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设计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3557655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课堂教学设计日期学科语文授课教师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课题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反复朗读课文,以至背诵课文;根据注释疏通文意。2过程与方法: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学习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学到一点点豁达。教学重点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感受学习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学到一点点豁达。项目及要求前置项目:反复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争取熟读成诵。【项目一】结合文章注释逐字直译翻译全文,注意特殊文言现象。要求:结合文章的注释,逐字直译翻译全文。【项目二】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2、项目设置意图培养学生根据注释,逐字直译翻译文言文的能力;学会景物描写的一些方法;通过品味语言,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教学过程(项目实施交流展示评价激励)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项目准备】准备生字词和背景的ppt。【项目一】结合文章注释逐字直译翻译全文,注意特殊文言现象。要求:结合文章的注释,逐字直译翻译全文。【项目一】【指导调控】找出你们组不理解的句子和词语,然后提问1.重点字词:户:门;遂:于是;盖:大概;但:只是;耳:语气词,罢了。2.重点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2.庭下如积水空明: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枸影也。水中水

3、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逸致的人罢了。【项目二】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项目二】【归纳总结】1. 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改变?变了。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 2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皎洁、空灵、清丽、淡雅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后加上“丛中蛙鸣起伏,

4、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一段话,好不好?不好。改变了原文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味道。【拓展提升】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抒抒怀。你能说出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吗?教师预设答案: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2、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3、我寄愁心寸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5、王维7、举杯望明月,对钦成三人。李白【项目准备】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项目一】【自主完成】预设有些词语如“户”“耳”等词把握不准确。【项目一】【交流展示】预设:当堂展示不太流畅。【项目二】【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一名同学负责把大家意见用文字整理下来。作业布置完成本课项目书。板书设计叙事寻伴夜游闲人记承天寺夜游写景庭院月色失意苦闷旷达乐观抒情月下感叹 教学反思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 八 年级“四自主四环节”课堂教学设计日期学科语文授课教师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二课时课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反复朗读课文,以至背诵课文;根据注释疏通文意。2过程与方法: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

6、写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学习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学到一点点豁达。教学重点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感受学习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学到一点点豁达。项目及要求前置项目:复习重点词句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项目一】反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主要体现在文章那一句话上,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项目二】通过抓住关键句,感受学习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学到一点点豁达。项目设置意图培养学生根据注释,逐字直译翻译文言文的能力;学会景物描写的一些方法;通过品味语言,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教学过程(项目实施交流展示评价激励)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项目准备

7、】检查字词及全文翻译。【项目一】反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主要体现在文章那一句话上,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要求:独立思考第一问,小组讨论第二问。【项目一】【指导调控】“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到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得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闲”是相对“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

8、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样空灵,皎洁。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项目二】通过抓住关键句,感受学习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学到一点点豁达。【项目二】【归纳总结】1. 抒情即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作者和朋友的“闲”,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明确:入“夜”即“解衣欲睡”,“闲”;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闲”;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清楚,两个人都很“闲”。“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冬夜出游赏月看竹柏的,却只有“吾两人”,因为别人是

9、忙人,“吾两人”是“闲人”。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2.“闲人”究竟是什么人?明确:“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不为俗务所累,可以悠然赏景。当然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3. 为何苏轼在被贬后却依旧有此闲情呢?儒、道、禅的融合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苏轼(1037-1101),21岁出蜀进京时,22岁中进士,26岁又中制科优

10、入三等(宋代的最高等),奋厉有用世之志。苏轼不仅对儒、道、释三种思想都欣然接受,而且认为它们本来就是相通的。他在王安石厉行新法时持反对态度,司马光废除新法时又持不同意见,结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击。44岁时遭遇“乌台诗案”,险遭不测。晚年贬海南,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以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的超越态度、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消解痛苦。【拓展提升】苏轼作文以辞达为准则,所以当行即行,当止就止,很少有芜词累句,这在他的笔记小品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延伸】:苏轼自己评论他的文学创作,有一段话很精辟:“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文说)【项目准备】复习字词及全文翻译【项目一】【自主完成】预设对作者心境的理解不太深刻。【项目一】【交流展示】预设:当堂展示不太流畅。【项目二】【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一名同学负责把大家意见用文字整理下来。作业布置完成本课项目书。板书设计叙事寻伴夜游闲人记承天寺夜游写景庭院月色失意苦闷旷达乐观抒情月下感叹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