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商洛市市情

今***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75.50KB
约35页
文档ID:105727092
商洛市市情_第1页
1/35

市情 商洛,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与鄂豫两省交界 东与河南省的灵宝、卢氏、西峡、淅川县市接壤;南与湖北省的郧县、郧西县相邻;西、西 南与陕西省安康市的安康、宁陕、旬阳和西安市的长安、蓝田县毗邻;北与陕西省渭南市的潼关、华阴、华县相连界于东经108°34′20″~111°1′25″,北纬33°2′30″~34°24′40″之间 东西长约229公里,南北宽约138公里总面积1929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36% 辖商州、洛南、丹凤、山阳、商南、镇安、柞水1区6县,86个镇,12个办事处,户籍人口为251.74万人2015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21.83亿元、比上年增长11.2%;财政总收入45.0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79亿元,分别增长10%和1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7.69亿元、增长22%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商州区,距省会西安110公里商洛自古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汉刘邦因取道商洛先于项羽得咸阳而称霸天下;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曾屯兵商洛,后取道中原,直捣北京;革命战争年代,商洛是鄂豫陕和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李先念、徐向前、贺龙、王震、徐海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浴血奋战,播下革命的火种,3000多商洛儿女为革命捐躯。

商洛历史上是西北通往东南的交通要道,兼容秦雄楚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历代诗文大家李白、白居易、韩愈、杜牧等曾寓居商山,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就出生在丹江河畔的丹凤县棣花镇商洛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位于暖温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属半湿润山地气候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赋予商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矿产、生物和旅游资源全市现有林地1822万亩已探明并列入陕西省储量表的矿种有46种108处,大型矿藏35个、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超过3400亿元境内遍生野生纤维、淀粉、油料等农林特产260多种商洛素有“秦岭药库”之美称,现有中药材品种1192种,其中大宗道地中药材265种商洛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处处奇山秀峰,险峡名川,林荫苍翠,佳木秀郁,自然景观别具一格有各类自然保护区及珍稀动物保护区48处,商南金丝峡、镇安木王、柞水牛背梁、山阳天竺山等旅游景点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是旅游、避暑、休闲、度假的胜地随着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逐步改善,商洛已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被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商洛已纳入关中—天水经济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越的资源条件,潜在的区位优势,充满着突破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标志诠释  窗体顶端“商”字瓦当是商洛悠久历史的见证,“商”字结合了印章的形式,凸显出商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标志中间的空白图案为“商”,体现了城市的地域特色商洛”几个字是宋末元初书法家赵孟頫的真迹,遒媚秀逸,结体严整,也与商洛秦头楚尾的地理位置和“雄秦秀楚”的地域特征相吻合网站标识设计以商洛出土的“商”字瓦当中的“商”字为主要的创意点延伸设计,抽象变化组合而成标志造型既像一片瓦当,又似一方印章,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沧桑感瓦当文抽象演化的“商”字,既有瓦当文的廉劲方折,呈现出方、平、直于一体的独特装饰性,又使用宛如流水之涟漪遒曲的鸟篆字体,犹如树枝扶疏错落有致,乔木顾盼相让有礼,呈现出中国印章红白相间的独特之美,具有中国特色和商洛地域特色另外方、平、直的红色外形代表着法制政府、诚信政府、廉洁政府、服务政府的理念体现了“人文商洛”的特点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红及红白相间的印章设计,既体现了商洛发展如旭日东升蓬勃向上的气势,显示商洛以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又体现了“红色商洛”的特点既有古典美,也有现代美,是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结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现代气息图案中的“商”字,犹如丹鹤楼的造型,体现着城市的标志,也代表着城市建筑。

