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418054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对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对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江西省定南中学 钟明良(一)关于教学教学是什么?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才能主导课堂的一切。学习是什么?学就是模仿,习就是训练,通过模仿和训练,然后内化为自己的认识、思维和能力,这就是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内化的功夫、感悟的功夫非常重要。对高中来讲,仅仅有“课外(下)高效”是不够的,还必须努力实现“课堂(上)高效”,也就是“课内课外”、“课上课下”的双高效,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教师事关重大;教师是学校的第一宝贝;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日本东京大学的佐藤学教授说:在日本看了1000所学校,5000个课堂;到美国又看了很多学校和课堂

2、。看了之后得出一个结论一所学校要有发展,要有改进,教师要敞开教室的大门,相互评论,连环跟进,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北京三十五中调研,并进入课堂与学生随堂听课,关注课堂、聚焦课堂、研究课堂。不进课堂,就等于没有到过这所学校,因为教育的新鲜空气在课堂。同理,不进课堂,就等于不认识这个老师。基础夯实的过程,也是学生能力逐步提升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能力绝对不能偏离基础、脱离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无中生有”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学生基础扎实是学校的最高荣誉!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分别是教学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都是课堂学习的核心目标,都是课堂教学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两者缺一不可,要同时兼顾,同

3、时达成。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课堂上没有动手做题的训练就谈不上运用,没有60%的时间花在训练上,就更谈不上正确、熟练运用。因此,没有相当的练习,就很难说理解得多好,更谈不上形成能力。要在训练的运用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课内的“当堂训练”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如果这一笔不点上,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还是“死”的,是“夹生饭”。从这个角度上说,这节课的教学就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合格的。如果课堂教学中没有“当堂训练”的“点睛”之笔,把学生培养成“做题高手、考试能手”只能是一句空话。因为做题的过程就是经历,就是感悟,就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课内做不出来的作业,表示没有听明白,课外也一定做不出来。学

4、生课内能做的作业,课外也一定能做得出来。作业课内完成的数量虽然比课外完成的更少,但它的价值更高,效率更高。正因为偏少,所以需要课外的训练来补充。向时间叫板!为“当堂训练”腾出空间!数理化的分数是学生自己做题做出来的,文史类学科的分数也是以学生自己读、背、记为基础做题练出来的。因此,每一节课都必须留足时间给学生自主地读、背、记,挤足时间给学生紧张地做题。课堂教学一定要组织地紧张有序,惜时如金,决不能让课堂松松垮垮,教师只知道不厌其烦地讲,学生轻轻松松地学,能够学到什么本领?一定要让学生去吃苦,而且多吃苦,“经风雨、见世面”就是让学生多动手做题。卢梭说:好课,就要舍得”浪费“时间。这里的浪费,就是

5、指老师要舍得给学生时间。如果课堂上学生有读、背、记的时间,有紧张的动手做题的时间,日积月累,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在老师眼皮底下独立完成, “当堂训练”就有可能保障学生确保及格以上。教与学的实践证明:练习的质量与学习的质量成正比,即练习质量越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就越高,有效练习要讲求“三度相关”(即准确度、速度和敏感度),缺一不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最经济、最高效的。我想,我们的教师能否第一次就把课上好?我们的学生第一次就把作业做对?去追求最高效能的课堂教学。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巩固与重复有密切的关系。没有重复的练习就不能形成能力,所谓“熟能生巧”,科学的重复练习才能确保练习的最佳效果。教师的

6、智慧,关键是看课堂教学的实效,看教师是否将自己的教学能力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要敢于面对“以课堂论英雄”、“以分数论成败”的现实。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不要“替代”。比如母鸡孵蛋,我们只能给它提供适宜的温度,而不好代替它孵。同样的,老师也不好代替学生学。世界上,唯有学习是不好代替的。因此,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需要,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最好的条件。教师在高效课堂上,只起到“点拔”和“引导”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剂”,要成为学生“学进来”的“主推手”,要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做好点燃学生的“火炬手”!假如学生没有“学进来”,那么任何“讲”都是在浪费时间。因此,课堂改革首先要

7、解决的是,让老师控制“讲”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说、去想、去做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个让学生“学进来”的问题。所以,要让学生学会,教师就要少讲些,把工夫花在学生“学”上,让学生在课堂上从单一的“听讲”中解放出来,才能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时空“动起来”(动嘴读背、动脑思考、动手做题)。唯有动起来的课堂才能“活”起来,而“活”起来的课堂才能使效果“好”起来!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质量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民。对此,我对“学生学习的差距是在课堂上拉开的”这句话又有更深刻的感悟。课堂教学中,教师绝不能走出教室。教师在场与不在场,课堂的整个氛围完全不一样,

8、你走了,学生就以为教师对自己漠不关心,对工作不负责任。分数是在课堂“熬”出来的。学生学习的差距也就是在课堂上拉开的。你走了,学生就以为教师对自己漠不关心,对工作不负责任。分数是在课堂“熬”出来的。学生学习的差距也就是在课堂上拉开的。我不仅在乎你在课堂上讲得多还是讲得少,我还更在乎你在课堂上是讲得精还是讲得粗;我不在乎你的课堂氛围是热闹还是宁静,我更在乎你的课堂是低效还是高效。我不希望看到的只会在讲台上口若悬河讲课的教师,我更希望看到你能在课堂上有时间“退居二线”,让学生有时间动手做题、动口读背、动脑思考。而改革今天的课堂,构建高效的课堂,就是我们学校每一位老师可能不愿做的事但又是你应该做、必须

