃以上15℃以上热带20℃以上0℃以上亚热带20℃以上0℃以下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3)根据年降水量或降水的季节分配确定气候类型:(1)热带类型:全年多雨(年降水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