商”字下边的“八”和“口”字,抽象变化为“ ”,既是电子政务(E-government)的第一个字母,又代表着泉眼和一江清水,表示商洛位居丹水源头;同时也是太极阴阳图的简化,象征着阴阳和谐整体标识既象征电子政务,又寓意一江清水送北京,犹如高楼建筑的“”和象征水的“”的组合象征着山水园林城市的定位和商洛人民安居乐业,寓意“和谐商洛”、“生态商洛”整个变形的“商”字,整体造型线条代表着互联网,寓意信息网络四通八达,沟通无限,也代表着商洛市政府门户网站是基于互联网运行的网站,属于电子政务外网的应用业务横向的线条代表电子政务横向线路传输,纵向的从“ ”直通“商”字的顶部“”,代表着电子政务国、省、市县四级纵向传输,又寓意一江清水送北京,代表商洛人民追求向上、发展、吉祥的美好愿望横向和纵向线条的综合交错,代表着电子政务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寓意“智慧商洛”或“数字商洛”总体看,整个标志沉着大气,古朴简雅,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传递出浓浓的历史感标线条刚毅有力,俊逸飘洒,硬朗、简洁的线条配合稳重古朴的色彩,使标志庄重大方,设计意念与感官形象有机统一网站标识由商洛万骋科技有限公司设计)窗体底端区划 > 《隋书•地理志》载:“商洛之名源于商山、洛水”。

位于秦岭东段之南,跨长江、黄河两个流域历史上是京畿长安通往东南的交通要道现之自然经济区域属秦巴山地位置:商洛在陕西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08°34′20″~111°1′25″,北纬33°2′30″~34°24′40″东与河南省灵宝、卢氏、西峡、淅川等县交界;东南与湖北省郧县、郧西县相邻;西和西南与安康地区的宁陕县、安康市、旬阳县接壤;北和西北与渭南市的潼关县、华县、华阴县及西安市的蓝田、长安两县毗连商洛地区行政公署驻地商州市,与省会西安市和与所属其他六县人民政府驻地的距离以公路捷径计:距西安110公里;距洛南县48公里;距丹凤县51公里;距商南县117公里;距山阳县62公里;距镇安县174公里;距柞水县146公里区域秦至三国(前221~公元280)五百年间,商县、上雒县(上雒侯国、上洛县)为今商洛地区区域相当今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5县市全部辖地西晋至隋代(265~618)350年间,上洛郡、洛州、商州为今商洛地区区域为今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5县市全部辖地和柞水县东部其间,今河南省卢氏县全部辖地、湖北省郧西县西部曾属洛州之领地唐代(618~907)近300年间,商州为今商洛地区。

区域为今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镇安6县市全部辖地及柞水县东部和今湖北省郧西县西部其间,镇安县首次划入今商洛地区五代至北宋(907~1127)220年间,商州为今商洛地区区域为今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5县市全部辖地和柞水县东南部及今湖北省郧西县地其间,今洛南县从后梁至后汉末划入华州43年之久今镇安县地及柞水县大部地区属京兆府金、南宋至元代(1127~1368)240年间,商州为今商洛地区区域为今商州、洛南、丹凤、商南4县市地属区域最小时期明代(1368~1644)270年间,商州一度降县,后复升为州,为今商洛地区区域为今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镇安6县市地及今宁陕县中部和今柞水县南部其间,洛南县于洪武七年(1374)改属华州,成化十三年(1477)归属商州清代(1644~1911)260年间,商州直隶州为今商洛地区区域为今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镇安6县市地和柞水县东南部及今宁陕县原泰山庙区北部民国(1912~1949)年间,商洛地区区域几经变化:民国三年(1914)至十七年(1928)属县改隶关中道、汉中道其中,商县(今商州市地及丹凤县大部分地区)、雒南县(今洛南县地、丹凤县东北部及商南县原沙坪、两岔河乡)、柞水县(今柞水县北部及镇安县原东川区和红洞乡)属关中道;山阳县(今山阳县地及丹凤县原竹林关区)、镇安县(今镇安县大部、柞水县东南部及宁陕县泰山庙区北部)、商南县(今商南县地,不包括原沙坪、两岔河乡)属汉中道。