9、做的事。(二)如何构建高效课堂1、坚持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教与学的关系没有了学,不管怎么教都没有意义;没有了教,学的效率可能低一点,但肯定还是有结果。如果有了学,还有教,如果教适合学,那么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如果教并不适合学,这样的教反而会压制学,适得其反。主人与仆人如果把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想透了,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也就清晰了:学生是主人,教师是仆人,教师是帮学生学习的仆人,而不是一味地“把教置于学之上”的主人。大家都容易接受教师是帮学生学习的人的角色定位,可一旦上了课堂,教师就很随意地、无意识地忘记了这个道理,当起主宰课堂、独霸

10、课堂的主人呢? 一是习惯了传统课堂中教师当主人的感觉,而这种感觉肯定要比当仆人的感觉好,可以主宰一切,可以无限制独霸课堂。二是习惯于将原来属于学生的学习责任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责任:用督促学生而非激励学生,用替代学生而非激发学生的方式来展开课堂教学。2、把握两个基本点A、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全体学生尤其要关注学生中学习的“弱势群体,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人人提升才是真正的高效;唯有“水涨”才能“船高”。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学生的课堂感受。教师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和状态,使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的需要。教学的效果常常源自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关注,教师对学生的关注

11、不同,所引发的后续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也就不同。学生成绩的提高需要教师的关注,尤其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关注。 B、关注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高效课堂的重点落脚在学生理解运用,学会了教学内容(知识),但这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全部,其实,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也是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教学内容(知识)的传授是有计划、有组织的行为,是课堂的主产品,而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要依赖于教学内容(知识)的传授过程之中,尽管也很重要,但却只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附产品,而且也只能是附产品。可见,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不是与“教学内容(知识) ”相平行的课堂教学,而是通过“

12、教学内容(知识)”并融于教学内容(知识)获得过程之中的一种教育目的。让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知识)但并没有培养出学生能力,并没有形成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的课堂教学生成就不是“新课程的新课堂”!如果能让学生在掌握和学会了教学内容(知识)的过程中还培养起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形成了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的课堂教学生成才是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的新课程下的新课堂。3、最大化地确保“三个量”:思维量:课堂上一定要确保学生有独立的时间思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一定要产生思维的碰撞,一定要有课堂思维的亮点。很多同学往往觉得上课听懂了,但下课却有很多练习题不会做,那是因为学生课堂上没有时间去思考或不知

13、道如何思考,以及消化,导致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懵,或者说,听起来明白,做起来不明白。信息量:大容量、快节奏。训练量:教与学的实践证明:练习的质量与学习的质是成正比的,即练习质量越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就越高。提高练习的质量,必须确定科学的练习数量。练习数量的依据应该是最佳练习效果相对应的练习数量,即做典型而有针对性的适量 题海练习。 训练量决定着实力。德莫克利特说:大多数人的本事,不是来自天赋,而是来自练习。所以说,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必要的学习方法。不同类型、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应有不同的练习数量,即练习数量应该有差异,但在大班额的教学中,还难以做到。针对不同的知识薄弱环节,练习数量

14、也应该有所不同。自己的学科薄弱环节,要“题海式”强化练习,这种针对性强的练习方式,效果明显,练习质量也明显提高。记忆量不够是导致练习和考试出错的关键因素之一。有效训练,才能实现有效练习。要寻找练习时间与练习质量的的最佳对应点,强势推进“限时训练”的常态化,确保有效练习的准确度,速度和敏感度“三度相关”。准确度:做题要做对;速度:光做对还不够,单位时间内还要做得多;敏感度:拿到题目一看就知道用什么原理、公式去解,这就是敏感度。有了敏感度就会有速度。练10道题比练5道题的效果要好,但练5道经典题、精选题比练10道题效果要更好。每节课都要抓训练,每节课都有学生上台板演,“当堂训练”就是课堂教学的“牛

15、鼻子”。向时间叫板,为“当堂训练”腾出空间!4、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正确处理好教学进度与学习接受度的关系,让教学进度与学习接受度保持适当张力。 A、教师的教学进度,包括教师教的量和教的速度两个内容。它由四个方面决定:一是课程标准;二是学情;三是教材;四是参考教辅。在这四个要素中,课程标准是依据,学生学情是基础,教材是扶梯,教辅是辅助。B、学生的学习接受度,包括学生学的量和学的速度两个内容。C、课堂教学的艺术,就在于教师如何维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张力。如果只是一味地让学生适应教师的教,那学生最终必然会因疲惫或者思维缓慢而掉队,并逐渐厌学或对学习失去希望。但如果让教师一味地迁就学生的学,

16、学生的兴趣也会就此得到激发与维持,但学习进度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什么是恰当的张力,在不同年级、不同时段、不同班级教师都要艺术地处理,如高一就要适度放慢进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思考教了多少,更要思考学生能学到多少。D、课堂效率的提高,来自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默契配合。教师教学进度与学生学习接受度的统一,表现为师生的合作度。如果教师的教学进度超过学生的学习接受度,学生就会放弃;教师的教学进度滞后于学生的学习接受度,学习就会变得无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思考能教得多快,更要思考学生能学多快。E、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好或者能力不够,更需要反思自己与学生间的合作程度,特别要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接受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F、要真正地帮助学生学会学得又多又快,不是要在教学进度上做文章,而是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