十七年(1928)废道,省直接领县以人口多少为依据,属县商县、雒南为二等县,商南、山阳、镇安、柞水为三等县二十四年(1935),置第四行政督察区区域为今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镇安、柞水和宁陕8县市地其间,宁陕县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十月划入第五行政督察区(今安康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商洛地区辖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镇安、柞水1市6县东西长227.5公里,南北宽150公里,面积19292平方公里占陕西省总面积的9.36%在陕西10个地市中面积居第五位最东为商南县富水镇汤家屋场与河南省西峡县相接;最南为商南县赵川镇之龙木井与湖北省郧县相连;最西为镇安县木王镇之关帝庙与安康地区宁陕县新矿乡之谢家湾相接;最北为洛南县驾鹿乡之刘家沟与渭南市华阴县华山镇之王家地相连2001年12月,撤地设市一、郡、州、区治所上洛郡晋泰始二年(266)设置,治所设在上洛县,今商州市城隋开皇三年(583)撤销大业二年(606)复设唐武德元年(618)改为商州,天宝元年(742)复为上洛郡治所未变东上洛郡北魏皇兴四年(470)在商县设置,治所在今丹凤县西河乡古城村,永平四年(511)撤销拒阳郡西魏大统三年(537)设置,治所设在拒阳县,故址在今洛南县古城镇,隋开皇三年(583)撤销。

苌和郡慎政郡北魏景明元年(500)设置苌和郡,治所在商南县故址在今商南县城西6公里皂角铺,北周保定元年(561)撤销后又在此设立慎政郡,隋初废上庸郡北魏永平四年(511)在丰阳县设置,治所在今山阳县城,隋开皇三年(583)撤销魏兴郡北魏太延五年(439)设置,治所在阳亭城,故址在今山阳县西北色河铺附近,北周保定元年(561)撤销洛州秦孝公十一年(前352)始设治所设在今河南省宜阳县福昌镇,前秦建元十五年(379)迁治丰阳县,故址今山阳县城,后废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又在上洛县复置,故址今商州市城北周宣政元年(578)改名商州荆州前秦皇始二年(352)在丰阳县设置,故址今山阳县漫川关,建元十五年(379)迁往湖北省襄阳,故址今湖北省襄樊市;北魏太延五年(439)三月迁治商县城,故址今丹凤县西河乡古城村北魏兴安元年(452)迁治上洛县,故址今商州市城;太和三年(479)迁往河南省卢氏县城商州北周宣政元年(578)以洛州改名,治所设在上洛县,故址今商州市城,隋大业二年(606)撤销唐武德元年(618)复设,天宝元年(742)改为上洛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商州,明洪武七年(1374)五月撤销。

成化十三年(1477)复设民国二年(1913)二月废第四(商洛)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七月陕西省政府在全省设立六个行政督察区,商洛为第四行政督察区,治所设在今商州市城商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商洛地区行政公署1948年6月陕南区行政主任公署设商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商南县赵川镇,1949年7月12日商县解放,由商南县赵川迁驻今商州城南街,后迁北门外今驻地后几经更名,今称商洛地区行政公署,治所未变二、县区治所商县商洛县商县古为商邑秦始皇始设商县,治所在今丹凤县西河乡古城村隋开皇四年(584)改名商洛县,治所未变唐武德二年(619),迁治今丹凤县城西六公里的商镇,金贞元二年(1154)降为商洛镇,并入上洛县上雒县上洛县西汉元鼎四年(前113)设置上雒县,治所今商州市城东汉改为上雒侯国,封王遵为上雒侯,曹魏改为上洛县,元至元元年(1264)撤销《左传》哀公四年“楚司马起丰析,临上洛”《竹书纪年》:“晋烈公三年楚人伐我南鄙,至于上洛《战国策》:“楚魏战于陉山,魏许秦以上洛商县商州市民国二年(1913)废商州设置商县新中国成立后,仍设立商县。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